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肥敲绹骷液C魍拇碜髦?。小說主要記敘了一個飽經(jīng)風霜的古巴老漁夫桑地亞哥連續(xù)84天在海上打魚而一無所獲,第85天仍然繼續(xù)去捕魚,終于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遭遇到鯊魚接二連三的攻擊,老人奮不顧身,與鯊魚進行了一夜的搏斗,結(jié)果當老人返回岸上時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的故事。課文節(jié)選的是小說臨近結(jié)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高潮,主要描寫了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雖然是節(jié)選,但篇幅依然很長。閱讀時,我們可從“老人”與“?!保喘h(huán)境與人物的關(guān)系入手,抓住故事梗概,把握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從而探究人物性格。
“老人”與“海”的接觸主要呈現(xiàn)在同鯊魚搏斗的五個回合中。
第一個回合:與鯖鯊斗。
這是一條“毫無畏懼且為所欲為”的鯖鯊。它是“巨大的”,有著“巨大的兩顎”“像刀子似的一動也不動地插在水里”的“高聳的脊鰭”,以及“兩邊都有剃刀似的鋒利的口子”的牙齒,而且“游得跟海里速度最快的魚一般快”。小說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出鯊魚的速度之快、體型之大、牙齒之利,著力渲染了它的兇猛與敏捷。此時的老人雖然左手已經(jīng)受傷,繩子也短了,只能跟鯊魚近距離搏擊,但他“頭腦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堅強的決心”。在鯊魚撕咬死魚、脊背剛露出來的瞬間,老人用魚叉迅猛、果斷地攮到鯊魚頭上,一舉刺中鯊魚最脆弱的部位——腦子,給了它致命一擊?!捌ら_肉綻”從聽覺上寫盡了這一“攮”萬鈞雷霆般的威力。一個果敢、勇猛的老人形象在巨大兇猛的鯖鯊的襯托下就刻畫出來了。
第二個回合:與鏟鼻鯊斗。
這是兩條“兇殘嗜殺”的鏟鼻鯊。這兩條魚更難對付,不同于鯖鯊那樣光明正大地“直接游來”,而是一條鯊魚“轉(zhuǎn)了一個身,就鉆到船底下看不見的地方”,另一條鯊魚“用它裂縫似的黃眼睛望著老頭兒”,一明一暗,互相配合,極其狡猾。此時的老人,魚叉連繩子被前一條鯖鯊帶進了海里,在“一點辦法也沒有”的情況下,他首先把“刀子綁在槳把上”,自制了新的作戰(zhàn)武器;手也“痛得不聽使喚了”,手臂上嚴重的傷勢讓他舉槳都異常艱難。但豐富的經(jīng)驗幫助老人找準時機,對準魚的“腦子和脊髓相連的”交切點,一“攮”又“抽”再“攮”,在有嚴重手傷的情況下干凈利落地解決了其中的一條魚。對付另一條魚,老人也沒有硬碰硬,而是先“松開了帆腳繩,讓船向一邊擺動,使鯊魚從船底下出來”,然后“從船邊彎著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在與詭詐貪婪的鏟鼻鯊較量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了老人的堅韌與機智。
第三個回合:與犁頭鯊斗。
這頭犁頭鯊“活像一只奔向豬槽的豬”,嘴巴“大得連你的頭也可以伸到它嘴里去”,極其貪婪、饑餓;在與老人的搏斗中,它“一打滾就往后猛地一掙”,老人的刀子就“喀嚓一聲折斷了”,其兇猛可見一斑。老人淌血的左手已經(jīng)在抽筋了,面對接踵而至的困境,他沒有偃旗息鼓,而是迎難而上,“先讓它去咬那條死魚,然后才把綁在槳上的刀扎進它的腦子里去”,敏捷的身手讓他快速地完成了這場戰(zhàn)斗。
第四個回合:再與鏟鼻鯊斗。
這兩條鏟鼻鯊來勢洶洶,“肩并肩地直朝著小船撲來”。已經(jīng)“里里外外都累乏”的老人,手中的武器只有一根“兩英尺半長”的短棍。但在如此困難又疲乏的情況下,老人還是毫不畏懼地持續(xù)反擊,“高高地舉起”“使勁捶下”“狠狠地劈去”“結(jié)結(jié)實實地揍了它一下”等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將老人的豪邁氣概躍然紙上。
第五個回合:與群鯊斗。
又一批鯊魚成群結(jié)隊地向老人的漁船游來。此時的老人已經(jīng)“身體又痛又發(fā)僵”“傷口和身上一切用力過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厲害”。身陷絕境,他沒有放棄,而是絕地反擊:先用棍棒,棍棒丟掉了;拽起舵把,舵把折斷了;改用木槳,直至最后一條鯊魚“翻滾著沉下去”。酣暢淋漓的搏斗場面,生動具體地展示了這個明知寡不敵眾也絕不回避的孤膽英雄形象。
五個回合,血淋淋的畫面,驚心動魄。在大海面前,老人是渺小的,他費盡力氣與智慧,最終只得到大馬林魚的殘骸;在大海面前,老人又是強大的,明知道那是一場力量懸殊的廝殺,仍竭盡全力與鯊魚搏斗,比耐力、比意志、比定力,在大海面前,老人從未妥協(xié),堅韌得像磐石。正如老人的自白:“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比宋锱c環(huán)境的沖突,將桑地亞哥勇敢、頑強、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硬漢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將文章的主題升華到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