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
13歲的曉曉(化名),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2019年9月,她毫不意外地升入一所名牌初中。然而在一次單元測試中,她只考了全班第五。她覺得這是人生污點,因此喪失了斗志,不想去學校。一向嚴厲的母親狠狠批評了她一頓,不料小姑娘一氣之下,竟拿美工刀割傷了自己的手臂,并沖媽媽叫嚷:“我不想活了?!彼夷且坏陡畹貌簧睿酉聛淼陌雮€月,曉曉整天窩在家里,情緒低落,不理睬父母,動不動就發(fā)脾氣。這下,家長和班主任都急壞了,帶她去見心理醫(yī)生,被診斷為抑郁癥。
經(jīng)詢問得知,那次考試失敗成了壓垮曉曉的“最后一根稻草”。問她為何如此看重學習?曉曉脫口而出:“我們家親戚的孩子,我爸媽朋友的孩子,全是尖子生,他們一見面就拿我們的成績比較,我怎么能不拼命學?”想要養(yǎng)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必不可少。學習對于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成為孩子的唯一。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可以適當降低要求,放過孩子也是放過自己。曉曉的例子,來自前不久刊登在《錢江晚報》上的真實報道。
抑郁癥是一種病,像感冒發(fā)燒一樣,不同的是生病的不是身體,而是情緒。春天正是抑郁癥高發(fā)的季節(jié)。作為隱形殺手,抑郁癥經(jīng)常被漠視或誤解,以致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據(jù)統(tǒng)計,全球有超過3億人是抑郁癥患者,每年有近80萬人因此自殺死亡,這一數(shù)據(jù)足以為我們敲響警鐘。
有專家指出,抑郁是困擾中學生的一個較為明顯的心理問題,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作為家長,如果你的孩子情緒低落、沮喪自責、自我評價低、精力減退、失眠乏力、厭學、成績滑落,并且持續(xù)兩周以上,那么是時候開啟預警模式了!
為什么孩子們會得抑郁癥?萬一得了,要怎樣才能幫助他們?本期《家長》調(diào)查欄目刊登的這組專題文章,或許能給讀者朋友們以啟迪或借鑒。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