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越
(遼寧省本溪市第四高級中學 遼寧 本溪 117000)
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標志之一即看其講授的藝術(包括組織教學藝術和講授語言藝術),較高水準的教師能夠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厭學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師方面的因素,如講授語言枯燥無味,講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講,而忽視學生聽,長此以往,不但使本來就來就視語文學習為“苦”的學生產(chǎn)生不了興趣,而且也會引起“樂之者”的厭學情緒,這是一個值得語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問題。那么,如何講究講授藝術,培養(yǎng)學習興趣呢?教師應該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在課堂講授時注意講授方法和語言的藝術性。如學習《拿來主義》一課時,教師在教學時,首先從標題中讓學生確定中心詞“拿來”,然后以此為突破,讓學生沿著“拿來”展開探究思索,學生通過關鍵詞入手進入文章,通過互相探討,最后按“何有拿來”——“拿來什么”——“怎樣拿來”的思路理順了文章線索。接著讓他們用開篇的“拿來”之前的“閉關”與“送去”作對照,教師通過積極點撥,讓學生明白了議論文的破與立的辨證關系,使他們不光知其然,還對“知其所以然”產(chǎn)生了興趣,隨后,再讓學生沿著課文中心思路進行交流、討論,最后請一位學生上臺總結板書上述問題。實驗證明通過“設疑-自學——交流——探究——解答——總結”這一學習過程,多數(shù)學生不光對這一課有了較深刻的印象,還極大地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中學階段是人的心理、生理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一個人成長最為重要的時期,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在這個階段,他們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尊重和信任,因而也就特別在意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事實證明,一般情況下,不斷獲得成功,經(jīng)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加強,而屢遭失敗,經(jīng)常受批評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可見,興趣和成功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課堂上的提問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對同學們回答問題后的評價也是尤為重要的。在對同學們的評價的問題上,要及時的加以鼓勵,要讓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與價值,經(jīng)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差成績落后的學生,只要有進步,哪怕是極微小的進步,老師也要及時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對語文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多多的鼓勵他們,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與能力。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是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李同學回答完之后,教師大大的夸贊了她一番,諸如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抓住了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背景,內(nèi)在聯(lián)系、主題思想等主要因素來概括文章內(nèi)容等等,最后加了一句話:還有哪位同學能概括的比她還要好呢?別的兒同學也都躍躍欲試的想要表現(xiàn)自己,這節(jié)課有了同學們的積極互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率也明顯提高了很多。
小組合作學習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途徑之一。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合作意識。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必須靠平時的培養(yǎng)才能形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同一班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yōu)化的“同組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合作學習小組,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的學習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問題。通過優(yōu)化競爭平臺,進而促使學生對學習問題的解決。如在《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勾畫了疑難字、詞,進行生字正音和詞語解釋,讓他們積極積累好基礎,隨后讓同學們勾畫出各自認為最難懂的句子來進行分析探討,學生們通過互動交流,大家一起來研究解決,最后,將統(tǒng)一探究的疑難問題展示,教師隨堂趁機加以點撥和指導,結果證明,通過“自學”、“共商”、“互評”、“指引”這一系列教學過程,學生不但對基礎知識有了進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語文知識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價值。這樣,對語文學習興趣較差的學生也產(chǎn)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了。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真正做到了和語文課本融成一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也走進了校園,因此,教師的教學也可以根據(jù)需要,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多媒體通過圖像的形色,聲光的動態(tài)感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課時,教師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一課就是大家熟悉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初中時,大家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優(yōu)美散文《荷塘月色》。教師以優(yōu)美的語言在布設教學情境: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殼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郁悶,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像一幅靜謐、安詳、優(yōu)美的畫面……。教師富有情感的講述結合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顯示配樂的荷塘月色,同學們在配樂中已經(jīng)感受到了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體會出作者筆下的意境之美。并以此作為標準,同學們在自己朗讀時也力爭要讀出感情,讀準重音和節(jié)奏,通過對字詞、語句、聲音的感知,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
總而言之,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我們能正視學生的實際,從高中教育的特點和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積極探索教學捷徑,努力發(fā)掘有利因素,重視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科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得到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