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學界對于遼代教育史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以前,學界對于遼代教育史的研究一直處于拓荒階段。進入90年代,研究成果開始逐漸豐富,但相較于遼史其它方面研究,仍缺乏系統(tǒng)化。2019年10月,高福順教授《教育與遼代社會》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是近年來遼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與高福順教授《科舉與遼代社會》一書一起,構(gòu)成遼代教育史研究的姊妹篇,較為系統(tǒng)、深入地解決了遼代教育史研究的相關(guān)問題,標志著遼代教育史研究步入新的階段。未來跨學科、區(qū)域史的研究視角,探討遼代不同地域的教育特點,將成為遼代教育史研究新的學術(shù)增長點。
為促進學界對這部《教育與遼代社會》的認識與討論,本期推出書評三篇:
孫國軍教授抓住書中“教育”與“遼代社會”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線索,在介紹全書主要觀點的基礎上,指出《教育與遼代社會》一書具有承前啟后、系統(tǒng)深入、自成體系、精耕細作四個方面的特點,同時也對書中的具體問題做出回應。孫赫陽、孫孝偉指出,《教育與遼代社會》一書對于審視遼代中國北部邊疆治理,闡釋中原思想文化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推廣與實踐,以及對思考中華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有著重要意義。王璐瑤認為,《教育與遼代社會》一書對遼代教育的發(fā)展與演變進行全方位探索,有助于準確把握遼朝的歷史地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后 陳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