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天雷
(河南工程學(xué)院 黃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鄭州 451191)
明清時期,史學(xué)家為高拱撰有12篇傳記(1)明清12篇傳記是:王世貞《嘉靖以來內(nèi)閣首輔傳》卷六《高拱傳》,郭正域《合并黃離草》卷24《高文襄公墓志銘》,吳伯與《國朝內(nèi)閣名臣事略》卷9《高文襄公狀略》,徐開任《明名臣言行錄》卷63《太師高文襄公拱》,過庭訓(xùn)《本朝分省人物考》卷87《高拱》,何喬遠(yuǎn)《名山藏·臣林記》卷25《高拱傳》,尹守衡《明史竊》列傳第49《高拱傳》,傅維麟《明書·名臣傳》卷135《高拱傳》,李振裕《白石山房文稿》卷12《高拱傳》,萬斯同《明史》卷302《高拱傳》,王鴻緒《明史稿》列傳卷92《高拱》,張廷玉《明史》卷213《高拱傳》。。這些傳記對高拱的認(rèn)識和評價或肯定,或否定,或折中參半,但均是高拱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xiàn)資料。著名學(xué)者南炳文先生在其《修訂中華點校本〈明史〉高拱、徐階二傳隨筆》[1]118-124(以下簡稱《隨筆》(2)其后,南先生將該文中《徐階傳》??辈糠謩h除,以《修訂點校本〈明史·高拱傳〉隨筆》為題,刊載于牛建強等主編《高拱、明代政治及其他》,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2011年版,第207-211頁。)一文中,對中華點校本《明史·高拱傳》中的相關(guān)問題做了全面深入的發(fā)掘和研究,意義重大。不過,筆者覺得其中有些問題似有進(jìn)一步討論的必要,故特撰此文,提出一孔之見。
先說明清時期的高拱傳記問題。南先生結(jié)合修訂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明史》之《高拱傳》,檢讀其中12種,將高拱傳記分為4組,并加以簡要評論。
據(jù)考證,王世貞撰寫高拱傳的時間當(dāng)在作者賦閑十年期間的萬歷十年(1582年)至十二年之間,地點當(dāng)在其家“弇山園”的“白蓮精舍”,取材主要是當(dāng)時官方邸報和釆訪徐階的口授資料。為了撰寫高拱傳,王世貞做過充分的資料準(zhǔn)備。如《弇州史料后集》卷33《徐高之郄》《高趙之郄》[2]648-652,這二則撰寫高拱傳的史料就是作者依據(jù)邸報及其個人見解纂撰而成的。明朝邸報的內(nèi)容,大都是當(dāng)時朝中發(fā)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官員奏疏原文或摘要等,基本沒有編者的評判。如王世貞在邸報基礎(chǔ)上纂撰的《高趙之郄》,只是抄撮趙貞吉和高拱二人求罷原疏的全文;后來撰寫高拱傳時只取材趙疏全文,而對高疏則斥之為“遁詞”。在邸報基礎(chǔ)上纂撰《徐高之郄》,則加進(jìn)了許多自己的政治偏見;后來撰寫高拱傳時進(jìn)一步強化了其偏見。王世貞被迫居家賦閑期間,同致仕歸家的首輔徐階過從甚密。徐階曾到“小祇園”拜訪后生王世貞(3)據(jù)錢大昕《弇州山人年譜》載:萬歷十年,“華亭相公來游小祗園?!?《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55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81頁)“小祗園”即王家“弇山園”。,王世貞前往華亭徐府拜謁前輩徐階更是常態(tài)。王世貞其人很早便有志于史學(xué),但從政后沒能成為國家史館官員,引為終生遺憾。這種遺憾晚年在徐階那里得到了補償(4)如王世貞說:“王子弱冠登朝,即好訪問朝家故典與閥閱琬琰之詳,蓋三十年一日矣。晚而從故相徐公所得盡窺金匱石室之藏,竊亦欲藉薜蘿之日,一從事于龍門蘭臺遺響,庶幾昭代之盛,不至忞忞爾?!?載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小序》,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4頁)。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不斷訪問徐階,從而得到大量撰寫高拱傳的口授活資料。這在其早年所撰《徐文貞公狀略》和其后所撰《高拱傳》中均可得到證實。由此可以確認(rèn),王氏《高拱傳》取材除邸報外,大都來源于徐階訪談資料。另外,王世貞家庭的不幸遭遇,對其史學(xué)思想和撰寫歷史人物傳記亦有重大影響。王世貞之父王忬因灤河失利,被下詔獄論死。世貞當(dāng)時曾求救于朝中諸多達(dá)官貴人和裕邸講官高拱無果,后來又錯誤認(rèn)為高拱阻撓其父平反復(fù)官,因而對高拱怨之入骨。于是在《高拱傳》中對歷史細(xì)節(jié)和場景的描述,便不惜誣謗傳主,借筆報怨。王世貞在《高拱傳》中除傳記套語和俺答封貢之功不得不三言兩語及之而外,就總體而言,作者對傳主懷有刻骨銘心的怨氣和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見,因此對高拱基本上是全盤否定的。
萬歷三十年(1602年),即高拱歿后二十四年,其嗣子務(wù)觀乞請蔭謚之典。禮部對高拱作了表揚與批評參半的報告,神宗否定其對高拱的批評,詔曰:“高拱雖屢被論黜,但在閣之日,擔(dān)當(dāng)受降,至今使北虜稱臣,功不可泯,特允所請?!盵3]萬歷三十年四月,神宗頒賜二道誥命為已故原任首輔高拱平反,其一稱高拱“銳志匡時,宏才贊理”,追贈為“太師”,謚“文襄”;其一稱高拱“經(jīng)綸偉業(yè),社禝名臣”,追贈為“特進(jìn)光祿大夫”[4]352-1353。高務(wù)觀赴京履任后,即乞請時任東宮講官江夏人(今武漢市)郭正域為其父撰寫志文。因此郭正域撰寫的高拱墓志銘,時間當(dāng)在萬歷三十年下半年,取材主要是嘉、隆兩朝實錄和高拱死前自刻自撰的13種著作,以及高務(wù)觀編訂的《東里高氏家傳世恩錄》。郭撰高拱墓志銘除真實紀(jì)述其從政經(jīng)歷和學(xué)術(shù)才干外,誠如《隨筆》所指出的,“更一再表其為政如何有才干,如何除弊興利,如何一心在公,甚至大量引用其奏疏原文,表現(xiàn)其處理種種政事的雄才大略”。墓銘引用高拱十余篇奏疏原文,均取材于《明穆宗實錄》和高拱《掌銓題稿》等多種著作。據(jù)統(tǒng)計,《明穆宗實錄》從隆慶四年(1570年)到六年六月登載高拱25疏之多,占《掌銓題稿》250疏的十之一。高拱還閣掌銓二年半內(nèi)所上軍國興革大政250疏,沒有一疏不為穆宗所贊同。誠如張居正所云:“比參大政,(高拱)發(fā)謀揆策,(穆宗)受如流水”,“是時方內(nèi)乂安,四夷向風(fēng),天下翕然稱治平矣?!盵5]92郭正域依據(jù)神宗為高拱平反的兩篇誥命,與王世貞全盤否定傳主相反,在墓志銘中對墓主的才干事功做出了全面的肯定性評價。于此可見,“這兩個傳記”不僅是“所處時代環(huán)境不同”,更重要的是取材依據(jù)和所受影響大不相同。
笫二組包括3種傳記:吳伯與《國朝內(nèi)閣名臣事略》卷9《高文襄公狀略》,徐開任《明名臣言行錄》卷63《太師高文襄公拱》,過庭訓(xùn)《本朝分省人物考》卷87《高拱》?!峨S筆》認(rèn)為,這3篇是郭撰墓銘后出現(xiàn)的“專以肯定筆調(diào)敘述高拱生平的傳記”。細(xì)讀以上3傳,除吳伯與只紀(jì)述高拱11篇奏疏外,其余兩傳內(nèi)容同墓銘基本相同,只是文句稍為簡略篇幅較短而已。上述3傳均撰寫于萬歷三十年之后至明朝滅亡之前這一晩明時期。
第三組也包括3種傳記:何喬遠(yuǎn)《名山藏·臣林記》卷25《高拱傳》,尹守衡《明史竊》列傳第49《高拱傳》,傅維麟《明書·名臣傳》卷135《高拱傳》。《隨筆》認(rèn)為,這3種高拱傳記是“明清之際撰寫的”,“多數(shù)是既記載其高見卓識和突出的政績,亦反映其氣量偏狹,剛愎報復(fù)的缺點,而給人的總印象為批評與表揚參半,有的甚至表揚多于批評”[1]。在這里,“明清之際”是一個模糊的時間概念,沒有“晚明”“明末”“清初”的時間概念準(zhǔn)確。從作者生卒年代看,尹守衡(1549—1631)、何喬遠(yuǎn)(1558—1632)二人所撰高拱傳當(dāng)屬明亡之前晚明時期的作品,不屬于清初的作品;傅維麟(1608—1667)所撰《高拱傳》可能是清初時期的作品。在這里,“總印象為批評與表揚參半”也不十分準(zhǔn)確。尹撰《高拱傳》僅300字,所言二事全是批評,基本類同于王世貞之高拱傳,絕非批評表揚參半;何撰《高拱傳》表揚十之九、批評十之一,并不參半;傅撰《高拱傳》正文純?yōu)楸頁P,末尾“史官曰”仍稱傳主為“救時賢相”,同時責(zé)其“不學(xué)無術(shù)”,主要是指“昧于幾事,輸誠同列”,“卒受傾?!薄_@個唯一的批評帶有惋惜之意,不能作為該傳批評表揚參半的根據(jù)。
《隨筆》引用萬歷三十年神宗皇帝為高拱平反的一道誥命全文和《明神宗實錄》卷84所載高拱生平簡介全文之后說:“這兩個官方對高拱的評論,顯然皆為既肯定、又批評、然而肯定表揚遠(yuǎn)遠(yuǎn)多于批評”,并認(rèn)為“明清之際”3種高拱傳記“是受了明代官方這兩個評價的影響?!盵1]這種立論也值得討論。首先,神宗于萬歷三十年為高拱平反的誥命全為表揚、絕無批評之意。追贈高拱為“太師”、謚“文襄”的誥命首言:“位重多危,功高取忌”,而本人又“謀身近拙”“遺俗似迂”,因此遭到同列和讒人的忌恨攻擊而受到罷官的處理。接著高度評價高拱的邊略邊功,“利同魏絳,杜猾夏之深憂;策比仲淹,握御戎之勝算。在昔允資定力,于今尚想膚功?!弊詈笾赋觯骸熬炱澗廾?,寧問微疵。矧公論之久明,豈彝章之可靳?!盵4]1352其意在否定以往對高拱的批評,從中解讀不出“既肯定、又批評”“表揚多于批評”之意。因此以平反誥命為依據(jù)是論證不了論題的,兩者是錯位的。其次,《明神宗實錄》卷8“萬歷七年二月乙巳”條記載高拱生平簡介與神宗為高拱平反誥命不能相提并論?!峨S筆》全文引述這一簡介,確是“既肯定、又批評”的,但也不能成為把“明清之際”3種高拱傳記一概視為“總印象為批評與表揚參半”的立論根據(jù),因為3種傳記各有其特點,不宜總括為“批評與表揚參半”。
第四組有4種高拱傳記:即李振?!栋资椒课母濉肪?2《高拱傳》、萬斯同《明史》卷302《高拱傳》、王鴻緒《明史稿》列傳卷92《高拱》,張廷玉《明史》卷213《高拱傳》。誠如《隨筆》所言:這4種傳記“為清朝設(shè)館纂修明史時所撰寫,前三篇為依次出現(xiàn)的三篇草稿,后一篇為定稿?!边@4種傳記的“基本傾向無大差別”,皆為“表揚與批評參半?!盵1]但在筆者看來,未必盡然如此,其差別還是不小的。李振裕所撰高拱傳完全取材于王世貞的《高拱傳》,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到言詞文句基本是對王撰高拱傳的壓縮抄襲,沒有新意。唯一不同的是在傳尾說傳主“留心國是,興利除弊,其章疏載于實錄者燦然可觀。故明之末季,莫不思高、張之治國”。這是一句好評,但就傳文整體傾向性而言,同王世貞一樣是全盤否定高拱的,并非“表揚與批評參半”。這一以王世貞的《高拱傳》為藍(lán)本的《高拱傳》,在清修明史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幾乎把王世貞自認(rèn)為是野史包括《高拱傳》在內(nèi)的《首輔傳》提升到正史、國史的地位,成為清修明史的重要依據(jù)。與王世貞全盤否定高拱和李振裕這位文抄公不同,萬斯同的《高拱傳》,主要取材于嘉、隆、萬三朝實錄,其表揚部分是以《世宗實錄》、特別是《穆宗實錄》為主,并參考以郭正域之高拱墓志銘。當(dāng)然,該墓志銘亦有曲解之處;其批評部分主要是參考王世貞之《高拱傳》;其基本傾向主要是接受《神宗實錄》卷84和卷370兩個高拱簡介評價的影呴,對傳主秉持表揚多于批評或兩者參半的態(tài)度?!峨S筆》謂該傳“間或取材于明實錄等”,似乎并不完全符合萬斯同修傳的主導(dǎo)思想;至于以實錄為據(jù)“為高拱辯白”,是據(jù)實說理,不應(yīng)受到不恰當(dāng)?shù)闹肛?zé)。王鴻緒的高拱傳是在萬氏《高拱傳》基礎(chǔ)上略加刪削而成的,基本傾向是表揚多于批評,二者無大差別。殿本由總裁張廷玉定稿的《高拱傳》,則是在王氏高拱傳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刪削而成,但基本傾向則有所后退,把不應(yīng)刪除的內(nèi)容也刪掉了。如高拱在總結(jié)俺答封貢經(jīng)驗基礎(chǔ)上,提出邊政八事的頂層設(shè)計,帝皆從之[6]165-168。上述重大軍政方策,萬斯同、王鴻緒在高拱傳中均有記述,并言“自是三十余年,邊陲晏然,拱之力為多”,全部給刪掉了。對這樣一個行之有效的軍事戰(zhàn)略方針,《明史》寧肯在《戚繼光傳》中加以籠統(tǒng)記述,“自順義受封,朝廷以八事課邊臣”,都不肯在創(chuàng)始人高拱傳記中加以保留,其偏見可見一斑。最能代表總裁“基本傾向”的莫過于卷末對傳主的“贊曰”:“高拱才略自許,負(fù)氣凌人。及為馮保所逐,柴車即路。傾軋相尋,有自來已。”[7]5653這一評語同傳文對高拱政績、邊功的肯定是抵牾的,同傳文所說高拱為馮保和張居正所逐也是相矛盾的。這一評語之所以以幸災(zāi)樂禍的筆調(diào)全盤否定高拱,是因為高拱首倡邊政八事對明廷邊防有利,對后來后金努爾哈赤崛起不利。這一全盤否定高拱的評語與王世貞的評語如出一口,如《首輔傳》書末“野史氏曰”:“拱剛愎強忮,幸其早敗。雖有小才,烏足道哉?!盵8]126
筆者認(rèn)為,世傳12種高拱傳記大體可分為3種類型:一是否定類,包括王世貞、尹守衡、李振裕等3篇高拱傳,對傳主基本持批評、否定態(tài)度;一是肯定類,包括郭正域、吳伯與、徐開任、過庭訓(xùn)、何喬遠(yuǎn)、傅維麟等六篇高拱傳,對傳主基本持表揚、肯定態(tài)度;一是折中類,包括萬斯同、王鴻緒、張廷玉等3篇高拱傳,對傳主基本持表揚與批評參半、肯定和否定折中的態(tài)度。其實,《明神宗實錄》卷84和卷370所載兩篇對高拱生平事跡簡評,亦可視作高拱小傳。既然可以把郭正域所撰高拱墓志銘視為傳記,那么,張居正對高拱經(jīng)歷、事功加以全面記述的兩篇《六十壽序》[5]90-92,亦可視為高拱傳記。高拱歿世,張居正應(yīng)高拱五弟高才之請,為高拱創(chuàng)傳,如說:“仆與玄老交深,平生行履,知之甚真,固愿為之創(chuàng)傳,以垂來世。墓銘一事,雖微委命,亦所不辭,謹(jǐn)操筆以竢。行狀當(dāng)屬之曹傅川可也。請文佳惠衹領(lǐng)?!盵9]438但張居正所創(chuàng)高拱傳,不見于文集,據(jù)說其子在整理編纂《張?zhí)牢募窌r因該傳同其子敬修等編撰《張文忠公行實》有抵牾便抽去了。對曹金所創(chuàng)高拱行狀,張居正曾經(jīng)審閱并加以銘詞,如其《答司馬曹傅川》說:“玄老行狀,事核詞工,足垂不朽。不谷不過詮次其語,附以銘詞耳?!盵10]439但此行狀也佚失了。另外,與高拱同朝為官的張鹵也曾為高拱創(chuàng)傳,但在《張滸東文集》中卻有目無文,不知何故?張居正、曹金、張鹵所創(chuàng)高拱傳記和行狀均不存于世,這對認(rèn)識、評價高拱無疑是重大損失。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絕不會像王世貞那樣全盤否定高拱??梢?,明清時期,對高拱的認(rèn)識和評價經(jīng)過了一個“肯定——否定——再肯定——最后到折中參半”的過程。如今某些論者試圖把高拱評價重新拉回到全盤否定階段上去,這不符合世宗、穆宗和神宗對高拱的評價和定論,而官方的蓋棺定論始終是評判歷史人物的根本依據(jù)。
江陰水利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設(shè)1個市防汛防旱會商中心、3個局屬單位防汛防旱會商分中心,分別是白屈港水利樞紐工程管理處會商分中心、江港堤閘管理處會商分中心和月城水利管理服務(wù)站會商分中心。
中華點校本《明史》卷213《高拱傳》沒有??庇洠峨S筆》提出有四處應(yīng)加以???。而筆者以為前三處??彼茟?yīng)加以進(jìn)一步討論。
第一,第5638頁第6行:“王甚重之,手書‘懷賢忠貞’字賜焉。”《隨筆》提出應(yīng)該把“懷賢忠貞”分開加引號,改為:“王甚重之,手書‘懷賢’、‘忠貞’字賜焉?!盵1]
《隨筆》校正是依據(jù)郭正域所撰高拱墓志銘相應(yīng)部分所記:“一日,(裕王)思先生甚,親書‘懷賢’二字,遣中使賜至第。亡何,又書‘忠貞’二字賜之,又書‘啟發(fā)弘多’四字賜之?!盵11]1395徐開任、傅維麟與郭正域所記基本相同。于是《隨筆》得出結(jié)論說:“‘懷賢’與‘忠貞’是分開二次所寫,各自獨立,并非一句話?!盵1]這種校正是正確的,但并不徹底。
郭正域在相應(yīng)部分所記,其取材是有原始根據(jù)的,這就是高務(wù)觀編訂的《東里高氏家傳世恩錄》卷5“特恩”所載:“嘉靖三十五年,穆宗皇帝在裕府,賜講官高拱睿書大字二幅:一曰‘忠貞’,一曰‘啟發(fā)弘多’。嘉靖四十年,拱遷國子監(jiān)祭酒既一載,裕王思之,睿書‘懷賢’二大字,遣中使賜至第?!盵12]1349其后尊藏于高拱家宅“寶謨樓”的“鑒忠堂”內(nèi)。高務(wù)觀是根據(jù)當(dāng)時樓堂內(nèi)尊藏的實物記載的,其時空條件是準(zhǔn)確無誤的,因為條幅上面均有書寫時間、落款和印章。郭正域使用高務(wù)觀提供的上述資料在撰寫高拱墓銘時有誤,即把兩次書寫的前后時序給弄顛倒了。以訛傳訛,徐開任、過庭訓(xùn)、傅維麟在各撰高拱傳記中所記與郭正域所記基本相同。萬斯同在其《高拱傳》的相應(yīng)地方,刪去“啟發(fā)弘多”,簡寫為“王愈德焉,手書‘懷賢忠貞’等字賜之”。王鴻緒與萬斯同所記完全相同。張廷玉所記當(dāng)與中華點校本相同?,F(xiàn)在??保瑧?yīng)當(dāng)把被顛倒了的時序重新顛倒過來。根據(jù)高務(wù)觀所記兩次書寫的前后時序,對“懷賢忠貞”二詞應(yīng)該加以顛倒并加引號和頓號。因而正確的校正應(yīng)是:“王甚重之,手書‘忠貞’、‘懷賢’字賜焉?!?/p>
第二,第5638頁倒3行有一段文字:“世宗居西苑,閣臣直廬在苑中。拱未有子,移家近直廬,時竊出。一日帝不豫,誤傳非常,拱遽移具出。始階甚親拱,引入直。拱驟貴,負(fù)氣頗忤階。給事中胡應(yīng)嘉,階鄉(xiāng)人也,以劾拱姻親自危,且瞷階方與拱郤,遂劾拱不守直廬,移器用于外。世宗病亟,勿省也?!贝硕挝淖譄o??保峨S筆》以多篇高拱傳記和《世宗實錄》進(jìn)行對比???,最后提出:“高拱究竟有否私出直廬及世宗病危時移具出直廬之事,有待考證?!盵1]
《隨筆》提出上述中華點校本那段話,“為完全因襲殿本張廷玉《明史》的原文”。這不言自明,因為中華點校本是以張廷玉《明史》為底本的。王鴻緒、李振裕二人所記與張廷玉定稿所記“完全”或“大體”相同。唯獨“同為清明史館撰稿之一的萬斯同”,“其相應(yīng)部分所記與上面三書大相徑庭”。在筆者看來,四人所記無大不同。如前所述,萬斯同撰寫傳記的主導(dǎo)思想,是以實錄為指歸,同時參考其他史書,他所撰寫的《高拱傳》主要取材于實錄,參考的其他史書是王世貞的《高拱傳》和郭正域的高拱墓志銘,其中如有不真不實或誣且濫者,則以實錄裁定其是非。所以,萬斯同所記同清史館其他3人所記稍有不同:他不記“拱未有子,移家近直廬,時竊出。一日帝不豫,誤傳非常,拱遽移具出”;所記的是“帝不豫,入直者皆移具出,拱獨移家近直廬”[13]307。
《隨筆》認(rèn)為張廷玉、王鴻緒、李振裕3人所記,“實乃承自”王世貞的《高拱傳》所記:“吏科都給事中胡應(yīng)嘉者,才好而挾重,故嘗與拱貌相善也,偶劾罷拱之姻親工部侍郎李登云,拱與客言之而怒,應(yīng)嘉內(nèi)自危,而又探知階意。時拱未有子,乃移家近西華門,日伺上晝寑,則竊出與女媵私,迫暮而后進(jìn)。又一日,上病甚,誤傳有非常,拱盡斂其直舍器服書籍出之。應(yīng)嘉以是為拱罪,露章劾之,且發(fā)其他事,賴上聵不省?!逼湔蝺A向十分明顯,并且懷有偏見,這里且以其早于此傳的史料證之。王世貞《弇州史料后集》卷33《徐高之郄》言:“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吏科都給事中胡應(yīng)嘉等論劾大學(xué)士高拱入直之后,以直廬為狹隘,移其家屬于西安門外,寅夜?jié)摎w?;噬辖赃`和,拱即私移直廬器用于外,乞賜究斥。拱惶恐奏辯,賴上大漸,兩不之省。胡應(yīng)嘉,首揆徐公階鄉(xiāng)人所厚也?!盵2]649兩相比較對勘,有三點不同:其一,史料言高拱“以直廬為狹隘”,傳文將其刪除,增補“應(yīng)嘉內(nèi)自危,而又探知階意”,因而論劾高拱;其二,史料言高拱“移其家屬于西安門外,寅夜?jié)摎w”,傳文改寫為“日伺上晝寑則竊出,與女媵私,迫暮而后進(jìn)”;其三,史料言“皇上近稍違和,拱即私移直廬器用于外”,傳文改増為“又一日,上病甚,誤傳有非常,拱盡斂其直舍器服書籍出之。”這一切刪增改寫完全是出于政治偏見,加重了高拱所謂“不忠”的罪責(zé)。
王世貞在《高拱傳》中曲解胡應(yīng)嘉彈章,諱言高拱辯疏,實錄則不然。《明世宗實錄》載:“吏科都給事中胡應(yīng)嘉等論劾大學(xué)士高拱不忠二事:一言拱拜命之初,即以直廬為狹隘,移其家屬于西安門外,寅夜?jié)摎w,殊無夙夜在公之意;二言皇上近稍違和,大小臣工莫不吁天祈祐,冀獲康寧,而拱乃私運直廬器用于外。似此舉動,臣不知為何心?!盵14]此段記述較為真實,而與傳文大相徑庭。除此之外,實錄還全文記載高拱辯疏:“臣蒙皇上隆恩,進(jìn)閣入直,賜以直房,前后四重,為楹十有六,前此入直之臣并未有此,而臣獨得之,方自榮幸,以為奇遇。今乃謂臣嫌其狹隘,豈人情乎?緣臣家貧無子,又鮮健仆,乃移家就近,便取衣食而久侍皇上之計。不意科臣借此誣臣私出,皇上試一問禁中內(nèi)臣官校,其有無灼然可知矣。在直諸臣每遇紫皇殿展禮,必攜所用器物而去,旋即移回,相率以為故事。而科臣又借此誣臣移之出外,尤為不根。今臣日用常物咸在直房,陛下試一賜驗,其有無又可睹矣。……惟皇上裁察?!薄坝兄迹毫罟肮┞毴绻省!盵14]高拱答辯“不忠二事”,有理有據(jù),是可信的一手資料。王世貞所謂高拱無子,先說是寅夜?jié)摎w,后說是白晝竊出;先說是私移直廬器用于外,后說是盡斂直舍器服書籍出外,這種自相矛盾的記述完全是出于偏見,丑詆傳主,難道皇上違和,高拱就要罷工不成!
《明世宗實錄》引用高拱辯疏后加“按”曰:“應(yīng)嘉傾危之士。時上體久不豫,而拱本裕邸講官,應(yīng)嘉畏其將見柄用,故極力攻之。疏入,會上病未省,不然,禍且不測。拱自入直撰玄,與大學(xué)士徐階意頗相左,應(yīng)嘉又階同鄉(xiāng),拱以是疑階,謂應(yīng)嘉有所承望,兩人隙釁愈構(gòu),互相排根。小人交構(gòu)其間,幾致黨禍,實應(yīng)嘉一疏啟之云?!盵14]《隨筆》引至“禍且不測”即評曰:《實錄》“雖未明記高拱所辯為事實”,但“其傾向性十分清楚,用語為肯定高拱,而否定胡應(yīng)嘉?!盵1]在筆者看來,《實錄》如果認(rèn)為高拱所辯不是事實,就沒有必要記載其辯疏的全文并加按語,《實錄》肯定高拱而否定胡應(yīng)嘉是對的??磥怼峨S筆》的傾向性也十分明顯,其用意為肯定胡應(yīng)嘉而否定高拱?!秾嶄洝贰鞍矗簯?yīng)嘉傾危之士”,符合史實。如嘉靖三十九年,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沈坤守制家居,因倭犯江北,“坤督率鄰里,保所居淮安新城,遠(yuǎn)近依附者眾。坤遂以軍法部署防御,有犯令者輒榜笞之。故居民雖賴以保全,而被其榜笞者亦遂生怨恨。中有給事中故胡應(yīng)嘉宗黨及府縣儒學(xué)一二人”,“應(yīng)嘉與坤有郤,又性險狠,遂與諸生撰為謠言,構(gòu)之于御史林潤疏劾之。應(yīng)嘉復(fù)從旁力證,然皆流謗,無指實。其所謂斷手胡鑾者,固無恙也,他皆類此。及坤逮至(京),竟拷死獄中。士論冤之?!盵15]制造謠言,捏造偽證,誣殺愛國正義之士沈坤,這就是胡應(yīng)嘉所作所為。了解他的過去,就知道他的現(xiàn)在。實錄“按”曰徐、高有隙,“小人交構(gòu)其間”,胡就是從中挑撥是非的小人。他承望徐階旨意,因見高拱本裕邸講官,“畏其將見柄用,故極力攻之”,充當(dāng)其驅(qū)逐高拱出閣的馬前卒,然而又找到高拱的政治問題,便以私人生活瑣事無限上綱,彈擊高拱。應(yīng)嘉一疏實是挑起隆慶閣潮的第一炮。
第三,第5641頁第10行記載:“拱初持清操,其后門生、親串頗以賄聞,致物議?!薄峨S筆》認(rèn)為,“這一肯定高拱清操而將貪賄責(zé)任全記在高拱門生、親串頭上的說法”,是因襲殿本張廷玉《明史》所記,上承王鴻緒、萬斯同乃至《明神宗實錄》卷84“萬歷七年二月乙巳條”所記?!峨S筆》以王世貞所撰高拱傳為論據(jù),指出:“高拱自身在貪賄上亦脫不了干系”,因而得出結(jié)論:“高拱本人是否貪賄,亦有待考證?!盵1]
《隨筆》顯然傾向于高拱并不“清操”,亦有貪賄,并引用王世貞的高拱傳為論據(jù):“拱初起,強自勵,人亦畏之,不敢輕賕納。而其弟為督府都事者,依拱后第而居,于是韓楫等乃數(shù)攜壺榼往為小晏。拱自閣或吏部歸,即過其弟,見而悅曰:‘若等乃爾歡,吾不如也?!蛄糇?。自是以為恒,而益以珍肴果飲,食愈暢。乃各進(jìn)其所私人,欲遷某官,得某地,拱時已且醉,曰:‘果欲之耶?’以一琴板書而識之。次日,除目上矣。以是其所狎門生及客皆驟富,門如市?!白砗髸r時語客曰:‘月用不給,奈何?’其語聞諸撫鎮(zhèn)以下,賕納且麕集矣。”[16]1447-1448此段歷史細(xì)節(jié)和場景的描述,經(jīng)不起推敲和追問。請問:該傳作者王世貞是否親身參加過高才家中的“小宴”?小宴中的一切場景是親眼所見,抑或別人的告知,或是風(fēng)聞言事自造謠言?高拱所言是親自聽到,抑或韓楫、高才的告知?各進(jìn)私人姓甚名誰,遷往何地得何官,何不指實一二,以證所言有據(jù)?高拱門生、親串賣官鬻爵“皆驟富,門如市”,驟富者和門如市者是誰,何不指名道姓,以證所言不虛?高拱醉后索賄,語聞?chuàng)徭?zhèn)以下,因而“賕納且麕集矣”。有此醉言嗎?醉言能作為史料和立論根據(jù)嗎?醉言能使天下?lián)徭?zhèn)以下官員云集行賄嗎?為什么從當(dāng)時眾多撫鎮(zhèn)官員的言論和著作中找不到根據(jù)和記載呢?看來高拱全力支持門生、親串賣官鬻爵斂財驟富以及本人醉后索賄受賄均屬子虛烏有之事。正如梁啟超所言:“數(shù)據(jù)和自己脾胃合的,便采用;不合的,便刪除;甚至因為資料不足,從事偽造。晚明人犯此毛病最多,如王弇州、楊升庵等皆是?!盵17]374據(jù)此,筆者判定,《隨筆》上述引文純?yōu)橥跏镭懸晕膶W(xué)虛構(gòu)手法的偽造。上述引文實際上是一份孤證,除因襲者外,找不出第二份與其相同、相近的資料,而孤證是不能立論的。時人孫鑛論王世貞為文之短長,言:“足下甚推服弇州,第此公文字,雖俊勁有神,然所可議者,只是不確。不論何事,出弇州手,便令人疑其非真。此豈足當(dāng)詎家!”[18]2265黃云眉對此評論說:“當(dāng)諛王風(fēng)盛時,鑛獨于王多所貶損,要足備異說。其‘不真’、‘不確’之語,尤為王文之藥石歟!”[19]2266不真、不確之評浯,當(dāng)然適用于王撰高拱傳。黃景昉亦言:“《首輔傳》敘高(拱)多丑詞,至誣以賕賄。……孫月峰謂語出弇州,多不足信,信然。文士視名臣分量終別?!盵20]226朱國禎指出:“《首輔傳》極口詆毀(高拱)。要之,高自有佳處不可及,此書非實錄也。”[21]192總之,王世貞所撰《首輔傳》卷6《高拱傳》,是一篇“極口詆毀”傳主的不實之作,“不真”“不確”“多不足信”“非實錄也”,就是對其史料的價值評判。
《隨筆》對《明史·高拱傳》既有文字和標(biāo)點的??保钟凶⑨屝院痛嬉尚缘男??。實際上,該傳還有四處需要進(jìn)一步???。
第一,第5638頁倒數(shù)第2行第3句:“拱驟貴,負(fù)氣頗忤階?!贝颂幩浺来紊铣杏趶埻⒂瘛⑼貘櫨w、萬斯同相應(yīng)部分所記。而萬斯同則是根據(jù)王世貞所記“拱以驟貴而驕,每謂階太假言路為非大臣體”改寫而成的。但據(jù)郭正域在高拱墓志銘中所記,拱之忤階主要是指嘉靖末發(fā)生的二事:其一,“閣臣入直西苑,自世皇中年始,有事在直,無事在閣。世皇諭閣臣曰:‘閣中政本,可輪一人往?!煳呢懢共煌唬骸荒茈x陛下也?!珕栁呢懺唬骸?,常直可矣。不才與李、郭兩公愿日輪一人,詣閣中習(xí)故事?!呢懛魅徊粯?。”[11]1396高拱以政事而“忤階”;其二,世皇駕崩,徐階所草遺詔,“盡反先政”。高拱謂“語太峻”,并與郭樸“入室對食相向曰:‘先帝英主,四十五年所行非盡不善也。上親子非他人也,三十登庸非幼小也,乃明于上前揚先帝之罪以示天下,如先帝何?且醮事先帝幾欲止矣,紫皇殿事誰為之,而皆為先帝罪乎?土木之事,一丈一尺,皆彼父子視方略,而盡為先帝罪嘁乎?詭隨于生前,而詆詈于身后,吾不忍也?!嘁暅I下。語稍聞外廷,而忌者側(cè)目矣。”[11]1396高拱因?qū)z詔持有不同政見而“忤階”。因此高拱究竟是否因為入閣“驟貴,負(fù)氣頗忤階”,應(yīng)加注??保耘迨聦嵳嫦?。
第二,第5639頁第2行第2句:“階雖為首輔,而拱自以帝舊臣,數(shù)與之抗?!贝颂幩浫耘f依次來源于張廷玉、王鴻緒、萬斯同相應(yīng)部分所記。而萬斯同則是依據(jù)郭正域在高拱墓志銘中所記的墓主建言,誤記為同徐階“數(shù)與之抗”。據(jù)郭正域所記,隆慶初,高拱建言主要是指如下二事:其一,“會議登極賞軍事。公曰:‘祖宗無此,自正統(tǒng)元年始也。先帝以親藩入繼,時尚殷富,遂倍之。今第如正統(tǒng)事行,則四百萬之中可省二百萬矣。當(dāng)事者竟如嘉靖事行,而司農(nóng)苦不支。”[11]1396其二,“會有言大臣某者,其人實有望,不當(dāng)擬去。而首揆重違言者意,乃以揭請上裁。公曰:‘此端不可開,先帝歷年多通達(dá)國體,故請上裁。今上即位甫數(shù)日,安得遍知群下賢否,而使上自裁,上或難于裁,有所旁寄,天下事去矣?!司拐埳喜?。兩人嫌益開,言者爭謂公擅矣。”[11]1396-1397高拱這兩條忠君利國的建言本是對的,而萬斯同則記為“數(shù)抗”徐階。因此“數(shù)與之抗”應(yīng)加??保智迨欠?。
上述四事是高拱對國是政體負(fù)責(zé)、勇于任事的體現(xiàn),反而被言者誤解為忤階抗階、爭權(quán)擅權(quán)的言行。這也是高拱被徐階排逐出閣的根由,正如時人于慎行所言:高拱“性素直率,圖議政體,即從旁可否”[22]39,“華亭積不能堪,因百計逐之?!盵23]49徐階授意言路,三十余疏的彈擊,終將高拱于隆慶元年(1567年)五月排逐出閣。
第三,第5639頁第3行最后一句:“階草遺詔獨與居正計,拱心彌不平”,沒有校勘。此處所記即殿本張廷玉《明史·高拱傳》所記。其最初來源是王世貞《高拱傳》所記:“時門人張居正為學(xué)士,方授經(jīng)裕邸,夜召與謀,具遺詔草,不以語同列?!盵16]1438其后史家的記述大同小異。如李振裕記為“世宗晏駕,階獨與學(xué)士張居正謀,議草遺詔,……然階草創(chuàng)時,不以語同列,同列皆惘惘若失”。萬斯同改為“階草遺詔,盡反嘉靖諸政,獨與居正計之,拱心不能平”。王鴻緒著為“階草遺詔獨與居正計,拱心不能平”。張廷玉因襲王鴻緒所記,只將“拱心不能平”改為“拱心彌不平”。經(jīng)過史家不斷增刪修改,最終演變?yōu)樯弦c校本“階草遺詔獨與居正計,拱心彌不平”。其含義是高拱對張居正參與草詔“心彌不平”。這是背離史實的。如前所述,徐階夜召張居正與謀,具遺詔草,高拱至死都不知情,何來“心彌不平”?況且王世貞此前曾說徐階是獨自“夜飲泣,具遺詔草”。據(jù)此,上引點校本那句話,應(yīng)刪去“與居正計”,校正為:“階獨草遺詔,拱心彌不平?!边@才符合史實。
第四,第5641頁第5行:“拱以邊境稍寧,恐將士惰玩,復(fù)請敕邊臣及時閑暇,嚴(yán)為整頓,仍時遣大臣閱視。帝皆從之。”其中“及時閑暇,嚴(yán)為整頓”沒有??焙妥⑨?。此句源于高拱所上奏疏所記:“今虜既效順,受吾封爵,則邊境必且無事,正欲趁此閑暇之時,積我錢糧,修我險隘,練我兵馬,整我器械,開我屯田,理我鹽法;出中國什一之富,以收胡馬之利;招中國攜貳之人,以散勾引之黨。……務(wù)要趁此閑暇之時,將邊事大破常格,著實整頓。……若果著有成績,當(dāng)與擒斬同功;若果仍襲故常,當(dāng)與失機同罪,而必不可赦?!盵6]167-168《明穆宗實錄》全文記載了高拱此道奏疏[24]。萬斯同在《高拱傳》中摘記該疏的核心部分為:“俺答自庚子猖獗以來,先帝屢下明詔,勞師費財,迄無成功。今既效順受封,邊境無事,及此閑暇之時,積我糗桹,修我險隘,整我士馬、戈甲,開我鹽屯;出什一之貲,收邊馬之利;招攜貳之人,散勾通之黨?!堧愤叧迹按碎e暇,嚴(yán)為整頓,仍遣大臣時閱視之。整飭者與克敵同功,因循者與失機同罪。如是而臣等區(qū)區(qū)謀國之誠,乃克有終。帝皆從之。”[13]309并對高拱首創(chuàng)邊政八事的績效評價曰:“自是三十余年,邊陲晏然,拱之力為多?!盵13]309王鴻緒在其《高拱傳》中,除將“邊境無事”改為“邊壤寧謐”外,一字不爽地照錄萬氏所記及其評價。但到殿本定稿的《高拱傳》中,張廷玉對底本王鴻緒的《高拱傳》中所記相應(yīng)部分加以壓縮,將其核心內(nèi)容邊政八事及萬、王二人對其績效評價均給刪除了,只剩下適合清廷口味的點校本那句話?!凹皶r閑暇,嚴(yán)為整頓”,整頓內(nèi)容、整頓措施不見了。根據(jù)高拱奏疏和萬斯同、王鴻緒的《高拱傳》原文,筆者認(rèn)為,“及時閑暇”應(yīng)校正為“趁此閑暇”;“嚴(yán)為整頓”應(yīng)加注釋,點明整頓的內(nèi)容和措施是高拱首倡的邊政八事,即:積錢糧、修險隘、練兵馬、整器械、開屯田、理鹽法、收塞馬、散叛黨,以及對邊政八事績效的評價。
總之,對高拱傳記的???,一方面要遵循論從史出的治史原則,全面掌握原始史料并加以比較對勘,不能依據(jù)某一種史料作出結(jié)論,否則必然陷入偏謬;另一方面又要遵循秉公持正的原則,不能先入為主,厚此薄彼,否則必然背離史實。只有遵循這些原則,才能不斷地接近乃至還原高拱其人其事的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