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
摘?要 小學數(shù)學動手實踐可以說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實踐探究的方式。這種教學手法不僅適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能力,還是一種可以刺激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手法,在促進學生對知識進一步了解的基礎上,積累活動經驗以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動手實踐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計實踐活動,有效的提高動手實踐活動的效果。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動手實踐;措施
中圖分類號:R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1-0113-01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將實踐活動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要求老師有能力去設計安全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要了解動手實踐活動在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進一步去完善教學手法,使動手實踐活動取得良好教學的效果。
一、動手實踐的現(xiàn)狀及措施
(一)提高對動手實踐活動的重視
在教育改革逐漸深入的情形下,一些教師充分的認識到了動手實踐活動的重要程度,學生之間分組操作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但是從教學情況來說,教師對動手實踐活動的理解還是不到位,老師缺乏自主的研究,動手實踐活動千篇一律,不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初級動手實踐活動階段,這一時期的操作以及活動步驟都比較簡單,老師在備課時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一系列的活動內容提綱,提綱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一個清晰的活動路線,使學生有了大致的活動方向不會出現(xiàn)忙亂的現(xiàn)象,還可以啟發(fā)學生認識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提升活動教學效果。
(二)明確活動主體
現(xiàn)在使用的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動手實踐活動,但是現(xiàn)階段的老師經常會為了保證課堂秩序,為了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練習,就用多媒體動畫的方式替代了實際的動手活動。導致動手實踐活動變成了老師自己的表演。學生自己動手收獲的知識是深刻的、是扎實的,不是多媒體課件能夠替代的。老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動手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集體參與到活動之中來,通過自己動手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動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親自驗證推翻自己的猜想,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有趣的七巧板》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通過對七巧板的擺放形式探索,來認識七巧板的巧妙之處,通過七巧板構建的圖形埋下一顆關于各種圖形的種子,有利于日后對圖形的學習。在擺放七巧板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一定避免不了進行思考與討論,老師不要過多地干涉,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驗證猜想。
(三)提高學生參與度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動手活動的喜好是不同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動手實踐活動的參與度不同,自然就會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在設計動手實踐活動時老師要適當?shù)膭?chuàng)建一種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動手的興趣,建立以動手實踐去驗證結果的意識,進而自發(fā)的動手去實踐探究。例如補充實踐就是一種很好的動手實踐教學活動,老師在講解《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整理》時就可以畫出一個半成品的調查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調研補充完成另一半調查表,通過自己的調研,使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有一個深刻的認知與理解。
二、設計動手活動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動手實踐活動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有動手基礎的活動,例如折紙、拼圖、搭積木等小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動手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積累知識,感受學習的快樂。
(二)差異性原則
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認知能力飛速發(fā)展階段,所以對于不同孩子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差異性來確定實踐活動的內容,在符合學生的基本心理認知程度上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在動手實踐活動過程中,要能夠用正確的方式來確定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對于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老師可以適當?shù)膸鸵幌?對于思路不正確的學生,老師可以適當?shù)剡M行引導。老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進程,給學生更多的探索空間。
(三)目的性原則
教師在實際活動時,要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專項的活動訓練,在課堂上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訓練內容,要將教學內容與活動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要避免學生進行無用的操作活動,學生要在一種有秩序的環(huán)境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動手實踐活動的意義
從動手實踐活動提出以來,受到了許多的教師的關注,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老師可以將抽象的數(shù)學具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經歷一些挫折,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對小學生的抗壓能力有一個初步的鍛煉,通過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不斷前行,為小學生克服畏懼的心理埋下基礎。
四、結語
通過對實際的課堂調查可以看出,雖然動手實踐教學活動有很多的優(yōu)勢,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仍然不受重視,教師在設計動手實踐活動時仍然有一些不足之處,這就要求老師可以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爭取早日將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普及。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數(shù)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馬云鵬.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