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佳
疾病,一個我們耳熟能詳卻幾乎沒人會喜歡的詞。不得不說, “疾” “病”這對CP,真是從古時苦到了現(xiàn)今。過去,因為意思有些許差別,它倆經(jīng)?!胺志印?,常常會被人們分開使用;若是一不小心讓它倆“牽手”成功,那身患“疾病”的人,距離一命嗚呼也就不遠了。
“疾病”,當真惹不起。
因受傷而生病
“疾”的資歷比較老,甲骨文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而且有好幾副面孔,最常見的是□,一個張開雙臂的人□+一支箭矢□,像極了一人被箭射中。實際上,這個字確實可以理解為被箭射中受了傷,所以“疾”的本義就是受傷兵,泛指疾病。
但若是用于占卜,出現(xiàn)“疾雨”的搭配時,就與傷痛疾病無關了, “疾雨”指大雨,“疾”則是急速、猛烈的意思。這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矢能傷人,矢之去甚速,故從矢會意。”便是說箭射出的速度很快,所以“疾”也指急速。 說起“疾”與疾病的淵源,還得從“疒”(ne)出發(fā)?!梆凇辈攀恰安 钡谋咀?,它的甲骨文□是一個人躺或者倚靠在病床上。只是當“病”還未被造出時, “疒”有時會和“疾”通用,用來表示疾病,于是“疾”便“身兼多職”了。
正牌疾病的誕生
“病”字到西周才出現(xiàn),并且從誕生開始就一直苦兮兮的: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是“病”,因作惡而承受刑罰的痛苦也是“病”,連戰(zhàn)爭失敗都是“病”。
秦晉兩軍交戰(zhàn)了,原因無它,晉國受難時,秦國幾次伸出援手,幫助晉惠公繼位,還賣出大批糧食助其抵抗饑荒,然而晉國卻反復過河拆橋——繼位后不兌現(xiàn)割地承諾,秦國發(fā)生饑荒時更是拒絕支援。
度過災荒后,秦國果斷找晉國算總賬了,在三次大戰(zhàn)中打敗晉國,還深入對方國境,抵達韓原,韓原之戰(zhàn)就此爆發(fā)。
晉惠公呢?不聽勸諫,違抗占卜,自取失敗后又逃離本部大軍,等到想歸隊了,戰(zhàn)馬又陷入爛泥出不來,可謂在自尋死路的邊緣瘋狂試探。為了救他,不僅下屬們錯失俘虜秦穆公的時機,晉惠公自己還反被俘虜……韓原之戰(zhàn)的“病”——徹底失敗,便是這么來的?!耙皂n之病,兵甲盡矣”,也被記錄進了《國語·晉語三》中。
“疾”“病”合體,則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 “疾病”用來表示病重。不過很快,這對苦命鴛鴦被拆散了, “病”字憑一己之力撐起了“病重”的含義。
此后, “病”便在疾病領域站穩(wěn)了腳跟,而“疾”則被用來形容較輕的病。
疾病,映照出
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
“疾”失去了在疾病領域的地位后,找到了另一個舞臺?!盾髯印駥W》里的“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有它,意思是,順著風大聲呼喊,聲音沒有變得更大; “春風得意馬蹄疾”中,它是輕快的意思; “疾風驟雨”中,它又有快和猛烈的意思??梢姟凹病币膊⒎强傇趥鬟f負能量。
古代醫(yī)學不發(fā)達,戰(zhàn)爭和貧困帶來大量的死亡,人們自然會對“疾”和“病”產(chǎn)生負面情緒,但換個角度,我們卻能透過“疾病”,窺探到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
“疾病”二三事
諱疾忌醫(yī)
“諱疾忌醫(yī)”比喻掩飾缺點錯誤,害怕批評,不愿改正的態(tài)度。諱疾忌醫(yī)的C位代表,當屬蔡桓公。
一次,名醫(yī)扁鵲去見蔡桓公,他說: “您皮膚的紋理之間有病,若不及時醫(y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卻笑稱沒病。而后,扁鵲每隔十天去見一次蔡桓公,兩次后,他發(fā)現(xiàn)桓公的病已經(jīng)從肌膚的紋理轉到了肌肉里,緊接著波及了腸胃。而桓公仍不以為意。
又是十天后,扁鵲再去見桓公,這次,他只看了會兒就轉身走了?;腹X得很奇怪,派使者去問。扁鵲對使者說:“桓公的病已經(jīng)在骨髓里,我無能為力了。”果然,五天后,桓公渾身疼痛,但這次他沒能請到扁鵲。不久后,桓公就死掉了。
唉,這樣的“C位出道”,可是萬萬不能學的。
病入膏育
病入膏盲,形容病情十分嚴重,也比喻情況緊急,達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這個成語的來歷,與春秋時期晉景公的一場夢相關。
晉景公得了重病,專程派人去請了一個叫緩的名醫(yī)來。醫(yī)生還沒到,晉景公先做了個夢。
夢里,他的病竟變成了兩個小孩子,還悄悄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一位高明的醫(yī)生要來了,這回咱們插翅難逃了。”另一個小孩則說: “沒什么可怕的,我們躲到肓(心臟與隔膜之間)的上面,膏(油脂)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不了咱們?!?/p>
大夫到了,認真診斷后,果然說:“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之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藥力也達不到。這病實在沒辦法治了?!?/p>
聽他說的與夢中小孩子說的一樣,晉景公不僅沒有責難他治不了病,反而為他的高明醫(yī)術點贊,還派人送了一份厚禮給大夫。
古老的疫苗
你可能聽過世界上第一支疫苗誕生的故事。英國醫(yī)生詹納發(fā)現(xiàn),擠奶女工從來不擔心會感染歐洲人談之色變的天花。他一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來是因為她們感染過牛痘,一種極其溫和的疾病。詹納由此得到啟發(fā),在1796年,他從正出牛痘的女孩的皮膚水泡中取出液體,接種到一個健康男孩身上,男孩成功獲得了對天花的免疫力。
實際上,疫苗的由來還可以追溯到更久之前。大約在1000年前,中國人便發(fā)現(xiàn)了治療天花的方法;取天花病人身上的痘膿吹入人的鼻孔中,對抗天花的侵襲,因為患過病的人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抗體。但這方法很危險,致死率高達20%,效果也不是特別好。
研發(fā)疫苗著實不易,咱們可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