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莉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教學的重點對象。閱讀不光可以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定的掌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必要的教學任務,需要改變現(xiàn)在固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并且愿意參與到語文的課堂中來,讓語文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 小學五年級 語文閱讀能力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15-01
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已經(jīng)比較高了,在馬上需要步入初中的階段,閱讀能力對于他們來說非常重要。通過閱讀可以將學生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課文中的描述就明白當時作者的感情。語文這門科目的教材里的文章有著愛恨情仇,學生可以通過文字的魅力,也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提升,是學生可以在文章中感受文字藝術(shù)。語文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從多種方法出發(fā),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閱讀中從而將閱讀能力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
在應試教育下,教師還是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習語文。教師讓自己成為課堂主體,將課本中的內(nèi)容講出來,讓學生進行書本知識學習。在這期間,學生不能有很長的時間進行閱讀,只是大概知道了講的是什么,深挖文章的情感很內(nèi)涵,學生是回答不上來的。在學生還沒有對課文掌握了解的時候,教師就已經(jīng)將課后任務和作業(yè)安排下去。
(二)課堂閱讀的現(xiàn)狀
一般的閱讀教學就是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引對課本中的教學素材進行對于文字的解讀。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提升自身閱讀能力,明白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和文章的主旨。如果教師想要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就需要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內(nèi)容多閱讀和深刻了解。閱讀出現(xiàn)在每個學生的生活中,對于語文這種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如果將閱讀能力提升上去,也可以幫助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內(nèi)容更加理解。所以說培養(yǎng)閱讀能力非常的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入多種多樣的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身閱讀能力。
二、培養(yǎng)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性措施
(一)將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建設起來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更是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現(xiàn)在的教學課堂需要將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凸顯出來。這種教學課堂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對語文有更多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需要將學生現(xiàn)在學習語文的情況和了解他們心理和生活。設計很多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加愿意去學習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當中,學生還沒有將課文完全閱讀,教師就開始幫助同學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手法,這種灌輸?shù)拈喿x知識方法,只會讓學生更加不喜歡去閱讀。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大膽的朗讀課文,并且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nèi)ンw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寫作手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更多的融入到課堂中,愿意閱讀并且能夠讀進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增加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社會不斷進步,經(jīng)濟也在不斷提升,每個學生家中都會有很多本可以用來閱讀的書籍。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想要讓他們培養(yǎng)閱讀能力,光是靠書本中的內(nèi)容是不夠的,課堂中的閱讀只是給學生平時的閱讀當做指引和鋪墊,學生需要閱讀更多的書籍,將自身閱讀習慣養(yǎng)成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利用課外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
例如在教師的一角設立一個“小小圖書館”鼓勵學生帶一些對自己閱讀有幫助的書籍放入到“圖書館”當中,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閱讀交流的機會。教師還可以在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說一下這一周的閱讀感受,因為課外閱讀往往有著更多的趣味,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還可以鼓勵學生和父母在家進行“親子閱讀”,讓學校和家庭一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讓學生對閱讀更加感興趣。
(三)用心設計課堂閱讀問題
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都是按照課本來進行講解和學習。教學的模式還是比較單一的,只是顧及書本的教材進行提問,這種情況往往會出現(xiàn)在提問的時候問題太難,學生不太理解也不太容易在書本找到答案,或者是問題太復雜,學生找出的答案很凌亂,不知道從何說起。其實對于提問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和教師不能有效配合是因為教師沒有深挖教材,只是重視他覺得非常重要的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需要對教材深入的研究,并且明確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把學生學習在閱讀中理解的內(nèi)容精心設計出幾個問題,讓這幾個問題可以貫穿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也可以根據(jù)這幾個問題來進行有條理的閱讀,讓自己思路更加的清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節(jié)課的問題設計,教師可以提出“為什么把季羨林當做大樹,苗苗就是小苗呢?小苗和季羨林爺爺都聊了一些什么?他們對讀書有什么見解呢?”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去進行閱讀,可以通過從上到下的閱讀去找到教師提出問題的答案,并且這些問題都適合學生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再好不過。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培養(yǎng)小學五年級這個階段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多以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語文感興趣從而對閱讀感興趣。還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加愿意去閱讀并且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 參? 考? 文? 獻 ]
[1]王有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實踐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5):114-114.
[2]江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好家長,2017(59):232-232.
[3]張婷.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7(7):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