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伍冠一 韋曉潔 鐘靜 黃德倫 韓絲銀 周艷平 陳永欣
[摘? ? ? ? ? ?要]? 目的:探索將微信平臺應用于中醫(yī)專業(yè)生理學課程中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微助教使用組),通過考試成績分析的方法來研究其對教改的成效。結果:微助教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結論: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生理學的學習有積極作用,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 ? 鍵? ?詞]? 微助教;生理學;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7-0032-02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教育體系,建設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環(huán)境,高等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也發(fā)生巨大的改革。傳統(tǒng)的以教師教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正在逐漸被削弱,“互聯(lián)網+教育”的推動下,微助教、雨課、對分易、MOOC等線上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給傳統(tǒng)的線上教學模式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讓“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成為教育的主題。
一、微助教的應用
微助教是2016年3月由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師田媛和華中科技大學專業(yè)團隊推出的一款課堂互動輕應用工具,它依托微信平臺,提供課堂簽到、課堂測試、課堂討論等多種互動功能,通過手機微信給學生帶來“參與感”,給教師帶來“控制感”;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達到實時評價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1]
二、中醫(yī)院校中醫(yī)專業(yè)生理學教學的現(xiàn)狀
生理學在中醫(yī)院校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但是隨著中醫(yī)院校課程設置的改革,中醫(yī)學專業(yè)的生理學學時比西醫(yī)院校的生理課時少很多,學生普遍認為生理學難學,究其主要原因:(1)學情分析:中醫(yī)院校中醫(yī)專業(yè)的學生部分是文科生,生理學屬于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所以知識儲備基礎相對薄弱。(2)生理學本學科的特點所致,生理學知識多,教學內容抽象,涉及多學科的內容,如果課下學生不預習和復習,掌握不扎實,就會越學越吃力。(3)教學模式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多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學習積極性不高。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
(一)研究對象和分組
根據教學安排,以2019—2020上學年的中醫(yī)學本科2個教學大班為研究對象。大學第二學期開設生理學課程,采用《生理學》(第三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為教材,按照整群抽樣方法,一個教學班為實驗組,實行混合式教學,共89位學生;另一個班為對照組,按照現(xiàn)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共145位學生。
(二)研究方法
對照組和實驗組均嚴格按教學計劃進行,理論課56學時,以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模式輔助實施課堂教學。實驗組學生增加了微助教的使用,包括課前預習、課堂隨時測試、每章內容的課下練習,共三個環(huán)節(jié),這些都是通過微助教平臺完成的,針對課下微助教練習錯題的解答,在線上解答;微助教的教學互動過程主要分為:(1)課前預習的設置。主要是通過微助教發(fā)布預習內容,通過微助教后臺管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2)課堂互動過程的設置。①簽到:根據上課情況靈活掌握簽到時間,不讓學生掌握簽到規(guī)律。將前10名簽到學生的名字及圖像實時上墻,并給予0.1分的加分,調節(jié)課堂氣氛。②答題:課堂上對比較重要的知識點設題,使用“搶答”的方式加入游戲化元素,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率;與此同時,從微助教平臺實時導入測試題,及時獲取學生上傳的答案,根據錯誤率最高的問題確定下一步的講授重點;對于那些被動、不積極的學生,利用微助教隨機點人,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線下課堂互動:主要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用PPT如多媒體加板書進行講授;課堂上針對微助教布置的學生預習結果以及微助教上課隨機測試結果,對相關難點在課堂上展開討論,進行分析和講解,使學生的學習難點及時得到解決。(3)課后評價。①學生自評:微助教發(fā)布測試題目,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答案,通過自我檢測掌握自身學習情況;②教師評價:教師在電腦端導出Excel格式的簽到、答題結果,匯總然后進行相關數據分析,根據結果分析進行教學反思。
(三)評價方法
因為學生的實驗課是由不同的老師來帶,考慮到評價標準不同,故最終的成績我們只取理論考試成績,學期末采用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實施的機考,兩組學生同一時間點參加考試,試卷題型、內容和題量一模一樣。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采用不及格、及格、良好、優(yōu)秀四種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應用統(tǒng)計軟件SPSS22.0進行分析。
(四)結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考核成績的影響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學生出勤率都很高,上課時學生反映也較為活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課堂回答問題時表現(xiàn)差別不大。因此,兩組學生的平時成績之間并沒有很大差別,實驗組的平時成績平均分為35.85分,對照組的平時成績平均為分36.90分,經檢驗兩組學生平時成績無顯著性差異。隨后,我們對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分析,試卷題型包括選擇題(占75%)、填空題(占10%)和問答題(占15%),選擇題統(tǒng)一實行機改,填空和問答題則為主觀題型,分配給全體任課教師進行批改,根據標準答案完成流水作業(yè),避免人為誤差。首先對兩個組的期末總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及格率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結果顯示兩組成績分布的差異有顯著性(P<0.05):實驗組的及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下圖)。
因為平時成績兩組無明顯差別,所以對期末考試卷面成績(滿分100)進一步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把成績分為5檔:不及格(<60 分)、及格(60~69分)、中等(70~79分)、良好(80~89分)和優(yōu)秀(≥90分),各檔的比率分布見下表,經Ridit檢驗顯示兩組成績分布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的及格中等分數段的分布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良好分數段對照組高于實驗組,優(yōu)秀分數段兩組并沒有差異。
四、討論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但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并沒有很大優(yōu)勢,課下不能自覺地及時復習。對于自律性不夠的學生,微助教平臺的確能起到一個很好的督促作用,此結果由圖和表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明顯看出。
微助教平臺運用的優(yōu)勢:(1)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增加了上課的趣味性,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2)教師教學過程中對全局的把控,對講授內容學生的掌握情況,可以從學生那里得到及時反饋,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的難易。[2]
特殊時期線上教學也逐漸被全國的大中小學所接受,在我們大范圍采用線上教學的同時也對一些班級學生及授課教師做過調查,對于自律性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完全的線上教學其學習效果也不理想,根據學生反饋主要包括:(1)線上學習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缺乏一定的約束力,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高,精神不集中,即使打開線上教程,也并不一定在觀看,容易半途而廢。(2)部分學生對教學模式不適應。[3]
混合式教學是信息社會的一個大的趨勢,對大部分教師來說,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改變這種線上教學的模式,改變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的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靜,陳永欣,伍冠一,等.微助教在中醫(yī)院校生理學課程中的應用及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4):197-198.
[2]吳靜,門秀麗,李宏杰.混合式教學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初探[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9(10):64-65.
[3]廖之君.微信平臺應用于護理學本科“生物化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初探[J].高校醫(y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9,9(1):38-43.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