于麗萍
養(yǎng)育寶寶的過程中,父母在欣慰地看著寶寶成長的同時,也可能經(jīng)常會被寶寶的哭聲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措,甚至焦躁不安。事實上,孩子的哭泣可以分為兩種:真哭和假哭。做家長的,對于孩子是真哭還是假哭,如何做到心里有數(shù)呢?
真哭是嬰兒期(通常為1歲之前)表達自我情緒的一種行為,通常的原因可能是小寶寶餓了、困了、不舒服了。到1歲左右的時候,寶寶受到驚嚇、感到委屈時,也會哭泣。這時候的哭,是一種真實的情緒宣泄,是孩子出生后學會的第一種“情緒技能”,其實是在表達自己的意愿。這就是俗話講的“愛哭是小孩的天性”
假哭是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逐步萌芽,一般到兩歲左右的時候,孩子的哭就逐步發(fā)展成為與父母互動的一種情緒模式。孩子學會了主動利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想要玩具、想要零食等。這是孩子自我能動性的體現(xiàn),也就是俗話講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因此可以說,真哭是表達情緒,假哭是表達目的。
孩子哭泣并非大家通常理解的“不好”,而是孩子心理發(fā)展必經(jīng)的階段。0~3歲這個階段,是情緒管理能力萌芽的敏感期,學會科學應對,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商。既然不同年齡階段哭的原因是不同的,那么就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1歲以下嬰兒的哭泣模式基本上都是真哭,這種情況下的應對方式也比較簡單和直接,那就是“將寶寶抱起”和“跟寶寶說話”。
親昵的言語( 無論孩子是否聽得懂)和耐心的愛撫這兩種方式,其實也是在訓練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社交力的基礎(chǔ))和觸覺(認知力的基礎(chǔ))。這對早期培育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基礎(chǔ)非常重要。
★1歲以上:三步應對法隨著孩子心智的不斷成熟,哭泣背后的意義越來越豐富,假哭的成分越來越多。處理1歲以上孩子的哭泣可以采用三步法。
第一步:判斷孩子的哭泣到底是真是假
我們需要對哭進行初步的判斷——是真哭還是假哭?真哭的特征是,有真實體驗,可能的原因是體驗到了害怕、委屈、憤怒等情緒,孩子無法承受這些情緒的時候就哭。而假哭的孩子,一般有明確的目的性,是想通過哭泣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一般是食物、禮物或獲得做某事的權(quán)利,哭的時候,“演戲”的成分很濃。
第二步:分析哭泣背后的原因。
我們需要從真哭、假哭兩個角度來展開。對于真哭的孩子,我們需要跟孩子一起,了解和分析孩子真哭的原因。對于假哭的孩子呢,需要找到孩子哭泣的目的,看他想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第三步:做出應對。
對于真哭的孩子,最重要的是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直接處理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表達自己心里的害怕與不安,學會宣泄不良情緒,從而防止不良情緒對孩子產(chǎn)生負性影響。負面情緒的持續(xù)積累,很有可能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孩子的心理問題也會隨之產(chǎn)生。
對于假哭的孩子,家長處理時的關(guān)鍵是要保持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講究技巧。既然孩子想利用哭泣達到自己的目的,那么父母完全可以利用孩子哭泣來達到訓練提升孩子能力的目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設(shè)定明確的、可以努力完成的任務目標,引導孩子完成任務獲取獎勵以達到目的,這樣有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