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階段作為學習語文的關鍵階段,要求學生必須打好基礎,這就要求教學工作必須重視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出爐,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也需要隨之進行完善提高,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教學指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素質的科學提高。
所謂讀寫結合是指利用讀與寫相互遷移、同步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完成相對獨立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是以文章為載體,從文字解析、語言整合等方面出發(fā),設計寫作的過程,實現(xiàn)閱讀寫作統(tǒng)一進步的教學過程。閱讀與寫作活動二者同樣重要,不可偏廢,閱讀是語文學習活動的基礎,寫作是語文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閱讀活動可以為寫作活動積累良好的詞句、語言等基礎能力,寫作過程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寫作當中摸索出文章的結構、層次等方面的素養(yǎng),這就有助于在今后的閱讀活動當中更好地對一篇文章進行剖析,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
1.擴大閱讀量,夯實寫作基礎 寫作是一個表達個人思想情感和思維模式的直接途徑,要提高寫作能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要通過閱讀的積累,閱讀可以積累詞匯和語句。初中生本身對于語文的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有限,這就需要學生以閱讀量的積累為前提條件,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后學生就能得到很好的基礎知識,這對于寫作活動的開展是極為有利的。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初中生大量閱讀經(jīng)典著作和經(jīng)典文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xiàn)寫作基礎的提高。
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我通過鼓勵學生閱讀大量閱讀課外經(jīng)典文章,要求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記錄下經(jīng)典的文章段落和覺得精彩的語句。之后進行總結和仿寫,以提升寫作經(jīng)驗和仿寫能力。例如,在講解《背影》這一課時,我鼓勵學生閱讀一些作者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在閱讀活動當中感受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語言特點,之后再結合自己的一些啟發(fā),試著寫一寫自己身邊的某一個人物。課后學生紛紛閱讀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并且在閱讀之后寫一寫自己身邊的人物,這就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夯實了寫作基礎。
2.趣味閱讀,激發(fā)寫作興趣 以往的語文教學方式包括教師領讀課文,學生讀寫詞句等方式,這些傳統(tǒng)方式對于語文成績的提升確實有很大幫助,但是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學生對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更新的追求,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難免產(chǎn)生乏味,從而出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多媒體課件等形式的內(nèi)容,這些教學形式和內(nèi)容較為新穎,對于吸引學生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在閱讀《蘇州園林》時,文章對于美麗的蘇州園林的描寫使得學生心馳神往,然而學生都沒有去過蘇州,沒有見到過江南園林的樣子。這就需要教師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當中為學生展示一些蘇州園林的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學生在看到這些美麗的園林圖片、視頻之后,便會對園林更加地喜歡。這時教師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合理引導,要求學生可以寫一寫自己生活的小區(qū)或者周圍的公園等場所,運用文章的寫法,展開對周邊環(huán)境的描寫,這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3.閱讀積累素材,拓寬寫作思路 寫作是一種需要經(jīng)過訓練才能逐漸得到提升的活動,在初中生讀寫結合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帶動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借此拓寬寫作思路,積累寫作經(jīng)驗。初中生知識結構不夠全面,知識積累不足,在寫作方面的經(jīng)驗就更為欠缺了。這就啟發(fā)教師在教學當中以閱讀活動,積累語句、詞語和行文結構,以豐富的寫作素材拓寬寫作思路,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素質。
例如,課本當中一些典型的文章,如:《紀念白求恩》《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等,這些都是關于某些人物事跡的描寫和講述,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學習當中記住這些名人故事,在今后的寫作練習當中,在需要的時候以這些經(jīng)典人物事跡舉例,提高語文寫作的文學素養(yǎng)。
結語:語文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讀寫能力在語文學習當中是基礎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初中學生處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關鍵階段,教師要針對初中生讀寫結合能力弱的特點,尋找相關有效策略,以高效的教學指導幫助初中生提升讀寫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