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紅
為了順應新課改“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封閉的舊課程觀。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里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在全面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對如何實施高效課堂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什么是高效課堂
一節(jié)課45分鐘,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更好地完成指定的教學目標,需要老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和互動。因為在小學課堂上,如果是低年級的小朋友,可能他們還沒有那么強的融入感和參與感,紀律方面都很難控制,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下足功夫,像家長一樣陪孩子學習。低年級學的都是一些特別基礎的知識,但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好了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高年級的學生自覺性大大加強,需要老師在課前做一個系統(tǒng)的規(guī)劃,高年級不僅要學習新的知識,還要對低年級的知識進行鞏固,溫故而知新。
一個高效的課堂,要有積極的參與,課堂氛圍應該是熱情洋溢并有條不紊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熱鬧和刺激。比如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順暢,態(tài)度是否端正,特別是對于那些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聲音是否洪亮。當然高效的課堂不僅僅是這45分鐘,還需要課前和課后的配合,在課前,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是進行視頻或是一段音頻,也可以是對前一堂課的回顧;課后應該對本堂課進行總結(jié),或者布置一些課后作業(yè)來鞏固這堂課的知識??傊蠋煈搰栏癜凑諏W案備課,按照教案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
二、如何實施高效的課堂
1.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充分做好課前準備,要精心設計教案。教案是老師的教學指南,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教師要清楚哪些是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預見,對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進度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
2.注重課堂教學形式
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下,老師在課堂上不停地講,老師占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對知識是否完全吸收的問題,學生沒有積極性,這樣的課堂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老師應該扭轉(zhuǎn)這種局面,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xiàn)出來,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形式上,應該豐富課堂形式,一個課文內(nèi)容的對話,一個場景的演練,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都會把學生吸引過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還可以建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溝通,培養(yǎng)大家的學習能力,改變封閉的學習模式,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增加課堂的畫面感,讓知識點更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3.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伴隨人的一生,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提前預習,預習會讓學生對接下來學習的知識更加了解,提高學習的效率;其次,勤于動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重點知識進行記錄,對將來的復習有好處,特別是數(shù)學,好的題型或是經(jīng)常出錯的題型可以記下來,然后再練一遍,避免重復出錯;最后是按時復習,復習是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強記憶的過程。
4.重視課堂的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反思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老師應該經(jīng)常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總結(jié),哪些是好的教學方法,分析其原因,應該給予保留或是創(chuàng)新,使好的教學方法能夠靈活應用;另一方面就是找到不足的地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什么地方是不合適的,找出不合適的原因。一個班級學生的基礎不一樣,可能某一種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所有人,這就需要老師做出調(diào)整。
總之,實施高效課堂,是老師和學生互相配合的過程,老師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高效課堂理念要貫穿于每一堂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課。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南鄭縣城關(guā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