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家 趙乾紅
摘 要: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體,古建筑在我國的文化建設中起不可忽視的作用。古建筑的修復主要是對破損處進行修繕,盡可能保存建筑原貌,并對其進行保護處理。隨著我國文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許多擁有古建筑的城市開始重視并開展古建筑的修復工作。本文對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幾點相關性淺見。
關鍵詞:古建筑;保護;修繕
引言
古建筑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瑰寶,我國的政府部門對古建筑非常的重視,這些古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是在古建筑的傳承過程中,許多古建筑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基于古建筑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對古建筑進行合理的修繕非常的有必要。下文對此進行簡要的闡述。
一、保護和修繕原則
目前修繕的原則是主要是做到修舊如故,不僅要保留善古建筑“身上”的歷史信息,還要盡量重現(xiàn)古建筑的艷麗光彩,以修舊如故原則為中心進行修繕和有效保護。首先,原真性原則。該原則是指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中,需要保留原有建設的價值特色,展示出古建筑歷史信息,而不是一味的仿造,要保留真實性,以番禺四大古祠之一的石樓鎮(zhèn)陳氏宗祠為例,就在修繕中最大程度的還原了其面貌。其次,保護性原則。在進行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中,保護和修繕的不僅是古建筑本體,古建筑周圍的古街,古巷,古橋梁,古樹和古井等同樣需要得到保護,使得古建筑為中心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同時,還要保護和修繕與古建筑藝術,生活方式,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這也體現(xiàn)保護古建筑的完整性。
二、如何采取保護和修繕措施
首先,建立長期有效的古建筑保護和修繕機制。常言道:“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在完善的保護措施下才會讓古代建筑得到社會的關注,同時加強保護的科學性。因此,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組織和機構,要對古建筑周邊環(huán)境評估,做好開發(fā)規(guī)劃,然后制定出分級分類的古建筑保護措施。為保證保護和修繕后不被人為破壞,具有重大文化和歷史價值的古建筑需要通過成立管理委員會保護,這樣開發(fā)和管理也會更加科學。在保護和修繕的機制中,不論是哪個組織和機構開發(fā)古建筑,都要明確職責,建議在制度中規(guī)定獎懲制度,這樣管理委會對古建筑可以明確日常檢查和修繕的有效性,也便于政府提供技術指導。
其次,提升群眾的古建筑保護意識。古建筑之所以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毀,除了自然的氧化和風化等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群眾不愛惜古建筑,甚至在一些旅游區(qū)游客會做出不文明舉動,讓古建筑的外觀受到破壞,這充分體現(xiàn)了群眾古建筑保護意識淡薄,還有不法分子為一己私利盜取和惡意破壞古建筑。以浦江縣白馬鎮(zhèn)的嵩溪村花雕門和廳堂檐下古建筑“牛腿”被盜事件為例,使用器械直接對古建筑破壞。當然,在國家打造新農村建筑,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戰(zhàn)略時,部分領導為了形象工程,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整體性發(fā)展,會對古代建筑進行翻新,甚至會不惜拆掉,而部分開發(fā)商對古代建筑的破壞更加嚴重,導致諸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筑消失。因此,必須加強群眾的古建筑保護意識,具體說來,主要措施如下,政府部門要頒布和古建筑保護相關的標準,對地區(qū)開發(fā)和文化保護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同時,地方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需要相應國家的號召,加大文物保護的思想宣傳力度,可以定期組織古建筑專家和民間保護組織以發(fā)放手冊、講座等方法,對群眾進行宣講,或者深入到中小學,開展社會教育活動,讓廣大青少年都關注文物保護關注的開展,把古建筑保護意識滲透在教育領域,今后的古代建筑保護關注也會更加有效的開展。
再次,保證修繕資金的切實投入。目前的古代建筑保護工作受制于資金的影響,主要的資金來源是政府、集體和BT模式,需要打造出政府出資,集體出資和BT模式融資的渠道。具體的實施方法是,(1)對于歸屬權為國家的古建筑,建議由國家出資修繕,之后根據(jù)古建筑實際情況合理開發(fā),然后把剩下的資金用于日常保養(yǎng)。(2)對于歸屬權為村集體的古建筑,建議由村集體出資修繕,但是遇到修繕費用較大的古建筑,國家需要通過政府專項資金幫助。(3)對于一些修繕費用不高的古建筑,建議個人籌款修繕保護,如果超出個人承擔范圍,可以通過置換等方式實現(xiàn)融資。
最后,建立古建筑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當前的古代建筑在保護工作中開始使用信息及數(shù)據(jù),借助可視化管理系統(tǒng)動態(tài)監(jiān)測,不僅可以掌握古建筑生存狀態(tài),還可以在維修中利用向軟件分析需要使用的用料和用量。在信息技術中還可以搜集歷史信息,典故信息,以實現(xiàn)古建筑資料的保護。此外,在網絡中可以搜集當時的建筑風格和技藝,這樣開展古建筑的有效保護與修繕更有保障,對地方特色歷史文化保護。
三、古建筑修繕的施工管理
(一) 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在古建筑修繕之前,準備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古建筑修繕工作開展的更加順暢,減少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的幾率。在古建筑修繕工作開展之前,要對古建筑的原始面貌進行記錄,這樣可以在古建筑修繕的時候對記錄的內容進行參考,防止修繕工作改變古建筑的外形,影響古建筑的文化價值。原始面貌的記錄工作可以通過拍照的方式來進行,也可以采用攝影的方式來完成。同時要加強對古建筑的觀察工作,對古建筑中需要修補的位置進行精準的定位和記錄,使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要對古建筑是否有過修補處理進行調查,如果存在修繕的情況,可以對原有的修繕工作進行參考,提升古建筑修繕的合理性。
(二)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古建筑不受破壞
在古建筑的修繕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古建筑的保護,避免施工過程中對古建筑的破壞。在古建筑修繕過程中,對古建筑產生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的原因和各種設備的使用原因,另外一些自然環(huán)境也會對古建筑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在古建筑修繕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工作,對現(xiàn)場的各種設備進行合理的協(xié)調,在設備的操作環(huán)節(jié),要保證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可以達到相關的標準,而且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避免在設備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對古建筑造成破壞;在古建筑修繕之前,要做好相應的施工計劃,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嚴格的按照這個施工計劃來進行,減少施工過程中對古建筑的破壞。
(三)加強對修繕材料的管理
在古建筑的修繕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古建筑的一些位置進行修補和重建,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這些材料對古建筑修繕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這些材料出現(xiàn)不合格的情況,很有可能會影響古建筑修繕的合格程度。管理人員在材料的購進環(huán)節(jié)要加強對材料的管理,保證古建筑修繕過程中每一種施工材料的合格程度都符合相關的標準。在對石料和木料進行選擇的時候,要盡量的保證這些材料的類型與古建筑中原有的材料充分的相符,在古建筑修繕的過程中,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對這些材料進行深度加工,采用合理的工藝對施工材料進行處理,使材料可以達到相應的使用標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古建筑修繕的合格程度。
四、結束語
對古建筑進行保護和修繕是一項長久的工作。由于古建筑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在進行修繕工作時要學會尊重和傳承古建筑的歷史使命。只有不斷保留古建筑及其文化內涵,我國才能依托強大的文化實力走向繁榮復興。在對古建筑進行保護和修繕時,也要根據(jù)古建筑的特點,合理選用修繕材料和方法,避免出現(xiàn)工作失誤。同時國家和政府機關也需要出臺相關政策,完善法律法規(guī),為該項工作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孟婕.關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繕與保護問題思考[J].四川水泥,2019(07):302.
[2]余興國.關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繕及保護研究[J].門窗,2019(1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