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建,冉曼利,蔣國慶
(重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重慶 401147)
抓痕(皮膚搔抓)障礙(SPD)基本特點是患者反復搔抓自己的皮膚,反復嘗試減少或停止皮膚搔抓,且引起了臨床意義的痛苦。SPD 可在不同年齡段出現(xiàn),通常起病于青少年,與青春期的開始時間一致,75%見于女性。若不經(jīng)治療,可能持續(xù)數(shù)年,且易共患其他疾病,如拔毛癖、抑郁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1]。關(guān)于SPD 的治療尚無指南和專家共識[2],國內(nèi)外研究資料有限,美國《精神疾病統(tǒng)計與分類手冊(第5 版)》(DSM-5)將其歸入強迫及相關(guān)障礙,該歸類為治療提供了方向。本研究中探討了抗抑郁藥物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SPD 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12 歲≤年齡<18 歲;符合DSM-5 抓痕(皮膚搔抓)障礙的診斷標準;耶魯布朗強迫癥狀量表(Y-BOCS)評分不低于16 分;既往從未使用任何抗抑郁藥物、抗精神病藥物和抗癲癇藥物等治療;聯(lián)合瑞文測試和社會適應能力提示智力正常;血尿常規(guī)、心電圖和肝功能均無異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重大心、肝、腎疾病,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癲癇等疾病;共患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精神疾病。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醫(yī)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確診的抓痕障礙患者34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7 例。研究過程無患者脫落。對照組中,男4 例、女13 例,平均年齡(14.18 ± 1.41)歲;研究組中,男5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14.89±1.56)歲。兩組患者平均年齡和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予口服馬來酸氟伏沙明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58921,規(guī)格為每片50 mg)治療,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年齡和體質(zhì)量,起始劑量可為25 或50 mg/d,再據(jù)其病情和有無不良反應選擇是否逐漸加量,治療12 周。研究組患者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CBT)[3-4],首先建立良好的治療關(guān)系,促進患者的治療主動性,采用松弛訓練、想象暴露、實際情景暴露等技術(shù),重點改變患者的非理性認知,用健康合理的行為方式代替不合理的行為方式;教會患者認識到抓痕行為是減輕焦慮和負性情緒的手段,學習以非抓痕的方式應對誘發(fā)焦慮的情景;每周1 次,每次50 min,共治療12 周。
強迫癥狀:每例患者均由2 名精神科醫(yī)師采用盲法以Y-BOCS[5]評價患者強迫癥狀程度,共10 個單項,第1 ~5 項針對強迫思維;6 ~10 項針對強迫行為;每單項以0 ~4 級評分。癥狀嚴重程度分級,≤7 分為亞臨床狀態(tài),8 ~15 分為輕度,16 ~23 分為中度,24 ~31 分為重度,32 ~40 分為極重度。
抑郁癥狀:Kovacs 兒童抑郁量表(CDI)評價7 ~17 歲患者的抑郁癥狀[6],共27 個條目,每條目3 個等級,0 級為抑郁癥狀最輕(0 分),2 級為抑郁癥狀最重(2 分),1 級為介于兩者之間,滿分54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抑郁癥狀越重。
病情嚴重程度:以臨床療效總評價量表(CGI)中的病情嚴重程度分量表(SI)評價,采用0 ~7 分共8 級評分,0 分為無病,1 分為基本無病,2 分為極輕,3 分為輕度,4 分為中度,5 分為偏重,6 分為重度,7 分為極重。
安全性:以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患者的藥物副作用。檢測實驗室指標。
結(jié)果見表1 至表3。對照組與研究組平均劑量相當[(110.29±39.59)mg/d 比(85.29±36.51)mg/d,t=1.914,P=0.065]。參照成人TESS 量表于治療4 周和治療12 周進行評定,治療4 周和12 周后對照組與研究組 的TESS 量 表 評 分 均 相 當[(2.35±1.87)分 比(2.27±1.90)分,t=0.124,P=0.902;(1.62±1.24)分比(1.46±1.05)分,t=0.406,P=0.687]。個別患者出現(xiàn)輕度嗜睡和納差,僅予減劑量處理。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電圖和肝功能均未見明顯異常。
美國社區(qū)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顯示,SPD 發(fā)病率為1.4% ~5.4%,我國缺乏該病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SPD 起病慢,如不治療,患者的痛苦感會很明顯,遷延不愈,且共患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越來越多的臨床工作者也在尋求治療SPD 的方案[7-9]。
目前關(guān)于SPD 的治療,多為散在小樣本報道[10-12],缺乏相關(guān)指南和專家共識,國外學者先后嘗試以抗抑郁藥物如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進行治療。TURNER 等[13]報道文拉法辛聯(lián)合阿立哌唑片聯(lián)合治療,JAFFERANY 等[14]報道采用妥泰(托吡酯)治療,均取得較好效果。也有部分學者對藥物治療持謹慎態(tài)度,建議SPD 一線治療應采用CBT[15]。JONES 等[7]報道了藥物聯(lián)合CBT 有效治療抓痕障礙和拔毛癖。但以上研究均存在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等不足。
表1 兩組患者Y-BOCS 評分比較( ± s,分,n =17)
表1 兩組患者Y-BOCS 評分比較( ± s,分,n =17)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治療前29.56±8.12 30.27±7.94 0.258 0.798治療4 周后25.79±6.89 23.47±4.89 1.132 0.266 F 值P 值治療12 周后21.52±5.07 18.55±3.36 3.103 0.004 5.93 17.98 0.005 0.000
表2 兩組患者CDI 評分比較( ± s,分,n =17)
表2 兩組患者CDI 評分比較( ± s,分,n =17)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治療前33.73±14.84 32.98±12.57 0.159 0.875治療4 周后28.49±10.73 25.02±8.79 1.032 0.310治療12 周后22.30±7.84 15.83±5.13 2.847 0.008 F 值P 值4.21 14.36 0.021 0.000
表3 兩組患者SI 評分比較( ± s,分,n =17)
表3 兩組患者SI 評分比較( ± s,分,n =17)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治療前5.87±0.93 5.92±0.86 0.130 0.897治療4 周后5.21±1.03 4.55±0.90 1.990 0.055治療12 周后4.08±0.97 2.24±0.75 6.187 0.000 F 值P 值14.58 83.53 0.000 0.000
氟伏沙明屬SSRIs 類藥物,已被許可用于8 歲及以上強迫障礙患者的治療且效果較好[16],氟伏沙明聯(lián)合CBT 治療強迫癥療效良好[17]。ARNOLD 等[18]1999 年率先報道了使用氟伏沙明治療抓痕障礙,治療12 周發(fā)現(xiàn)Y-BOCS 量表評分明顯下降,患者自我報告抓痕行為明顯減少,但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價未發(fā)現(xiàn)抑郁情緒明顯改善,認為氟伏沙明治療抓痕障礙有效,但抓痕障礙與心境狀態(tài)關(guān)系可能不密切,與本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LUCA 等[19]研究認為,氟伏沙明聯(lián)合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用氟伏沙明或抗癲癇藥物治療。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單用氟伏沙明治療12 周各量表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聯(lián)合治療4 周后各量表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可見聯(lián)合治療起效快于單獨藥物治療。且研究組治療12 周后各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見聯(lián)合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藥治療,對抓痕本身和患者的情緒均有改善。
綜上所述,氟伏沙明聯(lián)合治療CBT 青少年抓痕障礙療效優(yōu)于單用氟伏沙明。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隨訪時間僅12 周,關(guān)于SPD 治療尚需擴大樣本量、增加隨訪時間、增加藥物等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