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華
(大嶺山鎮(zhèn)教育管理中心,廣東 東莞 523820)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義務(wù)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基本要求。因為基礎(chǔ)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英語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促進思維發(fā)展、鍛煉意志、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和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2012)。[1]教育的價值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還要在深層意義上使人成為人,引導個體生命走向完美、和諧、幸福的境界(李斌、徐波鋒,2015)。[2]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向?qū)W生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育人重任。然而,不少教師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總習慣于孤立地講解詞匯知識,使學生單一地識別和孤立地記憶單詞,忽視應(yīng)有的詞匯運用技能的訓練,忽略應(yīng)有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致使學生缺乏對語言應(yīng)有的體驗、思考、分析、表達等學習過程。這明顯與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的編寫思路不相吻合。這也是造成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低下,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嚴重不足,教學效果極其不佳的部分原因。因此,分析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人文滲透缺失的原因,探索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策略,使學生在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同時,又進一步增強詞匯運用的能力,讓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必將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理想的效果。
筆者所在的地區(qū)主要使用小學英語PEP教材,這套教材是按照對話(Let’s talk)、詞匯(let’s learn)、故事(Story time)、語音(let’s spell)、讀寫(Read and write)等課型板塊的編排方式。因此,不少教師認為,詞匯教學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其任務(wù)只重在教詞,能突出體現(xiàn)對詞匯本身的聽、說、讀、寫即可。至于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yīng)該是對話教學、讀寫教學、故事教學這類語篇教學的任務(wù),由此造成只重詞匯知識的傳授,而輕詞匯運用的訓練、更忽略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教學現(xiàn)象。然而本套教材編寫的總體思路卻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jié)構(gòu),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意義的語言任務(wù),即話題——功能——結(jié)構(gòu)——任務(wù)。其中,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意義的語言任務(wù)中本身包含了對學生語言能力訓練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由于教師對教材編寫思路把握不準確,致使詞匯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自信意志、思維品質(zhì)、人文品格等的培養(yǎng)成了一個泡影。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語言知識二級目標要求中明確提出了“學習有關(guān)本級話題范圍的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并能初步運用400個左右的單詞表達二級規(guī)定的相應(yīng)話題(中國教育部,2012)。[3]所謂表達,是用口語或文字將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來,同時是將思維所得的成果用語言、語音、語調(diào)、表情、行為等方式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由此可見,詞匯教學的方式應(yīng)該是基于話題引導學生運用詞匯進行表達。“表達”的含義本身就包含了對學生詞匯運用能力培養(yǎng)和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雙層意義。因此,詞匯教學中忽略應(yīng)有的人文滲透,忽視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課標精神及其詞匯教學要求極不吻合。同時也反映出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詞匯教學的要求并非真正領(lǐng)會。
一些教師對義務(wù)教育階段的課程性質(zhì)、目標、理念以及詞匯教學的目標要求縱然有所了解,并有意愿將其轉(zhuǎn)化為教學實踐,但是,由于對課堂詞匯教學中人文滲透的策略探索不夠深入,沒有具體的方式、方法或策略,人文滲透的過程不能水到渠成,常常以“口號式”、“標簽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呈現(xiàn)在課堂上,沒能給學生深入的思考,深切的體會,沒能給學生在思想上、意識上予以直接的體驗和感受,正像一件美麗的衣服上綴了一塊塊不合適的補丁,凸顯而不和諧,沒有真正起到人文滲透的效果。
通過不斷實踐,我們總結(jié)出“以語篇孕育人文——從交際中發(fā)掘人文——引用名言警句提升人文”的詞匯教學人文滲透策略,在此與廣大同仁分享。
人文的元素總是孕育在語篇的情境語境和整體的意義之中,語篇是人文生存和生成的基礎(chǔ)。因此,我們根據(jù)語篇(discourse)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胡狀麟,1994)[4],并具有完整性、連貫性、交際性等特點。在詞匯教學中,我們根據(jù)詞匯教學板塊主要突顯詞匯,交際語言不夠明顯的特點,首先依托單元話題情境,為每個學時的目標教學詞匯構(gòu)建生存的語篇,將零散的單詞有機地融入到具有整體意義的語篇話題之中,變零散的單詞為整體的語篇,一方面賦予詞匯交際的意義和靈魂,幫助學生較好地感知詞匯的生命意義和功能,另一方面有意識地在語篇中播下人文生成的種子,為后續(xù)教學中的人文滲透奠定基礎(ch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例如,教學PEP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learn 中的 ate fresh food,went swimming,took pictures,bought gifts四個短語時,我們構(gòu)建了以下對話式語篇:
Amy:How was your over summer holiday?
Wu Yifan:It was good.
Amy:What did you do over your summer holi?day?
Wu Yifan:Last summer holiday,I ate fresh food every day.And I went swimming every week?end.Last August,I went to Shanghai.I took lots of pictures there.And I bought gifts for my friends.
Amy:Wow!That sounds great!But can you make your holiday more meaningful?
如此語篇的構(gòu)建,既為所教學的四個“吃喝玩樂”短語建立了有機的生存環(huán)境,同時有意識地埋下But can you make your holiday more meaningful?這一人文生成的種子,為后續(xù)教學中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周末活動,過“Meaningful holiday life”奠定了人文生成的基礎(chǔ)。
以詞謀篇,只是為運用詞匯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環(huán)境和條件。語篇中的人文元素,猶如礦藏中的黃金,還需要在用詞交際的過程中發(fā)掘,甚至打磨,才有望在詞匯教學中綻放人文的光彩。
(1)培養(yǎng)表達自信,彰顯對學生的人文關(guān)懷
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目標之一。也是對學生最基本的人文關(guān)懷。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我們采用基于語篇交際的詞匯教學方式,改變一味地傳授詞匯知識,使學生機械、被動地吸收詞匯個體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有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PEP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2 A Let’s learn中的red,yellow,green,blue這四個單詞時,當學生領(lǐng)會了詞匯的意思,初步學會認讀之后,教師就竭力培養(yǎng)學生詞匯表達的自信心。
T:What color do you like?
S:I like red.
T:Say out something red,please.
S:Red book/pen/…
T:Say out something red you have/like,please.
S:I have/like a red pencil/eraser/…
通過對學生自信表達的引領(lǐng),既使學生較好地熟練掌握了詞匯的生命意義和功能,又有機有效的鏈接和滾動了文具、水果等學過的舊詞匯。新舊詞匯的有效鏈接與運用,使學生知識增量,能力增強,智慧增值,極大地提振了學生詞匯表達的自信心,較好地彰顯了對學生的人文關(guān)懷。
(2)挖掘交際內(nèi)涵,催生學生的人文思考
人文的光彩,思想的火花,常常在交際碰撞中催生。因此,我們在運用語篇引導學生運用詞匯交際的同時,有意識地挖掘語篇所潛在的人文化內(nèi)涵,催生學生的人文思考,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使學生語用能力、思維品質(zhì)和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融為一體,收效可喜。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ate fresh food時,通過挖掘以下交際語篇的內(nèi)涵,較好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T:Look!What fresh food did WuYifan eat last week?(出示文本圖片)
S1:He ate fresh fish and vegetables.
T:Yes.I often ate fresh food,too.I ate many fresh apples.What fresh food did you eat?
S1:……
當學生們紛紛表達之后,教師順勢滲透What do you think of eating fresh food?的思考,有效地催生了學生對吃fresh food的思考。
S1:I think eating fresh food is good for our health.
S2:I think eating fresh food can make people beautiful.
S3:I think eating fresh food is safe.
……
對交際語篇內(nèi)涵的挖掘,不但促進了學生的思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3)鏈接生活實際,催生學生的人文行為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發(fā)展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因此,我們在詞匯教學中,以“以詞交際——鏈接生活——培養(yǎng)行為”為教學思路,逐步催生學生對交際中有關(guān)人文的思想、意識、概念、信念等人文因素的思考,有利于內(nèi)化和催生學生的人文行為。例如,一位老師教學eat fresh food,學生產(chǎn)生了Eating fresh food is good for our health/can make people beauti?ful/is safe這樣的生活意識時,教師有意識地鏈接生活,較好地催生了學生的人文言行:So what will you do in your future life?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想異彩紛呈:S1:I will eat fresh food ev?ery day.S2:I will tell my parents to eat more fresh fruits andvegetables.S3:I will feed my rabbits with fresh vegetables.等等。就這樣,Eating fresh food is good for our health這一抽象的生活意識就較好地內(nèi)化為學生對自己、父母、甚至對動物的具體的關(guān)愛,使詞匯教學中的人文滲透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名言警句,語言精煉,含蓄典雅,有的給人以啟示,有的給人以教育,有的催人奮進,其作用不可低估。與詞匯教學相關(guān)的名言、警(錦)句、諺語,隨處可見,如果教師能夠堅持不懈地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以引用,并有機有效地引導學生積累、運用,不斷引領(lǐng)學生將其內(nèi)化,將有效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提升學生的人文品味。
(1)保持引用名言警句教學習慣
保持在教學中引用名言警句的習慣,相機而動,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如教學eat cakes等食物時,滲透You can’t eat your cake and have it,too(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教學time滲透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歲月不等人),或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光陰一去不復(fù)返);當學到See和believe后可滲透See?ing is believing(患難見真情);教學Money時可滲透Money isn’t everything(錢不是萬能的);當學了me和dog后可滲透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等。這樣的引用與滲透,將較好地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興趣。
(2)引導學生積累運用名言警句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豐富課程學習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保ㄖ袊逃?,2012)[5]為此,如果教師能持續(xù)指導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人人擁有一本抄寫積累本,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引用的名言警句,以及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甚至只是他們自己覺得優(yōu)美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在課內(nèi)外記錄、閱讀、積累,將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為了運用,運用方能提升。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東西并適時加以運用是十分重要的學習過程。例如,一位老師發(fā)現(xiàn)班上有幾名學生希望提高學習成績,但又改不了年幼貪玩的習慣時,教師就根據(jù)這一情境,讓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名言或警句,編一段勸說同學的對話,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學生說到Y(jié)ou can’t eat your cake and have it,too.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No pains,no gains.等。教師在詞匯教學,甚至其它課型的教學中,堅持不懈地運用這些富有哲理、喻義深刻、啟迪性較強的名言或警句,適時對學生耳濡目染,并指導學生堅持日積月累,積沙成塔,積水成淵,將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口味。
提倡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實施人文滲透,并非每個詞、每個話題教學的必須。但是,教師必須持續(xù)具備這樣的思想意識,把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實施人文滲透的思想常掛于心,付之于行,不懈思考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人文滲透的內(nèi)容、方法和策略,適時適度地加以滲透,有效奠定詞匯學習的人文基礎(chǔ),充分挖掘以詞交際的人文內(nèi)涵,有機催生學生的人文行為,始終飽含對學生生命成長需求的關(guān)愛,人文的光輝必將照亮學生在前行的路上越行越遠,越行越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