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然
摘 要:唐宋詩詞作為一種可吟唱的文學形式,長久以來都是現(xiàn)代歌詞汲取營養(yǎng)的文化寶庫。而“中國風”歌詞更是在許多方面?zhèn)鞒辛颂扑卧娫~。本文以當下頗為流行的“中國風”歌詞為研究對象,從主題的角度入手,分別從“中國風”歌詞對戰(zhàn)爭詩的傳承、對閨怨詩的傳承、對山水田園詩的傳承3個方面,淺談“中國風”歌詞對唐宋詩詞的傳承,對提高“中國風”歌詞的創(chuàng)作水平和促進唐宋詩詞的傳承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風”歌詞;流行音樂;唐宋詩詞;文化傳承
“中國風”,即在歌詞中將一些中國古代的典故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或以文言文、古詩詞為主要辭藻的風格。這些歌詞大多文辭華麗,雅俗共賞,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1]換而言之,“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曲風。[2] “中國風”歌詞在傳遞中國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表達出一種獨屬于傳統(tǒng)東方的美感。
在中國,詩詞與歌詞的結合由來已久。《史記·孔子世家》記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盵3]可見,早在先秦時期,《詩經》就是詩詞與歌詞的結合體。而現(xiàn)如今流行的“中國風”歌詞與古典詩詞之間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古典詩詞中對現(xiàn)下“中國風”歌詞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唐宋詩詞:一部分“中國風”歌詞是直接以唐宋詩詞為歌詞,古詞新唱,使唐宋詩詞煥發(fā)新的活力,其代表作有鄧麗君的《但愿人長久》、姚貝娜的《菩薩蠻》、安雯的《月滿西樓》等。[4]但更多的“中國風”歌詞是在唐宋詩詞的基礎上,借鑒主題、參考意象、學習手法,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中國意蘊。[5]阿來曾說:“有些地方會消失,是無法阻止的?!盵6]輝煌的唐宋詩詞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于歷史長河中的“地方”,如果不重視其正確傳承,那么這座文化寶庫定會逐漸走向衰敗。本文從主題借鑒著手,分別從戰(zhàn)爭詩、愛情詩、山水田園詩3個方面,探究“中國風”歌詞對唐宋詩詞的傳承,了解“中國風”歌詞背后的文化內涵,借此引起人們對正確傳承古典詩詞的重視。
1 譜寫亂世華章——對戰(zhàn)爭詩的傳承
唐代國力繁盛,長安是國際性的大都市,強大的國力驅使唐王朝向外擴張。盛唐時期,有許多文人墨客參與到對外戰(zhàn)爭中,從戎卻不投筆,他們的詩詞既描繪出邊塞的壯美風光,又揭露出戰(zhàn)爭的殘酷與無情,他們用雙手記錄下軍旅生涯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而在宋代,大小戰(zhàn)爭摩擦更是持續(xù)不斷。因此唐宋詩詞中有不少戰(zhàn)爭詩詞,這些戰(zhàn)爭詩詞或表現(xiàn)山河淪喪的痛苦與連年征戰(zhàn)的慘烈,或表現(xiàn)將士出征的必勝決心和偉大抱負。
“中國風”歌曲中也有許多是以戰(zhàn)爭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如由音頻怪物演唱的《典獄司》就是一首描寫亂世之中戰(zhàn)火紛飛的歌曲。歌詞“你說江南煙朧雨/塞北孤天祭/荒冢新墳誰留意/史官已提筆”寫出了戰(zhàn)事吃緊時,無數(shù)犧牲的將士只得“孤天祭”,而一將功成萬骨枯,有誰會留意那些慘死的士兵呢?史官提筆寫下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歌詞中所寫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和杜甫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所表達的慘烈可謂是一脈相承。而詞中“男兒忠骨浸黃沙/金戈戎征天涯/身后獄下馬燈/故人算是家”幾句更是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氣魄。
對唐宋詩詞中戰(zhàn)爭詩的傳承,在豐富現(xiàn)代歌詞內容的同時,也增加了歌詞的畫面感與歷史厚重感。
2 描寫愛情悲歌——對閨怨詩的傳承
愛情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唐宋詩詞中的大部分都與愛情相關,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是唐宋時期各種多味人生[7]的生動再現(xiàn)。例如白居易的敘事長詩《長恨歌》無盡婉轉地寫出帝王之戀,又如蘇軾悼念亡妻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更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再如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巧借牛郎織女的典故表達出新穎的愛情觀念。[8]在眾多愛情詩詞中,能夠表達閨中女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之情的閨怨詩尤為出彩。
不少“中國風”歌曲都繼承這一主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登上了201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舞臺的《卷珠簾》:“鐫刻好/每道眉間心上/畫間透過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黃/夜靜謐/窗紗微微亮/拂袖起舞于夢中徘徊/相思蔓上心扉/她眷戀/梨花淚/靜畫紅妝等誰歸/空留伊人徐徐憔悴/啊/胭脂香味/卷珠簾/是為誰/啊/不見高軒/夜月明/此時難為情/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喚醒枝芽/聽微風/耳畔響/嘆流水兮落花殤/誰在煙云處琴聲長?!?/p>
這首詞作中,《卷珠簾》這個歌名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而歌詞則著重刻畫一位飽受思念折磨的女子,坐在鏡前描繪出精致的妝容,卻因思人未歸而暗自垂淚。這樣的女子形象讓人不禁想起《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幾句,想起這位同樣坐鏡前,同樣懷著深深思念,卻只能看著月光游移的女子。“嘆流水兮落花殤”一句話用了宋代才女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兩處都將離愁別緒傾注在流水、落花之中,把虛無縹緲的思念變得具體可感?!毒碇楹煛愤@首歌曲用極具代表性的古典意象,為女子的思戀與哀愁注入生命力,加上霍尊獨特的“島歌唱腔”,使這股濃濃的“中國風”吹進了每一個讀者心里。
在閨怨詩中,還有一類特寫女子對征夫的思念,這類閨怨詩不僅僅局限于兒女情長,更添一分心懷家國的格局。如李白的《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边@類主題在現(xiàn)代“中國風”歌詞中也有對應,如同樣曾登上春晚舞臺的歌曲,由郭敬明作詞、李宇春演唱的《蜀繡》:“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繡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看鐵馬踏冰河絲線縫韶華紅塵千帳燈/山水一程風雪再一程/紅燭枕五月花葉深六月杏花村/紅酥手青絲萬千根姻緣多一分/等殘陽照孤影牡丹染銅樽滿城牧笛聲/伊人倚門望君踏歸程。”一種思念,兩種寄托,一個搗衣,一個繡枕?!妒窭C》這首歌充分渲染了絲絲線線輕縫密繡的意境,表達出蜀地繡娘對丈夫的思念和對家國的深情。
對唐詩宋詞中閨怨詩的傳承,增加了流行歌曲的主題,使“中國風”歌曲所歌頌的愛情更加具有深度和溫度。
3 敘寫閑適生活——對山水田園詩的傳承
由于唐代讀書山林的風氣盛行,許多唐代作者都曾描寫過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田園風光。如唐代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逼鋵懱飯@景物恬靜清新,寫田園生活親切自然,寫朋友情誼真摯簡樸。宋代也有不少作者寄情山水,醉心田園。如宋代陸游的《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痹娭械奶飯@生活閑散恬淡,人們自得其樂。
當下流行的“中國風”歌曲中也有許多作品傳承這一主題,歌唱鄉(xiāng)村閑適生活的愜意與瀟灑,營造出一種“詩意的棲居”,[9]如極富童趣的《小城謠》、琴聲悠揚的《煙雨行舟》、明凈淡雅的《云水謠》、江南清韻的《一夢千朝》等等。
其中《煙雨行舟》里的“一葉輕船/一雙槳悠懶/一綿江風微拂素羅衫/漁火點點聚散/欸乃聲聲淺淡 ”頗有種天外謫仙人的瀟灑,而《一夢千朝》中的“江南春水繞/過石橋/橋下船兒兩頭翹/波浪搖/柳絮飄/飄來喜鵲枝頭鬧/河畔浣衣浸夾襖/水光粼粼映葉茂”則多了幾分生活氣息,將“春陽之時,萬物盡生”[10]的熱鬧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歌詞與詩詞本就一脈相承,“中國風”歌詞與唐宋詩詞也意境相通。兩者相結合,不僅帶給人聽覺上美的享受,在心靈上也是一種深層次的洗禮。在新媒體時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方式和接受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11]“中國風”歌曲也因此從各類音樂形式中脫穎而出,贏得了許多聽者的喜愛,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了詩詞文化。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網(wǎng)絡傳播方式平民化、個性化、自主化的特點,[12] “中國風”歌詞的創(chuàng)作也逐漸呈現(xiàn)出一種娛樂化、狹隘化、庸俗化的趨勢。[13]顧若言、周阿根(2018)認為,人民群眾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范疇,需要正確的引導與教育。[14]因此,在個體作為傳播受眾且被動接收信息的全媒體時代,[15]我們更應該加強對“‘中國風歌詞對唐宋詩詞的傳承”的研究,從而提高“中國風”歌詞的創(chuàng)作水平,促進對唐宋詩詞的正確傳承。
參考文獻:
[1] 顧若言,周阿根.《游仙窟》被動式探略[J].漢字文化,2019(01):54-57.
[2] 劉銓.中國流行音樂的“中國風”現(xiàn)象研究[D].廣西大學碩士論文,2015.
[3] 文芳.當代流行歌詞對古詩詞的承傳[D].東華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103.
[4] 邵東平.“中國風”歌曲與古典詩詞[D].長沙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4.
[5] 魏蕾.唐宋詩詞在現(xiàn)代流行歌曲中的潛行與顯現(xiàn)[D].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2.
[6] 王欣欣.從阿來作品看消費主義時代精神生態(tài)平衡問題——基于“山珍三部”的研究[J].漢字文化,2019(15):166-168.
[7] 杜雨季.幽閉空間中的愛憎與反抗——談《金鎖記》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J].漢字文化,2019(07):43+82.
[8] 李曉慶.“中國風”歌曲歌詞對古典詩詞的傳承 [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6.
[9] 賈劼晗.《永州八記》中生態(tài)美學思想探略[J].漢字文化,2019(18):188-189.
[10] 郝潔雅.《續(xù)高僧傳》偏正式復音詞語義構成研究[J].漢字文化,2019(13):18-22.
[11] 朱雪蓉.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文化傳播策略研究——以《流浪地球》為例[J].藝術科技,2019,32(08):103-104.
[12] 潘寧.淺析網(wǎng)絡新聞語言中的亂象及應對策略[J].漢字文化,2019(16):16-18.
[13] 袁曉強.基于微博熱搜泛娛樂化現(xiàn)象的思想文化建設研究[J].漢字文化,2019(12):153-154.
[14] 顧若言,周阿根.網(wǎng)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發(fā)展新路徑——從“群眾辦報”到“人民傳播”[J].東南傳播,2018(08):27-29.
[15] 杜雨季.全媒體時代揚州書店發(fā)展困境與對策研究[J].新聞知識,2019(06):36-38.
指導老師:周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