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陳明對晚年丁玲的影響

2020-04-07 03:33張宗剛李美皆
南方文壇 2020年1期
關鍵詞:陳明丁玲

張宗剛 李美皆

1978年4月5日,中央批發(fā)了《關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請示報告》,老頂山公社黨委向丁玲傳達了文件。4月20日,陳明攜帶材料來到北京,遞交給胡耀邦辦公室。幸好陳明比丁玲年輕十三歲,還跑得動,這些事情,全靠他,他也是最好人選。1978年7月,丁玲在老頂山公社黨委主持下摘掉了右派帽子。12月底,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完之后,他們得到中組部答復:丁玲可以先回北京治病,由文化部具體安排接待。1979年1月12日清晨,他們回到了北京。

1979年春節(jié)后,丁玲住進友誼醫(yī)院高干病房進行體檢,住了近兩個月。3月,她被查出疑似乳腺癌,她要求先不手術,給她時間寫作。她在醫(yī)院里寫了《“牛棚”小品》的三章,這是她回京后的第一篇作品,是獻給陳明的。沒有陳明,她可能走不過這二十年的煉獄。

丁玲又成了政協(xié)委員,參加了政協(xié)黨員會,出席了國慶招待會,恢復了黨籍和組織生活。她遷入了木樨地新居,那是一幢部長樓。陳明也在1979年11月落實了政策,安排到文化部工作。

丁玲的平反結(jié)論中,歷史問題的結(jié)論她是不服的,但1980年元月,她還是在結(jié)論上簽了字。簽字的原因,她曾跟知情人黎辛談到過:

我還要吃飯的,我不簽字,作協(xié)就是不恢復我原來的生活待遇。①

這個原因是很務實的,有點好漢不吃眼前虧、識時務者為俊杰的意味。這一選擇,首先,看出丁玲作為女人的感性大于理性,如同她在南京被國民黨軟禁時,把生活問題與政治問題混為一談。丁玲很多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其實就是女性的弱點,強行與社會政治掛鉤反而是過度闡釋。其次,也看出陳明的影響甚至主導作用。假如換了馮雪峰,可能不會同意她這么做的,馮雪峰絕不會因為某種務實的原因而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屈服。

丁玲簽字之后,1980年1月25日,中央就下達了她的平反文件,其他都平反了,副部長待遇也恢復了,唯獨歷史問題結(jié)論未變。既然丁玲的簽字是違心的,那么此后,她必然還要為歷史問題平反而奮斗。為了歷史問題的平反,也為了與周揚抗衡,她努力取得“官心”,表現(xiàn)得頗左,在很多人看來形象不那么可愛了。當她1984年歷史問題終獲平反,再也沒有緊箍咒在頭上時,便開始放膽主辦《中國》。但有點晚了,左支右絀,費盡氣力,宏圖并未大展,形象尚未挽回,生命的大限就來臨了。這不能不說是遺憾。

她晚年寫得比較好的,是《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前前后后》《魯迅先生于我》《關于左聯(lián)的片段回憶》《回憶潘漢年同志》《魍魎世界》《風雪人間》等作品。她的《杜晚香》寫得那么痛苦,那么不如意,可以說是出力不討好,甚至讓人懷疑她還能不能寫出好東西,她自己也在這樣懷疑著??墒牵摹段宜J識的瞿秋白同志》卻寫得又好又順暢,年輕莎菲的感覺和筆觸乃至靈魂又回來了,那個鈍化的丁玲粗糙的心靈硬殼說蛻就蛻去了,不能不令人驚嘆。

真正的作家,是不會擅長寫檢討的,檢討基本可以被認為是官樣文章,給官樣人物看的??赡芏×徇@一生所寫的檢討,很多是由陳明代寫的。大量的申訴材料,也依仗陳明幫忙。這一點也不奇怪,艾青的檢討也常由夫人高瑛代寫。這不難理解,作家雖然是寫作的,但作家的才華不是用于寫檢討的,也不適用于檢討。檢討和申訴這種或乞憐討好、放低身架、努力裝作觸及靈魂,或冠冕堂皇、滴水不漏、無懈可擊的文字,與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是背道而馳的,作家寫起來,可能真不如普通人。丁玲這一輩子,光檢討和申訴就寫了無數(shù),尤其歷史問題平反過程中,寫材料、改材料、遞材料,都依仗陳明助力,靠衰老的丁玲自己,那是無法想象的。也許是上帝看準她一生需要這么一個人,于是就派了陳明到她身邊來。

即便丁玲在場,陳明有時也會跳出來替她代言。有訪問者寫:

我問她二十年不寫東西,怎能筆仍不銹,功力還在?她說:

“我還覺得力不從心——”

陳明卻搶過去笑著說:

“她下去喂雞時也是全心全意喂雞,實際上是‘戰(zhàn)略迂回,還是為了寫作——體會生活、人物。但這要很大耐心,因為不能馬上寫?!雹?/p>

這是矯情還是漂亮的官話?事實上,流放生活給她的更深更不堪的感受她只是不想觸碰而已,而陳明更替她濾去了冰冷灰暗,只剩下溫暖明亮。陳明看來確實很善于“修圖”。

丁玲晚年拿出來的文字,有時會使人感覺到某種變調(diào),寫著寫著筆調(diào)和感覺突然不一致了,好像一首歌跑了調(diào)。一個在陸地上行走著的直抒胸臆的丁玲,突然間凌空蹈虛大話連篇起來,讓人暗自吃驚的同時,驀然發(fā)現(xiàn)不認識她了。這種現(xiàn)象在很多被改造過的作家身上都存在,比如陳學昭的《工作著是美麗的》,上部你能觸摸到她的脈搏,感覺到她的體溫,可是到了下部,突然就不知道她是誰、在說什么了。當然,人在社會上活著,又活得那么坎坷,做人有時是不能不來一點修飾的。丁玲的某些選擇和做派,也閃爍著陳明的影子和痕跡,不像她的手筆和風格。這在她是一種自我保護,在陳明,則是“為了丁玲好”。

學者袁盛勇在《丁玲晚年思想的迷思》中不無嚴厲地表示:

丁玲晚年的言行和思考中也帶有些許功利性和突兀性色彩,在我的感覺中,這恐怕是跟她身邊最為親近的人有關。所以,丁玲思想中的某些卑俗得不可理喻的層面或因素,并不能完全屬于她自己,她思想中的罪人不完全屬于自己。③

她與陳明不時在國內(nèi)走走看看,也免不了要講話發(fā)言,言多必失,對于她的晚年形象也不利。在國內(nèi)行走,是續(xù)寫她1950年代卸下行政事務后與陳明暢游的幸福,可惜彼時的幸福太短暫,很有必要在夕陽紅時再來上一個續(xù)篇。以她的革命資歷和作家資歷,每到一地,常有省委領導看望,她恢復了1950年代的榮光。

他們在國外的行走,則是丁玲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補課”。她1949年前后多次出訪社會主義國家,卻從未踏足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就被打倒了,幸而晚年平反了趕上對外開放,她當然要出去看看。陳明則是隨行,他之前幾乎沒出過國,只在1950年代去過一次捷克斯洛伐克參加中國電影周?;ɑㄊ澜缥叭タ纯?,但她同時又不能放棄批判的眼光。她多年來被批判的“余悸”,使她格外謹言慎行。

陳明還說:

她有些講話錄音,人家整理的,拿來也是我校對,有一些講話錄音改動比較多,但有一個原則,不改變她的原意,改過后也同樣要交給丁玲自己過目。12

是的,正因如此,丁玲晚年發(fā)表出來的講話或許打上了陳明的印記,有一定的陳明特色。

丁玲忙于籌辦《中國》,《魍魎世界》的寫作就打住了,丁玲去世后該書出版,最后兩節(jié)的內(nèi)容,即從南京到陜北的過程,是陳明選取丁玲其他回憶文章的內(nèi)容編輯而成的。陳明認為,這是合乎作者的心愿,也會得到讀者的許可的。但是,焉知丁玲本意不是到她逃出南京就打住的呢?“魍魎世界”,是指黑暗的日子,當然可以不包含走向光明的部分,光明應該屬于另外的篇章。陳明的意思,也許是黑暗之后應該有個光明的尾巴?這倒符合那一代人的思維。

丁玲的回憶錄《魍魎世界》《風雪人間》都是在她去世后由陳明整理出版的。陳明特地在《魍魎世界 風雪人間——丁玲的回憶》一書中輯錄了國民黨特務徐恩曾回憶錄中關于丁玲軟禁的內(nèi)容,這份開明值得稱道。有人認為這是“自穢”,會予人以口實。實際上,世間事往往欲蓋彌彰,像陳明這樣坦坦蕩蕩亮出來,反而有利于讀者發(fā)現(xiàn)真相,也避免了被人斷章取義。這也是丁玲生前的意思。

作為丁玲欽定的“改家”,陳明在丁玲生前為她所做的修改,應該基本符合她的心愿。但是在丁玲去世后,陳明所做的有時可能會溢出丁玲的心意,令讀者感到困擾。

《新文學史料》1993年第2期以《四十年前的生活片斷》為題,發(fā)表了丁玲1947年至1954年的日記,注為“陳明整理稿”。1995年第1期卻又發(fā)表了丁玲之子蔣祖林在1994年5月22日寫給編輯部的信,信中指出,《四十年前的生活片斷》與丁玲日記的原稿不符,而原稿就保存在蔣祖林處。蔣祖林重點指出了丁玲1948年日記中的幾處差異。比如:

陳明“整理”稿:

毛主席評郭(指郭沫若)文有才華奔放,組織差些;茅(指茅盾)的作品是有意義的,不過說明多些,感情較少。13

丁玲原稿:

毛主席評郭文,有才奔放,讀茅文不能卒讀。我不愿表示我對茅文風格不喜,只說他的作品是有意義的,不過說明多些,感情較少。郭文組織較差,而感情奔放。14

后來在《我與丁玲五十年——陳明回憶錄》中,陳明專門有一節(jié)“關于修改丁玲的作品及遺物的處理”,對此作了解釋:

至于丁玲40年代的日記,因為要出版的時候她已經(jīng)去世,沒辦法和她商量,只得我獨自替她改。我為什么要改呢?因為她的日記本來就記得很不完全。我修改過她和毛主席的談話,因為她與主席的談話,也是憑記憶記下來的要點,不可能一字不差,意思可能不是很完整。比如毛主席說,茅盾的東西不忍卒讀,看不下去。沒有講到茅盾作品的好處。我認為,如果把丁玲的日記原封不動地公開,人們會以為,丁玲是在借毛主席的話攻擊茅盾??紤]到毛主席說這番話,只是在非正式場合說的,不是太嚴謹,同時對茅盾也稍過了一點,所以我把這段話做了適當?shù)男薷模讯×嵴f的茅盾的話加進去了。再比如毛主席說郭沫若,有才華,但組織能力差一些,我的修改也沒有違背主席的基本意思。丁玲接著毛主席的話說,他們的作品還是寫得好,我不如他們。丁玲當時記的時候沒有想到要去發(fā)表。丁玲去世后,我覺得這段談話有意義,可以發(fā)表……15

不管陳明怎么解釋,還是不如不改。若認為日記中有不完全的表達,他可以在日記之外作補充,且謹代表自己的理解。一些親友也責怪陳明“糊涂”,因為,這會導致讀者對丁玲日記的真實性發(fā)生普遍質(zhì)疑。陳明表示委屈:“干這個事業(yè),完全是一種犧牲,都是為了老丁?!?6陳明還向人訴說苦惱:“我現(xiàn)在陷于四面楚歌的困境。親人罵我斥責我,老戰(zhàn)友不理我,有的編輯部同仁勸說我,丁玲研究學者埋怨我,說對我以后連丁玲資料都要封鎖堅壁起來?!?7丁玲研究者李向東解釋,陳明改動丁玲日記的初衷是:“他擔心丁玲的文字不慎引來麻煩。而且,他希望向外界呈現(xiàn)一個完美無缺的丁玲?!?8

蔣祖林在信中表明的態(tài)度無疑是科學的:

對待史料,應忠實于作者原稿。在內(nèi)容上,不應隨意修改和編造。在文字上,若修改不當,也會影響史料的文字水平。原稿中明顯誤寫的地方,如修改,應注明是修改者的意見。19

或許,對于陳明來說,丁玲的完美比真相重要。但對于讀者和歷史來說,真相永遠比完美重要。為了維護丁玲形象,陳明寫了不少批駁文章,也采取過召開座談會、向組織反映、給領導寫信等手段,有的效果真不見得好。自己尷尬和捉襟見肘不說,還可能對丁玲造成某種負面影響,因為丁玲遠比陳明博大,陳明若是交給讀者一個“陳明的丁玲”,只能是把丁玲變小了。若無此種干預,丁玲研究可以釋放出更大空間。陳明對于丁玲及其作品的闡釋,也存在著實用主義和隨機應變的問題。某些修改,是陳明認為不利于丁玲形象而為之,但那焉知不是陳明的誤判呢?對于丁玲的評價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應該交給廣大的讀者和深遠的歷史。

歷史豈是哪一個人書寫得了的?一個人的手,能遮多大的天呢?有些補天之工,或許只是添亂而已,歷史終將還原完整的真相。好在可以肯定,丁玲作品和言論的精華都是來自她本人,那是別人拿不出來的,所以,不必擔心陳明篡奪或抹殺了丁玲的精華。

陳明在丁玲身后,矢志不渝地以整理丁玲資料和捍衛(wèi)丁玲為己任,甚至再婚后把后老伴兒也拉進了這項事業(yè),這種精神是令人感動的。陳明在丁玲資料工作上的大量付出,是丁玲和讀者都應該感激他的。至于捍衛(wèi),真的沒有必要。而且這是捍衛(wèi)不了的,螳臂不能擋車,是非曲直自會見分曉。

王蒙寫,有人曾對他說:“丁玲缺少一位高參。”是的,丁玲在政治上的低能以及與男權文化的不兼容,使她很需要一位高參。王蒙還表示,一直沒有誰去就任這個丁氏高參的角色。很顯然,王蒙不認為陳明是丁玲的高參。確實,陳明把愛丁玲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yè),生活上照顧她,情感上寵溺她,精神上捍衛(wèi)她,他是她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和捍衛(wèi)者,但他真的不是一位高參。當然,既是保姆又是高參,這是很難的,如同既是護士又是醫(yī)生是很難的。

陳明對于丁玲的捍衛(wèi),除了愛,除了他自身秉性的原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極左政治迫害和文壇長期斗爭留下的后遺癥。年過九旬的陳明神智已經(jīng)不太清醒了,看著電視上的小品還會突然懷疑有人要來整丁玲了。這是典型的受迫害狂的癥狀。神智都已不清了,陰影卻還刻骨銘心,這真正的“奴在心”,才是更讓人悲哀的。

丁玲研究會會長王中忱曾經(jīng)懷著了解的同情說:

我曾經(jīng)想過,作為20世紀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知名女作家,丁玲是公眾人物,各種媒體各類人物在各自的語境、脈絡中敘述她、解讀她,出現(xiàn)各種差異,恐怕已經(jīng)無可避免,作為親屬,也許應該少一點敏感為好?!惷髡f:只要我活著,我就要為丁玲和丁玲的作品說話。……了解了這些滄桑往事,我們還不能理解陳明對有關丁玲的敘述的特殊關切,還會把他對一些事件細節(jié)的執(zhí)著看作是過度敏感么?20

是的,陳明對于丁玲的過度保護,確實會給人帶來非常復雜的感受,不以為然還是同情感動?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陳明也許不高明,也許不大氣,但他用盡了氣力來愛丁玲,用自己并不偉岸的身軀來為她擋風遮雨,這份愛,已經(jīng)足夠偉大。

幾乎不見陳明提過莎菲,他未必懂得莎菲,未必懂得丁玲的真正才華之所在,未必懂得她作為作家的真正價值,那么,他愛她什么呢?他幾乎是不可思議地愛著她,是近似“愚忠愚孝”的愛,是謎之依戀??墒牵顖怨痰膼?,也許就是不問為什么。不懂亦愛的愛,也許比靈魂交融的愛,更經(jīng)得住時間的打磨而無怨無悔。謎之愛,最不可解,亦最不可破。這樣的愛,最容易發(fā)生在天才女人身上,揚·安德烈和大他三十九歲的杜拉斯的愛,也是這樣的謎之愛。

他對她,是對一個偶像的愛,對于偶像,無須懂得,只要崇拜就夠了,他崇拜她是一個偉大作家。如果說,在她風光的時候,用世俗一點的眼光來看,他可以沾光,因而對她的愛可以理解,那么,在她被打翻在地又踏上無數(shù)只腳的時候,他用什么來支撐對她的愛呢?只能說是信念。也許,他并不真正理解她的偉大不朽之精髓,但,“她是一個偉大不朽的作家”的信念,必須像宗教一樣深植他的內(nèi)心,他才能在她最不堪的時候,依然珍視她是一個偉大作家,并保護她的自信力不受侵蝕。唯有與宗教等高的愛,才可以不論順境還是逆境,不論同甘還是共苦,都愛她如初。

陳明確實比丁玲精明,或者說“靈”,可惜的是,他的境界同時也不脫一個“小”字,氣象、格局都略遜丁玲一籌,無論1950年代裝出小女孩聲音給陳企霞打電話約見,還是丁玲去世后改動她1940年代的日記,都可以看出這一點。前一件事,丁玲對兒子說起來都覺得尷尬,這絕非大丈夫之所為。對于陳明的“靈”,丁玲也未必感到的全是自豪,只不過在患難與共之時,自己人之間不會再去責備什么罷了。而且她肯定也明白,這就是他,這個一心一意對她好的人,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是無法強求的。

丁玲是大女人,這是指精神上的強大。她的丈夫,幾乎都是在精神向度上弱于她的男人。她在精神上很難被別人所駕馭,找一個互補的人是有必要的。生活本身的邏輯并不能像理論那樣推演,而往往是反常合道,比如,莎菲瞧不起葦?shù)苁降哪泻?,喜歡有足夠男子魅力的男人,但最終她很有可能會選擇葦?shù)苓@樣的人做丈夫。按照傳統(tǒng)的定見,丁玲的婚姻存在著精神地位上的女強男弱的“陰陽錯位”和“姐弟模式”。但在生活上,丁玲是低能的依賴型的女人,她不會照顧男人,而要男人體貼她服侍她,這又形成了一種“兄妹模式”。這種依賴平衡了他們之間的關系,糾正了他們之間的錯位,使形而下的依賴和形而上的仰望親密咬合,使“姐弟模式”和“兄妹模式”相輔相成相合相生。尤其到了他們晚年,正如有人寫的:丁老,你縱有滿頭銀絲,但言談舉止、思想感情,總讓人忘記你的年齡。相比之下,陳明倒顯得比你老成。他的頭發(fā)是黑的,臉上也很少皺紋,但他卻是你的兄長21。

陳明除了是秘書、助手,還是她政治運動中的同盟軍。近半個世紀的相伴,丁玲對陳明,不管是不是刻骨銘心,不管是不是靈魂伴侶,感情肯定都是最深的。這感情,已不必去區(qū)分是愛情還是親情。

馮雪峰是深邃的靈魂伴侶,陳明則是合宜的生活伴侶。陳明充分給予丁玲世俗的幸福,而這是馮雪峰給不出來的。幸福是一種能力,丁玲跟每一任丈夫感情都不錯,生活都不枯燥。即便在風雨如晦之時,丁玲依然能夠享受日常的快樂。當然,這也是得益于陳明。

在丁玲去世后,陳明繼續(xù)為丁玲而活著。丁玲去世后的十幾年里,陳明請人整理了這些“遺物”,分門別類陸續(xù)送到有關單位:北京圖書館、現(xiàn)代文學館、丁玲家鄉(xiāng)湖南臨澧的丁玲紀念館、北大荒和涿鹿縣溫泉屯的丁玲紀念館,等等。

1989年,丁玲去世三年之后,經(jīng)朋友介紹,陳明與中國社科院退休干部張鈺結(jié)婚。張鈺是民國老報人、古典文學專家張友鸞的女兒,本身從事新聞工作多年,文字功底好,而且會用電腦,打字和處理文檔都很自如,對陳明晚年的文字工作幫助很大。陳明表示:我的晚年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陳明一向是把丁玲擺在自己前面的,丁玲永遠比自己重要,這是他的“憲法”。他晚年要留下一部自己的口述回憶錄,可是,一旦為丁玲忙活起來,他就放下了自己的事。直到2004年底,丁玲百年誕辰活動結(jié)束后,張鈺提醒陳明:要抓緊把自己的口述完成了!陳明的口述變成文字后,他在紙上改,張鈺在電腦上改,一遍一遍,精益求精,進度太慢。而且嚴重的“丁玲情結(jié)”使陳明的回憶錄總是情不自禁地圍著丁玲轉(zhuǎn),致使他自己的部分一再被耽誤。2006年秋,七十六歲的張鈺患上食道癌。之后,年近九十的陳明也兩次腦出血。但他們?nèi)匀幻懔Π鸦貞涗涀鐾炅?。只不過,由于其中丁玲的內(nèi)容比重太大,最后不得不改為《我與丁玲五十年》,陳明終究沒有留下自己獨立的回憶錄。2009年該書出版時,陳明已經(jīng)九十二歲,腦子不太清醒了。

其實,陳明與張鈺也有二十多年的婚姻,也是幸福和諧的。陳明在張鈺面前并不避諱對丁玲的懷念,而張鈺也足夠明達,她尊重丁玲,也理解陳明的感情,還幫助陳明為丁玲整理書稿等。

丁玲的任何一絲痛癢,都是陳明關注的重心,但陳明自己的感受,我們常常是看不到的。陳明對丁玲的忠誠還在于這一執(zhí)念:丁玲在歷史上活著,我就活著。這種心理也許是對陳明的“丁玲情結(jié)”最好的注解。誰說以丁玲為中心的陳明已經(jīng)失去了自我呢?不,他的自我已溶解在丁玲的生命中,丁玲不朽,他就不朽。

長期以來,他已經(jīng)習慣和默認了自己的價值要通過丁玲滲透出來,甚至這已經(jīng)成為他的人生主旨。正是這種精神上的吸附關系,使他看重丁玲的意義甚于自己。為她奉獻,成就她的偉大,然后,她的偉大里有他的一分子,有他的成就感,他經(jīng)由她而匯入了偉大和永恒,這就是陳明的一生。

當然,丁玲對陳明的依賴是雙刃劍。人依賴什么,就受制于什么,從來如此。你依賴他的好,就要受制于他的小;你依賴他形而下的幫助,就要受制于他形而上的局限。這兩種能量守恒,最終盈虧總要抵掉一些。設想一下,丁玲若是跟馮雪峰在一起,晚年境界會不會更高蹈一些?格局會不會更大氣一些?在寫作方面會不會更出色,更博大?一些屑小的是非糾纏,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有了解的人評價馮雪峰:“大凡政治上蒙受冤屈,受過苛待的人,要么萎靡麻木地偷生,要么憤世嫉俗而厭世。雪峰不屬于其中的任何一種類型,他有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能與群眾親密無間地相處,受過政治迫害卻仍然熱愛政治。”22馮雪峰所熱愛的“政治”,不會是一種“小政治”。軍師的境界和格局,決定了丁玲的境界和格局?;蛟S,丁玲的境界和格局,一定程度上就是“馮雪峰”還是“陳明”的問題?

影響丁玲晚年形象的因素之中,陳明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在一種非對抗的兩性關系格局中,丁玲其實很容易為男人所左右,這一點沈從文早年就看得清楚。陳明對丁玲這一生,也是一個改造。這個改造是潛移默化水滴石穿的,尤其在長期患難中,他充當著她的保護者角色,使她對他有了更多的依賴和言聽計從,他對她則有了更大的主動性。甚至,她晚年有些職責,都是陳明代為行使的。丁玲當然應該為這種“越俎代庖”負責,畢竟,這是她允許的一種狀況,再蹩腳的軍師也是主官任命的。夫妻共同體是要分層次的,丁玲沒有堅持自己在一些方面應有的自主性,這是不妥的。他們倆的貼合太緊密了,幾乎是一體化的,以至于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去陳明化”的丁玲會是怎樣的。

有哪一種關系不是雙刃劍呢?總體上看,陳明之于丁玲,是遠遠的功大于過。在我們梳理他們的感情歷程時,無數(shù)次情不自禁地感嘆:幸好丁玲有陳明!這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他們的愛,是善并有善果的。

【注釋】

①黎辛:《文藝界改正冤假錯案的我經(jīng)我見》,《縱橫》1999年第8期。

②[美]李黎:《“今生轍”——訪丁玲》,見汪洪編《左右說丁玲》,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第288頁。

③袁盛勇:《丁玲晚年思想的迷思》,見第十一次丁玲國際學術研討會組委會編《第十一次丁玲學術研討會——“丁玲與中國當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2009年12月20日,第26頁。

④紀卓如:《憶丁玲——寫在丁玲誕辰九十周年之際》,見丁玲研究會編《丁玲紀念集》,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610頁。

⑤⑥王增如:《無奈的涅槃》,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第81、82頁。

⑦周良沛:《丁玲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3,第824頁。

⑧⑩王增如、李向東編著:《丁玲年譜長編(1904—1986)》下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第781、708頁。

⑨111215陳明口述,查振科、李向東整理,《我與丁玲五十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第288、289、289、289頁。

131419《新文學史料》1995年第1期,蔣祖林寫給編輯部的信。

1618《戰(zhàn)友回憶:我丁玲就是丁玲》,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0日11:54 《南方人物周刊》,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3-30/115419971368.shtml.

17王一心:《丁玲外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第208頁。

20王中忱:《〈我說丁玲〉》讀后綴語》,見《走讀記》,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第221頁。

21陳明仙:《讓我們共同回憶》,見中國丁玲研究會編《丁玲紀念集》,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第385頁。

22《馮雪峰紀念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第366頁。

(張宗剛,南京理工大學詩學研究中心;李美皆,原空軍指揮學院《空軍軍事學術》編輯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丁玲晚年形象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批準號15BZW158)

猜你喜歡
陳明丁玲
百姓生活(2020年12期)2020-05-06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夢一場
友誼的小船
“還有你”
她同時與兩個男人同居,一生經(jīng)歷四個男人,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減肥不成功的樣板
百靈鳥的心愿
頭發(fā)長了
你再親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