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認為靠電腦東拼西湊拼接起來制作一幅“畫”的人就成了畫家(高手)。中國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讀書與不讀書,區(qū)別有多大,不言而喻,同學們亦深諳此理。
南齊謝赫把“骨法用筆”排在《六法》第二位,可見用筆用線對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骨法”也一度成為歷代評畫最重要標準之一,這是傳統(tǒng)繪畫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風格所必然產(chǎn)生的相應的美學原則。故我對線條有較高的要求,不管學員在外面學了多少年,入我工作室如發(fā)現(xiàn)線條不過關,起碼嚴格練習一個星期。
尤其在組織學生赴各地寫生當中,我更是要求學生一律用毛筆生宣紙寫生。毛筆寫生和鉛筆寫生有很大的差別,有些人鉛筆寫生很多年畫得不錯,一用毛筆就無從下手慌了神。鍛煉學生超強的造型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大膽精細的用筆用墨的能力、寫生轉換創(chuàng)作的能力,這是我一貫堅持的教學與創(chuàng)作理念。通過幾年的教學,點點滴滴的言傳身教,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有些學生能夠用毛筆在八尺生宣紙上直接勾線構圖畫工筆畫了,有的學生已經(jīng)完全遠離拷貝臺而獨自創(chuàng)作了,還有的學生拿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入選了全國大展。
一幅作品是否優(yōu)秀,不在于畫幅大小,不在于畫得多復雜,不在于色彩多豐富,更不在于作者是否參加過全國性展覽,我更看重作品中的意境與氣韻,更看重作品中的文化內(nèi)涵,作者通過繪畫紙本這樣一種載體,想要表達什么和表達了一種什么狀態(tài)?是抒發(fā)情懷還是放歌山林?我們時常講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的文化達到了哪一個層面?我們的思想境界達到了哪一個層面?這些年我們到底繼承了什么?發(fā)揚了什么?等等,這些都應該成為我們不斷去學習和思考的理由。
似我非我,似是必然不似亦必然,我盡我責,毫無保留之所學,點點滴滴,期望能讓大家受益終身。這些年,同學們寒來暑往,游學于此,不知辛勞疲倦。雖師生一場但終有別離。我想,別離不是藝術的阻隔,而是讓大家在各自的領域里更加自由地找尋出一個新的起點并開啟一段新的里程。借用某部電影寺廟中一位武僧的話:弟子們,你們可以下山去了!
此次北京師生畫展,因展館等原因有部分同學未能參加,只能表示遺憾了。雖然這只是一次小小的展示,但也是同學們多年努力學習的結果,是給自己求學、是給家人背后默默支持最直接的回報。這些作品里,蘊含了歡笑和汗水,蘊含了師情和親情。所以應對一句話:付出總有回報!
世間的路千萬條,走到終點不是目的,途中的修心更重要,路邊的風景有精彩也有無奈。作為老師,我只有一句話:祝福大家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學無止境,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家的藝術水平會更上一層樓!
是的,人生何處不相逢,遇見,便是緣,何況一段多年的師生之緣,我們還會因這美好的自然、這如此靜好的花花草草、這神奇的綠水青山,不斷前行……
劉丁林
七月流火,說走就走。在北京最炎熱的季節(jié),我們一行十人隨未君老師頂著高溫酷暑,不計舟車勞累,從八方各地齊聚北京以西160公里之外,來到有著“北方小桂林”之稱的避暑勝地——十渡野三坡風景區(qū),開啟了為期半個月的“未君書院暑期山水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特訓營”的寫生之旅。
之前,我的寫生足跡也曾隨同未君老師到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白洋淀荷花島,美麗神秘、色彩斑斕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曲徑通幽、靜謐悠然的北京臺湖畫院,以及被譽為南方綠寶石的華南植物園。所去之地都是進行花卉植物寫生。這次的山水寫生是第一次,目的是要掌握用毛筆宣紙對自然景物直接寫生的技法。例如:寫生中的構圖與構成的表現(xiàn)、選景的提煉與取舍、山石結構與云水樹木的筆墨技法、色彩與寫生造景,黑白灰的表現(xiàn)形式等等。正如老師所說:學習山水畫,掌握這些技法,對我們今后進行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學員們個個精神飽滿、興致勃勃。
野三坡的景色果然名不虛傳,嶙峋險峻的山峰、蔥蘢茂密的植被、清新涼爽的空氣,還有蜿蜒而下清澈見底的溪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里的山山水水雕琢成了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寫生福地。
走進大山,面對盡收眼底的重巒疊嶂,眼前的自然風光猶如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古人“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感受令人浮想聯(lián)翩??吹竭h處的景物,看到這些山山水水的絕妙境界,心里總是有一股創(chuàng)作的沖動。
寫生的過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感悟的過程,更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雖然我們在短期內(nèi)不可能掌握更多的寫生技法,但是通過對大自然物象的感悟體驗,通過觀摩老師作畫的過程,通過目視心記,所積累的這些創(chuàng)作素材,一定能成為今后自己山水畫和工筆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源泉。既有大至山水的開合構圖的恢弘,又有小至精彩的畫眼和嚴謹?shù)木植?,及至每一棵小樹、每一棵小草抑揚頓挫的精致筆觸。用選擇、提煉、取舍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大膽落筆”,將畫面定勢,接著就是深入描繪刻畫的“小心收拾”。最出彩的就是老師對畫面進行調(diào)整收拾的階段,花的時間也最多,各種技法輪番使用,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經(jīng)過“小心收拾”的畫作,畫面主題突出,筆墨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畫面效果達到出乎意料的理想境界?!按竽懧涔P,小心收拾”被老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令我們嘆為觀止、大開眼界,也讓我們從每一幅作品中受到了領悟和啟發(fā)。
在這段時間里,每天都期待老師的新作品問世,欣賞老師的精彩畫作,感悟老師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我們這次寫生最開心的事,也是最難得的學習機會,尤其是老師作品當中那些章法構圖的空間處理,令人心動、標新立異的構思;遒勁堅凝、力透紙背的線條,工寫兼施的創(chuàng)作性畫風。半個月的寫生時間一閃而過,學員們都很珍惜這段寶貴的時間?!耙环莞乓环质斋@”,“過程”有時比“結果”更重要!寫生結束之時,學員們帶著自己的佳作滿意而歸。
這次寫生還有著與以往寫生的不同之處,那就是無需每天拖著沉重的畫具“負重”前行,大大減輕了我們體力上的壓力。清晨,我們聞雞鳴而起,沐浴在習習的山風中,靜坐在農(nóng)家院的涼臺上,面對遠處霧靄繚繞的峰巒、遠離喧囂的鬧市,心無旁騖,靜心作畫。在愉悅和享受中,大家感嘆到:這真是一個絕佳的寫生和創(chuàng)作的好地方!徜徉青山綠水間,有緣還會再來!
梁瀚文
學畫多年,感覺那時從未認真去對待過,記得剛被朋友帶到初學畫的老師那里時,還搞不清什么是中國畫,中國畫又分多少種,宣紙又分多少種……只知道老師一筆筆教,我就一筆筆畫,只是習慣了這一愛好,習慣了老師怎么教就怎么畫,沒想過太多。
畫了這么多年,冥冥中似乎也尋找了多年,2017年進入未君老師工作室研修,才體會到了只有從遙遠的意境中才能找到的那種純凈的創(chuàng)作感受,體會到了一種全新的花鳥畫世界。
寫生時,老師說的最多的幾個詞就是“意象造型”“結構關系”“取舍”“夸張”“變形”“學會分析事物”“注意線條”……寫生是對物象生命形態(tài)的表述,其中融入了個人的審美、思想和觀念,而“立意”問題有時可以先思考好,有時是在不知不覺當中產(chǎn)生的。學會寫生就會學會觀察,能聽到大自然中所有物象的聲音,如花開的聲音,在不斷的與大自然的對話中得到滋養(yǎng)?!皬淖匀恢衼?,到思想中去”這是我在未君老師工作室這兩年的學習中深刻體會到的。
日子過得飛快,工作室兩年的學期很快就過去了,結業(yè)之時不覺得,回到家中似乎有種失落感,生活狀態(tài)變了,依然習慣了被同學們追著趕著去畫畫的感受……尤其回味兩年的學習過程中的寫生課程,從西雙版納、普洱、廣州,到十渡野山坡,似乎有一種氣息都還留在寫生中的宣紙上,似乎自我也留在了紙上,習慣了就按習慣的狀態(tài)生活吧,這樣就不會失去自我。感謝老師,謝謝相伴兩年的工作室伙伴們。
梁慧潔
繪畫,是我對藝術的追求和夢想,我不是想成為什么家,只渴望能把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萬物間美好的東西,以自己的語言躍然于紙上,圓自己一個繪畫之夢。學畫之路漫長而艱辛,如能在學畫途中遇上一位畫技精湛、德才兼?zhèn)淝艺鎸嵅槐A羰谟趯W生技法的老師為數(shù)不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榮幸的是我遇到了。
在朋友的引薦下,我來到了未君工作室,工作室里四周墻壁懸掛著未君老師的力作,每幅作品都使人興奮,我反反復復看了數(shù)遍。如何處理好畫面的結構、空間和虛實關系,都是我要學習和掌握的要點。老師畫了各種鳥,孔雀最是靈動可愛,生動中透著靈氣,優(yōu)雅中現(xiàn)顯高貴,使人百看不厭。品讀未君老師的畫,有種“前無古人”的感覺,未君老師不僅畫畫得好,且文采出眾,文學底蘊深厚,許多畫壇名家都給予了老師很高的評價,這使我從心底里佩服與仰慕,遇到這樣的老師我暗自慶幸。
跟未君老師學畫,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要求學生必須用毛筆直接在宣紙上寫生,且一次性成稿。其實用鉛筆都寫不好生的我,心里沒底,怕畫不好,未老師就鼓勵我們,說:“沒問題,一定能學會的,也一定能畫好的”,在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耐心示范、講解下,我深受啟發(fā),收獲很大,到后來還真喜歡上用毛筆寫生了,正如老師常講的:“平時多練習、多觀察、多思考,了解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和結構,取自然之精華,不可照搬自然,學會提煉、取舍,物為所用,不適其舍,提高境界,打開眼界”。
牢記未君老師教學的十二字方針“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靈活多變”,感謝未君老師一直以來的辛勤付出和細致無微指導,融師之法,融身心于其間。
白紅
光陰似箭,時光荏苒。在一個偶然的時間里,我抓住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走進了慕名已久的著名畫家未君先生的工作室。室內(nèi)眼前的一切,讓我非常欣喜。墻壁上掛著多幅未君老師的作品,我的目光瞬間就被那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所吸引。畫面中那些優(yōu)美的孔雀,在婀娜多姿的紫藤樹下,悠然自得,或竊竊私語,或脈脈含情。室內(nèi)桌子上的一幅幅畫作,是未君老師指導學員正在創(chuàng)作而未完成的作品。多彩的蘋果樹下,幾只可愛的家禽在覓食;挺拔多姿的芭蕉樹,縫隙間襯托著含蓄淡雅的芭蕉花。哇,好一派令人心曠神怡情景,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這美麗的自然景色之中……從那一刻起,我就產(chǎn)生了一定要跟隨未老師學習繪畫的念頭。終于,這一切在這不久夢想成真,2016年的某天,我進入了未君工作室,拜未君老師為師。
未老師的教學很嚴謹,很認真。他指出“中國畫內(nèi)涵博大精深……在現(xiàn)代繪畫的學習中,要重視傳統(tǒng),繼承傳統(tǒng)……”我們學員進入工作室首先是要打好繪畫的基本功,練線條,掌握古人用筆用墨的技法。之后對臨宋畫(不打稿、不拷貝),目的就是學習古人物象造型的準確把握、疏密關系的處理,以及對物象理解的再表現(xiàn)。這段時間的訓練對我來說雖然有點苦,有點乏味,但為我以后的外出寫生和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謂受益匪淺。
未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耐心細致的輔導每位學員創(chuàng)作,更是在這過程中指導和開拓我們的思維,盡可能地在畫面中去表現(xiàn)自己想要抒發(fā)的情感,并時常告誡我們要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習書法。他向我們分享了很多好的文章、作品和書籍,指出只有這樣長時間的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
未老師經(jīng)常給我們指出:一幅作品無論尺幅大小,構圖多么復雜、內(nèi)容多么豐富,色彩多么艷麗,但最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可讀性、觀賞性和背后的社會價值。
在這幾年的學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幅作品的完成太不易了,不僅有自己的切身努力,更有未老師的在其過程中的指導和辛苦付出。他要求嚴格,從不馬虎將就,有時我們感到困惑不解和不開心,但他總是不厭其煩反復與我們溝通。為了緩和緊張的氣氛,有時還會用家鄉(xiāng)話和大家開玩笑……在未君老師工作室中的一幕幕時常在腦海再現(xiàn),學習時光真是令我十分難忘。
回首這三年來在未君老師工作室的學習生活,我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績和進步,都與未君老師的辛勤指導分不開,我所獲得的這一切都歸功于未君老師的諄諄教誨。
文清
繪畫是先于文字的語言,是可以傳遞情感的,因而作者的筆端要畫出真性情。
2018年創(chuàng)作的四幅作品,是嘗試不同風格、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作品。
“畫之春——春之歌”是2018年國慶后我在北京用一個月的時間創(chuàng)作完成的。
在四季如春的深圳居住了三十多年,北京的春天呢?我真沒見過。同學們說是明艷的桃紅柳綠,黃色的迎春花、白色的玉蘭花在紅墻綠瓦下美極了。于是我沒見過的景色就落到了我的畫板上,我讓白孔雀從春天的畫里飛到紅墻綠瓦白玉欄桿的玉蘭花下,代替我感受這一番美景。
中國紅系列我想畫五六張,當時已畫好兩張,正在構思第三張。這幅畫講述的是海外留學多年的學子格外思念祖國,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鳳冠霞帔、雕花描金大柜都是中國元素,畫面喻意“富貴吉祥”。
“蝴蝶效應”“漩渦”是我練線條時的有感而發(fā)。蝴蝶效應的線條均是小圈小框,是我在亂畫中尋找規(guī)律所表現(xiàn)的,但畫完后感到它們有呼應有聯(lián)系,好像環(huán)環(huán)相扣傳遞著什么,于是想到蝴蝶效應。
“漩渦”是一筆接一筆的往外畫的圓,就是一個漩渦。人們常說順勢而為,而從眾心理的順勢往往是錯誤的,只有獨立思考,才能進入藍海。畫面右上角那只昂著頭的金魚才是主宰自己人生的。
2019年春節(jié)一過,未君老師就帶領我們在廣州華南植物園進入為期二十天的寫生,而更準確的說是用毛筆在生宣紙上直接創(chuàng)作。
未君老師要求我們面對植物認真觀察,對一花一葉一枝進行取舍,再面對宣紙構圖,落筆就要成一幅創(chuàng)作作品。每筆線條的起、收、提、按都要有講究;一枝一花一葉都要縱觀整體,認真穿插,疏密有度;要提練,要加工,要有藝術感。同學們?nèi)杖站M,收獲滿滿,回來后直接蓋章裝裱,張張精美。在此我再次感謝未君老師,謝謝您!
今后我希望自己的作品立足高遠,有內(nèi)涵,有情懷,有格局;我會努力用色彩,用技法,用細節(jié),用構圖來傳遞美好;我會拾起沿路的風景、身邊的人與事,用畫筆留下它們的身影,我將在繪畫的路上一直往前……
張麗莎
2018年9月我有幸進入未君工作室學習工筆重彩花鳥畫,期間承蒙末君老師悉心指導,我創(chuàng)作了這幅《紫霞飛舞》。紫藤與鶴是優(yōu)雅與美麗的化身,其中鶴羽色素樸純潔,體態(tài)飄逸雅致,鳴聲超凡不俗,在《詩經(jīng)·鶴鳴》中就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的精彩描述。
時常,我會回想起童年時光。幾次重回兒時住處,看到曾經(jīng)的茂密樹林已是高樓大廈,原來的門前小院兒已成為喧囂的商家店鋪,不禁感慨歲月悠悠。當年家里門前小院兒的一樹紫藤散發(fā)的幽香卻永遠停留在腦海中,童年時光也仿佛凝結在悠遠的清香中。我以紫藤仙鶴為題材,寄托我對童年美好的記憶。
這一年的學習中,最難忘的是2019年的初春,未君老師帶領我們?nèi)V州華南植物園寫生的時光。先通過臨摹,掌握筆墨技法,掌握構圖、設色運用等規(guī)律之后,再到大自然中體驗生活,靈敏細致全面地觀察與分析大自然中一花一葉、一草一木許多生動精彩的物象,進行寫生,增強對其的描繪以記憶。未君老師告誡我們:“寫生不是攝像,不是原封不動地照仿模畫,寫生要取舍,要對物象有思維創(chuàng)意的結合運用。寫生可移花接木,可取可舍,可密可疏地靈活運用。寫生的過程,也是初步創(chuàng)造的過程。寫生的學習中,未君老師要求我們用毛筆直接描寫物象,耐心指導我們,并要求我們多觀察,多感受,要體會到線條的節(jié)奏感。每筆要表現(xiàn)出線條美感,行筆中起、提、按、收要運用自如,在追求筆跡的同時要借鑒書法用筆(謝赫“六法”中提出的“骨法用筆”),掌握好靜與動的平衡……”老師的一番點撥讓我醍醐灌頂。
藝術影響著我的生活,它讓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勇敢地嘗試新的創(chuàng)作!我相信,只要有一顆熱愛藝術熾熱的心,它一定會給我?guī)頍o窮力量,使我不斷提升完善!
王保萍
第一次跟隨未君老師寫生是2017年2月在西雙版納勐侖植物園。那時候的我,對花鳥寫生還只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大部分時間以聽和看為主,看到老師拿著毛筆蘸上墨,直接在一張張卡紙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線描作品,我被驚到了!再看我,鉛筆和橡皮在一張速寫紙上交替運行,勾勾擦擦,真的是無從下手。近一個月的寫生,在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我僅描出了6幅自己認為還可以的鉛筆畫稿。我想:這輩子我都做不到老師那樣了。
第二次是2018年1月跟老師和同學們?nèi)チ似斩?,那里的風景宜人,百花爭艷,姹紫嫣紅,我被迷住了,差點忘記了到這來的目的。未君老師說:這次寫生分兩部分,一是線描寫生,二是寫意寫生,要求一律用毛筆、墨汁和國畫顏料。我又被驚到了,老師您要求太高了,這對我來說也太難了吧!看著老師示范和寫生的作品一張張出爐,我特別的緊張,一直不敢動筆,可不動筆又能怎么辦?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催促下,我大著膽子落下了第一筆。有了好的開端就會有好的收獲,這次普洱寫生之行的成果我很滿意,完成線描寫生作品12幅,生宣寫意寫生作品13幅,我都有點佩服我自己了。
2019年初的第三次寫生我們來到了廣東華南植物園,二三月的廣州是一個多雨的季節(jié),我們的寫生多多少少受到了天氣的一些影響。不下雨的時候,老師帶領同學們在植物園里抓緊時間寫生,并利用休息時間在園里各處搜集素材,以備陰雨天時可在賓館內(nèi)用于線描作品整理和創(chuàng)作作品構圖。老師要求本次的寫生還是以線描為主,要加入構成,考慮構圖,不要求快,要求精。老師給同學們認真講課和看稿,并在不破壞每個學員原有構圖的基礎上提出整改意見,讓每個人都受益匪淺。這次寫生我完成了23幅卡紙白描作品,雖然還不成熟,但老師說我進步很大,我已經(jīng)非常滿意了。
繪畫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讓我心靜,讓我快樂。每一次的學習、每一點的進步,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感恩老師和同學們,讓我的人生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