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倩
談到讀書,我總結自己多年的閱讀體會,概括為“讀書三部曲”:第一部曲,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部曲,書山有路勤為徑;第三部曲,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到用時方恨少
最近一兩年,常聽到做生意的人抱怨:現(xiàn)在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錢越來越難賺了。其實并不是經(jīng)濟不景氣了,而是懂行的人越來越多了,專業(yè)的人越來越多了。世界在進步,科技技術日趨發(fā)達,可你并沒有隨世界的進步而進步,你不懂得創(chuàng)新,你的工作模式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階段,那當然會失敗。近幾年,微商、直播等經(jīng)營方式步入人們的生活,當別人已經(jīng)將線上線下聯(lián)合經(jīng)營時,你還在原地不動守株待兔。而你再想融入這個行業(yè)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懂得的東西少之又少,跟不上這個時代了,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反之,當你能夠沉浸在里邊,不斷學習,成為一個專家的時候,你才能夠成為有話語權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如此。就連學生在考場上也時常會后悔:為什么平時沒有好好學?為什么自己什么都不會?這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p>
作為一名教師,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那么,那一桶水從哪里來?我相信應該從我們的教育理論知識中來,從專業(yè)知識中來,從跨界閱讀中來。但是很多人在開始讀書的時候,到底讀什么樣的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大難題。特別是當一個人本身沒有讀過多少書,他就很難明確地知道該讀什么書。就好比數(shù)學上你連加減乘除都沒搞明白,那么幾何、函數(shù)對你來說就是天方夜譚。它無論有多么有趣,也會讓你摸不著頭腦。
書山有路勤為徑
因為“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書山有路勤為徑”。
在工作中,因為一些機緣,我加入了市青年教師讀書班,參與了不少讀書活動,漸漸地領悟到: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人找書,書找書,書找人”的過程。如果你是醫(yī)生,你必定會閱讀醫(yī)學領域的書籍;如果你是律師,想必你會經(jīng)常閱讀與法律法規(guī)有關的知識;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理應把跟教育有關的書籍時常拿出來讀。作為教師,我們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洛克的《教育漫話》、懷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等,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讀王希杰的《漢語修辭學》、于永正的《我的教育故事》、孫紹振的《名作細讀》等。當一個人讀的書越來越多的時候,那些讀過的或者正在讀的書往往會把你接下來要讀的書一本接一本地帶到你面前。比如說,你在讀朱光潛的《談美》的時候,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宗白華的《美學與意境》、黑格爾的《美學》就會如約而至,跑到了你的手邊。一本書將會把你引領到另一本書,一個作者也會把你引向另外一個作者。每一本書和每一個作者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當你了解了這個世界,你又非常好奇另外一個世界了,到了那個時候,你就不會有不知道讀什么書的困擾。
“鑿壁偷光”“程門立雪”“懸梁刺股”,這些寫古人勤奮讀書的例子,相信大家耳熟能詳。自從加入了讀書班,在導師帶領下,我越發(fā)覺得自己勤奮了起來,除了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我的教育故事》《漢語修辭學》《教書·讀書》《論語里住著的孔子》等書籍之外,還閱讀了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思考、實踐、寫作,早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漸漸地也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讀書班,有時小伙伴們齊聚一堂,圍坐在一起,同學共修,同學共樂,同學共進;有時我們隨著導師進行讀書交流,欣賞著秀麗的美景,感受著所到之處的文化氣息,分享著真切赤誠的讀書心得,聆聽老師高屋建瓴的指導。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起尋找打開語文之門的鑰匙……
腹有詩書氣自華
氣質(zhì)是什么?氣質(zhì)是一個人從內(nèi)到外的散發(fā)的一種人格魅力。氣質(zhì)不是自己說出來的,而是自己長久的內(nèi)在修養(yǎng)以及文化修養(yǎng)的一種結合,是持之以恒的結果。關于氣質(zhì),曾有人這么說:“你的氣質(zhì),流淌在你所走過的路中和你所看過的書中?!薄案褂性姇鴼庾匀A”,大概強調(diào)的是經(jīng)常讀書,就會使人脫離低級趣味,而養(yǎng)成高雅、脫俗的氣質(zhì)。如果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書山有路勤為徑”是讀書的出發(fā)點和過程的話,那么“腹有詩書氣自華”便是終點,它是自然而然就能達到的境界,不需要刻意而為之。
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修煉自我的過程:
首先,閱讀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你了解了自己,你才知道你是誰,才知道你可以干什么,你在哪里,你可以到哪里去。正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了解了自己,然后你就會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就會想盡辦法去彌補這些不足,給了重塑自己的很多可能性。古人也說:“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彼裕鶒圩x書之人都是比較低調(diào)的、謙虛的。
再者,閱讀,是突破自我的過程,可以使自己更為自信。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焙屯薪涣鲿r,你能說得頭頭是道,略勝一籌;與朋友小聚時,別人在談論文學藝術話題時,你也能娓娓道來,讓人刮目相看;傳道授業(yè)時,無論是課內(nèi)的還是課外的,你再也不必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窘迫,所有的“疑難雜癥”都能得心應手,對癥下藥,信手拈來。慢慢地,你就讓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城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