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都在看書,另一半在寫書。回望那一個個千奇百怪的書的“生產(chǎn)車間”,不由令人肅然起敬。
為了寫作《古船》,張煒可謂“三易其地”。其時的張煒,文債累累。他開始琢磨躲開人群,就在軍區(qū)招待所找了一間小屋,成為隔開紅塵的暫時屏障。然而,畢竟身處鬧市,半年后,還是被人“挖”了出來。他的小屋不再寧靜,只得“另辟蹊徑”——這是位于濟南郊區(qū)一座山腳下的孤房子,大約10平方米左右,是一處廢棄的配電小屋。這里人跡罕至,陰暗潮濕,難見陽光。收拾停當,張煒在小屋里放了一張桌子和一張床,燒點熱水,開始了寫作,一直到打好《古船》草稿。
《麥田里的守望者》給塞林格帶來巨大名聲和財富之后,在他位于紐約的家的樓下,經(jīng)常有打扮成霍爾頓模樣的少年問他:你怎么會這么了解我?他無言以對。這些騷擾讓他不堪其煩。1953年,塞林格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康沃爾小鎮(zhèn)買了一塊90多英畝的土地,造了一間石頭房子,隱居下來。
在那里,塞林格住在兩所不同的房子里。一所是他和妻子克萊爾的家,另一所就是他的寫作室了。兩處房子相距四分之一英里。他每天早晨六七點起床,早餐后帶著午飯去那個封閉的“書房”寫作。房子四周都是樹木,布著鐵絲網(wǎng),裝了警報器,別人想拜訪他,要先遞信件。到后來,那間小房子裝了一部電話。他指示克萊爾,除非必要,決不能隨意打擾他。
在毛姆已享盛名的20世紀初,法國地中海沿岸的里維埃拉成為許多歐美作家的天堂。1927年,毛姆在這里擁有了一幢前摩洛哥親王的舊宅——裝飾一新的莫雷斯克別墅。他的書房位于二樓。一面墻開著幾個長長的落地窗,另一面墻放滿了書籍。面對書籍的寫字臺是一個八英尺的西班牙寫字桌。
毛姆經(jīng)常邀請慕名前來的朋友參觀他的書房,對他們說,“你看見從下往上數(shù)第三排嗎?”他指著書架說:“它正對著我的水平視線。當我一時想不出合適的詞時,我就抬頭,告誡自己,不管多么疲倦,那整整一個書架擺滿的都是我自己的書……”
1851年,雨果開始了他長達20年的流亡,先后輾轉(zhuǎn)三地:布魯塞爾、澤西島和蓋納西島。雨果租了蓋納西島上城街20號一座懸崖頂上的房子,這就是后來寫出《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等名著的“上城別墅”。
上城別墅是一座高層建筑,正面開了14個窗洞。從窗口望去,英吉利海峽的所有島嶼盡收眼底,海港就踩在腳下。別墅共4層,雨果自己在4樓建造了一個能夠俯瞰大海的瞭望臺,這里成為雨果的寫作間。他是站著寫作的,面前放著一面鏡子,鏡子上有他親筆畫的怪異的花瓣兒。雨果在寫作間里貼滿了他用法語寫成的各種格言警句:“生活就是流亡”“6點起床,10點睡覺,長命百歲”……
相對于雨果的枕濤疾書,巴爾扎克名垂文學(xué)史冊的破閣樓就顯得寒酸多了。他生活在一個既無供暖也無家具的小閣樓里。不過,這位勇敢無畏的大作家,決定用自己的想象力來給這間小屋進行內(nèi)部裝飾??湛杖缫驳乃谋谏?,他寫下了希望擺在那兒的東西。在一面墻上,他寫了“紅木鑲板,五斗柜”,另一面墻上則是“哥白林掛毯,威尼斯掛鏡”,而在空蕩蕩的壁爐前,他寫的是“拉斐爾的畫”。
曾經(jīng)經(jīng)營醫(yī)院的福樓拜的父親,臨終前為家人在塞納河畔的克魯麗塞買了一處房產(chǎn),那是一幢有著200年歷史的精美石屋。福樓拜的書房就位于底樓,窗戶面向塞納河和花園,因此,他的書房具有“航標”的美譽——通宵達旦地寫作,終夜點著有綠罩的燈,成為塞納河上的漁夫與船長們的免費燈塔。
(摘自《文學(xué)自由談》 2020年第1期 劉世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