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要素,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文章以西藏民族大學為例,探索了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及具體實踐,分析了民族高?!盎A課”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在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9-0097-03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es,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cultivating talents by virtue". Taking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room practicum model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 Basics" class in ethnic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room practicum model for "basic courses" in ethnic universities.
Keywords: classroom practicum model;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 basics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一論述明確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目標,起到了科學的指引作用。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落實講話精神,明確提出了構建課堂、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方位的育人體系。當前,牢固樹立“十全育人”的意識正在深入到各高校立德樹人的實踐中。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要素,作為“十全育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重點強調,更加凸顯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 ? ?的意義。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感性認識,為理解理論知識提供理解依據,同時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理論知識不扎實、動手能力差且相對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等問題能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擁有相關的經驗素材,養(yǎng)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新時代,西藏高校緊密結合西藏實際,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基礎課”)改革中增強實踐育人力度,將“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引入“基礎課”實踐教學中,在實踐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方法、實踐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試點探索,形成別具特色的實踐教育品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堂實踐育人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內容和環(huán)節(ji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已有了自己的明確位置。
一、民族高?!盎A課”開展實踐教學的情況綜述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堂實踐育人模式”自2010年開始,在西藏民族大學已進行了8個學年16個學期的實施,形成了較成熟的、可供學習推廣的“基礎課”課堂實踐模式經驗。
(一)構建“三突出、三加強、三層次”實踐模式,強化實踐育人傳統(tǒng)
在實踐育人傳統(tǒng)方面,實踐模式立足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西藏經濟長足發(fā)展、西藏社會長治久安服務”的目標, 探索形成了具有西藏高校特色的“基礎課”實踐育人傳統(tǒng)。在實踐育人中,結合西藏實際,同時兼顧區(qū)內學生和區(qū)外學生的情況,以三個“重點突出”和三個“加強教育”為主要內容(即重點突出國情、區(qū)情教育,加強國家意識和民族團結教育;重點突出西藏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點突出增強“五個認同”教育,加強維護祖國統(tǒng)一,反對民族分裂教育),以構建課堂、課外和社會三個層次的立體實踐教育為路徑,體現(xiàn)了實踐教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為實現(xiàn)“基礎課”從教學體系向學生認知體系的轉變提供了有效的實踐途徑。
(二)構建“實踐方案+實踐基地”載體平臺,強化實踐基地建設
實踐載體平臺方面,建設了一批實踐教育教學平臺和基地,突出以課堂實踐活動為主,課外社會實踐為輔的實踐教學方式。首先,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堂實踐方案設計》為平臺,充分利用其提供的54個經典實踐方案開展課堂實踐活動,內容涉及到“基礎課”思想、道德、法律三大主題的內容。其次,建立了以校史館、西藏主權歸屬與人權狀況展室、陜西楊凌農業(yè)高新示范園為代表的實踐基地,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陜西咸陽)周圍豐富的紅色資源和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園等基地,組織學生到延安、富平縣習仲勛紀念館、禮泉縣社會主義新農村——袁家村進行實踐教學,培養(yǎng)民族大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中國精神,培養(yǎng)愛國、愛藏,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提升思想政治覺悟。
(三)構建實踐教學“學分制”,強化實踐教學運行體制和機制
在體制機制方面,探索形成了制度化的實踐教學運行體制和機制。首先,學校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將實踐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適應社會和行業(yè)發(fā)展需要的“寬專業(yè)、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納入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從政策和制度上深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發(fā)揮實踐育人的最大功效。其次,制定“基礎課”實踐教學大綱,對實踐內容、形式、學分及考核等做出明確規(guī)定,規(guī)定“基礎課”課時由34個理論學時和17個實踐學時構成,實踐課按1個必修學分計算的運行機制,從而提供給學生一個實踐指導途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門課的教師在實踐教學、學生實踐、實踐考核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問題,進一步增強西藏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再次,從操作機制上,結合教材內容,制定了54個比較完善的實踐教學方案,形成了制度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并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堅持執(zhí)行。
二、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一)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依據
西藏民族大學從 2010 年開始,致力于具有民族高校特色的“基礎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2016年正式出版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堂實踐方案設計》并以此為藍本,在西藏民族大學“基礎課”中實施實踐教學活動。
本課堂實踐方案,根據2015版及2018版教材的內容共分為十章54個方案,緊緊圍繞思想、道德、法律三大主題,每章分為“課堂實踐教學理論導向”、“課堂實踐教學設計思路”及“課堂實踐教學方案”三個模塊,其中,在各章節(jié)的“課堂實踐教學方案”中,又設計了具體的實踐目的與要求、活動操作步驟、考核辦法、活動準備條件、實踐建議學時、時間安排等具體操作方法并給予方案輔助材料,以供開展實踐活動時參考。
(二)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環(huán)節(jié)
實踐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由課堂熱點討論、課堂實踐學習手冊的設計、課內外社會實踐體驗、實踐成果展及考核等四大環(huán)節(jié)組成,并按課程17個課時的分配,在大一開設“基礎課”的所有班級中實施,從第3周開始,第16周結束。教學程序包括集體和個體兩個方面,集體實踐活動由教師和小組精選課堂實踐方案,組織學生集體參加。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堂實踐方案設計》選擇其中的8個方案,每個方案的課堂實踐為2學時,分配到每一章中進行。個體方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54個實踐方案中選擇1-2個在小組內開展實施,由個人完成實踐規(guī)定動作。在實踐活動開始前,教師把班級學生分成6-8人的小組,并推選一個負責人,以小組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同時還設計制作了課堂實踐考核登記表,成為保障實踐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內容包括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實踐活動過程記錄情況,如活動名稱、實踐時間地點、參與對象、主題活動內容、參與情況、主題調研結果等等,作為期末平時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加以記錄。
第一、課堂熱點討論。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設計相關討論內容,考察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案例中的能力。在整個課程中,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設計了幾次課堂討論,具體內容有幫助新生適應新環(huán)境的“相逢是一首歌”——大學生怎樣適應新環(huán)境的討論,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有針對大學新生缺乏人生發(fā)展動力的“學習成本計算”,通過計算大學四年的花費,許多學生重新認識了自我,認識了父母,認識了國家、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激發(fā)了他們?yōu)樯鐣鲐暙I,擔當自己責任的動力;有通過維護祖國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還有社會公德主題討論,通過對社會生活中不講公德的種種現(xiàn)象的展示,讓他們分析公德缺失的原因,督促自己增強公德意識等。
第二、課堂實踐學習手冊的設計。打破傳統(tǒng)作業(yè)的內容與形式,把平時作業(yè)和實踐學習設計為學習手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實踐過程及學習內容的把握設計課堂實踐學習手冊,主要包括“基礎課”三大主題的學習感悟、熱點焦點探討、社會現(xiàn)實點評、實踐活動感悟、總結點評等五大內容,形式上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封面和版式,不少于15頁四個專題,在期中和期末提交。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自己設計版面,圍繞“基礎課”的核心內容進行隨記式的寫作,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以激發(fā),涌現(xiàn)出許多有創(chuàng)意,內涵豐富、體驗獨到深刻的好文章,學習成效顯著,教師也從學生的學習手冊中更近一步的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了學生學習掌握課程程度等信息。
第三、課內外實踐活動體驗。幾年來,在教學中的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方案。例如,結合“人生的青春之問”,設計了“學會和他人和諧相處”人際交往團體心理的活動方案,增進“三個離不開”意識,促進了藏漢民族學生的團結互助;結合“堅定理想信念”的教學內容,設計進行了“我的人生理想,規(guī)劃設計大學生活”的主題活動。通過對人生的規(guī)劃,使學生明確人生發(fā)展方向,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結合起來。結合“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內容,依托我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藏主權歸屬與人權狀況及校史展室,設計進行了“學賀信、感黨恩、學賀信、促發(fā)展”——民大學子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青年的活動;設計進行了“西藏是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參觀西藏主權和人權展室,談民族團結祖國統(tǒng)一意義”的主題活動;設計了“可愛的家鄉(xiāng),暢談家鄉(xiāng)新變化”課件展等系列活動,加強民族大學生“五個認同”意識教育,加強維護祖國統(tǒng)一,反對民族分裂教育;結合“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教學內容,設計進行了“我心中的道德楷?!惫适聲?,“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活動;結合“遵守道德規(guī)范、錘煉高尚品格”設計進行了“校園內十大不文明現(xiàn)象排序”和“制定班級文明公約”主題活動等,使得民族大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完善了道德認知,豐富了道德情感,錘煉了道德品質。結合“尊法學法用法守法”專題,設計進行了在模擬法庭開展“模擬審判”活動、到社區(qū)開展宣傳法律知識活動、法律大視野,開展“收看法制節(jié)目,思考法與人生”的課堂實踐活動等,增強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3]
第四、實踐成果展及考核。在每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查階段,每個小組將前期小組實踐活動的成果,包括實踐調查報告,活動實踐手冊、小組實踐活動開展的情況等進行總結,寫出調查報告、活動報告,做成PPT,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學生與授課教師組成評委,根據小組開展實踐活動的情況,給出小組實踐分數,作為實踐考核的依據記錄在案。
通過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結果表明,學生在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在“知與行”的綜合作用下,增強了自我道德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通過課堂實踐,絕大多數實踐小組分工合理,齊心協(xié)力,很好地完成了實踐任務,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學生通過自主調研制作的課堂實踐手冊、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調研課題、課堂課件大賽、增強心理健康等活動已經成為學生所喜愛的精品活動。通過對15、16級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授課效果、學生滿意度,學習精力投入方面都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評教分數高達95分以上,得到了學生的廣泛好評。學生的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反過來又激發(fā)了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反饋表明,實踐方案資源豐富,可操作性強,針對性突出,在組織實踐教學過程中,實踐方案設計新穎、實踐內容能夠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使學生樂于學習,參與度高,有效的體現(xiàn)了實踐育人的特點。
三、民族高校“基礎課”實踐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一)實踐教學經費的短缺及實踐場所的限制
由于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必然涉及到相關制度的保障、經費條件和硬件的限制,設計課堂實踐方案,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到以上條件的制約。由于“基礎課”都實行的是大班制,大型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可能將所有的學生都帶出去,一個是經費不允許,另一個也是安全問題,因此,在課堂實踐方案的設計中,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既要考慮到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又要考慮到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激發(fā)其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期實現(xiàn)教學目的。因此,要進一步作好實踐教學的整體規(guī)劃,組建保障實踐教學實施完成的高效工作團隊,明確職責分工,做到科學管理。針對實踐教學需要、學生和授課班級數、實踐教學的形式等參量,制定符合實踐育人的具體實施辦法。
(二)實踐教學模式需要不斷更新完善
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是推進教學改革的前提。盡管該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經過了幾年的實踐檢驗,但仍舊在多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在實踐教學內容、實踐形式、考評程序等方面需要結合實際教學而不斷推陳出新,更要體現(xiàn)教學主體的身心特點。因此,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注重發(fā)揮整體教學團隊的智慧和教學實踐反饋,形成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結構體系。將教學內容制度化,完善實踐教學大綱,對實踐內容、形式、學時及考核等做出明確規(guī)定,使實踐教學規(guī)范化、科學化、常規(guī)化。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開發(fā)優(yōu)質實踐教學課件。依托學校網絡中心,將實踐團隊、實踐教學方案、實踐教學指導資料、實踐案例、實踐活動圖片、音視頻資源、互動素材、實踐教學資源等整合起來,以網絡媒體為載體,方便學生調閱和使用,力爭實現(xiàn)教與學的網絡互動。
(三)民族高?!盎A課”實踐教學的特殊性
因民族高校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歷史觀、宗教觀、文化觀”,樹立“唯物論和無神論”,增強對黨和國家在民族文化、宗教政策方面的認識,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增強愛國主義意識。結合新時代發(fā)展特點以及西藏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性,找準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佳切入點,利用課堂實踐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突出重點,弘揚中國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西藏紅色精神傳承等重大主題教育活動引領思想政治教育,以“故事”帶動學生的“感悟”,進而提升“精神”和“意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民族學生成長規(guī)律,更加貼近學生思想實際。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援藏項目中對口支援單位的資源,開展與對口支援單位同行實踐教學團隊的交流,開展與區(qū)內外各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的交流,在教學與科研兩方面與其他同類教學團隊保持學術上的聯(lián)系,共同切磋教學經驗和研究心得,積極瀏覽其他高校課程網站信息,了解網站建設經驗,共享富有成效的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新華社,2016-12-08.
[2]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胡敏.《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手段與方法創(chuàng)新的嘗試 [J].西藏教育,2009(0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