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史時期麝香的認知發(fā)展和產地分布變遷研究

2020-03-24 09:44:30張蓮卓
貴州文史叢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麝香

張蓮卓

摘 要:在文獻可征的歷史時期,早在西周就已經對麝及麝香有所認知,但對麝的動物特性及麝香的產生過程等較為準確、合理的記載,直到唐代才逐漸完善起來。漢魏時,人們對麝香的藥用價值及香料用途等已基本開發(fā)完備,但對麝香產地分布及變遷的認識則不甚詳細。直到唐代,多數州郡上貢麝香,才有了對其產地分布的詳細記載和整體認知。唐朝麝香上貢地域與清代麝香產地范圍基本一致,而宋、明兩朝的麝香上貢及出產記載又在唐朝的分布范圍內變化。中國麝香產地在唐代形成最大地域范圍,自唐至清的一千年內,雖有波動而基本保持相對穩(wěn)定,未出現(xiàn)部分地區(qū)徹底絕跡的現(xiàn)象。這與古人對麝及麝香的認知、麝香獲取方式及對麝香的需求控制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麝 麝香 歷史認知 產地分布

中圖分類號:B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20)01-79-86

麝香是中醫(yī)本草中一種重要的藥物,也是文獻記載的中國本土香料原料。以往對麝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醫(yī)藥學領域,論述麝香的藥學價值、產生作用機制及麝的養(yǎng)殖與飼養(yǎng)等。史學界對中國麝及麝香的研究主要有何業(yè)恒在關于歷史時期中國的珍稀動物及湖南珍稀野生動物的變遷等相關著述中有所提及,1但對于歷史時期中國麝香認知、使用發(fā)展歷程以及麝的產地分布、變遷的研究幾乎沒有。對麝及麝香的認知及應用歷史的研究,是對歷史時期珍稀動物及其應用認知的個案研究,對麝香產地分布及變遷的研究亦為探究歷史時期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及人與自然的互動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一、歷史時期麝及麝香特征及功用的認知發(fā)展

麝是一種外形像鹿而比鹿略小、沒有角的哺乳動物,雄麝腺囊分泌物稱為麝香,其形似獐,故俗稱之為香獐子,現(xiàn)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爾雅》記載:“麝父,麕足,腳似麕?!笔亲钤珀P于麝的外形特征的描述。唐《新修本草》總結了麝的形體特征及習性,言其“形似獐,恒食柏葉,又啖蛇”2。對麝產麝香的原因、過程及形式,在唐代以前以“走麝以遺香不捕”3廣為傳述。唐《新修本草》之“其香正在射陰莖前皮內,別有膜裹之”4則是對麝產麝香的較為科學的認知。此外,《新修本草》進一步指出麝在夏季多吃蛇、蟲,到冬季香囊充盈,入春后因為腺囊長大導致疼痛而用腳踢出體外。明代李時珍修《本草綱目》記載其香囊落地之處“草木焦黃”,易于人們分辨撿拾。

作為名貴藥材的麝香,歷代中醫(yī)古籍均有記載其功能主治和藥性原理等。對麝香藥用價值和功能主治的最早記述在《神農本草經》中,梁陶弘景在《名醫(yī)別錄》中全文摘錄了《神農本草經》的記載并傳諸后世?!睹t(yī)別錄》指出麝香無毒,主治“諸兇邪鬼氣,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產難,墮胎,去面,目中膚翳”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其他醫(yī)藥著作也多有麝香入藥治療多種疾病的藥方。同時,這一時期其他著作對麝香用于醫(yī)藥,治療中風、腫脹、趨避蛇蟲以及治療蛇毒的實例亦多有記載,如劉敬叔在《異苑》中即記有一“得暴疾,面乃變,作向樹杪鬼狀”2之人服麝香即愈的故事。此外,《名醫(yī)別錄》言麝香有“久服通神仙”的功能,《抱樸子內外篇》《肘后備急方》《搜神記》等兩漢及這一時期的經學著作和筆記小說中亦多有麝香與其他物質一起服食以成仙成神的故事。到唐朝總結、歸納以往醫(yī)藥成就時,對麝香的主治及功效的記錄多沿用《神農本草經》形成的主要內容,又補充和增加了麝香與其他藥物一起配置以治療《名醫(yī)別錄》等前代醫(yī)藥著作未曾提及的疾病的藥方。而宋元以后乃至明清醫(yī)藥學著作中對麝香功能主治及配藥的記載則基本以魏晉南北朝醫(yī)藥著作及唐《新修本草》為主。由此可知,麝香的藥用價值在兩漢及魏晉時期已基本開發(fā)完備,唐代對麝香醫(yī)藥價值的總結又為后世中醫(yī)藥領域麝香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在對麝香藥用價值原因的探索和認知上,歷代著作均只言其趨避蟲蛇以及治療蛇毒的原因,《新修本草》以“蛇蛻皮裹射香彌香”是藥性“相使”,認為麝香能驅蛇、解蛇毒與麝“啖蛇”的習性有關。3唐郭橐馳的《種樹書》亦指出“果木見麝香則蔫,花不結子”,“種花藥處栽數株蒜,遇麝香則不損”,4即花木、果樹遇麝香則敗壞不結果,而如在花藥周圍種蒜則可?;静皇軗p傷,明《本草蒙筌》總結為麝香“惟忌葫蒜”5,亦是藥性相使的原因??傮w而言,歷史時期,對麝香藥用價值的認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基本完備,隋唐時期已基本摒棄其“通神仙”等不實際的認知,而對麝香之所以能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原因認知,直到集中醫(yī)本草類著作之集大成的《本草綱目》成書傳世時,依然以“藥性相使”概而言之,并無新的創(chuàng)見。

麝香也是名貴的香料,對麝香作為香和香料及其應用,漢晉時期已多有提及。如范曄《和香方》就總結“麝本多忌,過分必害”6,麝香在作為香及香料使用上,不及甘松、蘇和、安息等香廣泛?!赌淆R書》等正史文獻多提及漢、魏晉以“麝香涂壁”7以凸顯奢華、貴重的裝飾風格。這一時期,也有因其香味獨特而出現(xiàn)“麝香丸”“麝香木”等名物詞指稱其他事物。宋代及宋代之后,麝香因其香味獨特而被廣泛應用。宋《陳氏香譜》《香譜》等專門著作中,對麝香香味、香料價值與作用多有記載。同時,這類著作中還有關于麝香與其他香料混合制作混合型香料、香水的配方以及混合香名稱、用途的相關記載。如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載了一種名為“藏春返魂梅”的混合香,即用“黑角沉半兩、丁香一分、臘茶一錢各末之、定粉一粒如米大即韶粉、麝香一字、白蜜一錢置飯上蒸熟、欝金小者麥麩炒赤半分”8經過各自專門處理后混合而成。元明清時期的香譜等著作中,均有以麝香制香及麝香所制混合香的記錄,諸多私人筆記、著述中亦多有用麝香作熏香等條目。

古人鐘愛麝香的香味,但由于麝香較難獲得,因此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關于與麝香香味相同或相似植物的記載。如《齊民要術》就載有一種因香味類似麝香而名為“麝香木”1的植物;《述異記》也有“紫述香,一名紅蘭香,一名金桂香,亦名麝香草。出蒼梧、桂林二郡界。今吳中有麝香草,似紅蘭而甚芳香”2的記載。宋代,陸佃在《增修埤雅廣要》中言“水麝,天寶中漁人獲水麝,臍香皆麝也。每取,以針刺之,香倍肉麝”3,趙汝適在《諸蕃志》中亦記載占城、真臘出“氣依稀似麝”的麝香木。這些與麝香有著相同或相似香味的植物、動物的記載,反映出歷史時期麝香廣為人知、廣受歡迎的程度。而與麝香香味相同或相近的動植物香料的應用,亦有效地緩解了歷史時期對麝香的廣泛需求與供應量少之間的矛盾。

二、麝香的產地分布認知及唐以來麝香分布區(qū)

《山海經》西山經第二的“翠山,其陰多牦牛、麢、麝”,中山經第五的“陽帝之山,其獸多麢、麝”反映出戰(zhàn)國秦漢之際人們對麝香出產地域的認知情況?!睹t(yī)別錄》記載麝“生中臺及益州、雍州山中”4,即麝香產于中臺、益州、雍州的山地。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除摘錄前者記載外,還指出其“今出隨郡、義陽、晉熙諸蠻中者亞之”5。范曄在《后漢書》中指出,武帝所開并劃歸汶山郡的西南“冉駹夷”地有麝香出產等記載6。由此可知,漢晉時期人們對麝香產地范圍的認知在逐漸擴大。

唐朝時,各州郡土貢麝香基本成為定制?!锻ǖ洹な池浟匪d各州郡土貢之物須“皆盡當土所出”7,由此可推知,唐朝凡有麝香上貢的州郡,必然出產麝香?!短屏洹犯攀鎏瞥P內道鄜丹、延慶等州,河東道嵐、虢、忻等州,河北道媯、營、歸順等州,山南道襄、均、房、商等州,隴右道宕州,甘、沙、渭、河、蘭、疊等州,劍南道姚、茂、扶、靜、文、悉、松、維、當、柘、翼等州均有以麝臍或麝香為土貢方物的記錄。8《元和郡縣志》則分開元貢和元和貢歸納了唐朝土貢麝香的州郡有二十七個,而《新唐書·地理志》所記唐朝土貢麝香的州郡中達四十六個9,將《新唐書·地理志》所記進貢麝香的州郡繪制在唐朝的歷史地圖上,可清晰地看到唐朝上貢麝香的州郡分布情況,具體見圖一。

從圖一可以清晰地看到唐朝時期的麝香產地分布地域和范圍??紤]到麝香產出的特殊過程,由圖可知唐朝時,麝亦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秦嶺大巴山、巫山、烏蒙山及橫斷山脈東源,祁連山東段與賀蘭山亦有分布。這與何業(yè)恒所言麝在“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華北的燕山、太行山、西北的祁連山、秦嶺、四川西部山地和橫斷山脈的南段”10均有分布的論斷基本吻合,可以認為,到了唐朝時,人們對麝的分布與麝香出產區(qū)域的認知已擴大到中國大多山區(qū),進而也表明,此時期內人們對的麝香產地認知已基本全面。

《元豐九域志》記北宋“襄州襄陽郡、金州安康郡”等十八州郡有麝香上貢(具體州府名稱見表三)1,而《文獻通考》以古九州的地理范圍分述《禹貢》九州在宋及以前歷代各州的府、州、縣建制沿革,詳細列舉了九州內宋朝的府州設置及各州土貢等情況(實際所列州府有宋王朝有設置,而陷入金、吐蕃以及宋代一直未曾占有但在唐代有設置的府州),其中貢麝香的州府除《元豐九域志》所列十八州府外,還有“營州、檀州、媯州、松州、疊州、翼州、當州、恭州、嶲州、姚州、鞏州、甘州”十二州2,在不考慮府州政區(qū)調整變化的情況下,宋代時實際土貢麝香的府州有二十五個3。另外,《宋史·地理志》還增加了一個上述文獻均未提及的宋代土貢麝香州——“鄜州”4。比較唐宋兩朝土貢麝香的府州數量和分布地域,皆不難發(fā)現(xiàn)宋代的麝香土貢府州數量及其分布區(qū)域均小于唐朝,可見宋朝的麝香出產地域比唐朝小,再次表明唐朝時人們對麝香出產地域認知更加全面。

明代《廣輿記》和《大明一統(tǒng)志》所記土產麝或麝香的府級行政區(qū)如下表:

通過表一可以發(fā)現(xiàn),明代麝香出產地域范圍大于宋代而小于唐朝。統(tǒng)計清代三個版本的《一統(tǒng)志》所記麝香出產府州分布如下圖:

由圖二產地統(tǒng)計分布圖可知,三個版本《一統(tǒng)志》均提到的有云南麗江府,四川重慶、嘉定、茂州、龍安府,甘肅甘州府、西寧府、慶陽府、平涼府,陜西延安府、同州府、漢中府、興安府、商州,山西汾州府、隰縣、沂州府、代州府,河南河南府,直隸宣化府共二十個府級政區(qū)。僅見于康熙《一統(tǒng)志》的產地有直隸順天府、四川保寧府、云南姚安府。而乾隆《一統(tǒng)志》則增加了甘肅寧夏府、安徽六安府、山西陜州、貴州大定府、云南楚雄府五個產地。道光《一統(tǒng)志》則增加了蘭州府、秦州而省去臨洮府,又未提及乾隆《一統(tǒng)志》所增加的五個新產地。從統(tǒng)計結果上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清代三個版本《一統(tǒng)志》所記麝香出產府州有一定的異同,但絕大多數府州在三個版本的《一統(tǒng)志》中均有記載,則可以認為左圖主要反映了清代的麝香產地分布狀況。

三、唐以來麝香產地分布變動原因分析

對比唐宋以來各朝麝香上貢和出產地域,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唐朝的麝香產地地域范圍最大,而宋明兩朝則較小,清朝麝香出產區(qū)域幾乎與唐朝一致。唐宋以來中國麝香的分布范圍雖有波動,但整體趨于平衡,并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分析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需要承認歷史時期的人類活動對動植物的分布變遷有一定影響這一基本共識。在此共識之下,探討為何唐宋以來中國麝香分布基本沒有發(fā)生大的變遷。首先需要明確唐宋以來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尤其是麝的棲息地——森林資源的變遷。歷史時期氣候變遷研究認為,從唐代溫暖期之后,宋元明清的氣候均在比較基準線以下波動,即宋元以來的氣候基本處于寒冷期1。這種氣候波動后趨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亦會影響森林植被的分布變遷,進而導致了麝的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自然環(huán)境和森林植被的變化,從而導致唐宋之際麝香上貢府州地域范圍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亦可得到較為科學合理的解釋。宋以來整體處于寒冷期的狀態(tài)下,森林植被與麝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都會隨之產生一定的改變。在氣候變化趨于穩(wěn)定時,森林植被亦分布趨于穩(wěn)定,麝的棲息地也相應地趨于穩(wěn)定,故此史志資料所見宋以來麝及麝香分布區(qū),整體上趨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亦是不難理解的。相關研究表明,唐宋以來,我國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燕山、太行山、祁連山、秦嶺、橫斷山脈等主要山脈的森林植被覆蓋自然變化不大2,是以在氣候影響下,麝的棲息地在以上山區(qū)可能有垂直地帶分布上的變動,具體表現(xiàn)在麝香產區(qū)的政區(qū)分布上略有變化而基本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由此反映出唐宋以來麝的生存環(huán)境并沒有發(fā)生十分巨大的變化。

作為名貴中藥和香料原料,麝香的需求亦會影響麝的分布范圍。唐宋時期是麝香上貢最為活躍、也是見諸記載最多的時期?!锻ǖ洹贰段墨I通考》等多有列舉唐宋兩朝各州麝香上貢數量。唐朝各州上貢數量如下:

表二:唐朝各州土貢麝香數量統(tǒng)計表

注:表格州郡名稱依《新唐書·地理志》列出,土貢麝香數量多為《文獻通考》所記。另,保州天寶郡在《通典》和《文獻通考》記為奉州云山郡,貢麝香十顆(見《通典》)?!锻ǖ洹酚浌е莨Щど县曶晗銛盗繛槭孱w外,其余數量均與《文獻通考》一致,州郡名稱后未列具體數值的州郡是《文獻通考》和《通典》均未記載的貢麝香州郡?!锻ǖ洹愤€記悉州歸誠郡貢麝香六顆(見《通典》),而《文獻通考》未載。此外,慶州順化郡,《文獻通考》作安化郡,《通典》亦為安化郡;河州安昌郡,《文獻通考》作河州安鄉(xiāng)郡,《通典》也作安鄉(xiāng)郡。

《文獻通考》《元豐九域志》等文獻有載宋朝土貢麝香數量的州郡如下:

表三:宋朝有具體土貢麝香數量的州郡及其貢麝香數量統(tǒng)計表

注:統(tǒng)計表資料來源于《文獻通考》和《元豐九域志》。

對比唐、宋兩代的麝香上貢,可以發(fā)現(xiàn)唐朝的麝香上貢州郡多,且州與州之間差距十分大,如開元時期的上貢,茂州通化郡每年可貢“六十顆”而丹州咸寧郡則只貢“一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部分地區(qū)對麝香的過度獵取,從而導致麝香的分布區(qū)域發(fā)生變化。宋朝各州郡的麝香上貢數量基本均衡,根據動物百科顆與兩之間的換算可知,宋朝以兩為單位計算的麝香土貢數量與唐朝以顆為單位的數量要少。但宋朝繁榮的商貿則使得麝香的需求大于唐朝,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紹興二十有六年……丙申詔黎、雅州博易場官市珠、犀、水銀、麝香等并罷,令民間仍舊交易”1,這表明宋朝曾一度對民間麝香貿易有所禁止,而于紹興二十六年再次放開民間交易,同時官方主持的貿易并未停止,這反映出當時麝香貿易的活躍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宋朝麝香出產地域小于唐朝的原因。

明朝的官方麝香使用主要是太醫(yī)院對麝香等藥材的征收?!胺蔡煜職q辦藥材,俱于出產地方派納,永樂以后額定……成化以來,其數漸增。至嘉靖初,……十三年議準歲辦藥材以十分為率,九分采辦……其一分折銀解送以備收買應用。十七年……后題減……易金箔、朱砂、麝香等藥”,其中湖廣“題減二千二百五十九斤十二兩四錢,易朱砂麝香一百四斤”、四川“題減二千八百三十斤,易麝香犀角九斤”、山西“題減五十斤,易麝香十斤”2。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明代僅太醫(yī)院對麝香的需求數量就顯著大于唐、宋兩朝的土貢總量,但宋、明兩朝的麝香產區(qū)依然在唐朝時主要確定的太行山、秦嶺、巫山以及橫斷山東側。宋、明兩朝所記麝香出產府州數量、地域小于唐朝的麝香出產地域,也有可能是宋、明時期史志文獻僅記當時麝香主產區(qū),而對產量較小的地區(qū)忽略不計的結果。

在麝香需求逐漸增大的情況下,真正導致宋、明兩朝麝香的分布區(qū)域依舊在唐朝確定的分布范圍內波動而未徹底消失的原因,則與人們對麝及麝香出產的認知有關?!白喵暌赃z香不捕”是從先秦時期就有的認知。漢代以來儒家將對麝的“遺香不捕”視為“君子”之行為,并賦予其崇高的道德意義。醫(yī)藥學方面,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主張“春分取之,生者益良”3,即在春分時節(jié)由活體的麝體內取出的麝香品質更好。唐《新修本草》更是記載春分時節(jié)由麝自其體內主動踢出的麝香更勝于“殺取者”4。在儒家遵循的道德信條以及醫(yī)藥界主張自由獲取麝香的思想觀念影響下,有效地控制了歷代直接獵殺活體麝而獲取麝香的行為,從而保證了麝的自然存活率,也使得唐代以來的麝香分布范圍未發(fā)生大的變動。

此外,由于麝香有著極高的藥用及香料價值,加之它在秦漢魏晉是較難獲取的稀缺資源,反映在唐宋以來的正統(tǒng)觀念及認知中,即過分使用麝香有損君子之道,尤其是統(tǒng)治階級過量使用麝香被視之為奢侈行為。這與提倡以古為鑒、勤儉治國之道大相徑庭,故而統(tǒng)治者多不提倡使用麝香,亦極力壓制麝香上貢,如唐朝就有“幽州歲貢麝香皆罷之”1的記載。宋代更是幾次罷停一些府州的麝香上貢,元、明、清時期對麝香上貢的要求也十分低。宋元以來官方減少對麝香需求量,表明了官方不提倡使用麝香的態(tài)度,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麝的生存,保證了麝香的出產區(qū)域的基本穩(wěn)定,從而使得唐宋以來的麝香出產地區(qū)雖有波動,但整體分布則基本趨于穩(wěn)定。據此可知,歷史時期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多,人們對動物及其分布范圍的認知也逐漸發(fā)展完善。人類對獲取動物資源的認知及獲取方式亦會影響動物的分布變遷?;氐綒v史時期人們對麝及麝香的產地分布這一問題上,先秦時期所見的記載和范圍較小,漢晉時期逐漸擴大,唐代則對麝香產地分布的認知基本完善,宋元之際分布地域及范圍雖有變動,但總體上保持了穩(wěn)定,清代基本上與唐代所確定的麝香土貢范圍相近。除了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因素外,歷朝官方的認知、政策引導、思想觀念及實用性(醫(yī)藥價值、香料價值)開發(fā)認知,對麝香等動物資源的分布和變遷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

Study o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Original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the Musk and itsDevelopment in Historical Period

Zhang Lianzhuo

Abstract: The knowledge of musk was established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but the accurate and reasonable records of musk's animal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generate musk were not perfected until the Tang Dynasty. The medicinal and spice uses of musk were basically developed in the Han and Wei dynasties,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musk contribution of most counties in the Tang Dynasty that there was a detailed record and overall knowledge of the musk origin distribution. The area of musk tribute in Tang Dynasty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range of musk originally identified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records of musk tribute and production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changed within the distribution range determined by Ta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in the millennium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musk in the largest regions forme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fluctuated without complete extinction in some regions, and the ancient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musk and knowledge of the musk, how to obtain musk and the control of demand for musk is very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 Musk deer;Musk;Historical cognitive;Origin distribution

責任編輯:林建曾

猜你喜歡
麝香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敵
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
圈養(yǎng)林麝產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測定分析△
麝香牛的悲劇
勐臘毛麝香化學成分研究
麝香保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觀察
麝香膏藥的味道
中學生(2015年3期)2015-03-01 03:43:38
人工麝香中五種重金屬的含量測定
人工麝香研究進展
紫云| 普安县| 吉林省| 长武县| 广南县| 新化县| 安陆市| 清水河县| 平山县| 海阳市| 石狮市| 琼中| 监利县| 张家口市| 海安县| 韶山市| 龙陵县| 桑日县| 嘉黎县| 武鸣县| 汪清县| 昔阳县| 壶关县| 札达县| 太湖县| 太谷县| 望城县| 青龙| 连平县| 岫岩| 成安县| 旌德县| 邹平县| 炉霍县| 简阳市| 白水县| 永登县| 贵州省| 德化县| 彰化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