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川
摘? ? 要:語文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在教學各種優(yōu)秀文章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充分挖掘文章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引領學生置身其境,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不僅欣賞文本主旨之美妙,還能夠為自身的審美增添情趣??梢哉f,語文教學不僅僅認識傳遞知識的教學,還是傳遞美的教學;不僅僅是引領學生消化知識,還是學生成為二次創(chuàng)造美的培育過程,讓語言之美、藝術之美浸潤和滋養(yǎng)學生心靈,最終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學;發(fā)掘;美感;素養(yǎng)
語文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其功能既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知識的積累,融會貫通,更好的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又是讓學生從語文閱讀篇章中認識美、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在教學各種優(yōu)秀文章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充分挖掘文章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引領學生置身其境,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觸摸到文本作者創(chuàng)造的激情與脈絡,從生活中提煉素材,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描述所見所感所想,體現個人的創(chuàng)造風格。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對文本進行解讀,做到由粗到精,由外向內,不僅欣賞文本主旨之美妙,還能夠為自身的審美增添情趣??梢哉f,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遞知識的教學,還是傳遞美的教學;不僅僅是引領學生消化知識,還是學生成為二次創(chuàng)造美的培育過程。讓學生打開文學之門,就從當下做起,讓語言之美、藝術之美浸潤和滋養(yǎng)學生心靈,最終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讓美從教師的語言中流露出來
要讓學生領略語文之美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語言的傳遞者——教師,美從教師藝術性的語言表達中展現出來,不單單是對閱讀文本的解讀與欣賞之語,在課堂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部分,無論是教師婉轉銜接,還是創(chuàng)設問題等,教師的用語一定要具有美感,這對于授課質量是一種促進,教師利用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來進一步深化學生領悟語言魅力的感受,從與學生交流討論到講解文本內容,都處處體現出語言之美。從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到一篇美文的朗誦技巧等,這些蘊含著語言之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相關情境,無時無刻不是要用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興趣。范讀時語文教師展現文學之美的一大途徑,教師聲情并茂地詮釋文本的內涵,讓學生從聆聽中,掌握文本的基調,并能夠融情入境,在教師有聲有色的朗讀中,產生情感共鳴,從中真切體會到文本中那些精彩片段蘊藏的美。教師引領學生走入文本,從精彩描寫中,剖析文本,并體會蘊含其中的美。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在教師有意識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發(fā)現文本的美,并學會欣賞美,并延續(xù)美、創(chuàng)造美。教師語言之美就如同一縷芬芳,讓聽者受到熏陶,心靈獲得滋養(yǎng)。
二、讓美從創(chuàng)新的教學中流露出來
創(chuàng)新本身就是一種美。語文教學方式如果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自然會讓學生感到沒有新意,不是教師冗長講述,就是學生被動聽課,教師認為講得累,學生也感到聽課累,毫無美感的課堂,毫無生機和活力的語文課堂,實際上沒有美可言。美是靈動,只有將文本中的美充分的展現出來,才能實現美的熏陶和浸染。這就不提到教師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設,突破傳統(tǒng)桎梏,吸收精華,融入現代教學手段,無形中,就能給予學生一堂精彩紛呈、韻味無窮的課堂。通過對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既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徜徉在文學美麗的海洋中。從一些教師的授課來看,同樣一篇文章,有的教師上得活色生香,滿堂生彩,但也有的教師卻上的枯燥呆板,沒有新意。由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學氛圍,教學效果自然不同。對于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既要在備課階段就能夠結合教材和學生進行精研,從中確定較為適宜且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讓美體現在授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語文教學之美,是從教師的思想以及具體行動中展現出來的,藏于細節(jié)之處,也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除了教師的語言之緩急、快慢、高低等所呈現出的美之外,創(chuàng)設具有特色和風格的課堂教學,同樣處處有美的元素在流淌。當教師結合備課對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或是將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其中,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文本所描述的景象,更為生動、形象、直觀的演示出來,學生欣賞動感之美,從腦海中建立初步印象,在與文本逐步深入的互動中,領略自然美、人性美、內涵美、詩意美、情趣美等等。
三、讓美從高效的課堂中流露出來
讓語文課堂呈現高效,那么,語文之美就會盡情綻放。在語文課堂中,語文的兼容并蓄能夠充分體現出美感。如何打造高效課堂,關鍵的驅動力就是學生主體性的催發(fā),這無形中體現的是教師授課達到的教學效果。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美的課堂必然魅力十足,才能夠吸引到注意力,才能夠發(fā)掘主體性,促其隨著教師的指引走入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無論是教師拋磚引玉的問題引領,還是組織合作學習平臺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都在于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的思考與文本相融,讓學生的朗讀聲聲入耳,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作者共鳴,讓師生之間的語言交鋒與思想碰撞出更為絢爛的火花。學生從文本、教師中探尋到美,從而能夠讓思維更為深入,更為開闊,想象力更為豐富,精神世界更為豐盈。高效課堂,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齊動的一個局面,也是學生暢所欲言表達所思所想所感的一個氛圍,更是激情四射、創(chuàng)新無限的一個世界,因此,教師的教學必然在符合教材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下,就各種預設生成凸顯出靈活應變能力,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有深度和廣度的語文知識,這里面,學生對于文學之美的萌芽正在植入和生長。而生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在這樣的一個開放的課堂氛圍中,獲得自由的展現,不斷拓展四維空間,對于美的感知力更為深厚,也更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