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
[摘要]興趣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開始階段,培養(yǎng)學生興趣利于提高地理學習主動性?;诔踔猩睦硖攸c及初中地理內容特征,通過奇趣導課“啟思”、設疑誘導“動思”、遷移應用“好思”、在課堂中貫穿激勵評價“樂思”,逐漸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增強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生;興趣;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20)12-0052-0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芭d趣”從廣義上說有多層含義,有“好奇”“愛好”“喜歡”“以它為樂”等,對地理學習者來說,有了學習地理的興趣,有可能產生喜歡地理、愛好地理的心理,將來才有可能從地理學習中找到樂趣。因此,從一開始就重視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能有效促進學生養(yǎng)成地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律性,實現地理學科的教育教學目標。
一、興趣與初中地理學科學習
學生學習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興趣”是其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要想讓初中生主動學習地理,提高地理成績,首先需要他們對地理產生興趣,所以初一學生上的第一節(jié)地理課尤其重要。在第一節(jié)課開始之前,學生對地理會表現出好奇,由好奇生動機,當學習注意指向具體學習內容時則產生興趣;學習習得滿足或被他人鼓勵,為獲得更多滿足和好評,學生會繼續(xù)學習,維持興趣;當學生以學為樂,興趣變成愛好,最后會成為學生學習研究的志向,轉變?yōu)橐庵尽3踔械乩斫處熤匾晫W生地理學科的學習,對學科教學(地理)必有促進作用,而學科教學(地理)的有效性方法也會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思維的靈活性,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
二、初中地理學習階段是地理學科興趣培養(yǎng)關鍵期
1.初中是地學科興趣培養(yǎng)關鍵期
初中生正值人生發(fā)展關鍵期,也是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最佳時節(jié),他們思維較活躍,充滿好奇心,易接受新鮮事物,此時對其加強地理學科興趣的引導很重要。教師也要在此階段培養(yǎng)初中生初步形成正確的地理價值觀(人地協調觀),使其抽象邏輯思維和邏輯推理上有所發(fā)展,逐漸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但是此階段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活經驗,這也是需要強調直觀教學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初中階段學生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顯著提高,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價值觀逐步定向,性格趨于穩(wěn)定成熟。
2.初中地理內容利于初中生地理興趣培養(yǎng)
課改后使用的初中地理教材內容越來越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幫助學生學習構建作為未來公民所必備的地理知識及相應觀念、技能,主要內容涉及地理位置與分布、地理特征與差異、空間的相互作用(空間聯系)及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人地協調觀),培養(yǎng)初中生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基礎知識,同時也為初中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認知基礎。因此,學生通過直觀實物、實踐參與、情景活動、探究討論等方式來獲得經驗累積,化解抽象概念、理解難題,對其終生的地理興趣維持有重要作用。
三、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yǎng)策略
初中每節(jié)課有45分鐘,教師可以將其劃分為奇趣導課“啟思”、設疑誘導“動思”、遷移應用“好思”三個階段,用拓展激勵“樂思”貫徹著整節(jié)地理課,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指正,學生也可以指正教師的錯誤。小學生進入初中的第一節(jié)地理課很重要,因此筆者以教學初一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地球與地球儀》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1.奇趣導課,開設興趣開始,創(chuàng)設“啟思”氛圍
Turney等人在《悉尼大學教學微技能》一書中提出,導課具有引起注意、激發(fā)動機、構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任務及建立聯系的作用。因此,導課要取得銜接知識、啟發(fā)學生、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的效果。教師在向學生講解一節(jié)新的地理課時,一個高質量、有趣的導課,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其腦海中產生疑問,它為什么會出現在那里?它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以此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出興趣,增強地理學習動機,從而自主學習地理。所以,怎樣創(chuàng)設一個既能吸引學生,又包含地理知識的導課,成為教師目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下表是筆者在平時教學中以及查閱文獻時所得到的各種導課方法。
對于初一新生來說,教師應該盡可能采取生動的導入方式,因此在《地球與地球儀》這節(jié)課中,筆者打算采用如下視頻導入方式。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視頻,在觀看這個視頻的同時,請同學們認真思考,我們的地球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教師播放視頻,視頻結束后,請學生回答問題。)
生:地球是個球體、是藍色的。
師:回答得很好。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球體。我們現在可以借助電子產品,從網上了解到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球體,但古時候人類怎樣認識地球的形狀呢?因此,本節(jié)課需要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學習從古至今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
2.設疑誘導,促進(地理學習)參與,創(chuàng)建“動思”模式
一個問題的解決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地理知識具有整體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學生學習時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能力。教師在設置問題情景時,必須考慮全班大多數學生的學情,可以借助上一個問題的解決逐漸加大地理問題的深度與難度,讓學生在整個地理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體會地理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對于初一新生來說,地理知識基礎幾乎為零。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盡可能提簡單易懂的問題,如書上可以明顯看到的答案、PPT上展示出的答案、學生通過計算就可得出的答案等,見下面的例1和例2。
例1問題: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學生自主尋找書上答案)
例2實驗: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游戲規(guī)則:(1)在講桌上,觀察紙船先出現什么,然后出現什么。
(2)假設傘面為球面,觀察紙船是怎樣出現的?
3.引用生活化資源,強化(地理知識)遷移,培養(yǎng)“好思”個性品格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即生活”“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講述生活案例、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開展一系列地理生活小課堂等方式,加深初中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遷移,增強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技能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好思”的個性品格的目的。
在《地球與地球儀》這一節(jié)中,學生已經了解到地球很大,大到我們無法想象,因此,人們根據一定的比例將地球縮小,做成地球的模型一地球儀,教師可以提問:地球儀對我們有什么用呢?隨后讓學生學習地球儀的有關知識:經度、緯度、地軸等,使其認識到地球儀不僅能讓我們看到地球的面貌,還能利用經緯網進行定位。
4.激勵評價強化,提高自我(地理)效能,養(yǎng)成“樂思”習慣
在這里,課堂評價僅指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它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一定的地位,是師生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作為課堂評價的設計者、主導者,需要具有統籌意識,考慮課堂評價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所有狀況,借用課堂評價,肯定學生提出的正確地理觀,糾正其不足之處,給學生提供最大的支持,使初中生體驗學習地理的興趣,體會到解決地理問題的成就感、喜悅感、效能感等。同時,教師要進行有效性評價,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到客觀公正,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在整個《地球與地球儀》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注意維持與提升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初中生的思維邏輯,還要對其回答給予評價,回答正確適當鼓勵,回答錯誤不僅要糾正,也要進行鼓勵,避免其喪失學習地理的信心。
總之,維持學生最初的好奇心,保持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渴望,讓“興趣”做學生學習的指引,這些都需要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方法,使用新穎的語言,提升課堂活力,從而構建高效有趣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