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美新
【摘 要】《趙氏孤兒》中程嬰的夫人王氏,行歸“青衣”,屬于表演做功戲,她的心理活動大于形體活動,王氏慨然“換孤”,在一路“愛兒、疼兒、舍兒、護(hù)兒”的情感煎熬和苦澀掙扎中摸爬滾打……終使母愛升華,彰顯了對人間正義的堅守,對忠義精神的頌揚(yáng)。
【關(guān)鍵詞】荊州花鼓戲;戲曲表演;母愛;舞臺展示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042-01
《趙氏孤兒》是荊州花鼓戲的經(jīng)典劇目,曾于2013年3月參加英國利茲大學(xué)舉辦的“寰球舞臺演出中國”國際學(xué)術(shù)交流會。這是荊州花鼓戲首次作為中國主要地方劇種,被列為國際藝術(shù)研究對象。
我在《趙氏孤兒》中飾演程嬰的夫人王氏,行歸“青衣”,屬于表演做功戲,她的心理活動大于形體活動。經(jīng)過反復(fù)研讀劇本,我把“為了兒子”作為王氏的主要舞臺行動線——“為了自己的兒子”“為了忠良的兒子”“為了普天下的兒子”。據(jù)此,我飾演的王夫人在“愛兒、疼兒、舍兒、護(hù)兒”的情感煎熬和苦澀掙扎中摸爬滾打……終使母愛升華,彰顯了對人間正義的堅守,對忠義精神的頌揚(yáng)。
第四場“換孤”,王氏輕盈地哼唱“我家有個小乖乖,圓圓的臉蛋鼓鼓的腮……”每一個踱步,每一個眼神,無不透出王氏作為一個人母的幸福,深摯的母愛在表演中真情流露。
程嬰帶趙氏孤兒回到家中,王氏不解地問:“這孩子何來?”程嬰惶恐回答:“這孩子是受人之托,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帶回來的。”母親的天性讓王氏爽快應(yīng)承:“不管是撿來的,抱來的,還是托來的……我剛生完孩子,從今往后,對外就說是一對雙胞胎,我左手一個,右手一個,把他們養(yǎng)得白白胖胖的?!贝藭r的王氏還不知“孤兒”的真正來歷,但是母親的天性使得她抱著孤兒,亦是甜甜地看個不夠,真像是自己生下的寶貝雙胞胎兒子,這是偉大的母愛的真情流露。
匆匆而來的公孫老,帶來了奸賊屠岸賈假傳的圣旨:“三日之內(nèi),誰若收留趙氏孤兒不獻(xiàn),全國上下,凡與孤兒一般大小者,剁成三段,斬盡殺絕?!鼻缣炫Z一聲雷,王氏懵了,才知自己懷中抱的原是趙氏的后代,是忠良家族三百余口人中僅留下的一個寶貝獨苗。她抱得更緊了,目光慢慢求向程嬰,何能“救孤”?王氏抱著兩個嬰兒,心里突突跳個不停,一步三回頭的,惶惶安置好兩個嬰兒之后,屏住氣放輕腳步聽丈夫與公孫老籌計。
聽到了程嬰“換孤”的計策,她大驚失色,恐慌不已,愛兒、護(hù)兒的天然本能,使她沖上前抓住程嬰:“你……你這個沒心沒肺的人,你們誰也別想奪走我的兒子。”情尤可諒,天底下有哪位母親愿讓自己的親生骨肉白白送死?她苦求夫君:“你老來得子非容易,何苦自絕父子情,你若執(zhí)意獻(xiàn)親生,我先登程赴幽冥?!蓖跏弦运揽?fàn)帲Wo(hù)自己的兒子,體現(xiàn)了崇高的母愛。但程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豈可獻(xiàn)孤昧良心”的真情剖訴,轉(zhuǎn)述了韓將軍自刎“放孤”的悲壯場景,使王氏的內(nèi)心波瀾起伏,受到了極為強(qiáng)烈的觸動。一邊是親情,一邊是大義,痛苦陣陣,矛盾重重,幾番掙扎,疼兒愛兒的王氏在“保護(hù)兒子”“保護(hù)忠良的兒子”“保護(hù)普天下的兒子”的矛盾和取舍中,艱難地始步登涉“換子救孤”這一大情大理、大義大德的大愛之境。
在第五場“獻(xiàn)孤”,王氏幾乎沒有臺詞,但戲份是沉重的,當(dāng)屠岸賈接過軍士抱來的“趙氏孤兒”(王氏的親兒子),屠賊突然兇殘地高高舉起嬰兒,“嘭”的一聲摔在地上,王氏目睹兒子被摔死,撕心裂肺一聲“啊”,“側(cè)身僵尸”撲地。王氏神志昏昏,晃晃地從地上慢慢爬起,喃喃自語:“兒子,我的兒子,他一定餓壞了,我要給他喂奶,我要給他喂奶。”此時的王氏已是神志恍惚,陷入一種瘋癲的狀態(tài),急切尋兒,四處呼兒,一路狂奔……“夫人,夫人,我們的兒子不在了??!”王氏頓醒疑看程嬰,程嬰痛苦萬分地重復(fù):“兒子不在了……”受到沉重打擊的王氏,已然崩潰,沒有了言語,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dá)心中的悲痛,王氏慘烈地叫一聲“啊”,撕心裂肺,聲穿山川云塵,從此,扶孤路,路艱辛,扶孤成人苦難言……
劇情結(jié)尾,孤兒程武長大成人,明白了自己的身世,明白了恩父義母的“救孤”初心,明白了十六年茹苦含辛的養(yǎng)育大恩,手刃仇人屠岸賈,為三百趙氏冤魂報仇雪恨。
在祭奠韓厥將軍、公孫老人、烈女安兒這些救孤英靈的墓前,程武引來生母莊姬公子,一起叩拜。程嬰救孤功高不圖功名利祿,不求義子奉養(yǎng),程武誠求二老:“我就是你們的親生兒子,你們永遠(yuǎn)是我的親爹親娘……”王氏哭了,“雙胞胎”的兒子,認(rèn)娘了……王氏有德更有心,作為一個女人,“換孤”“養(yǎng)孤”十六年,自己卻痛失親生,痛心十六年,煎熬十六年,個中苦楚無法言也無人可言,如今,她得到了程武(此時,應(yīng)叫他趙武了)一番誠心誠意的告慰。
程嬰、王氏辭別眾人要回家去了,在明白了事情前因后果的眾百姓和被保護(hù)的同齡孩童們切切默然、深深感激相送的氛圍里,在被救孤兒趙武母子的深情惜別、依依相送的目光中,程嬰、王氏二老相扶相伴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