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恬恬 宋子奇
2015年8月26日,焦作市審計局薛殿成被派駐中站區(qū)周窯村任第一書記。五年來,中站區(qū)委、區(qū)政府和審計局駐村幫扶隊圍繞“以生態(tài)建設促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以產業(yè)發(fā)展帶動山村發(fā)展”的工作思路,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實踐和努力,周窯村山鄉(xiāng)面貌發(fā)生了巨變,由省級深度貧困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近日,中站區(qū)文聯(lián)和華東師范大學圍繞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主題,對周窯村進行實地采訪,以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創(chuàng)作,講述了周窯村的脫貧致富故事。展示了焦作市中站區(qū)委、區(qū)政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扶貧決心,也傳遞了周窯村民取得脫貧攻堅偉大勝利的喜悅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立體呈現了一幅眾志成城又極具人情溫暖的懷川扶貧畫卷。
周窯村位于太行山南麓,隸屬于焦作市中站區(qū)龍翔街道辦事處,山村遺跡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是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山村。
從焦作市區(qū)沿著龍尚公路一路向北,越往山里走,氣溫越低,車窗外漫山遍野的楓樹和黃櫨不見凋零,反而更見風骨,在天地間搖曳著一片片的紅。
秋山映霞一川紅,
落葉逐流兩岸楓。
忽如一夜風霜降,
猶似畫上粉墨傾。
十月的周窯村就像孩子的笑臉一樣蓬勃而又燦爛,溫暖了歲月,驚艷了時光,把大山深處的故事一一喚醒。
美麗的村莊在歌唱
據史志載,明朝時候周窯村90%以上村民姓周,世代以經營鈞瓷窯業(yè)為主,附帶以經營煤窯、碗窯、磚瓦窯、鐵汞窯等為生,歷史上曾取名“周家窯村”。據說,明朝堪輿大師劉伯溫途經此地,環(huán)顧四周后發(fā)現,北有玄武坐鎮(zhèn)、南有朱雀相迎、東有青龍環(huán)繞、西有白虎相擁,周窯實在是一方藏風聚氣、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
800多年的文化和歷史浸染,周窯比之周圍其他的山村,似乎多了一分綿長厚重的味道。
周窯村最大的特色是她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村落位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十二回山、寨界山側立兩旁,泉水河穿村而過,形態(tài)相近、特色鮮明的明代石民居依山望水,三五錯落,其中保存完好的石窯洞、石民居約70余座。村落里遺留下來的石磨、石碾、石獅、古井、轆轤等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幾條專門鋪設的石頭小路蜿蜒向前,通向村外的世界,似乎是開啟古老村莊的重要密匙。山神廟、老君廟、古瓷窯、古棧道、抗戰(zhàn)時期的藏兵洞等一些歷史遺跡分散四周,似乎都在講述著古老村莊曾經發(fā)生過的故事。
《河南日報》攝影記者王天定曾七次到訪龍翔山拍攝風光照片,每次過來,周窯都是他的必去之地。春天的山花,夏天的溪流,秋天的紅葉,冬天的冰掛,還有這些古樸而神秘的石民居……周窯的一草一木都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和歷史的風霜,點點滴滴皆可入鏡。
這樣的周窯村,應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桃花源”,但事實卻是,這么多年來,周窯一直都是一個安安靜靜、養(yǎng)在深閨的寂寞少女。
遠離城市工業(yè)文明的煩擾喧囂,在歲月的風霜洗禮中,她一邊跟隨著時代的步伐蹣跚向前,一邊曼聲吟唱著古老的歌謠。
你見與不見,她都在那里。
踽踽而行,不悲不喜。
美麗的村莊有憂傷
2013年,周窯村被認定為省級深度貧困村,120戶38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143人,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有能力的年輕人都出去掙錢闖蕩“跑路子”了,村里留下來的都是些“993861”(老人、婦女和兒童)人群 。
“羊腸路,草上墻,荒山野嶺石頭房,有女不嫁周家郎”。短短幾句順口溜,寫出了昔日周窯之窮困。2015年,村年人均收入4000余元。
那時的周窯,是貧窮的,也是自卑的。
2015年秋,周窯村18歲的女孩許麗霞收到了鄭州大學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讀醫(yī)是年輕女孩一直以來的理想,可醫(yī)學專業(yè)6000元的高昂學費讓她為難,許麗霞的父親在她兩歲時因山體滑坡不幸身亡,母親諸小鳳智障,生活都難以自理。
6000元的學費不算高,卻是許麗霞從未見過的大數字。上省城念書承載了她和母親迫切想要改變命運的念想,也承載了年輕女孩想要走出大山的希望。
挨家挨戶低頭借錢的日子對于18歲的女孩來說是難以啟齒的,她有自己的尊嚴和驕傲。那時的許麗霞,時常會將目光望向山外,越過漫山遍野的紅楓,越過層層疊疊的霧嵐,想象著山外的滾滾紅塵與盛世繁華。
“如果不念書,我這輩子會怎樣?是不是會像祖輩們一樣面朝大山背向天,每日里為生活而掙扎?” 念過書的她看得到眼前的茍且,卻也想和城市的孩子一樣,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
和她一樣困惑的,還有村里的靳淘氣。
靳淘氣的父親因病去世,留給他的除了家徒四壁的破房,還有幾萬元的欠款,母親常年生病需要吃藥,本來還能打個零工的妻子又懷上了二胎,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靳淘氣一個人的肩上,日子過得就像山坳里的霧嵐一樣,摸不著邊兒,看不見底兒??粗拮釉絹碓酱蟮亩亲雍驮絹碓绞莸哪?,靳淘氣覺得自己的心都在滴血,自己是家里的頂梁柱,要撐起家中的一片天,時年47歲的他已經不再年輕,只能偶爾打個零工,以后的日子究竟該何去何從?
村支部書記連足意想組織村民修建主題文化長廊,美化村容村貌,可將村里剩余的村民里外扒拉了一遍,竟找不到幾個能干的青壯勞動力。勞動力為何會流失?昔日劉伯溫斷言的風水寶地為何再也聚不住人氣?看著眼前逐步呈現出“空巢”傾向的小山村,連足意一直在反問自己。
群山外松濤陣陣,村莊里溪流潺潺,這是美麗的村莊在吟唱,也是美麗的村莊在憂傷。
其實,歷史上的周窯村也曾有過鼎盛的時期。據史載,明朝中期周窯村居住人口1500余人,周氏家族制作的鈞瓷工藝精良,大受歡迎,久而久之“周家窯村”也遠近聞名。明末清初后,周家窯村陶瓷產業(yè)走向沒落,周氏人口外遷,“連、靳、許”三大家族遷徙此處休養(yǎng)生息、男耕女織至今,周家窯村也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周窯村。
群山之外,風云嬗變多少年,為何周窯村總是走不出眼前的困局,脫不掉貧困的命運?
周窯,又該怎樣,才能恢復昔日的榮光和燦爛?
美麗的村莊在說話
貧窮,并不可怕,怕的是沒有了精氣神,怕的是看不到破局而出的希望。
2015年,一場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zhàn)席卷全國,周窯這個省級貧困村也赫然在列。
2015年8月26日,焦作市審計局委派薛殿成駐周窯村任第一書記。
“我為改變而來,只要周窯村還有一個貧困戶,我就不會走。”薛殿成望著眼前群山環(huán)抱之下美麗卻又孤寂的小山村,擲地有聲地撂下了這么一句話。
伴隨著這句話語的,是五年來始終如一的兢兢業(yè)業(yè),和五年來不辭辛苦的山高水長。
歇臺掌上有他走過的腳印,古瓷窯里有他考證的身影,貧困戶家中他對老人噓寒問暖,雜果園里他向專家虛心求教。漫山的紅葉紅了又綠,河旁的蘆花白了又青,小村莊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五年來他工作的印痕……
是年的秋天,薛殿成敲開了貧困戶諸小鳳的家門,看到的家徒四壁和一室清寒讓他心中深深震動,當聽到許麗霞懂事的話語時,他忍不住潸然淚下。
這是那年他第二次落淚,第一次是他母親查出癌癥晚期妻子給他打電話的時候,駐村在外的他落淚了……
三天不到的時間,薛殿成將職工捐款和自己的工資,湊齊了6000元交到許麗霞手上?!跋迹f不能放棄讀書,讀書是貧家子弟走出大山,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最好機會。沒錢了,就給叔打電話……”
在靳淘氣家里,薛殿成聽說他早些年曾學過一些養(yǎng)蜂技術,就鼓勵他發(fā)展特色養(yǎng)殖。隨后的日子里,薛殿成又幫他申請了3萬元政府貼息貸款,買進了50箱雛蜂,聯(lián)系技術人員,安排他參加了養(yǎng)殖培訓班。第二年,靳淘氣家的蜂箱發(fā)展到了100余個,年銷售蜂蜜2000多公斤,家庭年收入達到5萬元,靳淘氣靠著養(yǎng)蜂技術做成了“甜蜜事業(yè)”,實現了光榮脫貧。
許麗霞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了,靳淘氣也添了千金,喜為人父??芍芨G村像諸小鳳、許麗霞、靳淘氣一樣的貧困戶還有許多。
政策性的外在“輸血”只能緩解一時的燃眉之急,卻并非長久之計。只有實現村莊的自我“造血”,讓全村貧困人口都能有穩(wěn)定的收入、致富的機會、發(fā)展的平臺,才是脫貧攻堅的康莊大道。
周窯村的選擇是發(fā)展山區(qū)林果種植。
“不能等,從現在開始拓展山區(qū)林果種植,以特色種植、休閑采摘帶動全體村民的脫貧致富……”在2016年初的一次村主題黨日會議上,薛殿成針對部分黨員有“等、靠、要”思想,說了上面一番話。
村委干部統(tǒng)一思想后大家說得最多的詞語就是“不能等……”,而每個“不能等”的后邊就是一個個幫扶措施、人員、規(guī)劃,等等,“不能等+……”已成為大家推進幫扶工作的有效手段和工作方法。
不能等,確實不能等。
不能等,堅決不能等!
脫貧的號角已然吹響,攻堅的戰(zhàn)鼓也在轟鳴。扶貧工作上有總設計師親自督陣,領航掌舵,下有黨員和扶貧干部沖鋒一線,克難攻堅。
美麗的村莊不能等,大好的形勢不能等。
在“不能等”書記薛殿成的督促下,周窯村開啟了自己的林果種植計劃。
七八年前,村民靳祥忠也曾在自家的地里種植桃、杏、核桃等雜果,果樹第二年就掛了果,杏黃桃紅,果實累累,甚是喜人。“當時想著能賺一筆錢了,沒想到最后果子全爛在了樹上,之前投入的苗木、肥料錢也打了水漂兒。”靳祥忠說起那時候眼中還是很受傷,“種植量少且山高路遠,批發(fā)商說不夠裝車跑一回,自己把果子運出山賣,連路費都劃不來,干脆不管了,叫上鄉(xiāng)鄰們,誰想吃誰來摘吧?!?/p>
“山區(qū)種植必須得有特色、上規(guī)模、形成產業(yè)?!瘪v村工作隊經過調研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2016年,村兩委班子將村里現有土地規(guī)劃整理后,選出500畝,采取“黨員+貧困戶+專業(yè)農業(yè)合作社”的模式,開始籌建林果種植基地。
說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難也不變。
身為黨員、有林果種植經驗的靳祥忠頭一個就報了名,并自愿充當技術輔導員。
有了領頭羊,群眾心中也有了方向,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 500畝的林果種植基地順利建成。
與此同時,已經停擺多年的周窯村果品專業(yè)合作社也在這一年恢復了運作,并邀請市、區(qū)兩級的林果種植專家對林果產業(yè)進行指導,34名貧困戶在專家的指導下分門別類種起了各類經濟雜果。
可發(fā)展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種植基地的果樹第二年就開始掛果,但掛果率低,口感差,病蟲害嚴重,很難產生經濟效益,村民們期盼的目光黯淡了下來。
薛殿成和村兩委班子一邊安撫村民,一邊摸索總結經驗教訓。時年57歲的薛殿成自學了《山區(qū)林果種植手冊》,手機上下載了農科在線APP,遇上疑難問題就親自跑到農業(yè)部門去請教專家。他相信,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只要肯下功夫,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
果園里的桃花紅了又白,開了又落。
2018年秋,在林果基地第一批果子成熟適銷的時候,周窯村成功舉辦了山區(qū)林果采摘節(jié),特色農產品“大白沙杏”“紅啤梨”成為大家爭相搶購的果品。林果基地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近20萬元,村人均收入12000元。
同年,薛殿成被評為河南省“優(yōu)秀第一書記”;周窯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市“五星級”農村基層黨支部;黨支部書記連足意和致富帶頭人靳祥忠分別被推選為省級和市級勞動模范。
林果產業(yè)發(fā)展帶動了山村經濟的振興。
周窯,成了遠近聞名的“花果山”。
美麗周窯,不再自卑,褪去了昔日的羞澀,搭乘著數字化、網絡化的列車,向著幸福不斷前進。
2019年,周窯村引進了電商平臺,依托果品專業(yè)合作社新建了900平方米的山貨加工交易市場,以合作社+電商+山貨交易市場的“3+”模式進行山區(qū)特色農產品合作運營?!?+”模式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的當年貧困戶靳開通果品收入35000元,實現了穩(wěn)定脫貧。
同時,山區(qū)林果種植也帶動了其他方向的投資。由焦作市涌清飲品有限公司投資200萬元新建的桶裝、瓶裝山泉水項目日前進入了試生產階段,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可實現20人的就業(yè)安置,增加村集體收入4萬余元。
昔日閉塞落后的小山村,擺脫了貧窮,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2019年底,周窯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4000余元增至16000元,成功退出了貧困村序列。至2020年9月,周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143人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
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山村面貌的巨大改變,是村民生活的穩(wěn)步提升。美麗的村莊在說話,她將自己的故事講給你我聽,講給大家聽,講給整個懷川大地……
希望在望 未來可期
在《流光影韻》藝術攝影展中,中站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的一張照片《春上周窯》獲得了優(yōu)秀作品獎。
照片上的周窯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綠,現實中的周窯比照片上更加美麗,綠得更加生動。
綠色,是希望的顏色,也是山村發(fā)展最動人的底色。
2018年1月17日,焦作市委書記王小平一行輕車簡從來到周窯村進行調研。之前的幾次走訪他已然對周窯村的情況了然于胸,在聽取了薛殿成和村兩委班子關于產業(yè)發(fā)展的匯報后,王小平明確指出,要結合周窯村的實際情況,把休閑、度假、登山、果實采摘等產業(yè)發(fā)展與群眾就業(yè)、生態(tài)保護結合起來,讓群眾切實享有更多實惠和幸福感。
是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把綠色作為底色,發(fā)展才會更有亮色,群眾心頭才會有喜色。
近年來,焦作市委、市政府全力推進北部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周窯村作為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tài)修復的一個試點,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述。
2017年3月9日,焦作團市委組織全市市直單位及青年志愿者千余人來周窯村義務植樹。千余名年輕的“志愿紅”,給早春的小山村帶來一抹亮色。
“志愿紅”們在周窯的山坡上種下了千余株果樹,周窯村“林果種植基地”也被親切地命名為“共青林”。他們在播撒下綠色希望的同時,也將周窯這個美麗山村的詩意和古樸通過微信和朋友圈傳遍了大江南北。
以后的日子,來游玩的人漸漸多了起來,詩意周窯儼然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其實,早在2016年,焦作市規(guī)劃設計院就曾到訪過周窯,并給山村帶來了《周窯村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整體規(guī)劃把綠色生態(tài)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放在第一位,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huán)境提升、產業(yè)植入將“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古村落鏈接到了現代文明之中。
也是在那時候,人們才意識到,現代城市人群在煩擾喧囂之外,也想要給自己的心靈尋找一個出口,覓一方凈土來詩意的憩居,禪意的生活。眼前這撲面而來的青山秀水、靜謐古樸的古村落、休閑愜意的石民居,不正是疲憊的城市人孜孜以求的精神故園嗎?
何況,古老周窯還有那么深厚的歷史文化傳承,讓人在心靈放松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樸悠長的文化韻味。背樁、耍老虎、高蹺、傳統(tǒng)武術這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每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重陽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都會隆重登場。從清朝時期流傳下來的《掃床歌》讓“古婚禮”民俗文化在這里有了鮮活的傳承。至今,村民連啟友手中還留存著60多年前的古老歌詞。所有的這些,都來自于村莊幾百年的深厚文化積淀,也是其他山村難以復制的底蘊。
2018年,河南旅居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經理張芳帶著省設計專家兩次到訪周窯,實地考察后給這個古老村莊帶來了更為精準的定位——打造農村田園綜合體。
“農村田園綜合體建設,是在農業(yè)清潔生產基礎較好的鄉(xiāng)村,保留住青山綠水,積極推進‘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生產生活方式?!谔锕∩虾瓤Х?,站在山頂上望月亮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對生態(tài)和環(huán)境的要求很高,既能讓游客體驗到山村風情,又得讓游客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質,也就是要做到‘燒餅兩邊吃?!睂<覀儗⒁庖姼嬖V了村兩委班子。
大家明白,脫貧摘帽只是貧困群眾邁向新生活、實現新奮斗的第一步,并不是山村建設的終點,之后還要接續(xù)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建設美麗山村,要讓村民們站在田埂上、山坡頭就能看得到希望,望得見未來……
為了實現周窯進一步的華麗轉身,村兩委班子定規(guī)劃,跑路子,爭項目,要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硬標準上發(fā)力,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軟環(huán)境上著力。全村在水、電、路、網等硬件設施全部達標的基礎上,擴建了林果種植基地和黨群活動中心,新建了農產品交易市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文化體育健身廣場、主題文化長廊和彩繪文化墻,農戶廁所改造、垃圾分類管理、村容村貌整治、醫(yī)療和教育保障等軟件工程也穩(wěn)步推進。
建設好生態(tài)宜居的美麗山村是個永恒的命題,眼前的事兒要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更多的事兒要一年接著一年干。
如今的周窯村民,都在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自己的家園。“這是我們的山,我們的水,我們的家園,將來我們還要把這方水土傳承給子子孫孫,沒有理由不去熱愛她。目前,富裕起來的小山村正在籌備發(fā)展休閑民宿和三產旅游,‘河南省歷史文化古村落的申報報告也呈交到了省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周窯將會以更加靚麗的姿態(tài)進入大家的視野?!秉h支部書記連足意說起周窯的未來,信心滿滿。
山村變綠了,周窯變美了,但,還有一些東西是永恒不變的。比如說,淳厚質樸的民風,辛勤努力的勞作,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向前再邁一步的決心。
這些,都凝結在村民們期待的目光里,凝結在鄉(xiāng)村振興這個偉大的命題中。
尾聲
薛殿成駐村的村委小院旁有一株山核桃樹,細細的枝條上掛滿了青色的果實。山核桃五年開始掛果,十年才進入盛果期。
對于現年已經59歲的薛殿成來說,今年已經是他駐村的第五個年頭了,就像是這棵山核桃樹,他的駐村工作也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2019年駐村第一書記輪換,審計局領導班子考慮到他年紀大了,想讓他回來。薛殿成說,“其實也挺想回去的,但總覺得事兒還沒做完,回局機關我的心里不踏實啊……”這時候,他心中想到的,是脫貧戶李小花的打趣:“薛書記啊,你常說‘周窯不脫貧,老薛不走人,可不能說話不算數??!”
別人問他:“老薛,你從市區(qū)往返一趟周窯得個把小時吧?都快退休的人了也不圖啥進步,那你圖個啥?”
“圖啥?我不圖啥!山外的繁華,無窮的遠方,這些都與我無關了,但眼前的這個小山村,這些淳樸的村民,都和我有關。對于周窯,當初我是懷著一顆初心而來的,也想要點亮了萬家燈火再去……”薛殿成目光堅定。
今年大學畢業(yè)的許麗霞已經被焦作礦務局醫(yī)院正式錄用,她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阻止了貧窮的代際遺傳。
輪休的日子里,她會到村衛(wèi)生服務站幫忙,如她當時所想的那樣,用自己的行動回報著家鄉(xiāng),接續(xù)傳遞著愛和希望。
有時候,她也會來找薛殿成聊天,“叔,那會我有點想不通,覺得即使不讀書,我出去打工賺錢,也是能走出這片大山的,但現如今我想明白了,如果不念書,我將來要走的路會比現在難上很多……很多……”
臨走的時候,路過靳淘氣放蜂的山坳,他跟薛殿成熟稔地打著招呼。
這幾年,養(yǎng)蜂這個“甜蜜事業(yè)”讓靳淘氣一家走上了“甜蜜脫貧路”,以前沉默寡言的他也變得熱情開朗了很多,黝黑的臉上也常常掛著笑容。
“無論多么動聽的言語,都比不上眼前這些實實在在的改變更能讓人感動,更能給人帶來成就感……”薛殿成眺望著遠方,心中若有所思。
暖陽下,一排排金黃色的蜂箱在山坡上一字排開,那里面裝著的是甜蜜,盛著的是幸福,讓人感受到的是希望。
甜蜜的周窯,青春正好。
詩意的周窯,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