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儒,占書婷,王濤,邱霖,解昕,鮑文穎
(海南醫(yī)學院國際護理學院,海南 ??冢?/p>
吸痰法是指利用吸痰管將呼吸道分泌物或誤吸的嘔吐物從口、鼻、人工氣道吸出。適用于無力咳痰或無法咳痰的病人,如危重、年老體弱、昏迷等患者[1]。其作用在于及時清除異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并發(fā)癥[2]。吸痰法是臨床上常用的護理操作,在重癥監(jiān)護室更是一個必要的措施[3]。
在臨床上,對吸痰的吸痰時間不得超過15s,而對病人行吸痰法易致低氧血癥的發(fā)生,特別是對于重癥患者如肺不張、肺部感染、昏迷、肺水腫及喉返神經(jīng)損傷等患者,是一個加重其病情的一個因素[4]。并且不同型號的吸痰管[5]、不同吸痰方式[6]、不同的吸痰負壓[7]等影響因素對患者呼吸道粘膜都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傷。
經(jīng)過查資料、閱讀文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公認的是吸痰管外徑不超過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套管內徑的1/2。吸痰管有多種類型。目前,臨床上多用的吸痰管為一次性聚乙烯材料吸痰管[8],單孔,前端呈敞口[7,9],在吸痰操作過程中,當病人已有鎮(zhèn)咳,說明吸痰管已經(jīng)進入氣管內,然后醫(yī)護人員會自下而上的緩慢的左右旋轉吸痰管吸引,邊旋轉邊向外提拉吸痰管[10]。在提拉的過程中,一次性吸痰管容易損傷人體呼吸道黏膜,加重病人負擔,同時吸痰孔容易被大量粘稠的痰液堵塞,降低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吸痰次數(shù)。還有研究小組[11]發(fā)明了可視吸痰系統(tǒng),雖然能夠迅速定位痰液、減小對氣管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和減小低氧血癥的發(fā)生等優(yōu)勢,但是卻不適用于急需吸痰的患者,并且有研究表明,隨著氣管導管直徑的減小,其抽吸產(chǎn)生的壓力會更大[12]。雖然一次性吸痰管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但在大量的臨床運用過程中暴露了諸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易損傷人體呼吸道黏膜、吸痰不凈、吸痰次數(shù)多、吸痰管堵塞、交叉感染、病人不適等。
目前已有研究證明自制的4孔吸痰管可以增加吸痰量、減少吸痰次數(shù)[13],并且吸痰管的負壓不會受到側孔個數(shù)的影響[5]。在此基礎上,假設吸痰管孔數(shù)愈多,吸痰管更能夠充分接觸氣道壁、徹底清理氣道內分泌物,提高每次吸痰效果;本實驗六孔痰管吸痰效果強于傳統(tǒng)痰管。故進行實驗探究,對多孔吸痰管進行創(chuàng)新性研究,改變側孔的個數(shù)和直徑,以觀察吸痰管孔數(shù)的增加是否能夠提高吸痰的有效率。
痰管管徑不變的情況下,若孔愈多、上下排列緊密可能會導致改造后痰管在負壓的情況下塌陷,不能夠進行正常吸痰操作,所以適當?shù)目s小孔徑十分有必要。下面介紹本實驗所用痰管的具體結構。
一種新型吸痰管主要包括連接管和管體兩部分。連接管末端設有方便與負壓吸引器連接的負壓吸引器接口,連接管的一側為密閉可開放式鈕扣帽,可快速控制負壓,方便吸痰;管體前端開放呈球形;管體外有6個側孔。見圖
注:1:負壓吸引器接口;2:密閉可開放式鈕扣帽;3:管體;4:管體前端球形開口;5、6:直徑為0.4mm的側孔;所述管體6側孔直徑均為0.4mm的,分為上中下三排,6個孔相互交錯,間隔60度,排與排間隔1.5mm,下排空距底端2mm,類似于倒置的三角形。
本實驗所用傳統(tǒng)吸痰管主要包括連接管和管體兩部分。連接管末端設有方便與負壓吸引器連接的負壓吸引器接口,連接管的一側為密閉可開放式鈕扣帽,可快速控制負壓,方便吸痰;管體前端開放呈球形;管體外有2個側孔。見圖
注:1:負壓吸引器接口;2:密閉可開放式鈕扣帽;3:管體;4:管體前端球形開口;5、:直徑為0.6 mm的側孔;所述管體2側孔直徑均為0.6mm,下排空距底端2mm。
實驗工具和材料:新型吸痰管、多孔吸痰管、傳統(tǒng)二孔吸痰管(做好型號的備注)、精細電子秤、圓筒形管道、一次性透明紙杯、筷子、雞蛋數(shù)個、淀粉。
在實驗過程中,采用12cm長度,直徑為1.5cm的后方略扁的圓筒形管道,實驗過程中均為一人操作,且每次吸取時間均為15s內,吸痰負壓始終維持在44kPa。
3.1.1 篩選模擬痰液材料
使用材料為雞蛋,分為雞蛋蛋黃、雞蛋蛋清、雞蛋蛋黃蛋清與淀粉的混合液,操作方法為用10ml的注射器將獲得的5ml的痰液樣品移到以恒定45度角放置的載玻片頂部,為了控制評分者之間的可變性,所有測量結果都由一個人收集和分析[14]。參照2016年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分泌物的形狀評估為標準[15-16]:Ⅰ度:稀薄,載玻片上無痰液滯留;Ⅱ度:少量痰液在載玻片壁滯留,易被鹽水沖洗干凈;Ⅲ度:載玻片壁上滯有大量痰液, 且不易用水沖凈。本實驗通過痰液材料來進行制作稀痰和濃痰,其中稀痰濃度以Ⅰ度為標準,濃痰濃度以Ⅲ度為標準。
3.2.1 實驗分組
對照組:傳統(tǒng)吸痰管組,35組,實驗組:多孔吸痰管組,35組。
在吸痰時間、負壓均相同的情況下,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對稀痰和濃痰進行吸引,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所吸引出的痰液量,對比多孔吸痰管模擬應用于不同粘稠度痰液的吸痰效果。
3.2.2 操作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模擬吸痰實驗過程中,保持吸痰管與模擬氣道彎曲方向一致,緩慢插入氣道后,插入長度維持在15-20cm左右,遇到阻力時邊左右旋轉,邊向外提拉吸痰管,控制整個吸痰時間在15s內完成。
3.2.3 觀察指標
利用精細電子稱觀察并記錄傳統(tǒng)二孔吸痰管以及六孔吸痰管在相同時間內吸取的痰液量。
3.2.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 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六孔吸痰管在吸取稀痰、濃痰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二孔吸痰管在吸取稀痰、濃痰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故本實驗的組間比較都是在每組試驗有意義的情況進行對比的。見表1。
表1 不同型號吸痰管對不同濃度痰液的吸取作用
二孔和六孔吸痰管對稀痰的吸取作用無明顯差異(P>0.05),故當吸取稀痰時,傳統(tǒng)吸痰管和改良吸痰管的作用相當,無顯著差別。見表2。
表2 二孔、六孔痰管對稀痰的吸取作用
二孔和六孔痰管對于濃痰的吸取作用有顯著差異(P<0.05),故當吸取濃痰時,實驗表明,和改良吸痰管的效果是不同的,見表3。
表3 二孔、六孔痰管對濃痰的吸取作用
六孔吸痰管吸取濃痰痰液量明顯少于二孔吸取痰液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二孔、六孔痰管對濃痰吸取作用的比較(±s)
表4 二孔、六孔痰管對濃痰吸取作用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1.620 1.023 P 0.022痰管型號 例數(shù) 吸取痰液量的均值二孔吸痰量六孔吸痰量35 35
無論是傳統(tǒng)吸痰管還是多孔吸痰管,在吸稀痰、濃痰前后均有顯著差異,故以上任何組間的對比均是有意義的。由于痰液的粘稠度不同可能會導致吸痰管的吸取效果不同,故分別比較傳統(tǒng)吸痰管與多孔吸痰管對稀痰和濃痰的吸引效果:在稀痰的實驗中,傳統(tǒng)吸痰管和六孔吸痰管的吸取作用無明顯差異;在濃痰實驗中,傳統(tǒng)吸痰管的吸取作用優(yōu)于多孔吸痰管。
從以上實驗分析可以得出,假設不成立,吸痰管孔數(shù)愈多,并不能提高每次吸痰效果,針對濃痰,本實驗六孔痰管吸痰效果并不強于傳統(tǒng)痰管。假設不成立。
下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開始總結反思假設不成立的原因。
一、縮小孔徑、增加孔數(shù)使多孔吸痰管在稀痰中吸引效果與二孔吸痰管效果相當,它們均可在相同的時間內吸引痰液量無顯著差異,此實驗結果可排除在實驗過程中,孔未完全沒入痰液中的可能,而對濃痰的吸引中多孔吸痰管卻不如二孔吸痰管好(假設不成立),究其根本,濃痰對小孔更易堵塞致使真正吸痰的孔減少,且剩余可吸痰的孔孔徑不如常規(guī)孔大使吸痰效果大大降低是導致假設不成立的主要原因。
二、吸相同體積的痰液,濃痰相較于稀痰質量更大,從本實驗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痰管管體的無效側孔(既沒有接觸氣管粘膜也沒有接觸到痰液)中漏出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導致創(chuàng)新型痰管吸取的痰量均值不如傳統(tǒng)吸痰管高。
三、在嚴呂芳,饒曉玲等人的實驗中單孔吸痰管與雙側孔吸痰管的吸痰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17、1],但其使用意義在于減少吸痰時的旋轉度以減少吸痰所需的時間。在本實驗中設置了6個相互交錯、間隔60度的孔,吸痰時為旋轉180度,則致六孔吸痰管吸痰孔在痰液前停留的時間較二孔吸痰管少,從而影響吸痰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驗意義不僅在于驗證假設不成立,還發(fā)現(xiàn)在增加孔數(shù)、縮小孔徑的條件下創(chuàng)新的多孔吸痰管也可應用于臨床中痰液較稀的病人痰液的吸取,但對于痰液較粘稠的病人,常規(guī)吸痰管效果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