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要】微課具有播放靈活方便、主題指向專注、內容形象生動、開放包容等特點,深受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其靈活性、趣味性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認可。微課雖“微”,但其有獨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內容專注度高。每一個微課都以簡潔、清晰、縝密、生動等給觀看者和聆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诖?,本文對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作了系列探討。
【關鍵詞】微課;展示;科技;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近幾年新興的“微課”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微課的制作和使用逐漸被重視起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也很實用,其靈活性、趣味性得到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認可。微課雖“微”,但有獨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內容專注度高。它的“小展示”在教學過程中確實起著不可忽視的大作用。筆者試從課前展示微課、課中適時插入微課、課后留置微課等環(huán)節(jié)來闡述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一、課前“一微”,傳遞溫故知新鋪墊作用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課前表現活躍,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因素凸現。課前又是新舊知識銜接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強的學科。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每一節(jié)新課的講授前,基本都會作簡明扼要的“溫故”。但是,一部分認知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聽課情緒無疑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計劃。此時,教師利用微課獨特的優(yōu)勢,在課前來“一微”,比一番苦口婆心、義正嚴詞地強調學生安靜下來聽課的效果要好得多。
學生在課前三五分鐘的微視頻里,能夠強化、抓取到各種有效的信息,對鞏固舊知、掌握新知,開展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等都大有裨益。比如,在講授“三角形與四邊形”(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一課前,我先展示用FLASH及配音自己制作的微課:準備好四組長度不同的3根木棒,選擇不同的拼擺方式并提問:是不是只要有3根小木棒就能擺出三角形?學生們注意力立刻被動漫中的提問聲吸引過來,接下來學生明白了擺一擺、動一動的幾種拼擺方法。我適時暫停了播放,讓學生討論并回應原問題“到底是不是只要3根木棒就能擺出三角形?”學生們在熱烈而又有趣的微課件中獲得了感性認識:并不是任意3根木棒都能拼擺成三角形的,并在視頻的總結展示中明白了只要兩根之和大于第三根,才能拼擺成三角形。此視頻通過拼擺活動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調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接下來講授新課就會順順當當。此外,疑難問題、作業(yè)試卷的答疑、小結拓展等專題,課前微課展示,同樣能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課中“展微”,引導思維活躍課堂作用
盡管一堂課只不過是短短的四十分鐘,但小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常常會在課堂中的不同階段出現一些不確定性的狀況:搞小動作、講話、甚至是小打鬧等。因此,我們教師還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階段、結束總結階段等,留意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在知識銜接、學生演示、回答問題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關鍵節(jié)點的過渡時期,適時適當地插入預設的微課,能起到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神經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本課主要是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我通過大家熟悉的概念,如全班、一組、一個蘋果的一半去幫助學生理解“一半”的含義。再進一步講解所有事物都分出一半,在數學中用什么方式去表示,引導學生討論:如果這個待分事物為2時,一半是多少?進而把全班人數是50,一半是25;一組人是12,一半是6去類比。當學生們明白具體數字的一半這個道理時,接著提出,一個大圓、一個小圓、一堆沙子的一半如何去表達呢?大圓和小圓的一半表達方式一樣嗎?當一系列問題在腦子里打轉時,這時,學生們開始熱情高漲了……此時,我展示出預設的微課故事視頻:豬八戒分西瓜——被派出探路的八戒正吃著西瓜時被前來尋找的大師兄撞個正著。八戒剛吃上一口便聽到大師兄說要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嘟嘟囔囔說“我可要吃八分之一”…… 引出問題,到底誰吃得多?學生們在積極的討論中有的認為明顯大師兄吃得多,有的認為是二師兄吃得多……再一次用微課展示“分西瓜”,平均把西瓜分成八份。學生們都清楚份數越多,分出的一份就越小。這樣,再進一步講述在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諸如一堆沙、一桶水、一塊面包等等,無法用具體的數字去說明,這里分數便派上了大用場。在課中插入微課,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微課中的動漫講解更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在一邊看一邊思考中,自己心中的疑慮被逐漸解除了,學生感覺“可見度”明顯得多,學起來也覺得更輕松,教學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三、課后“再微”,幫扶提升突破教學作用
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不同,個體存在著差異性。往往是同一個問題,基礎較好的一講就懂,基礎、認知、領悟能力較差的同學,老師可能要花上幾倍的講述才能讓學生搞出所以然來。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要完成單位時間內的教學任務,反復講不但會影響教學進度,同時會使大部分已經掌握的同學產生情緒。素質教育的今天,強調的是讓學生盡可能地掌握好相應的學科知識,放棄是不可能的。老師面對在課堂上不能按常規(guī)掌握、領悟知識的學困生,重新花費時間在課堂上大講特講可能性不大,逐個輔導老師精力又有限。
課后給學生“再微”,能極大地幫扶課堂上一時認知、領悟不明的學生。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如微信群、QQ空間或博客等,將課堂上普遍問題、較難掌握的知識點、練習題等,制作成微課提供給學生,并積極倡導學生家長,有針對性下載并多看、多聽幾遍,能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識點。比如,一年級的“認識時間”、五年級“三角形高”“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等較難掌握的知識點,課后,我把這個視頻傳至群中和博客里。告訴學生,回到家主動與家長溝通,學生通過反復觀看,弄清問題也就不難了。同時,課后“再微”,方便了家長在家有效地輔導孩子,也極大程度解放了老師一部分的勞動。這種課后讓家長配合老師,提醒學生在家主動與家長溝通,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又增進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學生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延伸了課堂,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總之,教師通過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我們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把握好微課的使用,并在使用過程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微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助燃劑、催化劑,通過各種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有效展示,小微課就一定能發(fā)揮其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鄭忠山.課改下如何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J].新課程·中學,2015(04).
[2] 劉晨.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未來英才,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