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麗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密切的科目,所以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時就需要融入到生活中,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進行課前預習,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提前知曉課本知識,會做基本的習題,有效的鞏固了舊知識,知曉了新知識。提前預習還可以讓學生提前的了解知識點,知曉重難點知識。有了預習的鋪墊,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更具有針對性,對預習中學生無法了解的問題進行重點解答,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入手:其一,要準確找到預習的目標以及內(nèi)容,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指的就是課本中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掌握和了解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指的就是利用某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某項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指的是通過學習,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升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其二,是思維導圖在預習中的作用,首先就是教學內(nèi)容的清單,教師將知識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出來,學生可以在圖上標注自己的理解和不解之處;其次,學生要學會制作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并在課堂學習時進行完善,通過思維導圖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做更好的自己》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展示預習的效果。通過對《做更好的自己》一課進行分析可知,我們可將這節(jié)課分為兩部分,即接納和欣賞自己、我要飛的更高,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是認識自己和做更好自己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講述怎樣做更好的自己,就是揚長避短,不斷發(fā)揮潛能,從小事做起。根據(jù)下圖1所示,我們做出了“做更好自己”的思維導圖,從這個導圖中我們可以分析出預習的流程,而整個預習圍繞的核心就是“做更好的自己”,向四周發(fā)散,將課本中的知識點標記出來,用“對勾”表示學生完全理解了知識內(nèi)容,“感嘆號”表示學生只理解了部分內(nèi)容,而“五角星號”則用來表示不理解,需要在課堂上重點學習。而思維導圖中“閃閃的燈泡”就表示學生完全可以理解,并認為這部分的知識非常有意思。
在預習中利用這種思維導圖進行表示,不僅促使知識的脈路更加的清晰,也將知識化繁為簡,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系統(tǒng)化,教師的教授也更加的高效。
1.課堂教學與思維導圖 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為學生解答疑惑的過程,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去解決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建立更加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結(jié)合自身的理解繪制了簡單的思維導圖,并對自己理解、不理解、感興趣等的知識進行標記。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對照學生和教師兩者所繪制思維導圖的差異,從中找到學生所不理解的知識,進行重點的講解,并進行查漏補缺,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教師可在學生思維導圖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不可單一的復制教師的思維導圖。學生也結(jié)合自身的想法和知識積累情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繪制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實際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想法不同,所站的角度和立場不同,繪制的思維導圖肯定是不同的,學生需要根據(jù)自身的愛好和特長,畫出心目中的思維導圖,讓整個課堂教學知識呈現(xiàn)系統(tǒng)化的特征。
2.學生個人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對學生個人繪制思維導圖的教學過程,一般情況下會將其分為兩個方面,即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教師的活動通常會被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教師要對所要教授的內(nèi)容進行確定;其次,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整理課堂教學所需要的材料;再次,結(jié)合教學材料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最后,結(jié)合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而學生活動,我們也會將其分為四個部分,其一就是結(jié)合教師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初步的思維導圖繪制;其二,在教師教學時,學生要對自己所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修改和完善;其三,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思維導圖進行最后的完善;其四,完成本節(jié)課程的思維導圖任務,具體的思維導圖繪制流程。
綜上述所,在新課改改革的要求下,《道德與法治》教學也不能一味的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教師需要利用合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感。而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可以讓學生知識的學習更加的系統(tǒng)化,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將知識展現(xiàn)給學生,降低了知識的枯燥性,大幅度的提高教學水平,教師還需結(jié)合具體的知識,合理的應用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