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娜
(遼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作為女性常見的六大癌癥之一,乳腺癌是發(fā)生在患者乳腺腺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非常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有嚴重的影響[1]。由于惡性腫瘤的治愈率低、病情嚴重,患者一旦確診為乳腺癌,極易產生恐慌、焦慮等負面情緒,而且術后,患者會因切除乳腺產生自卑感和失落感,這些皆會影響治療效果[2]。為此,本文將選取64例乳腺癌患者,分析健康教育路徑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效果,如下。
1.1 基本資料:隨機性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2例。準入條件:64例患者都滿足臨床乳腺癌診斷標準,且全部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為乳腺癌Ⅰ~Ⅱ期[3]。實驗組年齡25~60歲,平均(38.43±4.14)歲;對照組年齡26~63歲,平均(39.91±4.52)歲。對比兩組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對照組患者中,普及患者乳腺癌的知識點,積極引導患者進行科學飲食、適當的體育運動。
進行健康教育路徑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中,基于患者自身的病情和治療階段的不同,護理小組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及教育路徑,具體操作為:①術前: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介紹醫(yī)院各科室規(guī)章制度、醫(yī)療設備、住院周圍環(huán)境以及相關的醫(yī)護人員,用積極熱情地態(tài)度服務患者,緩解甚至是消除患者對病情、陌生環(huán)境的恐慌感和焦慮感,認真告知患者各項檢查的方法和目的,引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和科學飲食;并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意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樂觀面對該疾??;②術中:實時觀察患者術前用藥反應和生命體征,鼓勵患者正確面對手術;對術中出現的各種極端情況應及時采取對應措施;③術后:對患者術后意外拔管和鎮(zhèn)痛的方法進行嚴格的指導,并告知術后3天才能下床去活動,也需要嚴格控制活動的時間;教導患者關節(jié)的活動方法,并且隨患者恢復程度逐漸變佳,從手指活動擴大至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以及肩關節(jié)活動,監(jiān)督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④出院后:耐心告知患者遵醫(yī)囑用藥,且堅持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教會患者自查的方法,定期進行自查,若有異常情況,及時到醫(yī)院進行復查;此外,醫(yī)護人員也要定期做回訪,充分了解患者相關情況,熟知并解決患者的困惑[4]。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且分數與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比較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疾病不確定感,評分越高,自我效能感和疾病不確定感越高。比較兩組患者的額護理滿意度:①非常滿意≥90分;②滿意:60≤分數≤89分;③不滿意:≤59分。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88%(31/32),明顯高于對照組71.87%(23/32)(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DS、SAS評分:護理后,實驗組的患者SDS、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SDS、SAS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SDS、SAS評分的比較(分,±s)
2.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自我效能感和疾病不確定感評分: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疾病不確定感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自我效能感和疾病不確定感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自我效能感和疾病不確定感評分的比較(分,±s)
乳腺癌是女性?;嫉膵D科疾病之一,且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呈年輕化,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乳腺作為女性身體體征重要器官,對女性十分重要,它雖不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但癌細胞病變,容易脫落,若發(fā)生轉移或是擴散,極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健康教育是向患者講解健康知識與注意事項,樹立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影響甚至改變患者的行為,進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而且,健康教育增加了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交流,充分讓醫(yī)護人員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的治療配合度[6]。本文研究發(fā)現,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88%,明顯高于對照組71.87%;且患者的SDS、SAS評分以及自我效能感和疾病不確定感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和陳紅霞[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說明,乳腺癌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干預,可以有效疏導患者的恐慌、焦慮和不安情緒,且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有效的提升,對疾病的不確定感有了一定的降低,護理滿意度更佳。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路徑干預,能強化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降低對疾病的不確定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且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不良情緒,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恢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