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紅
[摘要]學校課程體系的構建完全不同于設置一張課程表。學校應該從整體上來規(guī)劃其課程,學校所提供的課程,學生個體所接受的課程,都不應是各門獨立的學科的集合。從理論視角看,我們應不斷完善對課程體系構建的理解,努力實現(xiàn)課程內容的優(yōu)化,持續(xù)提升課程學習的效能,理解學校課程體系構建的應然訴求與內涵詮釋;從實踐層面看,以我校為例,根據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活動性課程的課程結構整體架構學校的課程體系,重點夯實基礎性課程的建設,同時探索拓展性課程和活動性課程的建設工作。
[關鍵詞]課程體系;學校發(fā)展;理解視角;實踐表達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課程表,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開設了門類齊全的學科??墒?,學校課程體系的構建完全不等同于設置一張課程表。“學校應該從整體上來規(guī)劃其課程,學校所提供的課程,學生個體所接受的課程,都不應是各門獨立的學科的集合。至少,我們必須先思考整體課程的概念。目前,課程規(guī)劃者和教師所面臨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找出從整體上規(guī)劃課程所立足的基礎?!边@段話告訴我們,理念上學校須認識到要從整體上規(guī)劃課程體系,將學校內部的所有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整體規(guī)劃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行動上其實質就是要關注三個層面:課程方案校本化整體設計、課程標準校本化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眾所周知,課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和諧、主動地發(fā)展。這就要求學校課程的構建者要站在兒童的立場去理解課程內涵、課程實施、課程開發(fā)、課程評價,把兒童的生活經驗、積極體驗、精神成長、幸福意愿等作為課程構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1.兒童意識:不斷完善課程概念的理解
“課程就是學校開設的那幾門學科”“課程就是教學內容”等把課程窄化的課程觀是我們所堅決摒棄的。課程的形態(tài)是開放的。我們應該豐厚對課程的理解,樹立開放的大課程觀,可以打通學科界限優(yōu)勢互補,可以連通生活場景真實體驗。課程的形態(tài)也是發(fā)展的。我們應該增強課程意識,著眼于發(fā)展中的兒童,不滿足于就課論課想得深遠一些,不滿足于眼前的狀態(tài)謀劃將來。課程的形態(tài)更應該是積極的。我們應該提升課程品質,致力于每個兒童的積極成長,追尋課程體系構建對生命成長的豐富意義。
2.兒童觀照:努力實現(xiàn)課程內容的優(yōu)化
每一個兒童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家庭背景都是各不相同豐富多彩的。觀照兒童,就要求我們對課程內容進行人本優(yōu)化處理,把課程關懷帶給每一個孩子。也就是說,我們應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基于兒童學習的需要,對國家課程的內容進行二度開發(fā),結合地方、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設置,通過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創(chuàng)編等途徑,努力使教學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呼應兒童的學習需求,把教學內容扎根于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精神生長的土壤。
3.兒童生長:持續(xù)提升課程學習的效能
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并激發(fā)出持續(xù)的學習動力,這就是學習的效能感。能體現(xiàn)兒童生長的課程,必定呈現(xiàn)出兒童有意義和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要注重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把教學的要求轉化為兒童主動學習的任務,幫助和指導兒童努力掌握知識技能,使學習行為富有成效。同時,跟進對兒童學習的積極性評價,通過積極的課堂評價和兒童的自我評價,強化兒童學習效能的積極體驗,從而使持續(xù)保持學習熱情成為一種可能。
學校的課程設置不是毫無限制隨心所欲的。它必須在國家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根據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依據學校本身的辦學理念、發(fā)展目標,整合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的資源優(yōu)勢,對所開設課程門類構建起來的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發(fā)展的有機統(tǒng)一的、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組織形式。因此,它的整體構建應以凸顯人文意蘊為旨歸,以學校文化為依托,以多方參與為主體。
1.人文意蘊:課程體系構建的旨歸
功利性、工具性、唯理性傾向的課堂已被否定與糾正。我們所倡導的課堂追求認知與情意的統(tǒng)一,追求生命力的綻放。的確,從教育的本質來講,學校應該培養(yǎng)的是“完整的人”,是“全人”,而不是只在某一方面得到發(fā)展的人,這是教育人文價值的體現(xiàn)。學校教育活動是實現(xiàn)人文素質引導和文化啟蒙進而提升人文精神的主要形式。因此,學校的課程構建毫無疑問地應在濃濃的人文氣息中進行,讓課程在兒童的心靈中植根、存活,對兒童的生命產生浸潤式的影響。
2.學校文化: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托
課程與文化有著天然的血肉關系,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課程構建與學校文化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如何將先進的辦學理念在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趯W校文化的課程構建過程是一個自然的、由上向下的、能夠體現(xiàn)師生共同信念和價值追求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像我校依托“陽光文化”,通過完善“陽光管理、陽光教師、陽光家校、陽光服務、陽光少年”等富有特色的課程模塊,將初露頭角的“陽光附小”教育品牌向深處做實、做強、做美。
3.多方參與:課程體系構建的主體
應該承認,國家課程更多的是強調普適性和統(tǒng)一性,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習個體的差異。因此,學校課程構建過程中,必須堅持多樣化、多方參與原則,才能滿足兒童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構建“課程共同體”,專家、學者、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區(qū)等各方面都應參與其中,倡導校長、教師學生共享課程權力,共同領導課程變革。在校內,教師要成為課程專家,能夠有效地改進課程,追求課程優(yōu)質,能夠掌握課程開發(fā)技術,并能夠開設校本課程,課程實施和開發(fā)要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我校教師人人參與,開發(fā)自己的微課程,學校以菜單的形式供師生雙向選擇。
在學?!瓣柟庹n程”建設的總體框架下,在對教師資源、學校資源、社會環(huán)境做全面摸底基礎上,我校根據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活動性課程的課程結構整體架構學校的課程體系,重點夯實基礎性課程的建設,同時探索拓展性課程和活動性課程的建設工作?!奥斆?、健康、懂事、能干”是我?!瓣柟鈱W生”的培養(yǎng)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學校構建了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1.基礎課程:打下亮麗的人生底色
基礎性課程的指導思想是落實好國家課程的校本化,“保住底線”,打牢學生共同發(fā)展的基礎,突出“實”字,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和質量保證,打好人生的亮麗底色。我校的基礎課程中著重突出了兩大課程:
(1)閱讀課程:書香浸潤童年
“陽光讀書成長”是我校階梯閱讀課程的主題。用閱讀引領成長,營造校園書香文化,是大家的共同愿景。希望孩子能抱著自然愉悅之心親近書本,與好書為友,與經典對話。學校在一二年級開設了繪本閱讀課,為孩子打開閱讀之門;在三四年級開設班級讀書會,帶領孩子們讀書、聊書;在五六年級進行名著主題閱讀,引領孩子們走進更為豐富的書籍世界。同時,每個班級都建設圖書角,成立讀書會,確定班級讀書口號。學校也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為每個班級捐贈一批圖書。校語文組分年級為學生創(chuàng)編《與黎明共舞》晨誦手冊,編制了每個年級的推薦書目;帶領學生開展晨誦,開啟黎明。持續(xù)的浸潤式的閱讀環(huán)境營造、閱讀行為跟進,孩子們沐浴在濃濃的書香環(huán)境里,盡情享受著閱讀帶來的樂趣。
(2)雙語課程:接軌國際眼光
在學科內容建設上,我們開闊視野,走向“大學科”。英語課程,我們構建以“外教授課”“英語晨誦”“英語游戲”“英語鈴聲”“英語歌曲”為線索的“英語課程系列”。本著“交叉”“綜合”“對話”“互惠”的課程建設原則,通過學科間的融合,我們逐步打通英語、音樂、美術、體育及各相關課程的界線,初步構建起和諧共生的“大藝術”課程?;诓桓淖冊n程設置的原則,學校決定以雙語教學模式切入特色教學改革,即以第二語言(英語)為教學語言,針對美術手工與體育游戲這兩門課程,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全英語情景教學。
美術手工課,學生在主題明確、情景鮮明的條件下,跟隨教師的英文指令完成制作流程的過程,不需要借助母語即可直接通過英語傳遞意義,通過視覺線索建立意義,運用多種感知器官,同時拓展聽力并反復認知語義,自然而然地跟讀、模仿、表達,完成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體育活動課,則用英語組織戶外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適度融入體育課中學生體能訓練,最終達到“帶有體育性的英語戶外活動,達到適度的體育運用負荷”的課程目標。目前,學校已完成部分《雙語手工課課程計劃》《雙語手工課堂用語及口令》《雙語體育課課堂用語及口令》《雙語體育課課程計劃》《雙語體育課課堂活動匯編》等校本材料的編寫工作。
2.拓展課程:培育多樣的專業(yè)特長
拓展型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是尊重個性、發(fā)展個性,最大限度地進行因材施教?!鞍l(fā)展差異”,培養(yǎng)個性特長,突出“廣”字,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體現(xiàn)學校課程的多樣性、豐富性,滿足學生“多元”的個性發(fā)展。
(1)七彩課程:發(fā)展個性特長
“陽光教育”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獨特體驗。我們舉全校之力,借助教育團隊平臺資源,整合社會優(yōu)秀的專家資源,為每一個孩子開發(fā)設立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大色系拓展型課程,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命色彩。
赤色陽光課程,動手動腦學英語,在制作的同時積累單詞,訓練口語,寓教于樂;橙色陽光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進行階梯閱讀引導,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黃色陽光課程,結合本?!靶“嗵厣庹Z見長”的辦學特色,推出符合學校實際的“外語沙龍”,由外教與孩子們進行純正的英語口語交流;綠色陽光課程,學校立足實際,推出“課程超市”系列活動,所開設的課程種類一切從學生出發(fā);青色陽光課程,各班組織學生觀看“原版英文電影”,看后進行精彩片段賞析及電影繪本制作;藍色陽光課程,一年級“學習準備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重點圍繞“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師生情感交流”三個要素,按模塊、主題、內容和形式來設計、實施,做到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注重實效;紫色陽光課程,主要內容有春秋季的社會實踐活動,觀看影視戲劇,各中隊結合“假日小隊”或“親子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2)班本課程:豐富精神生活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是幾十個孩子心靈歸屬的共同體。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框架下,我們要求班主任用課程思想統(tǒng)領班級工作,把瑣碎、零散的班級事務用課程這條線索串起來。每個班級都要有自己的班本課程,優(yōu)化班級活動,為學生提供參與生活、承擔責任、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生活經歷,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在集體生活中得以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班本課程的構建既有共性要求,又有個性彰顯。班級文化價值系統(tǒng)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這猶如一個班級的靈魂,所有的活動均在此中展開。具體可以分解為設計班級名稱、班級口號、班級圖騰。有了共同的班級愿景,所有的成員均會有一個積極的自我鏡像,保持昂揚的積極狀態(tài)。如,我校的18個班級,各顯風采:晨曦班、葵花朵朵班、小螞蟻班、揚帆班……各個班級都具有自己明顯的文化特征。班級個性是學校生活異彩紛呈的保證。有的班級以演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有的班級則以晨誦為載體豐富當下的精神,有的班級以體育鍛造學生堅韌的品格,有的班級以合唱培養(yǎng)學生優(yōu)雅的品性……
3.活動課程:體驗生活的無限精彩
活動型課程的指導思想是全員全程參與,是學校德育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課程建設的展示窗口,“鼓勵冒尖”,突出“新”字,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宗旨。
(1)節(jié)日課程:串聯(lián)童年生活
一個個節(jié)日,串聯(lián)學生的童年生活。我校充分挖掘一年中各個節(jié)日的內涵文化,進行有效開發(fā)和整合,制定科學的節(jié)日文化課程。對節(jié)日課程的活動內容、工作思路和活動方式進行探討和交流,并集思廣益從眾多的節(jié)日中依據學生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內涵豐富、益于開展活動的原則,選擇了四大節(jié)日———以世界閱讀日(4月23日)為契機的“陽光閱讀節(jié)”、以“六一”活動為契機的“語言藝術節(jié)”、以8月份奧運為背景的“陽光體育節(jié)”、以圣誕(12月25日)活動為背景的“快樂英語節(jié)”。
節(jié)日課程的創(chuàng)建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豐富的課程內涵來支撐。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經歷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我校在開發(fā)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課程中的具體做法是:為每個學年的每個節(jié)日確定活動主題。如歷屆的“語言藝術節(jié)”的主題為:敞開語言之門,美化藝術之心;與陽光同行,與藝術共舞;童心共舞陽光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活動。每個節(jié)日活動的設計都制定了縱向的階梯式的活動目標,使學生的認識從易到難,更容易達成目標,也使學校的節(jié)日課程更加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顒有问劫N近生活內容。學校圍繞每個節(jié)日開展活動時,總是力求做到“近”:貼近學生生活;“豐”:形式豐富多彩;“導”:引導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想意識。
(2)儀式課程:奠基生命成長
儀式關乎一個群體的精神世界,我們需要儀式,需要儀式為我們帶來精神的富足和凈化。孩子們更需要儀式,需要儀式為他們的生命成長奠基。要讓儀式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震撼學生的心靈,成為終生難忘的記憶,必須要精心策劃、系統(tǒng)經營、嚴密組織。
我校在構建儀式課程時遵循兩大原則:一是基于學生成長需要組織??梢越Y合重大節(jié)日組織。元旦、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在莊嚴的儀式上給孩子們講述起源、習俗。可以抓住學生成長的關鍵期組織。入學、入隊、開學、十歲等都是對孩子們影響較大的一些特殊時期。二是基于學校文化特色組織。作為創(chuàng)辦才三年的新學校,在“語言溝通世界陽光照亮未來”的辦學總框架下,我們成功策劃每個學年的開學典禮,且把“陽光教育”的主題分解成呈階梯遞進———我們揚帆起航、與陽光同行、在陽光下成長。我們精心組織首屆學生的十歲禮,結合感恩教育,書寫家信遞真情、暢談照片譜心曲、陽光寄語揚風帆、吟誦詩歌送爸媽……全校師生總動員,共同開發(fā)了我校陽光學子特有的生日課程。
一所學校要可持續(xù)地穩(wěn)健發(fā)展,基于兒童的課程體系的構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為學校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學校根據現(xiàn)實條件,明確學校有什么、需要什么、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進而確立起學校課程發(fā)展的理念和目標,從而統(tǒng)領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圍繞目標而展開,強化校本化的課程行為,增強學校課程的方向性。因此,站在課程文化的高度去思考每門、每類課程的價值功能,去思考它們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去思考如何有機組織與整合,從而整體構建學校的課程體系,是每所學校的生命所在。
參考文獻:
[1]呂敏霞.課程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2]凌紅.把課程關懷帶給每一個學生[J].江蘇教育,2013(3):44- 45.
[3]鮑東明.校長課程領導意蘊與訴求[J].中國教育學刊,2010(4):39-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