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新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葫蘆島 125001)
重癥肌無力危象患者往往會因為肌無力情況突然加重,出現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或無力的情況,進而危及到患者生命。目前,該情況是導致重癥肌無力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針對這類患者,醫(yī)護人員必須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手段[1-2]。本文正是基于此,選取了100例患者作為對象,對循證護理干預在重癥肌無力危象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效果進行探究,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文回顧了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某院采取了重癥肌無力危象治療的100例患者資料,將患者分為了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在24~47歲,年齡平均36.3歲。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在22~45歲,年齡平均35.7歲?;颊哔Y料經由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后沒有意義,可以研究。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性的護理手段,觀察組使用循證護理措施,具體情況為:①組建專業(yè)性的護理小組,依據實際的情況分配好人員,選出護士長、護士和團隊組長進行三級分階管理,對每個階層組員進行任務的分配。②由組長組織討論重癥肌無力危象患者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相應的注意事項,并且對其進行結構化分析。針對討論出的問題進行資料的查閱,積極尋找研究證據[3-4]。③評審好所有組內成員尋找到的研究癥狀推廣性以及有效性。④依據所獲研究證據結合臨床的實際經驗,逐漸將研究證據轉化成為臨床證據,進而為患者制定出具有合理性的護理計劃。
1.3 觀察指標:觀察和分析兩個組別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的概率和預后情況,患者出現的并發(fā)癥主要有壓瘡、呼吸道感染、情感障礙和泌尿系感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研究當中所有得出的數據使用的軟件為SPSS21.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結果P<0.05說明兩組別數據具有意義,計數資料的檢驗方式是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檢驗方式為t檢驗。
2.1 兩組患者出現并發(fā)癥概率對比:對照組患者出現并發(fā)癥概率高于觀察組,組別間數據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的數據見表1。
2.2 患者預后效果對比:對照組護理后死亡患者例數有6例,觀察組死亡患者有0例,對照組患者病死率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組別間數據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83,P=0.012)。
重癥肌無力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骨骼肌乏力、易于疲勞等均為該疾病的主要表現[5-6]。重癥肌無力危象則是指患者因為手術、應激反應、呼吸道感染或者是精神緊張所導致病情加重累及到其呼吸肌后使其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肌無力的情況,如不慎極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7-8]。循證護理是一種基于最新科研證據下所研究得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措施,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加科學化和全面化的護理服務[9-10]。目前有研究表明,對重癥肌無力危象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具有比較高的療效[11-12]。在本文中,回顧了100例患者資料,將患者分為了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護理完成后對比組別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預后效果后發(fā)現,對照組患者出現并發(fā)癥概率和病死率均高于觀察組,組別間數據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出現并發(fā)癥概率對比[n(%)]
總而言之,在重癥肌無力危象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可以對降低患者并發(fā)癥出現概率,提升患者預后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