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經濟尋求長期可持續(xù)增長的關鍵

2020-03-28 10:52蔡昉
新經濟導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紅利增長率人口

蔡昉

一、發(fā)展階段變化的標識性轉折點

認識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固然應該關注可能產生的需求沖擊,但是,針對當前所發(fā)生的情況,總體而言應該放棄從“三駕馬車”分析框架中尋找答案的做法。相反,應該從生產函數(shù)入手進行分析。在中國的特殊語境中,這種分析需要充分考慮人口紅利消失的因素及其作為經濟增長變量變化的具體表現(xiàn)。

具體來說,我們以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到達峰值(從而隨后就進入負增長)的時間作為比較的基準,2010年中國的發(fā)展階段,實際上相當于日本的1990-1995年、韓國的2010-2015年以及新加坡的2015-2020年。如果把人口撫養(yǎng)比(14歲及以下和60歲及以上人口與15-59歲人口的比率)作為人口紅利的一個代理指標,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撫養(yǎng)比顯著上升的時間點,也遠遠遲于按照人均收入水平定義的時間點。

日本的人口撫養(yǎng)比雖然于1970年左右已經降到了最低點,但是,撫養(yǎng)比真正開始顯著上升發(fā)生在20世紀90年代。而韓國和新加坡的撫養(yǎng)比到達谷底的時間也大大早于中國,也在低點上穩(wěn)定了較長時間,因此,這兩個國家撫養(yǎng)比的上升,在時間上大體與中國和泰國相同。與日本等東亞發(fā)達國家的這種比較,充分揭示了中國“未富先老”的特征。

在“人口的轉變”階段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中,或者說作為前者的結果,經濟現(xiàn)實中也表現(xiàn)出相應的轉折征象。具體來說,中國經濟發(fā)展在這個階段上經歷了兩個最重要的轉折點,從而把人口轉變過程的變化,轉化為對應的經濟發(fā)展階段變化。

首先,一旦勞動力需求增長超過勞動力供給能力所及,則意味著中國經濟長期具有的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征不再具有突出特點,劉易斯式的二元經濟發(fā)展進入后期階段,因此我們把這個轉折點稱作劉易斯轉折點。根據(jù)發(fā)展經濟學文獻和經濟發(fā)展經驗,這個轉折點并不需要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通過估算勞動的邊際生產力來驗證,而只需觀察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是否成為了常態(tài)。據(jù)此,2004年可以作為這個轉折點的代表性年份。

其次,隨著勞動年齡人口轉入負增長,人口撫養(yǎng)比從下降轉為上升,人口轉變過程到達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跳躍。也就是說,所有與人口特征相關而有助于高速增長的變量,從此具有不利于經濟增長的效果,導致人口紅利迅速消失。我們把這個變化稱為人口紅利消失轉折點,發(fā)生于2010年。

隨著中國經濟跨過以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為特征的劉易斯轉折點,以及以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人口撫養(yǎng)比提高為特征的人口紅利消失轉折點之后,以往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不再具有顯著的作用,潛在增長率因此下降,超常規(guī)增長速度也不再能夠維系了。

我們根據(jù)經濟理論能夠預期到的以及迄今觀察到的一系列因素,已經導致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下降。一是勞動力短缺導致工資上漲速度過快,超過了勞動生產率增速的支撐能力;二是資本勞動比過快提高導致投資回報率的大幅度下降;三是新成長勞動力的減少使人力資本改善速度減慢;四是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放緩,致使資源重新配置效應減弱、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下滑。中國經濟進入到以增長速度下行、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發(fā)展方式轉變加速為特征的新常態(tài)。

我們估計,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逐漸下降,直至在中國完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后即2050年前后,將會回歸到薩默斯所謂的“均值”。迄今為止,實際增長減速的軌跡、節(jié)奏和趨勢已經印證了這個預測。這對產業(yè)結構調整提出緊迫的要求,而應對挑戰(zhàn)需要建立在深化經濟改革的基礎上。

許多人相信,人口是個慢變量,而觀察到的經濟增長減速卻是短期內發(fā)生的,由此認為用人口因素解釋經濟增長減速是不合邏輯的。譬如說,人們會爭辯道,就算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這個人口群體的總規(guī)模仍然巨大;而人口撫養(yǎng)比即便處在上升的態(tài)勢,也會在一段時間里保持較低的水平。類似這樣的疑問以及背后的思維邏輯具有代表性,反映了對于人口紅利作用機制缺乏透徹的理解。

說到人口紅利,不應該將其看作是一個人口學概念,而需要將其放在長期經濟增長的框架中,作為經濟學概念進行討論。經濟增長是指GDP每年增量與總量的關系,是總經濟規(guī)模的一個即期變率。雖然特定年份的人口總量變率未必直接改變經濟增長率,但是,人口轉變階段導致的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提高趨勢,標志著經濟發(fā)展階段的變化,必然會改變潛在增長率。

中國的人口撫養(yǎng)比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下降的,到達谷底之后則迅速提高,相應的勞動年齡人口變化也類似,在2010年達到峰值之前是迅速增長,之后則進入負增長。這種人口結構方向性的變化或正負符號之間的轉換,從根本上改變了勞動力數(shù)量和質量的供給能力、儲蓄率和資本回報率水平,以及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難度。

退一步說,經濟史上屢見不鮮的案例表明,長期趨勢的必然性往往不是緩慢表現(xiàn)出來的,而總是在某種特殊的短期誘因作用下一下子顯現(xiàn)出來,而這個短期誘因的形成,常常卻與人們未能對長期必然性作出正確判斷有關。

例如,20世紀70年代之后,日本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經濟增長也開始緩慢減速。然而,正是由于日本的經濟學家和經濟政策制定者幾乎一致認為減速是需求側因素所致,因而宏觀經濟政策轉向刺激性。特別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政府采取了五花八門的刺激政策,從各個領域催生出經濟泡沫,直至泡沫破滅導致陡峭的經濟跌落及長期的增長停滯。

相反,新加坡在其人口紅利消失的跡象初現(xiàn)時,就有意無意地從供給側施策,意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例如,從放松對雇用外籍勞工的管制以延緩人口紅利,并贏得了時間,使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努力取得成效,從而穩(wěn)定了增長速度,避免了劇烈的減速,最終也贏得了新的增長源泉,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國家之一。

二、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

經濟學是一門經世濟民的學問,所以,關于經濟現(xiàn)象解釋的分歧,固然屬于經濟學術界的常態(tài),同時也必然在政策含義及政策實施后果中表現(xiàn)出來。從需求側認識中國經濟減速,政策結論便是著眼于實施刺激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yè)政策。一旦認識到中國經濟減速的主因在于供給側,便不難推論出,上述做法只能把實際增長率提高到潛在增長率之上,產生的結果與政策初衷并不一致。相反,由供給側出發(fā)的政策努力則著眼于提高潛在增長率。

按照增長理論預期和各國發(fā)展經驗,從趕超型的二元經濟發(fā)展向處在技術前沿的新古典增長轉變的過程中,增長速度放慢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潛在增長率以何種幅度降低從而實際經濟增長以何種速度放慢,在國家之間卻大相徑庭,因而會導致截然不同的長期后果。對于面臨這個階段變化的中國而言,只有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發(fā)展方式轉變,挖掘傳統(tǒng)增長動能的潛力,培育新的增長動能,保持合理的潛在增長率和中高速實際增長,才能避免長期停滯在中等收入階段,如期實現(xiàn)國家現(xiàn)代化目標。

很多研究表明,改革與不改革會形成截然不同的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例如,切列穆吉姆(Anton Cheremukhim)等人的研究,把1978-2012年期間和1966-1975年期間的經濟增長表現(xiàn),分別作為改革或不改革的參照情形,據(jù)此對2050年中國經濟增長作出模擬,表明兩者之間的巨大差別。更重要的信息是,改革與增長之間并不存在一種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改革具有促進經濟增長的明顯效果。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和邏輯表明,改革紅利終究會體現(xiàn)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面。

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有兩個源泉。第一是保持傳統(tǒng)增長動力。這不意味著維持傳統(tǒng)的要素投入驅動型的經濟發(fā)展方式,而是著眼于挖掘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力供給潛力,延長人口紅利。第二是啟動新的增長動力。這主要在于加大人力資本積累的力度,以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兩個經濟增長源泉,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都需要從供給側推進結構性改革予以開發(fā)。

首先,提高勞動者在高生產率部門的參與率。由于幾乎所有導致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因素,歸根結底都與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征的消失有關,因此,增加勞動力供給可以顯著延緩潛在增長率的下降。作為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結果,不僅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已經處于負增長之中,即使考慮到現(xiàn)行的勞動參與率,15-59歲經濟活動人口也于2017年以后進入負增長。因此,勞動力總量已經不再具有增長的潛力,挖掘勞動力供給潛力的唯一出路在于提高勞動參與率。

其次,提高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或簡稱TFR),均衡未來的人口年齡結構。根據(jù)中國和國際經驗,生育率下降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結果,生育政策本身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不過,鑒于中國自1980年起實施了長達35年以“一個孩子”為主的計劃生育政策,因此,允許生育二孩的改革可以預期在一定時間里產生提高生育率的效果。

第三,保持人力資本積累速度。青木昌彥從東亞經濟發(fā)展的經驗中發(fā)現(xiàn),任何國家和地區(qū),在經歷了一個以庫茲涅茨式的結構調整為特征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之后,在進入后人口轉變階段之前,都需要經歷一個由人力資本驅動的經濟發(fā)展階段。對中國來說,這個階段轉換的時機,就應該是我們已經觀察到的劉易斯轉折點。這樣就意味著,就發(fā)展階段而言,中國已經進入需要更加倚仗人力資本獲得增長源泉的時代。

第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獲得更可持續(xù)的增長源泉。理論上可以預期,已有的計量分析也發(fā)現(xiàn),盡管提高非農產業(yè)勞動參與率有助于提升潛在增長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效果呈現(xiàn)逐漸減弱的趨勢;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對潛在增長率的推動作用,首先會顯現(xiàn)出立竿見影的效果,隨后則會顯示經久不衰的特性。

隨著日益轉向一個新古典增長階段,一方面,中國經濟越來越依靠科學發(fā)展、技術創(chuàng)新保持經濟增長可持續(xù)性;另一方面,通過清除體制性障礙獲得資源重新配置效率的空間仍然巨大。

歸根結底,短期的需求側沖擊不會改變中國經濟所處的發(fā)展階段,而后者具有更加長期和穩(wěn)定的性質。因此,應對沖擊的宏觀經濟政策既不能替代以改革為中心的長期解決辦法,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也只能以變化了的潛在增長率為參照。即便在實施寬松型和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時,也要防止投資不當造成過度負債和降低生產率的現(xiàn)象。

三、高收入俱樂部的“門檻陷阱”

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高速經濟增長,可以被看作是一個不斷為生產要素積累和有效配置創(chuàng)造恰當體制環(huán)境,從而兌現(xiàn)人口紅利的過程。迄今為止,激勵機制、企業(yè)治理結構、價格形成機制、資源配置模式、對外開放體制和宏觀政策環(huán)境的改革,都是順應一定經濟發(fā)展階段的特殊制度需求而提出并得到推動的。

然而,審視當前和展望未來,保持改革、發(fā)展和分享的重點、難點、推進方式甚至取向,也應該隨著發(fā)展階段的變化而調整。雖然這些方面的任務并不注定成為過不去的坎,但是,其難度較之以往的確是大大地增強了。從發(fā)展經驗來看,這些困難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是帶有必然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新的發(fā)展階段任務難度的增強及其必然性,分別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隨著中國進入從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階段,保持可持續(xù)增長的難度加大,經濟增長方式需要轉向生產率驅動。根據(jù)一項估算,在中國經濟增長受益于人口紅利的1979-2010年期間,在年平均9.9%的實際增長率中,與人口紅利相關的變量作出了高達84%的貢獻。在這些因素之外,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率為16%。雖然我們需要接受人口紅利消失和潛在增長率下降的現(xiàn)實,并不預期未來仍將保持原來的增長速度,但是,如何加快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速度和貢獻水平,關乎中國在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之前和之后能否保持經濟的可持續(xù)增長。這個任務之艱巨,必須有更大的改革開放決心和創(chuàng)新力度才能完成。

第二,越是臨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臻于成熟、定型的階段,推進改革的難度將會越大。一般來說,面對一個長期處于激勵不足從而低效率的經濟體制,改革從打破這一惡性循環(huán)中微觀激勵不足的環(huán)節(jié)入手,容易在帕累托改進的路徑中推進改革,進而改變資源配置方式,矯正資源誤配格局。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不使任何群體受損的帕累托改進機會越來越少。也就是說,在改革不可避免對利益格局進行深度調整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改革激勵不足的局面,甚至會遭遇既得利益群體的抵制和干擾。

特別是當改革的成本承擔主體與改革收益的獲得主體并非完全對應的情況下,推進改革會面臨激勵不相容的問題。面對這些難點,應該著眼于分擔改革成本和分享改革紅利,對建立新體制需要的財政支出責任進行重新劃分,以及對受損當事人作出必要的補償,特別是對可能受到沖擊的勞動者予以社會政策托底。這既需要堅定推進改革的政治決心,也需要發(fā)揮妥善處理矛盾的政治智慧。

第三,在更高的發(fā)展階段以及在更深入的改革過程中,中國進一步改革和發(fā)展都會遇到更多成長中的煩惱。在形成優(yōu)勝劣汰的創(chuàng)造性破壞式競爭環(huán)境過程中,部分勞動者和經營者會陷入實際困境。市場機制本身的收入分配改善效應將會減弱;生產率提高的源泉也從產業(yè)之間的資源重新配置轉向經營主體之間的優(yōu)勝劣汰,創(chuàng)造性破壞機制的作用將增強;在更高的發(fā)展階段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競爭效應會大于互補效應。這就要求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統(tǒng)領下,把包容性體現(xiàn)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發(fā)展的全過程,加大政府再分配力度,發(fā)揮社會政策托底功能。

克服成長中的煩惱,不能采取止步不前的方式。例如,在這個發(fā)展階段,競爭加劇會不時對就業(yè)產生沖擊。如果立足于保護就業(yè)崗位,就必然會延伸到對企業(yè)的保護,難以讓沒有競爭力的行業(yè)和企業(yè)退出;另一方面,如果聽任市場自發(fā)破壞就業(yè)崗位,的確會使一部分勞動者及其家庭處于困難境地。突破這種兩難的關鍵是把保護崗位的做法改變?yōu)楸Wo勞動者本身,立足于筑牢社會保護網。越是社會政策托底有力,越能做到退出無虞和無阻。

四、結語

始自2012年的中國增長減速,是與人口轉變階段以及經濟發(fā)展階段的變化相伴形成的新常態(tài),無論其主要成因還是表現(xiàn)形式,與以往主要由需求側沖擊造成的周期現(xiàn)象截然相異。相應地,無論是應對政策的著眼點還是優(yōu)先序,以及具體政策工具的選擇,都應該大不相同。美國經濟學家托賓(James Tobin)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需要一堆“哈伯格三角”才能填滿一個“奧肯缺口”。他講到的兩個經濟學概念,前者指因壟斷、價格扭曲等體制因素造成的福利損失,后者指實際經濟增長低于潛在增長能力的缺口,都表現(xiàn)為社會總產出(GDP)的特定幅度的減少。

由于研究資源和政策資源都是稀缺的,將其配置到哪個領域無疑應該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則。托賓這句話的意思顯然是提醒人們,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fā),關注宏觀經濟問題比關注體制問題更加有意義,政策資源應該配置到縮小由需求側因素導致的“奧肯缺口”的努力上面。這種說法明顯語焉不詳,因為它沒有區(qū)分一個經濟體面臨的究竟是什么類型的問題。如果把這種說法當作一個一般性原則,很顯然,它不僅縱容宏觀經濟學家的過于功利性追求,往往還鼓勵政策制定者產生思想懶惰的傾向,寄希望于刺激性政策可以短期見效。

問題在于,中國經濟減速的原因是潛在增長率的下降,而不是實際增長速度低于潛在增長率,從而不存在明顯的“奧肯缺口”。執(zhí)迷于采用宏觀經濟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只是一種“托賓幻覺”而已,不可能保持長期效果,反而帶來延誤改革和積累負債等諸多副作用。從日本的教訓來看,在這種幻覺下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并將其長期化,是其陷入“高收入陷阱”的原因。按照與日本案例相同的邏輯來判斷,對于即將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國家或者這個行列中的新晉成員來說,一旦陷入這種幻覺之中,則意味著落入門檻陷阱危險的加大。

反其道而行之,尋求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xù)增長的關鍵,不在于運用宏觀經濟學司空見慣的需求側刺激手段,而應該從供給側著眼,瞄準妨礙生產要素充分供給和有效配置的體制性障礙,推進結構性改革,釋放體制潛力,達到提高潛在增長率的目標。鑒此,凡是從供給側增加生產要素供給數(shù)量和質量以降低生產成本來保持產業(yè)比較優(yōu)勢、通過轉變政府職能以降低交易費用,以及依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保持產業(yè)和企業(yè)的政策調整和體制改革,都屬于結構性改革的范疇,應該按照有利于提高潛在增長率的預期效果,安排其出臺的優(yōu)先順序和推進力度。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猜你喜歡
紅利增長率人口
推進充分就業(yè) 實現(xiàn)“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2020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人口最少的國家
富硒紅利一觸即發(fā)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shù)據(jù)下滑引關注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
健康紅利
嫩江县| 龙陵县| 黄平县| 邵阳县| 太谷县| 大新县| 读书| 湘潭市| 神农架林区| 南丰县| 奇台县| 克什克腾旗| 凯里市| 秦安县| 桦南县| 徐州市| 东平县| 平江县| 苍溪县| 岗巴县| 荔浦县| 烟台市| 苏尼特右旗| 云和县| 太仆寺旗| 赞皇县| 边坝县| 清流县| 肃北| 汕尾市| 安图县| 东莞市| 宣武区| 舞阳县| 普兰县| 舒城县| 安多县| 闻喜县| 化隆| 乡宁县|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