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鋒,劉美雅,張群鋒,楊向德,湯丹丹,阮建云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農業(yè)農村部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310008
葉面肥具有肥料用量少,利用效率高的特點,一般土壤施肥當季氮利用率為25%~35%,而葉面施肥利用率可達70%以上,而且具有吸收快的特點,可以彌補根系養(yǎng)分吸收的不足[1]。
浙江省部分茶園化肥用量大[2],實施茶園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后對化肥有較大幅度的減施,減施的化肥部分用有機肥替代,獲得了較好的效果[3-4]。同時課題組的田間試驗表明,在化肥減施25%情況下噴施葉面肥,有利于春梢的萌發(fā),增產12.8%,提高新梢中游離氨基酸總量,降低酚氨比,綠茶品質明顯提升。
市場上葉面肥種類繁多,主要有營養(yǎng)型葉面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生物型葉面肥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類等)、調節(jié)型葉面肥(如生長素、激素類等)。課題組的研究結果表明,氨基酸葉面肥具有較好的提質增產效果[5]。
基于葉面肥的選型及田間試驗效果,課題組把氨基酸葉面肥引入到浙江茶園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中,提出了“葉面肥+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在浙江茶園田間試驗示范結果表明,該技術模式與“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相比平均增產2.3%,新梢養(yǎng)分利用率提高5.5個百分點,有助于提高新梢中游離氨基酸總量,降低茶多酚含量,綠茶品質明顯提升。
可見,“葉面肥+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在浙江茶園有明顯的增產、提質、增收作用,現將該技術模式的實施內容進行介紹,為廣大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茶農施肥提供參考依據。
“葉面肥+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所含各項技術針對不同茶類的養(yǎng)分需求進行了優(yōu)化,采用“養(yǎng)分總量控制+分期調控”的策略,基肥結合機械深施的高效施肥方式進行,追肥采用人工撒施、機械翻耕,葉面施肥方式進行。
所用葉面肥為氨基酸類葉面肥(不能選用含激素類型的葉面肥),噴施時間為冬、春兩季,每季分別噴施2 次:冬季一般從11月下旬開始噴施,間隔2周后再追噴1次;春季一般從2月份開始(春茶新梢萌發(fā)前)噴施,間隔2周后再追噴1次。噴施量為每公頃人工噴施7 500 mL(氨基酸含量≥100 g/L),噴施濃度按說明書進行(不同生產廠家產品會有所差異)。
“葉面肥+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具體施肥方法見表1。
表1 “葉面肥+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參數
葉面肥需選用營養(yǎng)型葉面肥的氨基酸類葉面肥,不能選用含激素類型的葉面肥。
葉面肥的使用主要以早發(fā)為目的,應避免過早或過遲使用,因此春季噴施必須在春梢萌動前進行,新梢萌發(fā)后不宜進行葉面肥的噴施。
葉面肥應在晴天上午10:00 前、下午4:00以后或者陰天噴施,均勻噴施于茶樹葉片,特別要注意噴施葉片背面,因為葉片背面氣孔較多,吸肥能力比葉片正面強。
其他注意事項與“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用技術模式相同[4]。
更 正
本刊2020年第1 期P6 左欄第18 行“到2019年,GB/T 8321 已規(guī)定了順式氰戊菊酯、聯苯菊酯、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順式氯氰菊酯等50 種農藥在茶葉上的使用準則?!睉獮椤暗?019年,GB/T 8321 已規(guī)定了順式氰戊菊酯、聯苯菊酯、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順式氯氰菊酯等20余種農藥在茶葉上的使用準則?!碧卮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