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燕 魯雅妮 杜鋒 何亞莉 常婷婷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發(fā)生因素較多,多與遺傳、免疫失調等因素有關,根據特點可分為以肝炎為主型及以膽系損傷兩種類型,AIH不治療或治療不及時易誘發(fā)肝硬化與肝衰竭[1-2]。藥物治療是AIH的主要治療方案,其中以潑尼松、硫唑嘌呤等藥物較為常用。研究發(fā)現(xiàn),布地奈德對AIH有明確療效[3-4],但目前仍缺少臨床對照研究。本研究將布地奈德聯(lián)合硫唑嘌呤治療45例AIH患者與潑尼松聯(lián)合硫唑嘌呤治療45例AIH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寶雞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90例AIH患者。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按隨機數(shù)表法進行簡單隨機分組,布地奈德組與潑尼松組各45例。布地奈德組男13例,女32例;年齡27~64歲,平均(47.7±7.2)歲;伴發(fā)疾病:干燥綜合征7例,甲減5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3例。潑尼松組男13例,女32例;年齡23~62歲,平均(47.5±7.5)歲;伴發(fā)疾?。焊稍锞C合征9例,甲減6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1例。2組性別、年齡、伴發(fā)疾病等基礎資料比較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診斷和治療共識(2015)》[5]中診斷標準,AIH診斷積分系統(tǒng)總積分≥7分;②經肝臟活檢確診;③年齡>18歲;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者;②失代償期肝硬化者;③有藥物與酒精依賴者;④合并肝惡性腫瘤;⑤炎癥性腸道疾病者;⑥伴血色素沉著癥、遺傳代謝性疾病者;⑦已知治療藥物過敏者;⑧未完成全程治療者。
患者均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包括維生素C片、復合維生素B片、肌苷,上述藥物均口服,2片/次,3次/d。在此基礎上,①布地奈德組:采用布地奈德聯(lián)合硫唑嘌呤進行治療。布地奈德膠囊(阿斯利康生產)3 mg口服,3次/d;硫唑嘌呤(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口服,50 mg/d。②潑尼松組:采用潑尼松聯(lián)合硫唑嘌呤進行治療。醋酸潑尼松片(許昌奧森制藥有限公司)5 mg頓服,第1周30 mg/d,第2周20 mg/d,第3、4周15 mg/d,第5周開始維持10 mg/d。硫唑嘌呤:口服,50 mg/d。均連續(xù)治療2年。
臨床療效:癥狀完全消失,血清轉氨酶、總膽紅素(TBil)、免疫球蛋白G(IgG)、肝組織學恢復至正常范圍,為完全緩解;血清轉氨酶、TBil、IgG、肝組織學均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復,為部分緩解;上述指標未見明顯改善,為治療失敗[5]。
生物化學指標:比較治療前與治療后血清ALT、AST、堿性磷酸酶(ALP)、γ-GT水平。
不良反應:記錄2組治療期間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布地奈德組完全緩解33例、部分緩解7例、治療失敗5例,總緩解率88.89%(40/45)。潑尼松組完全緩解25例、部分緩解7例、治療失敗13例,總緩解率71.11%(32/45)。布地奈德組臨床總緩解率高于潑尼松組 (χ2=4.444,P<0.05)。
2組治療前的各血清指標水平基本相當(P>0.05)。治療2年后,2組血清ALT、AST、ALP、γ-GT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布地奈德組治療后的血清ALT、AST、ALP、γ-GT水平顯著低于潑尼松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生物化學指標的比較(U/L,±s)
兩組共出現(xiàn)藥物相關不良反應23例,布地奈德組腹瀉、惡心各2例,3例感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56%(7/45)。潑尼松組惡心1例、腹瀉2例、2例類柯興綜合征癥狀、3例消化道潰瘍、3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另有5例感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5.56%(16/45)。布地奈德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潑尼松組(χ2=4.731,P=0.030)。
證據表明,潑尼松單用或聯(lián)合硫唑嘌呤可大幅提高AIH患者緩解率與生存率[6-8]。其中硫唑嘌呤為6-巰基嘌呤的咪唑衍生物,可釋放6-巰基嘌呤拮抗嘌呤代謝,通過烷基化封閉官能團-巰基,從多種途徑抑制核酸的生物合成,阻止免疫識別。但潑尼松治療仍有15%~20%的AIH患者治療失敗[9-11],提示可尋找新的治療方式以改善患者預后。
布地奈德為臨床常用高效糖皮質激素之一,具有抗炎、提高內皮細胞等作用,并可有效抑制免疫反應,減少抗體合成[12-14]。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布地奈德可使AIH患者受益[15-16]。本研究中,布地奈德組的總緩解率顯著高于潑尼松組,提示與硫唑嘌呤合用時布地奈德可發(fā)揮更顯著的療效。
AIH的療程較長,不耐受成為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中布地奈德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潑尼松組,患者耐受更佳。布地奈德具有不良反應輕的特點,首過效應高,約90%經肝首過代謝,代謝物的糖皮質激素活性低,故幾乎無全身作用[17-19]。研究發(fā)現(xiàn),2 mg的布地奈德相當于20~30 mg的潑尼松的作用,且對機體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無明顯抑制作用,故長期應用的安全性較高[20]。
綜上,布地奈德聯(lián)合硫唑嘌呤治療AIH的緩解率高于潑尼松聯(lián)合硫唑嘌呤,相關實驗室指標改善明顯,且安全性更高,適合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