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潔,林勇靈
(廣西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8)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睘榱素瀼芈鋵嵾@個要求,高職院校要發(fā)揮各類知識、技能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以知識、技能課程為載體開展育人工作,大力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政元素,有效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是指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旨在搭建“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平臺,形成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齊頭并進、同聲共氣的協(xié)同效應。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本質是要在現(xiàn)有基礎上,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將高職院校思政理論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根據課程目標,高職院校課程可分為顯性思政課程和隱性思政課程兩大類別。其中,顯性思政課程是指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隱性思政課程包含綜合能力素養(yǎng)課程(通識教育、公共基礎)和專業(yè)教育課程。高職院校不僅要牢牢把握思政理論課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的中心地位,還要將其他課程在教育中的價值最大化發(fā)揮出來,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效融合起來,形成思政理論課、綜合能力課、專業(yè)課交匯融合的思政理論教育課程體系。
課程思政的實施有利于解決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陷入“孤島化”的被動局面,也有助于突破思政理論教育集中于思政理論課的瓶頸。在課程思政的指引下,高職院校的各學科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形成一個互輔互助、步伐一致的教育整體,思政理論教育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思政課教學中,而是貫穿在不同學科的課程中同時進行,實現(xiàn)思政教育覆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高職院校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視通識知識、專業(yè)技能的教育,忽視學生思想意識、價值引導的通病,存在較為明顯的知識、技能教育與思政教育、價值教育脫節(jié)的情況。為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完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高職院校需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不間斷的精神熏陶,這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合在其他各類課程中,在“育才”的同時進行“育人”。這個“育人”的作用,是當高職院校的全部課程都在課程思政的導向下齊頭并進、互相協(xié)作融入思政教育的情況下才能確保實現(xiàn)的目標。
課程思政建設的落地需要依靠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力量。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團隊不僅包括思政教師、通識課程教師、專業(yè)課程教師,還包括學生輔導員隊伍。學校只有團結和凝聚這個有著多學科背景的教師團隊,將思政理論教育貫穿在教學課堂、班會及文體活動中,才能有效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目標,保障不同課程活動之間的思政教育效果,實現(xiàn)“同向同行、協(xié)同效應”。同時,高職院校要善于借力,通過舉辦先進人物講座或到紅色革命老區(qū)實地參觀學習等方式,從社會上補充更多的優(yōu)質思政教師或教學資源。
盡管目前高職院校在推進課程思政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具有一定的成果積累,也形成了比較濃厚的氛圍,但總體來說,在課程思政整個體系的規(guī)范建設和制度建設方面還略顯不足,體系設計、方法路徑、評價體系、保障機制等方面的配套建設還不夠規(guī)范齊全,有些院校的改革進度較為緩慢,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參差不齊,學生對改革后“課程思政”教學的接受度和認同度也不太一致。
部分高職院校在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時,由于配套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獎懲不夠分明,沒能有效調動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主動性以及參與的積極性,也無法有效激發(fā)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高職院校在推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要注意根據各院校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地建立對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激勵機制,做到獎懲分明,把教師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工作與績效工資掛鉤,用配套完善的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在推行課程思政的建設中,不同專業(yè)的教師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程度也不同。其中,通識課程的教師能較輕松地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而專業(yè)課程的教師,特別是一些知識結構單一而且專業(yè)性強的理工類學科教師,由于不擅長挖掘思政元素和融入思政教育,很難達到推行課程思政的目的。這就需要高校充分發(fā)揮協(xié)調互助的機制,采取措施幫助此類教師快速提升在專業(y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能力,達到協(xié)同教學的效果。
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尚未完全成形,他們處于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每天面對海量的信息,但還不太懂得如何取舍、辨明是非。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但又處于青春叛逆期,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沖動行事,同時有些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某些調查顯示,不少高職院校有將近三成的學生存在經常上課遲到、早退的現(xiàn)象,課堂“低頭族”的現(xiàn)象更是占了近四成,學術講座受到一些學生冷落。
按照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計劃,專業(yè)課程重在講授知識、技能,讓學生掌握技能專業(yè)知識,適應社會的需要?,F(xiàn)在專業(yè)課程教育推動課程思政遇到的難題是,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課程中,讓專業(yè)課程變得有思政味,從而達到讓專業(yè)課程也能實現(xiàn)對學生價值引領教育的目標,進一步加快課程思政建設。
高職院校要推進以課程思政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實現(xiàn)思政課程教育與其他通識知識、專業(yè)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融合。具體來說,學校要在課程設置、教材修訂、教學設計等方面尋找各類課程的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經過試點和推廣后,開設具有專業(yè)特色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培養(yǎng)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課程思政優(yōu)秀教師和團隊,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提煉一系列可推廣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典型案例和特色方法,總結課程思政改革的成功經驗。
1.挖掘思政元素
高職院校要挖掘通識教育課、公共基礎課與專業(yè)(技能)課的思政元素,發(fā)揮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的教育功能,根據不同學科(專業(yè))課程的性質特點,把握好思政元素要挖掘和拓展的重點。
首先,思政理論課要重視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引導學生弘揚正能量,發(fā)揮現(xiàn)代大學生的社會作用,擔負起青年一代的社會責任。
其次,公共基礎課程推動德育與體育、人文、藝術教育融合。例如,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能,發(fā)展健全人格;全面實施計算機、大學英語等課程教學改革,做好個性化指導,培養(yǎng)思維能力、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把愛國主義、民族情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的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
最后,專業(yè)課程除要給學生傳授技能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愛國敬業(yè)、誠信務實、踏實奮進、吃苦耐勞的品質,重視對學生在專業(yè)領域中勇于創(chuàng)新、刻苦鉆研、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一批既有專業(yè)技能,又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青年技術人才。
2.出品一批課程思政精品課程
高職院校要力求出品一批課程思政改革產生的精品課程,建立精品課資源庫。有關課程思政的精品課程示范建設項目必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備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各課程團隊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講好與本課程相關的紅色故事,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第一,統(tǒng)一設計思路。各專業(yè)在設計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要統(tǒng)一明確本專業(yè)的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和總體要求,并分解到課程體系當中;梳理出本專業(yè)的課程思政教育思路圖,細化分解到每一門課程中,形成專業(yè)課程的課程思政體系。
第二,逐一細化課程標準。高職院校要在現(xiàn)有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中增加課程思政目標,合理設計相應教學環(huán)節(jié),細化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要點、職業(yè)素養(yǎng)、技能行為的對應關系,并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任務中、體現(xiàn)在學習評價中。
第三,充實授課內容。教師要結合課程特點,結構化設計實施課程思政的方式,在課程設計中靈活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前引導、課中講解、課后分享等多種方式,把思政教育內容巧妙貫穿在專業(yè)知識、社會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等內容中,旁征博引,恰當融合,最終統(tǒng)一匯總到反映課程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方法等思政內容的授課教案和教學文檔中。如果教師能利用好每節(jié)課的課前、課后這些零碎的時間,就可以潛移默化地長期開展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地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目的,同時也會輔助專業(yè)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在采取這種方式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設計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本專業(yè)課程內容之間的相關性并做到自然過渡。
第四,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要以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為契機,將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入課堂,將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融合,依托多個在線課程平臺,鼓勵教師積極探索運用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多元教育教學手段,采用互動式交流、案例式分享等多種教學方法,融入學生學習任務,推動學生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第五,改革評價方式。高職院校要重新制訂課程評價標準,將課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試點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根據課程性質、授課內容和教學過程等制訂思政育人的教學效果評價標準,設置“育德效果”觀測點,加強課程德育功能考核,從源頭、目標和過程上強化課程育德功能。
3.拓展課程思政渠道
高職院校在加強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開拓其他的課程思政教育渠道和載體,如學生的實踐活動,包括主題班會、社團活動、文體活動、志愿者活動等都可以成為思政教育的活動載體,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深化思想政治認識、提升人生責任感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思政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鍛煉和成長。同時,不斷優(yōu)化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和實效評價。
4.打造一批課程思政優(yōu)秀教師
高職院校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多種方式引導所有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的理念。為此,學校要組建一支由課程思政改革試點課程教師與思政課專職教師、輔導員等組成的教學團隊,凝聚“全員育人共同體”,運用各種方法提高教學團隊在課程思政方面的能力和積極性,如教研室學習討論、集體備課、傳幫帶等途徑,統(tǒng)一指引教師團隊利用課堂主講、網上互動、課堂反饋、實踐教學等方式,在每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把理論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價值引導有效融會貫通,以此培養(yǎng)一批善于挖掘各類思政教育元素并融入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課程思政優(yōu)秀教師。
5.形成一批課程思政典型案例
高職院??梢越⑺颊逃谌肴瞬排囵B(yǎng)案例庫,選編包含設計方案與實施成果的思政育人典型教學案例。為此,教師要及時匯總課程思政教育效果好、學生反響佳的教學案例,形成一批示范性強、推廣價值高的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為提升課程育人效果提供參考借鑒。
6.借鑒其他高校的先進經驗
在我國,很多高校都積極實施了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探索并積累了一些經驗。例如,上海市的高校近年來推行課程思政建設力度很大,基本實現(xiàn)了全市高校全覆蓋,并且形成了一套有實用價值、可大力推廣的課程思政建設的“上海經驗”。此外,山東的一些職業(yè)院校也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上有多項創(chuàng)新。這些院校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和經驗對國內其他高職院校推行“課程思政”建設、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較好的示范作用,也提供了豐富的實施經驗和教訓,給予了良好的啟示。
高職院校推行課程思政還需要推出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首先,學校需要建立組織保障。高職院校應成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籌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其次,學校要提供經費保障。高職院校應設立專項經費,保障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穩(wěn)步推進,并通過項目形式對課程思政建設進行管理,明確每門課程的資助金額及建設期。對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效突出的建設項目(課程思政示范課或思政金課),學校應給予獎勵。最后,學校要提供技術和制度上的保障。高職院校應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課件制作、微課制作等方面對課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持。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在隊伍建設、崗位聘用、考核評價、評優(yōu)獎勵、成果應用、選拔任用等方面梳理完善規(guī)章制度,為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建設應該成為高職院校在通識課程、公共課程和專業(yè)課等全過程教學中的一種常規(guī)模式。高職院校要聚力推進“課程思政”,從專人開展思政教育轉變?yōu)槿巳藚⑴c思政工作,可以通過確立建設目標、建設任務,明確實施方法,推出保障措施等,將思政教育貫穿于全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應完善課程體系,整合各方資源,從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頂層設計到教師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實施均貫穿思政教育這一主題,讓每門課程、每位教師都承擔育人責任,讓通識課、公共課、專業(yè)課都能上出“思政味”,合力打造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xié)同發(fā)聲的課堂教育體系,以此達到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預期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