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芹
古典詩詞是我國悠久燦爛文化史中的一顆耀眼明珠,也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積極推進語用教學理念的當下,教師應該從古典詩詞中開掘富有價值的寫作策略,讓學生在繼承和發(fā)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言語表達的能力。
一、營造情境,用古典詩詞煥發(fā)語言表達的興趣點
事實上,學生學習古典詩詞有著較大的障礙,一方面在于古典詩詞與學生當下的實際生活相去甚遠,另一方面古典詩詞的語言習慣和創(chuàng)作手法給學生的認知與理解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利用語言渲染、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可感知而具體的情境,如對古詩詞情境的客觀再現(xiàn),運用匹配的音樂營造濃郁的氛圍,拓展補充詩詞創(chuàng)作的相關背景。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拉近詩詞與學生的距離,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內在的語用能力。
以教學《清平樂·村居》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為學生出示了閑適而幽靜的農村生活圖片,并配以輕柔優(yōu)美的旋律。隨后,在圖片和音樂的襯托下,出示詩詞文字,并示范朗讀,先將學生的身心浸潤在濃郁的課堂氛圍之中。緊接著,組織學生理解詩詞大意,感受詩詞中的農村生活圖景,有低小的茅檐,有青青的小草,有清澈的溪水,有起伏的高山……優(yōu)美和諧的自然景物,將農村生活的幽靜、雅致鮮活地展現(xiàn)了出來。而在關注一家人生活的幸福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翁媼親密相處的細節(jié),感受大兒子的勤勞能干、二兒子的心靈手巧、小兒子的調皮可愛……縱觀整個教學過程,無論是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氛圍營造,還是理解大意時的圖片介入,或者是最后的人物特點感受,教師都借助了多種方式,旨在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煥發(fā)學生內在的表達興趣,從而有效地點燃學生內在的語言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二、切實朗讀,用深刻體悟觸及語言表達的情感點
由于古典詩詞的表達習慣與當下有著較大的差異,多維朗讀就應該成為古典詩詞學習的重要方法。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朗讀的輕重緩急變化,展現(xiàn)詩詞表達的內在魅力。一般情況下,教師都能關注到詩詞外顯出來的教學價值,而容易忽視內在的語言訓練點。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深入有效的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大意,感受詩詞情境,積累生動的語言,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以教學統(tǒng)編版三下的《清明》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借助憂愁而無奈的語氣,使學生感受清明時節(jié)的悲切氛圍,尤其是將“雨紛紛”做低緩、輕柔的處理,而“欲斷魂”則要稍微停頓,通過朗讀將情深意切之感展現(xiàn)出來。詩歌的最后一句雖然在意象上趨于明朗,朗讀的節(jié)奏也逐步朝著清新、明快的方向邁進,但其中所蘊含的憂愁之感并不能完全剔除,這是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必須要關注的。好的朗讀并不僅僅依托于機械的技巧,更多的是要從共鳴的情感出發(fā),從詩人描繪的景象入手,觸及學生內在的認知情感,推動學生站在詩人的視角上積淀語言,弘揚文化,夯實內在的語言積淀。
三、啟發(fā)情智,用鏈接生活鑄造語言表達的提升點
教師不能將自己的認知和思想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應該合理地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思緒,感知和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深刻用意,從而讓學生在積極借鑒、深入內化和巧妙運用的過程中提升內在的表達能力。
以統(tǒng)編版教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從傳統(tǒng)習俗入手,引導學生說說人們在重陽節(jié)一般會做些什么。在學生形成初步的認知體驗之后,教師可以緊扣詩詞中的關鍵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币龑W生從詩人的處境入手,感受詩人在寫下這句話時內在的苦楚和寂寥,并站在詩人的視角說說詩人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理解和體悟之后,教師可以將這首詞的教學引向學生的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如提問:“如果你的父母家人都不在家,留下你一個人單獨生活,逢年過節(jié),你們會怎么做?會有怎樣的想法?”學生紛紛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述說著自己的感受,詩歌中“倍思親”的內蘊就逐步地凸顯出來。古典詩詞的教學應該注重對意象的把握,讓內在的情境和鮮活的畫面在學生的思維意識中活躍起來,讓學生觸摸古典詩詞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詩詞表達的精妙,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關于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闭Z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學生言語能力的發(fā)展,而古典詩詞是滋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充分把握古典詩詞的內在魅力,從中發(fā)掘出豐富而契合學生認知的教學資源,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為學生核心能力的生長服務。(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石港小學)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