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寧 田興軍 彭成 伍丕娥 方清茂 李青苗 蔣舜媛 楊安東 華樺 楊正春 徐濤 許成勤
摘要 根據四川省全國第4次中藥資源普查最新數據,四川省中藥資源數量達到7 290種,有據可考的川產道地藥材86種。川產道地藥材品種數量約占全國1/4,居全國首位,具有品種多、分布廣、產量大、質量優(yōu)等特點。川產道地藥材資源保障與高質量發(fā)展不僅對于保障和提升本地區(qū)中藥材質量意義重大,更是在支撐中醫(yī)藥事業(yè)和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助力精準扶貧和生態(tài)環(huán)保等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川產道地藥材;中藥資源;高質量發(fā)展;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四川省;中藥產業(yè);種子種苗基地;認證標準;動態(tài)監(jiān)測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ata of the fourth national surve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there are 7290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86 kinds of genuine herb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quantity of Sichuan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accounts for about one quarter of the country, ranking first in all provinces in China. Sichuan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have many varieties, wide distribution, large output and excellent quality.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Sichuan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are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arante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dustry, meeting the health needs of the people, helping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 Sichuan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The fourth national surve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Sichuan;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Seed and seedling base; Certification standard; Dynamic monitoring
中圖分類號:R288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02.012
道地藥材是中醫(yī)學在數千年臨床實踐中約定俗成的優(yōu)質中藥材代名詞?!吨腥A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法》定義的道地中藥材,是指經過中醫(yī)臨床長期應用優(yōu)選出來的,產在特定地域,與其他地區(qū)所產同種中藥材比較,品質和療效更好,且質量穩(wěn)定,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藥材[1]。道地藥材源自特定產區(qū)、具有獨特藥效,需要在特定地域內生產,目前我國道地藥材產區(qū)可劃分為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七大區(qū)域。道地藥材作為中醫(yī)藥的精髓,是評價中藥材品質的綜合性標準,兼具歷史和文化屬性,又涉及遺傳、環(huán)境及生產實踐等多方面。2018年由農業(yè)農村部等頒布的《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guī)劃(2018—2025年)》采取以“品種為綱、產地為目”的方法,將定品種、定產地和定標準相結合,以“有序、安全、有效”為方向,優(yōu)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2]。四川省為我國著名的“中醫(yī)之鄉(xiāng),中藥之庫”,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中草藥資源極為豐富,川產道地藥材以品種多、分布廣、產量大、質量優(yōu)等特點而行銷海內外[3]。無川藥不成方,“經營川廣云貴道地藥材”在歷史上已成為藥鋪的金字招牌[4]。根據目前正在進行的四川省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最新數據,四川省中藥資源數量初步統(tǒng)計達到7 290種,有據可考的川產道地藥材86種[5],均居全國前茅,川產道地藥材資源保障與高質量發(fā)展意義重大。
1 川產道地藥材的形成與發(fā)展
1.1 道地藥材發(fā)展源流 早在公元682年,唐代·孫思邈著《千金翼方》,在“藥出州土”章記載:“其出藥土地。凡一百三十三州,合五百一十九種。其余州土皆有,不堪進御”,為我國最早歸納藥材產地的文獻。1061年,宋代·蘇頌《本草圖經》首次在553個藥名前冠以172個地名,對道地藥材做了進一步篩選。1505年,明代·劉文泰等著《本草品匯精要》在藥物中專門列出了地產“地”項,并專門列出了“道地”欄目,收載的915種植物藥材中,有268種列入“道地”范圍,并注明何地產者“為良”“為佳”“為勝”。1989年,胡世林主編《中國道地藥材》介紹川、廣、云、貴、豫、浙等地的道地藥材159種。1997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組織出版載藥12 807種的中藥學巨著《中華本草》,在“中藥資源”專論中按東北、華北、華東、西南、華南、內蒙古、西北、青藏、海洋等9大區(qū)域,列出道地、著名中藥材250種。1998年,胡世林主編《中國道地藥材原色圖說》,將道地藥材按傳統(tǒng)產區(qū)分為關藥、北藥、秦藥、懷藥、淮藥、南藥、廣藥、貴藥、川藥、海藥、蒙藥、藏藥、維藥等14類,共載入322種。2003年,王強,徐國均主編《道地藥材圖典》分為《華東卷》《中南卷》《西南卷》《三北卷》四卷,共收載道地藥材408種。2013年,彭成主編《中華道地藥材》品種篇收載川藥、廣藥、云藥、貴藥、南藥、海藥、懷藥、淮藥、浙藥、關藥、北藥、秦藥、藏藥、蒙藥、維藥310味道地藥材[6-8]。張小波等[9]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中藥材,道地藥材、常用中藥材、源于瀕危物種的中藥材及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中統(tǒng)計數量的中藥材名錄,結果顯示1977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中藥材合計894種,《中國道地藥材》《生活中的300種道地藥材》《中華道地藥材》《道地藥材圖典》共收載道地藥材495種,《中國常用中藥材》《常用中藥材用法用量》共收載常用中藥材32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紅皮書、限制進出口等瀕危中藥材共280種,第3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中統(tǒng)計數量的中藥材有360種。結合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實際,提出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中需要統(tǒng)計資源量的中藥材563種,需要進行資源變化情況監(jiān)測的中藥材457種,需要進行瀕危情況評價的中藥材280種??梢?,比較公認的我國常用道地藥材數量約300種。其中,85%以上的道地藥材和常用中藥材被藥典收載過,80%以上的常用中藥材為道地藥材[9]。
1.2 川產道地藥材主流品種的形成 川產道地藥材資源開發(fā)利用歷史悠久。在我國最早的《詩經》所載88種藥用植物中,有28種產自四川[10]。介于早期的馬王堆醫(yī)書和中國首部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之間的成都西漢時期《老官山醫(yī)簡》中就有了“蜀椒”“姜”等川藥記載[11-12]。《神農本草經》《圖經本草》《本草綱目》《本草經集注》《本草品匯精要》《藥物出產辯》以及多個地方志,均有川產道地藥材的記載。其中,以《本草經集注》《本草品匯精要》記載的川產道地藥材最多,《本草經集注》記載了川產道地藥材15種(菖蒲、升麻、黃連、生姜、牡丹、天雄、大黃、厚樸、巴豆、蜀椒、黃芪、杜仲、白鮮皮、苦菜、甘草),《本草品匯精要》有268種列入“道地”范圍,其中川產道地藥材52種(獨活、羌活、芎藭、蘼蕪、郁金、升麻、黃連、巴豆、附子、烏頭、側子、檗木、大黃、厚樸、豬苓、仙茅、續(xù)斷、使君子、五倍子、蜜蒙花、牡丹、楝實、黃芪、杜仲、骨碎補、狗脊、蜀漆、常山、當歸、羊桃、莽草、薺苨、紫參、茴香子、地膚子、蔓荊實、巴戟天、白鮮、木蘭、鼠李、木鱉子、枇杷葉、李核仁、芥、苦菜、菴摩勒、茗、枸杞、地骨皮、萆薢、麻黃、草蒲)[13]。四川歷史上還誕生了多部本草著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本草有五代韓保昇所著《蜀本草》、北宋唐慎微所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北宋楊天惠所著《彰明附子記》、清朝劉興所著《草木便方》。《蜀本草》在《新修本草》的基礎上增補了大多四川特產或四川有分布的藥物,如地不容、山胡椒、金櫻子、馬齒莧、續(xù)隨子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的作者由于曾經在四川生活,對四川道地藥材的記載最為翔實;《彰明附子記》則詳細記述了附子的栽培方法、植物形態(tài)、藥材鑒別等內容[14]。
1989年,胡世林主編首部道地藥材專論《中國道地藥材》介紹道地藥材159種,其中川藥21種(川芎、川貝母、附子/川烏、黃連、石菖蒲、姜、川牛膝、常山、丹參、麥冬、川楝子/川楝皮、青皮/陳皮/橘紅、補骨脂、使君子、巴豆、花椒、厚樸、黃柏、麝香、蟲白蠟、硼砂)[15]。2003年,王強、徐國均主編《道地藥材圖典》共載入322種,其中《西南卷》收載川產道地藥材36種(干姜、大黃/藥用大黃、川烏、川木香、川木通、川貝母(川貝母、暗紫貝母、梭砂貝母)、川牛膝、川芎、川楝子、升麻(川升麻)、丹參、巴豆、甘松、石菖蒲、龍膽(堅龍膽)、仙茅、芒硝、花椒、佛手、羌活、補骨脂、青蒿、郁金(黃絲郁金)、使君子、金錢草、胡蘆巴、枳實、厚樸、姜黃、黨參(川黨參、素花黨參)、黃連、黃柏(川黃柏)、常山、銀耳、魔芋、麝香)[16]。2005年,萬德光、彭成、趙軍寧主編《四川道地中藥材志》收錄川產道地藥材49種(川芎、川貝母、川木通、川牛膝、川明參、川射干、川楝子、川烏、干姜、大黃、天麻、丹參、石菖蒲、石斛、仙茅、白芍、白芷、冬蟲夏草、半夏、蟲白蠟、紅花、麥冬、赤芍、花椒、杜仲、吳茱萸、牡丹皮、羌活、佛手、補骨脂、附子、郁金、金錢草、金銀花、魚腥草、使君子、澤瀉、梔子、厚樸、姜黃、秦皮、桔梗、黨參、黃芪、黃連、黃柏、銀耳、續(xù)斷、麝香)[13]。2011年,彭成主編《中華道地藥材》收載有310味道地藥材,其中川產道地藥材84種(川芎、丹參、白芷、白芍、麥冬、川楝子、紅花、附子、干姜、姜黃、郁金、使君子、天門冬、梔子、半夏、黃精、白及、枳殼、石斛、仙茅、陳皮、澤瀉、吳茱萸、佛手、秦皮、天花粉、密蒙花、通草、海金沙、菊花、巴豆、蟾蜍、厚樸、石菖蒲、川烏、桔梗、土茯苓、川木通、花椒、杜仲、黃柏、五倍子、淫羊藿、魚腥草、金錢草、金銀花、山茱萸、魔芋、靈芝、銀耳、鉤藤、狗脊、獨活、柴胡、烏梅、虎杖、黃連、川牛膝、天麻、金果欖、骨碎補、何首烏、天南星、麝香、冬蟲夏草、川貝母、黃芪、大黃、川射干、川赤芍、川續(xù)斷、羌活、升麻、甘松、黨參、藁本、秦艽、川木香、豬苓、葛根、益母草、補骨脂、牡丹皮、重樓)[17]。2019年,我們通過對川產道地藥材進行資源普查和本草考證研究,言道地必有據,組織編撰《川產道地藥材生產區(qū)劃》,收載品質優(yōu)良、歷史悠久的川產道地藥材86種,并列入《四川省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8—2025)年》[5]。見表1??梢?,川產道地藥材具有品種多、分布廣、產量大、質量優(yōu)等特點,道地藥材品種數量約占全國1/4,居全國首位。
2 川產道地藥材資源保障研究現狀
2.1 川產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及種質資源庫 四川省“十二五”對川產道地藥材優(yōu)質種質資源整理,累計收集中藥材種質資源800余份,其中金銀花、柴胡、波棱瓜、大黃、獨一味、瓜蔞等種子果實類、全草類、根莖類、花類特色中藥種質資源163份;秦艽、紅景天、重樓等瀕危中藥材種質資源186份;川半夏、川附子、川白芷、川芎、川麥冬等川產道地中藥種質資源249份;收集和引進靈芝、云芝、羊肚菌、猴頭菌、蛹蟲草等菌類藥材種質資源37屬215份[18]。見表2。
“十二五”以來,針對24個川產道地、特色(菌類)藥材,累計選育出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種35個。見表3。選育出2個品種以上的藥材有川芎、附子、丹參、蓬莪術、石斛、柴胡、天麻、靈芝、云芝;對多基原藥材柴胡進行了選育,柴胡2個品種“川紅柴1號”“川北柴1號”分別來自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柴胡B.chinense DC.。在選育新品種的同時,各選育單位對新品種的生長發(fā)育特性、繁育方法、水肥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建立了相關配套栽培技術,為四川省道地藥材和特色優(yōu)勢藥材新品種選育、示范推廣和產業(yè)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18]。
2012年國家分別在四川和海南啟動了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四川庫由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承建,已于2017年12月通過項目建設驗收,形成了由長期庫、中期庫、短期庫、種質圃、離體庫及DNA庫有機融合的保存體系,是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中藥種質資源保存中心。擬將完成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所收集中藥種質資源的保存,預計共收集、保存種質資源達5萬份,庫容量20萬份[19]。
2.2 川產道地藥材種子種苗基地建設 四川省承擔了2012年和2013年中醫(yī)藥部門公共衛(wèi)生專項2批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任務。采用“三位一體(科研+基地+服務)”建設思路,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作為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指導單位,聯合雅安市政府、廣安市政府、四川大學、四川省農科院、雅安三九、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科研單位及企業(yè),共同建設了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四川基地和四川廣安基地,包括:雅安主基地、廣安基地、峨眉七里坪保種基地、以及川貝母、附子、麥冬、川芎等多個川產藥材的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基地面積達5 000余畝(1畝≈666.67 m2,下同)[20]。
系統(tǒng)開展了川貝母、重樓、羌活、川芎、姜黃、附子等川產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技術、質量評價標準研究,形成了羌活、麥冬、川貝母等川產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和檢驗規(guī)程,制定種子種苗質量標準30余項,制定種子種苗繁育及生產技術規(guī)程30余項,填補了西南區(qū)多種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的空白。針對南繁育品種的繁育技術瓶頸開展研究,成功突破了川貝母、羌活、華重樓等難繁育品種的一些繁育技術瓶頸,使得川貝母、羌活等難繁育品種的種植面積得到大幅度提高,川貝母、重樓、羌活種子種苗年生產能力達4 500萬株以上,羌活年可推廣種植面積3 000畝以上,截止2017年底實際累計推廣羌活近1 000畝,川貝母大棚種植面積達18 000 m2。對附子、川芎、麥冬、紅花、趕黃草、梔子、味連、黃柏、姜黃、郁金等常規(guī)中藥材品種進行種子種苗繁育生產,年種子種苗生產能力超2億株,可推廣種植面積將近6萬畝。配套建設中藥材種子種苗檢測實驗室,2017年1月獲批四川省中醫(yī)藥管理局二級實驗室【川中科實(2017)-006】。
2.3 川產道地藥材生產區(qū)劃及GAP生產 根據四川省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最新成果,川中醫(yī)藥強省辦發(fā)〔2019〕6號發(fā)布《四川省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8—2025)年》,按照四川省中藥材產地適應性原則,同時結合地貌、氣候及水文等因素將我省中藥材產區(qū)劃分為4個區(qū)劃:四川盆地藥材生產區(qū)、盆地邊緣山地藥材生產區(qū)、川西高原及川西高山峽谷藥材生產區(qū)和攀西地區(qū)藥材生產區(qū)[5]。見表4。
2019年,我們在四川省第三次、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成果基礎上,系統(tǒng)總結了川產道地藥材的研究歷史及生產區(qū)劃現狀,收集整理了四川省的海拔、溫度、降水量、土壤等生態(tài)因子,以及近期四川省的DEM、ETM遙感影像、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四川省行政區(qū)矢量邊界等數據信息,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基于GIS的環(huán)境因子,如海拔、溫度、降水量等的疊加分析,對四川省86種道地藥材的適宜分布區(qū)域與最適宜分布區(qū)進行了研究,獲得了86種道地藥材的適宜分布區(qū)域與最適宜分布區(qū)的分布圖與分布面積。同時,根據藥材的實際分布情況進行了驗證與校正。編撰出版了《川產道地藥材生產區(qū)劃》,對于加強道地藥材資源保護和生產管理,規(guī)劃引導川產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標準化、規(guī)范化生產,穩(wěn)步提升中藥材質量具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過多年發(fā)展,2017年四川省人工種植中藥材面積約637萬畝,其中三木藥材及林下種植藥材331萬畝。單品種種植面積上萬畝的有53種,川芎、川貝母、川麥冬、川白芷等道地藥材的人工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中藥材年產量102萬噸,年總產值達173億元,其中產值超過千萬元的品種31種。中藥材出口日本、韓國、香港等21個國家和地區(qū),金額達2.57億元。已有川芎、麥冬、川貝母、附子、丹參、姜黃、天麻、魚腥草、白芷等16個品種、24個川產中藥材基地通過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GAP)認證,國家GAP認證數量全國第一[5]。與之配套的區(qū)域內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涉及10余個道地藥材和珍稀名貴品種,涵蓋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區(qū)、盆周山區(qū)、川西北高原區(qū)和攀西亞熱帶區(qū),總面積超過130 km2,市場競爭優(yōu)勢明顯[19]。
2.4 川產道地藥材認證與質量保障體系 2016年5月,在中國中藥協會推動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主管的現代中藥資源動態(tài)檢測信息和技術服務中心參與組建成立第三方認證機構——中健安檢測認證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道地藥材認證。2018年7月,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中健安檢測認證中心、四川華邑檢測認證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發(fā)起申請成立“川產道地藥材品質評價與認證標準研究中心”,旨在為進一步研究川產道地藥材的形成模式與科學內涵,制定川產道地藥材生產和質量管理規(guī)范及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可持續(xù)的道地藥材生產模式;道地藥材認證及標準研制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道地性考證研究、種質資源研究、質量安全標準研究、生產技術標準研究、特色加工技術標準研究、藥材質量標準研究及包裝、貯藏與運輸標準研究等。
2018年12月25日,四川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發(fā)布了四川省中醫(y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的《川產道地藥材認證通則》等10項中醫(yī)藥地方標準,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見表5。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積極發(fā)揮行業(yè)影響力和領導作用,組織全國中藥行業(yè)專家開展《道地藥材》團體標準的編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對行業(yè)公認的156種道地藥材團體標準的編制,其中川產道地藥材占49種。見表6。
截止2019年4月,根據“中國地理標志網”(http://www.cgi.gov.cn/Products/List/)和“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tǒng)”(網址http://www.anluyun.com/)查到的全國中藥材地理標志產品數為311種,其中四川省有40種,占比12.9%,名列全國各省之首。見表7。
2.5 川產道地藥材動態(tài)監(jiān)測及溯源體系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2013年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要點”提出基本建成由中心平臺、監(jiān)測站和監(jiān)測點組成的國家基本藥物中藥資源動態(tài)監(jiān)測和信息服務體系,分析中藥資源動態(tài)變化趨勢,提供中藥材主產區(qū)的產量、流通量、質量和價格等信息,開展相關檢測檢驗等技術服務,逐步形成區(qū)域性、綜合性服務平臺。經過多年建設,現已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國、由監(jiān)測站-省級中心-中心平臺構成的中藥資源動態(tài)監(jiān)測網絡體系[21]。
四川省級中藥資源動態(tài)監(jiān)測平臺依托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建設,建立了四川省種子種苗繁育及中藥材栽培信息平臺和技術服務體系,通過平臺發(fā)布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種子種苗供需、中藥材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種子種苗繁育技術、產業(yè)政策等相關信息。通過技術服務體系,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與指導、生產推廣等的技術服務,指導企業(yè)開展種子種苗繁育生產,指導農戶進行中藥材種植生產,促進了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及中藥材種植基地的發(fā)展。四川省內現建有省級中心一個,動態(tài)監(jiān)測站4個,分別為荷花池站(成都站)、彭州站、三臺站、甘孜站(新建)。荷花池站位于成都荷花池中藥材市場,主要面向荷花池中藥材市場進行中藥材信息監(jiān)測,同時覆蓋崇州市、天全縣、峨眉山市、漢源、峨邊、馬邊、沐川等主要中藥材種植區(qū)域。彭州站主要覆蓋彭州、阿壩、都江堰、大邑縣、寶興縣等主要中藥材種植區(qū)域。三臺站主要覆蓋三臺、安縣、北川、紅原、松潘、平武、江油、宣漢、萬源等主要中藥材種植區(qū)域。甘孜站(新建)主要覆蓋康定、石棉、德格、理塘、稻城等主要中藥材種植區(qū)域。4個動態(tài)監(jiān)測站基本覆蓋了四川省內主要中藥材種植區(qū)域。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中藥溯源項目團隊自2009年以來,已開展了中藥溯源的學術研究、市場調研、專家論證和試點,完成了中藥溯源商品分類標準制定、中藥溯源編碼體系制定,以及第一代、第二代中藥溯源系統(tǒng)軟硬件平臺開發(fā),目前已進入區(qū)塊鏈平臺重構階段。已完成中藥材溯源公共服務平臺相關系統(tǒng)軟硬件初期建設,制訂了溯源公共服務平臺運行規(guī)則。研發(fā)的中藥材溯源標準體系和溯源編碼標準體系在國內屬首創(chuàng)[22],為川產道地藥材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3 川產道地藥材高質量發(fā)展策略
3.1 政策保障 高質量發(fā)展是2017年我國首次提出的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新表述。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規(guī)律發(fā)展的必然要求[23]。
新的歷史時期和新的起點,中醫(yī)藥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正循著“傳承精華、守正創(chuàng)新”理念在實踐的道路上不斷前進。2018年,農業(yè)農村部等發(fā)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guī)劃(2018—2025年)》,國家通過道地藥材評價體系建設,支持道地中藥材品種選育,扶持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加強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鼓勵采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等措施保護道地中藥材。到2020年,建立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體系,基本建成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監(jiān)測體系,加快建設覆蓋道地藥材重點產區(qū)的生產基地。到2025年,健全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監(jiān)測體系,構建完善的道地藥材生產和流通體系,建設涵蓋主要道地藥材品種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全面加強道地藥材質量管理,良種覆蓋率達到50%以上,綠色防控實現全覆蓋[24]。這就是全國道地藥材未來高質量發(fā)展的總體目標。
川產道地藥材資源保障是中醫(yī)藥事業(yè)、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近年來,四川省中藥材產業(y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中藥工業(yè)產值占全省醫(yī)藥工業(yè)比重長期穩(wěn)定在40%以上。四川中藥產業(yè)不僅是特色產業(yè),也是優(yōu)勢產業(yè),更是我省醫(yī)藥領域的“重中之重”產業(yè)。就川產道地藥材而言,產布局缺乏科學規(guī)劃,種植生產不規(guī)范,種植基地基礎設施落后,科技創(chuàng)新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大品種、大品牌打造和大產業(yè)集成滯后等問題突出,已經成為川產道地藥材產業(yè)資源優(yōu)勢未能更加高效轉化為市場優(yōu)勢和區(qū)域經濟優(yōu)勢的制約因素。
2018年,四川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成立了四川省中醫(y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川質監(jiān)函[2018]265號),秘書處承擔單位為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歸口部門為四川省中醫(yī)藥管理局,自此四川省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技術規(guī)程和質量標準的歸口部門也由農業(yè)、林業(yè)相關部門調整為四川省中醫(yī)藥管理局歸口。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三個一批”建設推動中醫(yī)藥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川辦發(fā)〔2018〕98號)》要求抓好重點基地建設,打造10~15個規(guī)范化、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優(yōu)質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切實提升川字號中藥材品質與數量,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川產道地藥材大品種。重點扶持的各種植基地面積均達5 000畝以上,其核心示范區(qū)域面積不低于300畝,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GAP)基地建設標準,配套建有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規(guī)范化藥材產地初加工基地,建立藥材追溯體系,取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個以上[25]。
2019年,川中醫(yī)藥強省辦發(fā)〔2019〕6號發(fā)布《四川省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8—2025)年》制定2025年四川省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目標: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50萬畝(含三木藥材及林下種植藥材350萬畝),中藥材種植業(yè)年總產值達300億元以上,全省中藥材種植的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種植面積穩(wěn)步增加。打造50個規(guī)范化、規(guī)?;a業(yè)化的優(yōu)質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切實提升川字號中藥材品質與數量,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川產道地藥材大品種和優(yōu)勢品種[5]。
最新頒布的《四川省中醫(yī)藥條例(2009修訂)》明確提出,加強野生、珍稀瀕危動植物藥用資源和藥材原產地保護工作,建立中藥數據庫和特有藥材種質資源庫、基因庫,培育和保護區(qū)域藥材知名品牌,促進中藥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26]。
3.2 關鍵技術
3.2.1 建設川產道地藥材遺傳數據資源平臺 2009年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等科學家聯合發(fā)起的千種植物轉錄組計劃(http://www.onekp.com/)計劃完成1 000種植物的轉錄組測序,覆蓋了大部分的植物科級分類,是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植物遺傳資源計劃,截止到2018年10月該計劃已完成1 400余種植物的轉錄組數據測序、歸檔和分析工作[27]。川產道地藥材的研究是十分典型的需要結合遺傳、代謝、環(huán)境等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的領域,而如此復雜的研究課題和數據構成,將更多的依賴于多學科的專家聯合貢獻,甚至在同一套數據基礎上給出不同角度的解釋。2017年開始,我們與華大基因合作開展100種川產道地藥材300個樣品的大規(guī)模轉錄組研究,為川產道地藥材遺傳數據資源平臺奠定基礎[27]。見圖1。平臺全面整合道地藥材的樣本采集數據,樣本實驗數據,圖片資源及遺傳分析數據等,并開發(fā)基于道地藥材遺傳資源數據的服務,開發(fā)快捷的數據查詢、檢索、數據上傳和下載功能,建立數據全面、界面優(yōu)良、使用便捷、系統(tǒng)穩(wěn)定的藥用植物資源和數據資源共享平臺。為未來所有藥用植物轉錄組資源研究者開放數據上傳和使用通道。充分利用植物遺傳資源大數據可以有效補充現有藥用植物遺傳資源的數據積累,而且藥用植物只有與植物界的遺傳資源進行對比參照研究才能在更大的視野層面上有新的發(fā)現。
3.2.2 科學制定川產道地藥材生產區(qū)劃 以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為契機,開展中藥材野生資源與種植的品種、規(guī)模、產量、相關技術支撐等基礎數據的系統(tǒng)性收集、整理及集成,建立省、縣(區(qū)、市)、鄉(xiāng)(鎮(zhèn))3級中藥資源普查數據庫。建設川產道地藥材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及中藥資源保存圃,基于5G移動通訊等信息化技術對我省86種道地中藥材資源、野生珍稀瀕危中藥資源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測,科學制定川產道地藥材區(qū)劃,定品種、定產地、定產量,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發(fā)揮道地藥材的品質特性。
3.3.3 建立健全符合實際的川產道地藥材標準 遵循中醫(yī)藥特點與藥材自然生長規(guī)律,加快四川中藥材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道地藥材生產標準、產品標準、加工標準、貯藏標準,啟動并推進川產道地藥材認證。開展基于區(qū)塊鏈、云和大數據的第3代中藥溯源平臺重構建研究,建設中藥質量追溯行業(yè)服務平臺管理系統(tǒng)。推動建立體現質量第一、效益優(yōu)先導向的國內及國際市場定價標準。
3.3.4 制定川產道地藥材重點發(fā)展名錄 一方面以廣義中藥學指導姜黃、桔梗、黨參、靈芝等藥食同源川產道地藥材藥食同源川產道地藥材率先取得突破,把中藥理論、臨床應用、綜合開發(fā)、產業(yè)發(fā)展、健康服務、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文化傳承等相關要素整合為一,在整合的前提下對中藥的全技術鏈、全產品鏈、全產業(yè)鏈進行綜合性創(chuàng)新,以指導中藥大品種培育和推進中藥大健康產業(yè)發(fā)展[28]。另一方面以川貝母、附子、川芎、麝香等療效卓著的川產道地藥材品質提升為抓手,推進道地藥材生產、加工和臨床應用協調發(fā)展。
3.3.5 突破川產道地藥材高質量發(fā)展技術裝備瓶頸 要實現川產道地藥材高質量發(fā)展,迫切需要推動傳統(tǒng)川產道地藥材與現代科學技術的交會融合,基于新一代移動5G通訊技術+區(qū)塊鏈技術+道地藥材,提升川產道地藥材生產體系、質量體系、溯源體系的智能化水平。強化創(chuàng)新科技在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種子種苗基地構建、道地藥材藥材種植技術推廣、種植關鍵技術裝備升級的引領作用。
總之,四川地域橫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云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幾大地貌單元,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差異懸殊,平原、丘陵、山地、高原4種地貌類型齊全,不僅是長江和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也是中國西部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寶庫。川產道地藥材資源保障與高質量發(fā)展不僅對于保障和提升本地區(qū)中藥材質量意義重大,更是在支撐中醫(yī)藥事業(yè)和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助力精準扶貧和生態(tài)環(huán)保等多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璐琦.道地藥材品質保障技術研究[M].上海:上??萍汲霭嫔?,2018:1-704.
[2]黃璐琦.深度解讀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guī)劃[R/OL].(2019-12-30)[2019-03-04].http://www.satcm.gov.cn/hudongjiaoliu/guanfangweixin/2019-03-04/9129.html.
[3]肖小河,陳士林,黃璐琦,等.中國道地藥材研究20年概論[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5):519-523.
[4]尤錫元.呼喚道地藥材——訪“現代道地論”倡導者胡世林研究員[J].科技文萃,1995,9(5):214.
[5]四川省推進中醫(y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省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8-2025)年[R/OL].(2019-12-30)[2019-07-19].http://www.satcm.gov.cn/d/file/p/2019/07-22/5c3acdc-7b2eea7e7e58e88fda4c39e0e.pdf##15635076197432c740cfc-38600c9e11589d9d23633ec51563507595.pdf##1.32 MB.
[6]唐廷猷.中國藥業(yè)史[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1-355.
[7]曹暉,王孝濤.中國傳統(tǒng)道地藥材圖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7:1-330.
[8]王國強.中國主要資源發(fā)展報告(2018)[R].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9.
[9]張小波,郭蘭萍,張燕,等.關于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調查中藥材名錄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8):1345-1359.
[10]《四川省經濟動植物資源開發(fā)》編寫組.四川省經濟動植物資源開發(fā)[M].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414.
[11]周祖亮.老官山醫(yī)簡《六十病方》藥物學成就探析[J].中藥材,2016,39(12):2897-2901.
[12]王一童,李繼明,賈波.老官山醫(yī)簡《六十病方》治消渴諸方組方用藥特點探析[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8,33(5):1785-1787.
[13]萬德光,彭成,趙軍寧.四川道地中藥志[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4-561.
[14]楊殿興,田興軍.川派中醫(yī)藥源流與發(fā)展[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6:228-236.
[15]胡世林.中國道地藥材[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89:133-197.
[16]王強,徐國均.道地藥材圖典·西南卷[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03:3-83.
[17]彭成主編.中華道地藥材[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1:93-4464.
[18]李敏,趙文吉,敬勇,等.“十二五”川產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和優(yōu)良品種選育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17,19(6):804-808,827.
[19]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簡介[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41(2):130.
[20]李軍,方清茂,趙軍寧,等.基于SWOT模型的四川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發(fā)展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中國現代中藥,2016,18(6):782-788.
[21]張小波,李大寧,郭蘭萍,等.關于建立中藥資源動態(tài)監(jiān)測機制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9):3223-3225.
[22]李長林,肖偉雄,劉崇玉,等.中藥溯源平臺生態(tài)重構的技術體系關系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20):269-271.
[23]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行課題組.以高質量創(chuàng)新促進高質量發(fā)展[N].中國經濟時報,2019-09-20(5).
[24]農業(yè)農村部,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guī)劃(2018—2025年)[R/OL].(2019-12-30)[2018-12-24].http://bg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12-24/8631.html.
[25]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三個一批”建設推動中醫(yī)藥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川辦發(fā)〔2018〕98號)[R/OL].(2019-12-30)[2018-12-18].http://www.sc.gov.cn/zcwj/xxgk/NewT.aspx?i=20181228114858-292317-00-000.
[26]四川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四川省中醫(yī)藥條例(修訂)[Z/OL].(2019-12-30)[2019-12-09].http://www.satcm.gov.cn/xinxifabu/gedidongtai/2019-12-24/12244.html.
[27]嚴志祥,羅茜,張翼冠,等.藥用植物轉錄組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藥學雜志,2019,54(7):513-520.
[28]趙軍寧,華樺,楊安東,等.廣義中藥學概論——從中醫(yī)“治未病”到中藥大健康產業(yè)[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21):4177-4181.
(2020-01-09收稿 責任編輯: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