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佳
很多人愛上一座城市是一個“慢熱”的過程,而我對廈門則是“一見鐘情”。抵達廈門的第一天,走出廈門火車站,我看到的不是擁擠的人流和車輛,也不是高得遮擋住地面的立交橋,而是藍天白云和熱情綻放的三角梅;車站門口的志愿者不僅有年輕人,還有已經(jīng)退休的老人,他們帶著自己的孫兒仔細地清掃灰塵……就這樣,我愛上了這座人文氣息滿滿的城市。
暖風(fēng)碧海等花開
自然之美滲透在廈門的每個角落。它不像其他城市那樣有許多供人游覽的公園,但是其綠化程度很高,鮮花綠草是“常住居民”,每一個小區(qū)都可以稱為“公園”。
在廈門,你若想登高望遠,可以選擇鴻山公園。公園頂部有“臨海攬勝”景區(qū),可以縱覽市區(qū)全貌,遠眺鼓浪嶼。若是有雨絲穿過林間,則更為美妙:細雨如織的靜謐之景與山上佛寺、書院的雅致氛圍相得益彰。
鴻山之美需要靜觀,而環(huán)島路的美景則需要騎自行車領(lǐng)略。從廈門大學(xué)出發(fā),途徑胡里山炮臺、椰風(fēng)寨,直至國際會展中心,許多著名景點都在環(huán)島路旁。即使不進入景點內(nèi),光是沿途風(fēng)光就讓人目不暇接:藍色的大海和金色的沙灘、碧綠的草地,讓人心曠神怡。
廈門島內(nèi)美景如斯,若是想要欣賞園藝花卉,或者拍攝人花相映的漢服照,可以選擇四季花開的園博苑:秋冬時節(jié),殘荷已退,澳門園里的落羽杉顯出古銅色,而蘇州園的美麗異木棉卻初上粉妝……無論你走到哪里,美麗的廈門都不會讓你失望。
城市名片鼓浪嶼
廈門最有名的景點莫過于鼓浪嶼,日光巖下的三角梅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島上的榕樹、鳳凰樹傲然挺立。這個小島上除了有林語堂故居和愛樂樂團,還有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jì)念館等人文建筑。
鼓浪嶼曾是很多華僑實業(yè)家的居所,當(dāng)年他們所建的莊園如今已成為鼓浪嶼的特色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菽莊花園,園林面積雖然不大,但它將江南園林和臺北板橋建筑融合在一起,別有一番風(fēng)味。初入園內(nèi),游人的視線被園內(nèi)一堵黃墻擋住,轉(zhuǎn)角之后忽見大海,內(nèi)心豁然開朗。這種匠心獨運的“藏?!本坝^,不失為中外園林史上的一大妙筆。
除了賞心悅目的園林,島上的各種小店也讓人驚喜連連,它們沒有被外來時尚潮流淹沒,保持著傳統(tǒng)特色。許多人來鼓浪嶼游玩都會買一本蓋章本,每去一家店鋪就蓋個章,“文藝青年玩轉(zhuǎn)鼓浪嶼需要一整天”所言不虛!
舌尖上的“小確幸”
廈門有許多特色美食,如同安封肉、海蠣煎、姜母鴨、沙茶面等。有些食物光聽名字根本沒辦法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例如沙茶面香味濃郁,鮮中帶辣,而我在家鄉(xiāng)吃過油茶面,就問老板有沒有不辣的沙茶面,結(jié)果老板一臉驚訝。后來我才知道,沙茶不是茶,是一種辣椒粉。比起沙茶面,更令人驚訝的是姜母鴨。我第一次吃姜母鴨的時候,看到碗里幾乎全是姜塊,以為自己遇上了黑心的店家。本地的同學(xué)笑著告訴我,沒有足夠多的姜母,鴨子是沒法煮出味道的。
廈門的飲品文化也令人叫絕,廈門人能用最簡單的方法,將普通的原料制作成可口的甜點。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廈門中山路黃則和總店的花生湯。黃則和是幾十年的老店,做花生湯是有獨特配方的,想要把花生熬軟,得費上一番功夫。廈門本地很流行酸梅湯、燒仙草和四果湯。酸梅和水果沙拉在全國各地都很常見,但是各種水果加上紅豆、綠豆、薏米,再配上酸奶或者蜂蜜,就成了美味的水果撈,他們甚至?xí)严憬豆夏逃驮僬ㄒ幌?。原來,小小的甜品也可以讓生活變得很幸?!?/p>
開放城市,人文廈門
廈門很早就邁開了走向世界的步伐,處處顯示著開放包容的精神風(fēng)貌。古舊的閩南小店與雅致的歐式建筑交替呈現(xiàn)在眼前。這種景象不顯突兀,反而給人帶來和諧之感。
華僑博物院是展示中外文化交流歷史的場所,里面展出的圖畫和雕塑,生動地還原了華僑在海外學(xué)習(xí)當(dāng)?shù)匚幕膱鼍?,又保持了中國傳統(tǒng)風(fēng)俗的生活風(fēng)貌。如果說博物館銘記的是歷史,那么國際盛會見證的則是強盛中國的今天。例如,第11屆中國廈門智慧城市博覽會是第21屆中國國際貿(mào)易投資洽談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展示了全國乃至世界先進的科學(xué)技術(shù),比如5G技術(shù)應(yīng)用、生物科技、應(yīng)急救援、指紋以及人聲識別等。
在文藝領(lǐng)域,廈門也毫不遜色。2019年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在廈門舉行,活動期間,1200架無人機不斷變換隊形,擺出各種標(biāo)語和三角梅、白鷺等圖案,點亮了夜空;金色沙灘上,伴隨著銀鈴般的童聲合唱,200架鋼琴齊奏;陳道明、王曉棠等老藝術(shù)家云集,易烊千璽、周冬雨等新生代演員齊聚一堂,這是人文廈門送給世界的一場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