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好詩詞鑒賞題,首先要讀懂詩詞。那么,怎樣讀懂詩詞呢?可采用“兩角度·四看四抓”來讀懂古詩詞。
一、角度一:借助有效信息解讀詩歌
即四看:看標題,看作者,看注釋,看題目信息。
1.看標題
標題是詩詞內(nèi)容、形式等豐富信息的載體。具體說來,標題常有以下作用:(1)揭示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2)交代寫作緣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4)揭示詩歌的線索;(5)表明詩歌的題材;(6)暗示詩歌的表達技巧。
從題目抓住詩詞題材是較為實用的方法,題材即寫的是什么,主要有:愛國愛民、憂國傷時、建功立業(yè)、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孤標傲世、傷春悲離、惜別懷友、羈旅思鄉(xiāng)、思親懷人、即事感懷、詠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己、思慕田園、隱逸山水、行役戍邊、參禪說理、人民疾苦、勞動生活等。
2.看作者
詩言志,詩是作者之志的外物化,因此,讀詩時,要注意詩人的遭遇、近況以及所處朝代的國勢。
(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如,李白——豪放飄逸,杜甫——沉郁頓挫。
(2)境遇不同,詩情有別。如,李清照前期與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夢令》和《聲聲慢》所表達的情感明顯不同。
(3)時代不同,精神迥異。同為邊塞詩,唐朝的與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齡的《從軍行》傳達出的是豪邁和勇敢,陸游的《書憤》傳達出的是憤懣和痛苦。
3.看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是介紹疑難詞語、地名,那是幫助讀者讀懂詩句;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主旨;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詩的寫作風格。因此,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注釋。
4.看題目信息
(1)題干暗示信息。所謂題干,即命題的語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問題)、解說要素(解釋題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聯(lián)、哪一句等)。抓住題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讓你進一步讀懂詩歌,也叫借題解文法。
(2)選項信息。選擇題的內(nèi)容涵蓋了古代詩歌的主要考點,選項中涉及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從出題形式看,其中有三項是正確的,這些選項可以幫助我們讀懂詩歌。
二、角度二:從詩歌本身解讀詩歌
即四抓:抓意象,抓關鍵詞,抓關鍵句,抓“詩家語”。
1.抓意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形象。我們通過抓意象,弄清景和情的關系,也就大致把握了詩歌的主題。
古典詩詞中,意象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動、意蘊最豐富、使用最靈活、表現(xiàn)力最強,也最能表現(xiàn)詩人情感。如,柳:離情別緒;梧桐:冷落凄傷;杜鵑:哀怨、凄涼;黃葉:凋零、遲暮;綠葉:希望、活力;松柏:堅貞、正直;牡丹:富貴、美好;丁香:憂愁、孤高;梅:高潔、堅韌;竹:氣節(jié)、積極向上;菊:隱逸、高潔;草:生生不息、離情別緒、卑微低賤;猿猴:哀傷、凄厲;鴻鵠:理想、追求;寒蟬:悲涼、衰微;雁:孤獨、思鄉(xiāng);煙霧:朦朧、迷茫;東風:歡愉、希望;西風:悲涼、衰敗;浮云:漂泊;江水:時光流逝;夕陽:衰敗、消沉;月亮:思念、人生的圓滿和缺憾……
2.抓關鍵詞
中國古代詩歌大都篇幅短小,其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含蓄而有跳躍性,因此,讀詩時千萬不能一掃而過,而應一個字一個字地品讀,邊讀邊想其寓意,力求還原詩歌畫面。當然,最重要的是抓住關鍵詞句,迅速把握情感基調(diào)。
詩詞中的關鍵詞包括:
(1)情感詞。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詞語,如悲、喜、愁、閑、苦、憂等。若抓住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準。它不單單是詩眼詞眼,有時還藏在寫景敘事句中。如:“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中的“獨”字就是情感詞,揭示了詩人的孤獨感;“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中的“獨”“閑”就是情感詞,揭示出詩人的孤獨、無聊。
(2)修飾詞。如冷暖色調(diào)的形容詞等。冷色調(diào)詞語傳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diào)詞語傳達出來的多為喜悅。當然,詞語表達感情多因境而變,婉轉(zhuǎn)曲折,風情萬種,閱讀時應深加體味。
(3)表現(xiàn)景、人、事、物等特點的詞語。即注意景的時令性以及景物本身的暗示性,人的動作行為的暗示性,特別注意描寫人的細節(jié)性詞語。
3.抓關鍵句
關鍵句多指用典句、詩詞的首句和尾句。
(1)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nèi)容,裝點詩的門面,增加詩的意蘊。
(2)首句往往交代寫作緣由和奠定詩歌情感;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詩歌的尾聯(lián),有利于把握詩歌的主旨。結句和其他表明詩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詩的主旨,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眼句,而“留”則是詩眼,全詩要表達的對山水田園的留戀和對官場的厭惡都通過“留”字表現(xiàn)了出來。
4.抓“詩家語”
“詩家語”是詩人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和詩詞格律的要求對詩歌的語言所作的變形處理。古詩詞作品是如何對句子作變形處理的呢?
(1)以詞語錯綜顛倒的方式組句。
詞語的錯綜顛倒是指古代詩歌詞語的運用,打破了一般語法上的固有順序。
如崔顥《黃鶴樓》中的頸聯(lián):“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是“漢陽樹晴川歷歷,鸚鵡洲芳草萋萋”的倒裝變形,若按常規(guī)詞序表達,讀起來則會有別扭之感,既不能與首聯(lián)之“樓”,頷聯(lián)之“悠”,尾聯(lián)之“愁”押韻,節(jié)奏感也不強;再者,“晴川歷歷”“芳草萋萋”的視覺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強調(diào),很難引出尾聯(lián)之渺渺茫茫的鄉(xiāng)愁。
(2)以詞語超常搭配的方式組句。
所謂超常搭配是指詞語突破了常規(guī)的搭配習慣,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邏輯,實則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合乎詩意的真實。以這種方式組接的句子最能表現(xiàn)出作者的獨特感受。
如南宋詞人張孝祥的《西江月·黃陵廟》上片的起調(diào)兩句“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就屬于詞語超常搭配、錘煉頗佳的句子,“明月”居然可以“滿載”,“秋江”居然可以“平鋪”,這似乎有悖于生活邏輯,但它卻獲取了極大的藝術真實性。詞人巧妙地將抽象與具象嫁接在一起,便有了化抽象為形象的感染力。這句不僅點明了行船的季節(jié),描寫了洞庭湖上風浪未起的景色,而且營造了一種煙波浩渺的雄闊意境,這與詞人達觀豪邁的胸襟是極為相稱的,為下面寫自己不畏風浪險阻的胸懷進行了很好的渲染,奠定了整首詞作的情感基調(diào)。
(3)以詞語省略壓縮的方式組句。
詩歌語言為了力求凝練傳神,蘊含極豐富的審美信息,往往會以詞語省略壓縮的方式組句。省略壓縮的情形比較復雜,譬如省略句子的一些主要成分,或主語,或謂語,或賓語。句中的介詞也常常被省略,所以要求同學們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這也是一種可能考到的題目。
如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按句意應當為“聞雞聲,出茅店,見殘月一彎,上板橋,踏秋霜,留下一行足跡”。
(4)句子的反常組合。
在古代詩歌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組接順序也可以突破常規(guī),它不一定會遵循時間的先后順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感的次第演進等方面的邏輯規(guī)律,這樣反而能收到突兀奇警、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如李頎的《送魏萬之京》的首聯(lián)“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便是句子的反常組合。按常理,應先說“昨夜”,再說“今朝”。這里卻把“朝聞離歌”這事置于句首敘說,就突出了與朋友別離的悲涼氛圍。
相信,通過“二角度·四看四抓”,讀懂詩詞內(nèi)容一定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