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娟,余構彬*,高裕鋒,王桂華,郭劍雄
(1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 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316;2國家糖業(yè)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廣東廣州510316)
白砂糖是我國最主要的食糖品種,占食糖總量的90%左右。白砂糖是以甘蔗汁、甜菜汁或原糖液清凈處理后,經濃縮、結晶、分蜜及干燥所制得的潔白蔗糖結晶[1]。白砂糖按理化要求的規(guī)定可分為精制、優(yōu)級、一級、二級4個級別[2]。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糖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產能和產量均大幅提高。全國白砂糖產量從1949/50年制糖期的約26萬t,增長至2018/19年制糖期的970萬t。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4大食糖生產國和第2大食糖消費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12條規(guī)定,產品質量應當檢驗合格。這里的合格,指的就是產品的質量應符合對應產品標準的要求。產品標準是規(guī)定產品需要滿足的要求以保證其適用性的標準[3]。本文介紹了我國建國后的白砂糖產品標準的發(fā)展歷程,并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對白砂糖產品標準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1957年以前,白砂糖無統(tǒng)一的質量標準,各制糖廠普遍采用夏威夷糖廠技術管理文件中對耕地白糖的質量要求,對白砂糖的蔗糖分、還原糖分、色值、電導灰分、干燥失重等質量指標進行出廠檢驗。
1957年12月1日,原國家食品工業(yè)部制定并發(fā)布甘蔗白砂糖質量標準,編號為食糖0101-57。該標準將白砂糖分為一級白砂糖和二級白砂糖2個等級,并從發(fā)布之日起在全國實施。
1964年,原國家輕工業(yè)部制定并發(fā)布白砂糖產品國家標準,編號為GB 317-64,代替食糖0101-57在全國實施。該標準將亞硫酸法白砂糖分為兩級,即一級和二級白砂糖。
1984年,原國家輕工業(yè)部對GB 317-64進行修訂。經國家標準局批準,84版白砂糖國家標準于1985年10月1日起實施,編號為GB 317-84。
上述標準均對不同級別的白砂糖中蔗糖分、還原糖分、電導灰分、干燥失重、色值、混濁度、不溶于水雜質等指標進行規(guī)定。
1.3.1 GB 317.1-91《白砂糖》(199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
GB 317.1-91《白砂糖》于1991年9月1日由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發(fā)布,代替GB 317-84,于1992年8月1日實施,1999年7月31日廢止。主要理化及衛(wèi)生指標分別參見表1、表2[4]。
表1 GB 317.1-91《白砂糖》理化指標
表2 GB 317.1-91《白砂糖》衛(wèi)生指標
1.3.2 QB/T 1213-91《精制白砂糖》(1992年4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
隨著白砂糖生產工藝的不斷進步以及白砂糖市場需求的不斷提高,比優(yōu)級白砂糖質量更好的精制級白砂糖面世。為解決精制白砂糖生產流通需求,QB/T 1213-91《精制白砂糖》于1991年9月10日由原國家輕工業(yè)部批準發(fā)布,于1992年4月1日實施,1999年7月31日廢止。主要理化及衛(wèi)生指標分別參見表3、表4[5]。
1.3.3 GB 317-1998《白砂糖》(1999年8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
GB 317-1998《白砂糖》于1998年5月7日由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發(fā)布,代替 GB 317.1-91和GB /T 317.2-91,于1999年8月1日實施,2006年9月30日廢止。主要理化及衛(wèi)生指標分別參見表5、表 6[6]。
表3 QB/T 1213-91《精制白砂糖》理化指標
表4 QB/T 1213-91《精制白砂糖》衛(wèi)生指標
表5 GB 317-1998《白砂糖》理化指標
表6 GB 317-1998《白砂糖》衛(wèi)生指標
GB 317-1998在技術要求中,白砂糖的分級增加了“精制”,目的是為了將精制白砂糖行業(yè)標準并入白砂糖國家標準中,以適應我國制糖技術不斷發(fā)展和精制白砂糖市場不斷擴大的需求。理化要求中多項指標有所提高,衛(wèi)生要求中二氧化硫(SO2)指標首次同時作為分級的依據之一。在衛(wèi)生要求中還增加了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螨的項目、指標等。
1.3.4 GB/T 317-2006《白砂糖》(2006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
GB 317-2006《白砂糖》于2006年3月31日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代替 GB 317-1998,于2006年10月1日實施。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強制性標準。2017年,食品強制性國家標準統(tǒng)一轉化為推薦性國家標準,GB 317-2006《白砂糖》正式更改為GB/T 317-2006《白砂糖》。
2018年8月31日,GB/T 317-2006《白砂糖》廢止。主要理化及衛(wèi)生指標分別參見表7、表8[7]。
GB/T 317-2006在衛(wèi)生要求中基本按 GB 13104-2005《食糖衛(wèi)生標準》增減項目和修訂指標:增加酵母菌和霉菌項目,刪除銅項目;除二氧化硫(SO2)外,衛(wèi)生要求所有項目直接引用 GB 13104-2005相應項目指標,二氧化硫(SO2)則按級別分別制定等同或嚴于GB 13104-2005的指標;在理化要求中,對部分理化指標進行了修訂等。
GB 13104-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糖》于2014年12月24日由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代替GB 13104-2005《食糖衛(wèi)生標準》,于2015年5月24日實施。該標準在2005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刪除了微生物指標。由于GB 317-2006引用GB 13104對于衛(wèi)生(安全)指標的規(guī)定,因此,從2015年5月24日起,白砂糖衛(wèi)生(安全)指標不再包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酵母菌、霉菌。
表7 GB/T 317-2006《白砂糖》理化指標
表8 GB/T 317-2006《白砂糖》衛(wèi)生指標
1.3.5 GB/T 317-2018《白砂糖》(2018年9月1日至今)
GB/T 317-2018《白砂糖》于2018年2月6日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代替 GB/T 317-2006,于2018年9月1日實施。主要理化指標及食品安全要求參見表9[2]。
GB/T 317-2018增加了黑點要求(感官指標),修改了食品安全要求,增加了原料要求等。
表9 GB/T 317-2018《白砂糖》理化要求和安全要求
1984年至今,我國白砂糖標準先后進行了5次修訂。從2017年以前的強制性標準到2017年以后的推薦性標準,從2019年以前“質量”與“安全”并存到2019年以后“質量”與“安全”分離,每一次標準修訂,除因標準本身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發(fā)生較大變化外,均與當時國家對產品標準的要求密切相關。
目前,我國食品標準可分為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和非強制的食品質量標準。食品安全標準是指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要素以及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規(guī)定的統(tǒng)一技術要求。食品安全標準是食品的安全要求,屬于最低要求,強調“安全”這個概念;食品質量標準則是指為了保證食品質量,對食品生產經營中影響食品質量的各種要素以及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規(guī)定的統(tǒng)一技術要求。食品質量標準是食品的質量要求,屬于較高要求,強調“質量”這個概念。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標準化法》有關規(guī)定,食品質量國家標準應不涉及食品安全內容和指標。為落實習總書記“最嚴謹的標準”的要求,系統(tǒng)解決現行食品質量國家標準中可能存在的與《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標準不協(xié)調的問題,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標準技術司于2019年集中開展食品質量國家標準清理工作,全面清理現行食品質量國家標準中涉及的食品安全內容和指標,促進食品質量國家標準與食品安全標準協(xié)調統(tǒng)一,優(yōu)化和構建食品質量國家標準體系,促進食品質量提升。
根據工作部署,全國制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按照總局下達的清理方案對制糖領域食品質量國家標準進行清理。GB/T 317-2018《白砂糖》清理結論如下:GB/T 317-2018《白砂糖》屬于食品質量國家標準,標準規(guī)定的質量指標要求符合基礎通用和技術引領等原則,但部分內容涉及食品安全內容和指標且指標值與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完全一致,可直接進行修訂,無需與相關部門進行協(xié)調。
因此,GB/T 317-2018《白砂糖》計劃于 2020年進行修訂,修訂后的白砂糖產品標準仍為食品質量國家標準,但其標準內容將不再涉及任何食品安全(含感官)內容和指標。
白砂糖產品標準是白砂糖生產、檢驗、流通和貿易的重要技術依據,也是保障和提高白砂糖產品質量的重要技術手段。制糖企業(yè)應了解白砂糖產品標準的發(fā)展歷程和趨勢,掌握白砂糖產品標準內容和指標,在生產經營中嚴格執(zhí)行白砂糖產品標準,把標準作為生產經營、控制質量和提供服務的重要依據和手段,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