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織陽
摘 ?要:既有研究多認為,秦代鹽業(yè)采取的是民營征稅制(或稱包商制)。但從岳麓書院藏秦簡有關“巴縣鹽”的律文和里耶秦簡“賣鹽簡”“算數(shù)簡”中透露出的信息,我們蠡測秦統(tǒng)一后,鹽業(yè)在生產(chǎn)、運輸、銷售各個環(huán)節(jié)均采用官營模式,即實行嚴格的鹽業(yè)專賣制度。
關鍵詞:秦代;鹽業(yè)制度;岳麓秦簡;里耶秦簡????????????中圖分類號:K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864(2020)01—0076—06
一、引 ?言
對于秦代實行何種鹽業(yè)制度,過去學者在討論時依相同的文獻材料,基本達成共識——在秦統(tǒng)一以前經(jīng)歷了穆公時期民營征稅制、孝公時期專賣制、惠文王時期民營征稅制三個階段。由于這部分內(nèi)容不屬于本文討論的范圍,各家觀點不再贅述,下文僅對秦統(tǒng)一之后采取何種鹽制作一簡要梳理:
曾仰豐先生認為:“秦用商鞅法,廢井田,將山澤之利盡行開放,民得買賣,鹽之產(chǎn)制運銷,聽民自由。惟征稅過重,鹽價昂貴?!?sup>① 陳直先生認為應是“采取包商制”②,即“秦王朝將鹽鐵的生產(chǎn)銷售權(quán)授予少數(shù)大商人壟斷經(jīng)營”③。翦伯贊先生指出:“自戰(zhàn)國以至秦代,政府皆設專官,征收鹽鐵稅?!?sup>④ 張傳璽先生認為,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到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封建國家除為了政治或軍事上的需要,將部分資源歸國家直接使用之外,大部分資源則出包給商人生產(chǎn)、運銷,國家只按照規(guī)定收取一定數(shù)量的租稅”⑤。羅慶康先生認為,從商鞅變法開始,秦的山澤、山林歸國家統(tǒng)一管理,實行專賣。但他認為,秦統(tǒng)一以后“實行鹽業(yè)民包政策”⑥。
上述學者對于秦統(tǒng)一后的鹽業(yè)經(jīng)營方式看法一致,即鹽的生產(chǎn)、運輸、銷售的整個環(huán)節(jié)都包給商人,僅對其進行征稅,即實行鹽業(yè)民營。他們所依據(jù)的史料有如下幾則:
一為《漢書·食貨志》引賈誼“法使天下公得顧租,鑄銅錫為錢”。顏師古注:“顧租,謂雇傭之直,或租其本?!绷_慶康先生認為這里指把冶鑄交給民人(包括豪富、商賈),國家取得顧租。
二為《鹽鐵論·水旱》記賢良所說“故民得占租鼓鑄、煮鹽之時,鹽與五谷同賈,器和利而中用”。
三為《史記·貨殖列傳》中“卓氏見擄掠,獨夫妻推輦,行詣遷處……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民工于市易賈,乃求遠遷。致之臨邛,大喜。即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p>
筆者認為,這三則材料引用得似乎并不恰當:
材料一為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下達“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詔令后,賈誼進諫文帝收回成命之言,與秦時制度無關。材料二中“故民”也非特指秦民,而是指以前“民得占租鼓鑄、煮鹽”時候之民?!尔}鐵論》里專指秦人用“秦人”,如《非鞅》篇:“商鞅峭法長利,秦人不聊生,相與哭孝公?!辈牧先鍪氰F商事跡,并不能推論鹽業(yè)也一樣。
前賢受材料所限,只能以漢制揣度秦制,實屬無奈之舉。在秦簡牘材料不斷涌現(xiàn)的今天,我們可以結(jié)合一些簡文,對秦代鹽業(yè)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二、從岳麓書院藏秦簡所見“巴縣鹽”
蠡測秦代鹽業(yè)生產(chǎn)模式
《岳麓書院藏秦簡(伍)》第13至18號簡中多次提到“巴縣鹽”,為我們窺探秦代鹽業(yè)的相關制度提供了一個孔徑,茲摘錄簡文如下:
●叚(假)正夫言:得近<從>人故趙將軍樂突弟﹂、舍人袑等廿四人,皆完為城旦,輸巴縣鹽。請:論輪<輸>袑等13……代、齊從人之妻子、同產(chǎn)、舍人及其子已傳嫁者,比故魏、荊從人。
·御史言:巴縣鹽多人,請14令夫輸袑……代、齊從人之妻子、同產(chǎn)、舍人及其子已傅嫁不當收者,比故魏、荊從人之15【妻】子、同產(chǎn)、舍人及子已傅嫁者﹂,已論輪<輸>其完城旦舂洞﹦庭﹦守處難亡所苦作,謹將司,令終身16無得免赦,皆盜戒(械)膠致桎傳<傅>之。18①
簡文大意為代理正夫言:最近抓獲舊時趙國將軍樂突的弟弟、舍人袑等二十四人,皆完為城旦,送到巴縣鹽苦作。請示:論罪輸送袑等……代國、齊國從人的妻子、同產(chǎn)、舍人以及已經(jīng)傅籍、出嫁的人,是否比照魏國、楚國從人處理方式處理?
御史批復:巴縣鹽人太多,對袑等……代國②、齊國從人的妻子、同產(chǎn)、舍人以及已經(jīng)傅籍、出嫁的不當收的兒子、女兒,比照對舊時魏國、楚國從人相關親屬的處理方式處理。已經(jīng)論處完城旦舂輸送到洞庭難以逃脫的地方苦作之人,要謹慎監(jiān)管,戴著桎梏,終身不得赦免。
簡文中的“從人”,岳麓書院藏秦簡整理者認為“來源都出自故六國,其身份特殊,‘級別較高,不是普通的伙同從犯,這種特殊的犯人應該是文獻中所說的主張合縱抗秦之人”③。這些“從人”被完為城旦后,代理正夫本擬將他們論罪輸送到巴縣鹽去苦作。御史對他的請示回復是“巴縣鹽多人”,因此改輸?shù)健岸赐ナ靥庪y亡所苦作”,并且要“謹將司”,嚴密看管,“令終身無得免赦,皆盜戒(械)膠致桎傳之”。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巴縣鹽多人”,這批身份特殊的“要犯”就會被輸?shù)桨涂h鹽。
“巴縣鹽”亦見于張家山漢簡《奏讞書》簡181:
律曰:諸有縣官事,而父母若妻死者,歸寧卅日;大父母、同產(chǎn)十五日。敖悍,完為城旦舂,鐵其足,輸巴縣鹽。
張家山漢簡整理者注:“巴縣,當指巴郡之縣。鹽,鹽官?!稘h書·地理志》巴郡朐忍有鹽官。”①另外,里耶秦簡見“涪陵來以買(賣)鹽急(簡8-650)”,涪陵亦屬于巴郡②。?除此之外,據(jù)楊遠先生考證,巴郡臨江也是重要的鹽產(chǎn)地③。可見在秦代,巴郡鹽業(yè)生產(chǎn)頗具規(guī)模。
使用重刑囚徒作業(yè),需要強大的安保機制,由此可以想見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一定是官營。如《管子·輕重乙》記載衡建議齊桓公實行官營冶鐵政策時,管仲提出反對意見,管仲認為,如果搞冶鐵官營“發(fā)徒隸而作之,則逃亡而不守”。
從“巴縣鹽多人”和岳麓伍簡309載“謹將傳輸巴縣,唯勿失”可以看出,秦代發(fā)往巴郡苦作的囚徒眾多,官營鹽場的規(guī)模也很大。
三、從里耶秦簡所見“買(賣)鹽”
看秦鹽的運輸與銷售
里耶秦簡8-650和8-1462是兩段正反書寫的殘簡,根據(jù)竹簡茬口、纖維痕跡、文字風格、文義可以拼綴成一枚完整簡牘,釋文如下:
?(應)多問華得毋為事?。華為?(應)問。適以前日所分養(yǎng)錢者以寄遺?(應)。即酉陽徒道8-650反+8-1462反涪陵來以買鹽急。卻即道下。以券與卻。靡千錢。除少內(nèi)。書卻道下操養(yǎng)錢來視。華購而出之。8-650+8-1462④
何有祖老師新釋了若干未釋字,并調(diào)整了簡的閱讀順序,呈現(xiàn)出現(xiàn)在通順的簡文,但文義理解起來仍頗費思量:“道下”,何有祖認為似是“酉陽徒經(jīng)由涪陵來遷陵,到遷陵之后買鹽的路上”。但是,從圖一地圖上看,遷陵在涪陵和酉陽之間,從酉陽經(jīng)涪陵來遷陵似乎說不通。況且遷陵縣縣治現(xiàn)在的里耶鎮(zhèn)并未有產(chǎn)鹽的歷史記載,在沈從文先生筆下,直到近代,里耶仍是作為水貨碼頭,“川鹽入湘,在這個地方上稅”⑤。而涪陵屬于盛產(chǎn)鹽的巴郡,因此,從酉陽到涪陵后再折回遷陵來買鹽似乎也不大可能。
因此,我們懷疑此處“買”應讀為“賣”。睡虎地秦簡中“買”“賣”混用的例子很多,熊賢品先生認為“里耶秦簡此處的‘買似乎可能不應讀為‘賣。從睡虎地秦簡的‘買可以用作‘賣,到里耶秦簡中的‘買‘賣開始出現(xiàn)差別,似乎是秦滅六國后統(tǒng)一文字的一個例證?!?sup>① 但其實里耶簡中不乏“買”“賣”混用的情況:
庫建、佐般出賣祠?余徹酒二斗八升于□……?率之。斗二錢。令史?監(jiān)?!?-923+8-907+8-1422
倉銜、佐卻出買白翰羽九、雞羽毛二。已。?{率}之錢十七。8-1549
對比上述兩處簡文,可知里耶簡中“賣”“買”仍存在混用現(xiàn)象。
何有祖把“酉陽徒道”與“涪陵來以買鹽急”連讀,釋“酉陽徒”為“酉陽”之“徒”,并指出“道”義為經(jīng)過,后可接縣名。然而細看圖版,我們會發(fā)現(xiàn)簡8-1462正最后二字即“徒道”字體較上面的字明顯變小,且間距緊密,尤其最后一字是貼著簡端擠下的。由此我們推斷,此面應該表達了一個完整意義,不然完全可以翻過來接著寫,而不必勉強擠下最后一字。同樣,8-1462背也是前面的字舒朗,到最后三字“而出之”受空間所限明顯變小。因此,我們認為8-1462簡兩面都表達了完整的意思,它們的內(nèi)容相關,應有前后順序,但不應把“酉陽徒道”與“涪陵來以買鹽急”連讀。
為了理解文意,我們來梳理一下此簡中出現(xiàn)的三個人物身份:
?:簡8-697中有“一人吏養(yǎng)?(應)……”養(yǎng)是伙夫,《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廝役扈養(yǎng)死者數(shù)百人?!焙涡葑ⅲ骸按逗嗾咴火B(yǎng)?!薄独镆睾喰a尅纷咧赋隼镆睾喼械摹啊麴B(yǎng)是為‘吏烹炊者?!?sup>② 可以看出“?”的身份是為吏烹飪的伙夫。
華:里耶簡中“華”多見,有“隸大女子華(K4)”“少內(nèi)守華。(8-58)”“鄉(xiāng)佐華(8-300)”“少內(nèi)史華(8-1572等)”“令佐華(8-460等)”,除了“隸大女子華”與本簡中“華”明顯不可能為一人外,其他不同身份的“華”可能是不同人,也可能是同一人不同身份的變更,比如簡8-1532“令佐華自言。故為尉史”。聯(lián)系上下文,我們認為此處的“華”應指“少內(nèi)守華”。
卻:里耶秦簡中叫“卻”的有少內(nèi)佐(8-1549)、小城旦(8-216)、史(8-1024),聯(lián)系上下文,此處應指“少內(nèi)佐卻”。
少內(nèi),《漢書·丙吉傳》有“少內(nèi)嗇夫”,注:“少內(nèi),掖庭主府臧(藏)之官也?!薄爸醒肱c地方的少內(nèi)都是直接與金錢的收付有關,包括政府收支與王室使用款項都要經(jīng)過少內(nèi)”?①,此處的少內(nèi)當是縣少內(nèi)。“除少內(nèi)”,《里耶秦簡牘校釋》認“蓋謂華晉升為少內(nèi)”,我們猜測此處“除”可通“儲”,義為“積蓄”?!墩f文通訓定聲·豫部》:“除假借為儲?!薄兑住ぽ汀罚骸熬右猿制?,借不虞?!标懙旅麽屛模骸俺?,本亦作儲。”
如上文所言,此簡正反兩面都表達了完整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分別來理解各面:
簡背:伙夫應問少內(nèi)守華有無事情要做,華回復應說正好用前日所分的養(yǎng)錢寄留給應。到酉陽徒道。
簡正:涪陵來賣鹽的人很快就要到了,少內(nèi)佐卻到道下,(涪陵來者)把券給卻。盡千錢,儲藏于少內(nèi)。寫:卻道下持養(yǎng)錢來監(jiān)視,少內(nèi)守華出納買鹽錢。
“養(yǎng)錢”,各家無注,結(jié)合廚師應為“養(yǎng)”的身份,以及官府用養(yǎng)錢來買鹽的情況,我們猜測此處養(yǎng)錢或與“私養(yǎng)錢”無關,而是用于食品的財政支出。
這只簡的書寫背景大概是少內(nèi)守華要離開一陣子,離開前廚師應問他有何要吩咐的,華想了想讓應把前日所分養(yǎng)錢寄給他。同時,他又交代讓令佐卻別忘了買鹽,一手拿券,一手付錢,因為自己不在,簽字的時候代自己簽名。
如若上述假設成立,則可聯(lián)系《岳麓書院藏秦簡(壹)》簡120一則關于鹽的運算來揣度出秦代食鹽在售賣環(huán)節(jié)的情況:
衰分之術(shù)(術(shù))。耤有五人,此共買鹽一石,一【人出十】錢,一人廿錢,【一】人出卅錢,一人出卌錢,一人出五十錢,今且相去也,欲以錢少【多】120②
這道算題中鹽價是150錢一石鹽。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之“賈鹽”算題中每石鹽價是103錢多,鹽價隨時代不同而變化,說明《算數(shù)書》雖是假設算題,但在編寫時會參照實際情況,應當與現(xiàn)實相差不遠。
用千錢來買鹽,至少可以買約7石,秦制一石約合30公斤,則此次遷陵少內(nèi)要買下210公斤鹽。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可知,3克鹽就能滿足成人一天對鹽的需求,建議每人食用鹽一天不超過6克,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建議是一天食用不超過5克鹽③。
據(jù)里耶秦簡中“遷陵吏志”載:秦遷陵縣僅官吏就有103人,據(jù)趙巖先生考證,遷陵縣刑徒人數(shù)在300人左右④。唐俊峰先生推測:“遷陵縣的在籍黔首口數(shù)約為882—912人。”⑤
按照每人每天5克鹽的標準推算,如若這批鹽是僅供遷陵官吏食用,可以吃一年多;供官吏和刑徒食用,可以吃三個多月;供遷陵縣所有人口食用,可以吃一個多月。
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不過考慮以下三點因素,我們蠡測遷陵縣官所采購的鹽應該是面向遷陵全縣人口,在市場售賣。
其一,遷陵縣少內(nèi)佐不是從本地買鹽,而是從涪陵來人手上買鹽,說明本地市場可能無售鹽商販。
其二,少內(nèi)守華提前知曉涪陵會來人賣鹽,進行妥帖安排,可知此種交易已成慣例,間隔不會太久。與上文推算一批鹽可供全縣人口食用一月余的頻次似乎也比較合適。
其三,從里耶秦簡來看,官府也經(jīng)常扮演商品出售者的角色,如常見的出售祭品:“庫建、佐般出賣祠?余徹酒二斗八升于□……”(8-907),官府還會將飼養(yǎng)的動物死后分割出賣:“徒隸牧畜死負、剝賣課”(8-490+8-501),“賣牛及筋”(8—102)。所以官府賣鹽也是有可能性的,況且此次買鹽數(shù)量巨大,足夠供應本地人口一個多月的需求,是批發(fā)而非零買行為。
那么,賣鹽人的身份是什么呢?根據(jù)簡文,我們蠡測應是官吏,其理由如下:
首先,遷陵縣官對涪陵來的賣鹽者不是課稅,而是付錢購買,并且交易過程中要用到券。
其次,少內(nèi)守督促少內(nèi)佐去道旁購買,而且用到“急”,說明賣方比較強勢,可能在遷陵賣完鹽后,還要迅速趕往下一站。
由此,我們認為涪陵來者的身份應該是官而非商,他們定期從巴郡帶鹽到下游非產(chǎn)鹽區(qū)進行分銷,循環(huán)往復,確保食鹽市場的正常運轉(zhuǎn),則鹽的運輸環(huán)節(jié)也是官營。遷陵縣少內(nèi)大宗采購產(chǎn)鹽區(qū)巴郡涪陵來的鹽,在當?shù)厥袌鲞M行銷售,說明秦的銷售環(huán)節(jié)亦是官營。
綜合上述,秦統(tǒng)一后,鹽業(yè)的生產(chǎn)、運輸、銷售各個環(huán)節(jié)應是采取官營模式,即實行嚴格的鹽業(yè)專賣制度。
(責任編輯:王放蘭)
The Salt Industry in Qin Dynasty from the New Qin Bamboo Slips
HAN?Zhiyang
Abstract:?Many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salt industry in the Qin Dynasty adopted a private taxation system (or contractor system). However,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revealed by Yuelu Academys Qin Bamboo Slips about “Baxian Salt” and Liye Qin Bamboo Slips “Selling Salts” and “Arithmetic Slips”, we speculate that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Qin Dynasty, the government adopted official operation in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of salt industry, that is, the strict monopoly system of the salt industry is implemented.
Key?words:?Qin Dynasty; salt industry system; Yuelu Qinjian; Liye Qin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