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摘要:我國辯護制度在刑事訴訟實施中存在一些問題,從而不能達到有效辯護的目的。比如很多辯護人會把重心放在庭審過程中而忽略審前的有效辯護,很多案子本來通過庭前工作和發(fā)揮訴前“過濾”機制,當事人是可以不被逮捕、拘留的,但往往審前有效辯護卻并不被重視。因此,筆者想借助當前刑事辯護存在的問題來引出審前有效辯護重要性,并提出相關的實現(xiàn)路徑。
關鍵詞:刑事有效辯護 庭前工作 訴前“過濾”
一、有效辯護的意義
有效辯護是近年來關于刑事辯護的熱詞,有效辯護概念的引入有助于提高辯護質量,按照陳瑞華教授的判斷,這應該是中國刑事辯護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當事人請律師辯護,律師應當提供富有意義的法律幫助。然而個別辯護律師為了自己出名,不惜損害被告人的利益。這種情況是存在的?!皩τ谝粋€無法獲得律師有效幫助的被告人來說,其境況與根本沒有律師幫助的當事人一樣糟糕。”有時是更加糟糕,這樣的案例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過。
那么刑事辯護的有效性,如何體現(xiàn)呢?僅僅體現(xiàn)在法庭上慷慨陳詞,激情表演,甚至死磕嗎?其實,審前辯護的重要性不容低估。根據(jù)相關調(diào)查,美國90%以上的案件是通過訴辯交易結案的,成功辯護功夫恰恰在庭外。
二、當前刑事辯護存在的問題
(一)對無罪辯護過分崇拜
刑辯律師對于“無罪辯護”的追求和青睞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有名的律師將其無罪辯護成功案例作為炫耀的資本,有名的律師事務所也是將無罪辯護作為其“金子招牌”。這是中國的一種獨特的辯護文化,這種文化正常嗎?可能存在疑問。有些案件所謂的追求無罪辯護,最終傷害了被告人的利益,自己也沒賺到好名聲。最典型的就是南京虐童案,這個案件,正常情況下,認罪悔罪,一定是個緩刑甚至是相對不起訴,無論是法律情理還是社會效果上,這個案件的結局應該是這樣。結果,律師慫恿翻供做無罪辯護,將法院逼到死角,先是逮捕然后是實刑,導致這個案件沒有贏家,全是輸家,一個能夠共贏的案件,被搞成這樣。
陳瑞華教授在《刑事辯護的中國經(jīng)驗》中對于此種畸形現(xiàn)象表達了強烈的批評,“很多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或者是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無罪辯護的成功作為職業(yè)生涯中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似乎只有無罪辯護才能真正檢驗他的辯護技巧和辯護技能,由此形成了中國非常獨特的一種辯護文化。這多少給人一種感覺,仿佛無罪辯護才是律師成功的標志,其他的辯護都登不得大雅之堂”。
(二)盲目的“死磕”
有的律師根本不是為了委托人的利益,而是拿委托人的利益做秀場;更不是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而是攪局。我認為死磕分為良性死磕與惡性死磕,我們所要反對的是惡性死磕。較真但未必需要死磕。良性死磕柳暗花明,死磕兩敗俱傷;良性死磕是專業(yè)精神,敬畏法治,尊重法律。而惡性死磕是無理取鬧,沽名釣譽的投機分子,壞了律師整體的名聲和形象。
(三)過分的依賴法庭辯論
我們看影視劇看大律師在法庭上慷慨陳詞,激情辯論,很過癮。所以導致很多律師覺得律師的水平都體現(xiàn)在法庭上。這里面存在兩個誤區(qū):一是對庭前辯護不重視。典型體現(xiàn)是審查起訴階段聽取辯護人意見死活都不說,甚至一直到開庭都沒跟公訴人電話聯(lián)系過。逮捕階段、拘留階段從來不對案件提出任何意見。二是法庭不是秀場,而是專業(yè)辯論場。一些律師把法庭辯論當做發(fā)表演講的舞臺,有的律師慣于用文學化和煽動性的語言,甚至把旁聽公眾當做發(fā)表辯護詞的對象,面向公眾高談闊論,這與法治是不相符的。事實上,全國律師協(xié)會制定的《律師辦理刑事案件規(guī)范》明確反對律師向公眾發(fā)表演講,禁止嘩眾取寵。
三、審前有效辯護的實現(xiàn)路徑
(一)重視庭前工作
辯護律師在拘留和審查逮捕的階段提出有價值的辯護意見,幫助司法機關“把脈”,這一點非常重要,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陳瑞華說經(jīng)律師介入批捕率下降近10個百分點,就算有夸大,但5%以上應該是沒問題的,但試想無罪辯護率連1%都不到,而不捕率達到5-10%,哪個更劃算,哪個辯護空間更大,不言自明。
(二)充分發(fā)揮訴前“過濾作用”
為什么檢察機關這么強調(diào)案件質量,為什么這么懼怕敗訴,因為他們一定會把起訴風險降到最低,所以我國的無罪判決率很低,實際上,日本的無罪判決率也很低,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訴前過濾機制。那這樣的訴訟機制與刑事辯護有什么關系呢?應該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的是--刑事律師對于訴前過濾大有可為。檢察官在起訴之前一定是中立的,這一點不容置疑,無需質疑,辯護人提出的意見只要有道理一定會被考慮,辯護人提出的意見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一定會被采納。所以,千萬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律師提出意見沒意義。
(三)理性看待無罪辯護
這里的無罪辯護有兩層意思:
第一,無罪辯護一定要是理性的,如果真的是無罪,那就要實事求是,就要做無罪辯護。比如張氏叔侄殺人案,陳滿案。但是如果事實不是無罪,那就應該量刑辯護因為百分之九十都是被告人認罪的案件,律師需要更多的是量刑辯護。
第二,無罪的概念對辯護人而言應該是廣義,不是只有無罪判決才是無罪辯護成功,廣義的無罪辯護還包括撤銷案件、建議公安撤案、不起訴。
因此,辯護人應當更加全面理性的來對待無罪辯護。
(四)理性看待非法證據(jù)
證據(jù)之辯是當前刑事辯護的熱點,但是非法證據(jù)與瑕疵證據(jù)是有差別的。應當厘清非法證據(jù)與瑕疵證據(jù)的界限:(1)就實質方面來說,瑕疵證據(jù)不會導致當事人重大、基本權益受到侵害,不會影響到證據(jù)的真實性而導致司法不公;而非法證據(jù)會導致當事人重大、基本權益受損,影響證據(jù)的真實性進而可能導致司法不公。2)就形式方面來說,瑕疵證據(jù)是輕微的程序性違法、技術性失范、操作性不當;而非法證據(jù)是嚴重的程序違法、實質性程序錯誤。比如詢問筆錄沒有填寫詢問人、記錄人、法定代理人姓名以及詢問的起止時間、地點的;詢問地點不符合規(guī)定的;詢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證人有關作證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的;勘驗、檢查、搜查、提取筆錄或者扣押清單上沒有偵查人員、物品持有人、見證人簽名,或者對物品的名稱、特征、數(shù)量、質量等注明不詳?shù)摹鲜鲞@些情況,有可能是偵查人員的疏忽大意,并不一定意味著偵查活動本身存在著違法現(xiàn)象,屬于瑕疵證據(jù)而非非法證據(jù)。相反,在勘驗、檢查、搜查過程中提取、扣押的物證、書證,未附筆錄或者清單,不能證明物證、書證來源的,就屬于嚴重、實質性的程序違法。
參考文獻
[1]【美】德雷斯勒,等:《美國刑事訴訟法精解》第一卷,吳宏耀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38頁。
[2]田文昌、陳瑞華:《刑事辯護的中國經(jīng)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84、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