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旺姣,朱昌叁,鄒東霞,梁曉靜,楊卓穎,李開祥,安家成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廣西特色經濟林培育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廣西木本香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八角肉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南寧 530002)
樟屬(Cinnamomum)是樟科(Lauraceae)中較重要的且經濟價值較高的屬之一,在用材、香料、醫(yī)藥、化工、生態(tài)和園林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樟屬中的樟組(Sect camphora)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包括樟(C.camphora)、黃樟(C.porrectum)、八角樟(C.illicioides)、巖樟(C.saxatile)、沉水樟(C.mi?cranthum)、猴樟(C.bodinieri)、尾葉樟(C.foveola?tum)、闊葉樟(C.platyphyllum)、油樟(C.longepanicu?latum)和米槁(C.migao)等。樟組植物的根、莖和葉可提煉天然芳香精油,廣泛應用于醫(yī)藥、食品、保健、香料和工業(yè)行業(yè)[1-2]。油用樟樹泛指以提取體內精油為主要利用方向的樟組樹種[3]。樟樹人工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病蟲害不斷增多,炭疽病在苗木和幼林中發(fā)生普遍,各主要栽培區(qū)均有報道[4-11]。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枝梢,造成幼苗頂梢枯死和枝枯,甚至整株死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成為樟樹人工林培育的一大障礙。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病害最經濟且有效的途徑,采用室內人工接種法評價植物病害抗性是目前快速、方便和可靠的抗病性測定方法,在辣椒(Capsicum annuum)[12]、葡萄(Vitis vinif?era)[13]、杧果(Mangifera indica)[14]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15]等作物的炭疽病抗性測定上均有應用。目前樟樹炭疽病在病原鑒定[2,9,16]、發(fā)病規(guī)律[2]、病害空間分布[2]和綜合防治[10-11,17-18]等方面均有研究報道,抗病無性系研究尚未見報道。開展油用樟樹無性系炭疽病抗性測定可為抗病無性系的選育和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供試的油用樟樹炭疽病病原菌菌株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樟樹苗圃(108°21′E,25°56′N),采集感病的樟樹葉片,帶回實驗室進行組織分離、培養(yǎng)純化和致病性測定,確定為致病菌株后,保存于4℃冰箱中,備用。
表1 油用樟樹無性系Tab.1 Oil-used plant clones of sect camphora
供試的油用樟樹無性系有25個,其中芳樟醇型12個,分別為GLC95、LL001、LL004、LL002、LLT06、LLT11、LLT15、LLT39、LL702、706、LLH02和LL719;桉葉素型CAT01和CA627-1;檸檬醛型CN201、CN001和CN002;龍腦型BL508和BL509;黃樟油素型SA001和SA002;松油醇型502;樟腦型CP004;鄰傘花烴型711和右旋芳樟醇型LR201(表1)。
1.3.1 接種體準備
從保存在4℃冰箱中的油用樟樹炭疽病病原菌菌株中,挑取菌絲接種至PDA平板基上,置于25℃恒溫培養(yǎng)箱,暗培養(yǎng)6 d,用內徑6 mm滅菌打孔器在菌落打取菌餅,備用。
1.3.2 炭疽病抗性測定
從廣西林科院樟樹試驗林采集25個供試無性系的健康成葉帶回實驗室,每個無性系采集60張葉片,清水沖洗干凈,用沾有75%酒精的脫脂棉球消毒葉片表面,再用滅菌水沖洗3次,濾紙吸干葉片表面水分,放入鋪有濾紙的28 cm×20 cm×3 cm透明塑料盒中,葉片背面朝上,根據葉片大小每個塑料盒中擺放3~10張葉片,每10張葉片為1個處理,每個無性系3次重復。用滅菌接種針在葉片中部近葉緣處創(chuàng)造2~4個微傷口,用無菌解剖刀挑取菌餅,菌絲正面貼在傷口處,用沾有1%葡萄糖水的脫脂棉覆蓋,最后在塑料盒中放入沾有滅菌水的脫脂棉球保濕,蓋上蓋子,置于25℃恒溫培養(yǎng)箱中12 h光暗交替培養(yǎng),48 h后除去沾有1%葡萄糖水的棉球。以空白PDA培養(yǎng)基為對照(CK),10 d后檢查結果。
1.3.3 結果統(tǒng)計與分級標準
調查結果以病斑面積進行分級記錄,統(tǒng)計病情指數。0級為無病斑;1級為1.00 mm2<病斑面積≤20.00 mm2;3級為 20.00 mm2<病斑面積≤40.00 mm2;5 級為 40.00<病斑面積≤120.00 mm2;7 級為120.00 mm2<病斑面積≤360.00 mm2;9級為病斑面積>360.00 mm2[19]。病情指數參考杧果炭疽病抗性測定計算公式進行統(tǒng)計[19]。
炭疽病抗性評價標準參考杧果炭疽病抗性等級標準[20]并做修改,以病情指數劃分,分為6級,高抗(HR)為病情指數≤15.00;抗(R)為15.00<病情指數≤30.00;中抗(MR)為 30.00<病情指數≤45.00;中感(MS)為 45.00<病情指數≤60.00;感(S)為60.00<病情指數≤75.00;高感(HS)為病情指數>75.00。
1.3.4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用DPS 13.01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5個油用樟樹無性系接種10 d后均感病,病斑大小和病情指數有差異,各無性系抗病性差異顯著(P<0.05),病情指數為11.11~76.54(表2)。25個無性系中,有3個無性系病情指數大于45,其余均表現為高抗、抗病和中抗,對炭疽病有較好的抗性。其中高抗無性系3個,為LL002、BL508和711,占供試無性系的12.00%;抗病無性系14個,包括GLC95、LL001、LL004、LLT06、LLT15、LLT39、LL702、LLH02、LL719、CAT01、CN201、BL509、502 和CP004,占56.00%;中抗無性系5個,為LLT11、706、CN001、CN001和SA001,占20.00%;中感無性系1個(CA627-1),感病無性系1個(LR201),高感無性系1個(SA002),均占4.00%。
表2 不同油用樟樹無性系對炭疽病的抗性評價Tab.2 Evalu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oil-used plant clones of sect camphora to anthracnose
不同化學型油用樟樹無性系的炭疽病抗性略有差異。芳樟醇型12個無性系除LLT11和706表現為中抗外,其余均表現為抗病或高抗;桉葉素型2個無性系分別表現為抗病與中感;檸檬醛型3個無性系表現為中抗或抗??;龍腦型2個無性系分別表現為高抗與抗??;黃樟油素型2個無性系分別表現為中抗與高感。其他化學型中,右旋芳樟醇型無性系表現為感病,松油醇型、樟腦型和鄰傘花烴型無性系表現抗病或高抗。
采用室內人工接種法[21]對25個油用樟樹無性系葉片進行炭疽病抗性測定,結果表明,龍腦型BL508、鄰傘花烴型711和芳樟醇型LL002的抗病能力最強;其次為芳樟醇型GLC95、桉葉素型CAT01和檸檬醛型CN201等14個無性系;抗病能力最差的為黃樟油素型SA002。25個無性系中,中抗至高抗的無性系有22個,占參試無性系的80%。
隨著樟樹人工林規(guī)模化發(fā)展,病蟲害日趨嚴重,對良種選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油用樟樹以提取枝和葉精油為主要利用方向,其經營周期較短,集約程度較高,炭疽病等葉部病害對精油產量產生較大影響,進行抗病育種是防控病害風險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本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油用樟樹無性系間炭疽病抗性差異顯著,對樟樹無性系的經濟性狀進行測定評價的同時,對其開展室內炭疽病抗性評價,再結合有針對性的大田調查,將為樟樹無性系的良種選育提供依據。本研究中的25個油用樟樹無性系是由廣西林科院篩選出來的經濟性狀優(yōu)良的無性系,上述試驗結果還需結合林間自然抗病性評價,以進一步科學合理地利用這些抗病無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