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類文本可分為多種類型,按照其文學性的高低,可以分為歷史性傳記和傳記文學。顧名思義,文學性稍弱的就叫歷史性傳記,文學性較強的就叫傳記文學。上一期的文化大觀園與考生分享了歷史性傳記的閱讀方法及解題策略,此次與考生分享的是傳記文學的閱讀與解題之道。
在進行傳記文學文本的練習時,考生首先要了解傳記文學的基本內(nèi)容及特點。記載人物經(jīng)歷的作品稱為傳記,其中文學性較強的作品便是傳記文學。傳記文學是歷史與文學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藝術地再現(xiàn)真實個體人物生平事跡和性格的一類文學樣式。
傳記文學的基本特征是以歷史上或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為描寫的對象,多用文學性的語言來記述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跡。文學性強,并不意味著可以虛構其內(nèi)容。絕大多數(shù)傳記文學作品運用對比、烘托等手法進行描寫,或在局部細節(jié)和次要人物上運用想象或夸張的手法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使語言生動活潑、文雅詼諧,富于文學色彩,讓人讀起來趣味盎然?!都橱鰝鳌分杏兄S富的一針見血的、極具個性的言語,其辭之犀利精粹,其情之激切義憤,皆力透紙背,震撼人心。著名傳記文學家朱東潤說:“傳記文學是史,同時也是文學。因為是史,所以必須注意到史料的運用;因為是文學,所以也必須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傳記文學的寫人方法不拘一格,最終的目的卻只有一個:再現(xiàn)人物真實的性格、精神面貌及精神品質(zhì)。
另外,傳記文學中所寫人物的生平經(jīng)歷可以從零散的史料中撿取,但必須具有相當?shù)耐暾?,以凸顯人物形象,讓人一目了然。如《汲黯傳》,司馬遷懷著極其欽佩崇敬的心情為汲黯樹碑立傳,他并沒有過多地描寫其政績的大小,而是采用側(cè)面描寫的方法,傾全力表彰汲黯秉正嫉惡、忠直敢諫的杰出品格。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運用輻湊之法將眾多的零散材料交織在一起,從多方面的人際關系中反復刻畫人物個性,全面到位,尤其是一再描寫汲黯同最高統(tǒng)治者漢武帝和公孫弘、張湯之間的對立與沖突,就使他漢廷第一直臣的光輝形象被異常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其三,以作者在作品中所浸透的情感褒貶人物。作者對筆下人物的理解與評判都是通過主觀感情色彩的描寫表達出來的。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毀譽全都寓于對人物的記述之中。從本文所節(jié)選的《汲黯傳》的內(nèi)容看,作者對汲黯倨傲嚴正、不屈權貴之性格的崇敬與贊頌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間,讓人清楚了解作者的情感傾向,給人以很大的勉勵。
在掌握了這些知識后,考生在閱讀時,要抓住主體事件,以此為軸心,分析人物的形象及精神品質(zhì)。同時,考生還要找出文中所運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并理解這些方法在文中的具體作用,可以防止考生進入命題人設置的陷阱。其他方面(含解題)可按照一般人物傳記的閱讀與答題方法進行。
閱讀文章,完成題目。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其先有寵于古之衛(wèi)君。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①。始汲黯為謁者,以莊見憚。河內(nèi)失火,延燒千余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②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③,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④,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⑤,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粟以賑之。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⑥之罪?!鄙腺t⑦而釋之。以數(shù)切諫,不得久留內(nèi),遷為東海太守⑧。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歲余,東海大治。
黯多病,賜告者數(shù),不愈。莊助復為請告⑨,上曰:“汲黯何如⑩人也?”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愈人,然至其輔少主,守成深堅,招之不來,麾{11}之不去,雖自謂賁、育{12}亦不能奪{13}之矣?!鄙显唬骸叭?。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諸將皆屬。尊寵于群臣無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大將軍尊重,夫以大將軍揖客,反不重邪!”青聞,愈賢黯,數(shù)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雖貴,有時侍中,上踞廁而視之。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
(節(jié)選自《史記·汲黯列傳》,有刪改)
注釋:
①太子洗馬:此為古代官名,秦朝時設置,漢時亦作“先馬”。秦漢時,為太子的侍從官,出行時為前導,故得“太子洗馬”的名字。
②比:靠近,挨著。
③河南:古今異義詞,指黃河以南。
④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定語后置句,應為“傷水旱之河南貧人萬余家”,意為遭受洪水干旱災害磨難的河南郡的貧民有一萬多家。
⑤便宜:指便宜行事之權。
⑥矯制:指假托君命來行事。制,制書。
⑦賢: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譯為“賞識”。
⑧太守:太守是秦朝至漢朝時期對郡守的尊稱。漢景帝將其更名為太守,為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歷代沿襲不變。
⑨告:意為休假。
⑩何如:固定短語,翻譯為“怎么樣”,常用來進行詢問。
{11}麾:通假字,同“揮”,驅(qū)趕。
{12}賁、育:人名,即指孟賁、夏育,兩人均為古代著名的勇士。
{13}奪:改變。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一項是(? ?)
A.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2.下列句子中黑體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屋比延燒比:接連,挨著
B.遷為東海太守 ? 遷:提升
C.群臣或數(shù)黯 數(shù):責備
D.使人可其奏 可:準許
3.下列對文中黑體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謁者,官名,謁者本有奉使之職,故后世官名或用“使者”,或用“謁者”。
B.節(jié),即符節(jié),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征調(diào)兵將以及用于各項事務的一種憑證。
C.遷,官職調(diào)動,均指升職。表示升職的常見詞還有擢、拔、陟、拜等。
D.揖客,指長揖不拜之客,亦指向客拱手為禮。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汲黯的祖輩曾得到過古代衛(wèi)國國君的寵愛,因其行為嚴正而得到別人的敬畏。
B.汲黯性格傲慢,不講究世俗禮儀,但品行端正,敢于直諫,曾多次觸怒皇上,使皇上非常生氣。
C.汲黯勤務懇切,事事親力親為,治理東??げ坏揭荒?,東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
D.汲黯不慕權貴,面對漢武帝十分器重而位高權重的衛(wèi)青不行跪拜之禮,而是行平等之禮。
5.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
A.丞相弘燕見/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賬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賬中,,,,,,/,黯前湊事上中? ,/,黯前湊事上
(2)青聞,愈賢黯,數(shù)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A.丞相弘燕見/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 ,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賬中,,,,,,,,黯前事上坐武賬,中,/黯前湊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