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個”與“木”的演繹生成了“樹”

2020-03-01 06:24徐剛
綠葉 2020年9期
關(guān)鍵詞:刻畫竹林竹子

◎徐剛

“森林”二字觀之,五木也、木之眾也。人類對森林的認(rèn)知、利用需要在實(shí)踐中細(xì)察、了解。其實(shí),森林中與木差不多同時出現(xiàn)并自成一派風(fēng)光的是竹子、竹林,先民因竹的形態(tài)及筍之可食、殼之可衣,便截竹為器、彎竹為弓,而伴隨著人類的前行,則“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竺可楨先生在氣候、考古、文字中,也論證了竹曾遍及黃河流域,然后隨氣候之演變而南遷的情況。

于綠色浩然中取一竹一木,先民仰觀俯察之下,此一竹一木與中國漢字,又會出現(xiàn)何種關(guān)聯(lián)、美妙?

——題記

當(dāng)最早的森林在中國出現(xiàn)時,在森林中,是先有樹還是先有竹?竹茂還是樹盛?無論如何,中國的竹子是中國森林中,別有特色,別具一格的種類,不可或缺。直到民國時期,中國林業(yè)有時仍以竹木業(yè)名之,由此可證也。

竹何以在木之前?

與南國的望天樹、北國的紅松相比,竹林竹海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高大的震撼,而是柔和的親切。是枝葉疏密的竹形使然?或者為“未出土?xí)r先有節(jié),及凌云處尚虛心”“神根合拱,貞干百尋”的文人賦予的氣質(zhì)、精神所感動?都有道理,但人的移情于竹卻是后來的事情。推想起來,其因有三:東亞大陸竹林生態(tài)的優(yōu)良環(huán)境,尤以中國地廣而青竹豐盛,分布八方。古人類沿水草而行,采摘狩獵時,往往面對著浩然無際的竹林,竹子柔軟,竹葉婆娑,更甚者竹林可以蔽風(fēng)雨,有新筍,掘而食之,美味也。中國南方多竹林的區(qū)域,古人類流浪游蕩之后的最早居所很可能就在竹林旁,就地取材,稍加搭建,風(fēng)雨可避,其樂何如!綠竹實(shí)物考古發(fā)現(xiàn)迄今年代最為久遠(yuǎn)的是河姆渡,出土有竹子實(shí)物,這一竹子實(shí)物含有諸多歷史的信息。河姆渡遺址最令世人驚訝的是“懸虛結(jié)構(gòu)”的干欄式房屋,河姆渡人開始便是住榫卯結(jié)構(gòu)、企口拼接的干欄房屋嗎?因?yàn)榈乩憝h(huán)境,太湖流域先民當(dāng)時不可能如黃土高原的古人一樣,掘地而居,河姆渡人曾依竹林而居,后來又因?yàn)橄x害瘴疫而發(fā)明懸虛結(jié)構(gòu),這一推想雖無實(shí)證亦非荒謬。曾經(jīng)以竹林為最初的家園,此其一也。后來又有了竹筍的發(fā)現(xiàn),古代先民其實(shí)都是嘗百草的神農(nóng),把竹筍挖出,食之味帶甘,滿山竹林,遍野竹筍,不妨說在有竹子的地域,竹筍是當(dāng)時先民食物之一。而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已種稻谷,考古者還撿拾到了一塊鍋巴,已有煮飯煮湯的陶器,喝湯的陶匙,陶質(zhì)紡輪等。先是生吃的竹筍后來熟吃了,太湖多魚,不知道的是魚筍分煮,還是竹筍魚湯?總而言之,在中國江南考古挖掘證實(shí),我們的先民不再茹毛飲血,而是吃飯喝湯著衣麻了。因?yàn)槌?,豐富了飲食結(jié)構(gòu),這是人類親近竹子的原因之二。其三,在古人類與竹子長期的親密接觸中,發(fā)現(xiàn)竹子有彈性,彎折后可以復(fù)原,于是試著用竹子制作可以彈射的彈弓、弓箭,有上古的古歌謠《彈歌》為證:“斷竹,續(xù)竹;飛土,逐穴?!卑藗€字寫出了截竹為弓為矛,塵土飛揚(yáng)中圍獵的場景,可以讀出原始社會的流風(fēng)余韻。其中透露出來的更重要的信息,是為竹制弓箭的勞作與發(fā)明,除了可以“逐穴”使當(dāng)時人類能吃到肉從而強(qiáng)壯體魄以外的心腦智力的開發(fā),還有制作工具技能的提升。

因?yàn)槟尽⒅竦牟灰妆4?,我們通常認(rèn)為的新、舊石器時代中,石頭敲制過的粗細(xì)石器,是唯一的工具,而忽略了竹木工具。只有還原這一史實(shí),才可以解說當(dāng)新石器時代行將結(jié)束而進(jìn)入夏、商、周三代之前的一千多年間,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從建筑、器具,到玉器及刻畫符號,等等,何以如此斑斕美妙!

竹木森林與漢字何干?刻畫符號透露了何種信息?有先秦,先秦大哲之思想學(xué)術(shù),精美博大為何如,前章已述。欲知此種思想學(xué)術(shù),必見諸文,而文見之句,句見之詞,詞見之字。字由筆畫成,一撇一捺一橫一豎,字之源也,何來?清人沈德潛編選《古詩源》,序云:“詩至有唐為極盛,然詩之盛非詩之源也。今夫觀水者至觀海止矣,然由海而溯之,近于海為九河,其上為洚水、為孟津,又其上由積石以至昆侖之源。記曰:祭川者,先河后海,重其源也?!币郎虻聺撝?,文至先秦,輝煌已極,然探究文之源,除去仰觀俯察,其本為筆畫、為象形會意。學(xué)子從識字起,何止學(xué)子,先秦先知諸子百家孰不以識字為始,道亦是,儒亦是。是以有《說文解字》。

“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在于竹帛謂之書”(《古今通論》)。造字造書者,雖非倉頡,然“在于竹帛謂之書”是對的,后文有述。更多古籍稱:伏羲作書契。許慎作《說文解字》這一部中國最古老的字書,其“序”稱,周代之末,諸侯四起不統(tǒng)于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又稱,文字之源起于伏羲之八卦,以“坎”“離”兩卦為例,“坎”為水,“離”為火,“確為篆‘水火’二字所本,但一橫一縱耳,此象形字所出也。乾坤兩卦,以奇偶表陰陽之概念,以陰陽表天地之概念,此會意字所從出也”(梁啟超《志語言文字》《飲冰室合集·專集》之六)。許慎、任公言字之所本為八卦,令人茅塞頓開,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之甲骨文字,共2700余字,可以說已是成熟的文字系統(tǒng),其結(jié)體之美,妙不可言傳。其字在牛肩胛骨上的刻畫,除了不能不追及八卦之源,還使人想到八卦之外的刻畫符號。古人大量施于陶器、玉器,或山崖之壁,巖刻巖畫也。

在眾多刻畫符號中以“個”為最,饒宗頤先生在《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一書中說:“‘個’此一符號,流行最為普遍,漢土南北各地均有之?!崩顚W(xué)勤先生《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認(rèn)為:“中國史前文化中大量存在的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其中一部分只是符號,另一部分則應(yīng)視為原始文字”。從而“個”之象形,有了饒宗頤的“漢字樹”之說。

如果說古人類以森林為依托,以竹木器、石器作為工具。以群體合力的生活方式和生產(chǎn)方式,因采集、狩獵而開創(chuàng)了人類史上最初級、最早的社會學(xué)行為的話,由森林為出發(fā)點(diǎn)的人類歷史和文化的序幕也因此展開。此一過程的漫長與艱難及為此付出的血的代價,我們只能說可想而知。那深重的幽暗,唯火光象征著一點(diǎn)光明及未來。火光成為烈焰,光明漸次擴(kuò)開,是在新石器時期的燒制陶器時,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時刻,是人類用心、手?jǐn)嚢枘嗤梁退臅r刻,此一時刻是夢幻一般的時刻:水和土的結(jié)合成為泥團(tuán),水消失于土中,土的形狀因此變化。人的手揉捏其中,為什么前文說心、手呢?手在動作,心在發(fā)出指令,心、手的協(xié)調(diào)產(chǎn)生了揉捏,揉捏是心、手深入泥團(tuán)中感覺泥團(tuán),感覺泥團(tuán)就是感覺土和水的另一種形態(tài),深入其中就是深入水土,無論彼時先民、今時今人,都會生出親近感,因?yàn)槲覀円呀?jīng)以心、手接觸本源了。手的觸摸和深入,可以傳遞愛的感覺,使人類不僅創(chuàng)造了物質(zhì)器具,而且有了精神之極峰——愛的藝術(shù)。倘說此種感覺可稱之為天性,那么接下來的便是創(chuàng)造性勞作了。把泥團(tuán)揉捏成各種形狀,然后刻畫,有“個”的符號,有水波形,有花葉,等等,再置于烈火中。這時候,水火不相容已成水火做親密狀,于是一件陶器出生。一件陶器的出生意味著人類的歷史和文化因?yàn)閯?chuàng)造性的勞作而大步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可細(xì)想之下,如前文所述,即便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仍然離不開森林,沒有竹與木柴燃出的火光,泥團(tuán)只是泥團(tuán),何來陶器?

現(xiàn)在我們要說“個”這一符號,不可思議的是,揉捏泥團(tuán)燒制陶器的先民為什么要刻畫此一符號?以水波紋示水,以花卉示草木,以蛙紋示多子多福,后人均可會意,然則“個”是什么?“個”從何出?

“個”為何字?《說文》中“竹字為竹,冬生艸也,象形下者箁箬也”。南唐徐鍇釋箁箬:“竹皮籜之屬也。”箁箬所指實(shí)為筍籜竹葉之下垂?fàn)?。清人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稱:“象兩兩竝生,恐人未曉下垂之旨,故言之?!庇种^,“個,半竹也?!辈⒆宰ⅲ案鞅緹o,見于‘六書’故所引唐本。按‘竝’則為‘竹’,單則為‘個’,竹字象林立之形,一莖則一個也。”引《史記》中,“木千章,竹竿萬個……竹曰個,木曰枚”。段氏之說,為時人不屑,如王筠謂其大謬,“信口雌黃”,“不得如段氏杜撰篆文也?!倍斡癫玫尼屃x卻有別出心裁處,一通猛批之后,“個”為半竹之說,流布至今。

半竹之解,可能還會有爭議,不妨回到周時“六書”本義,再細(xì)察“個”這一符號。按周制,小兒八歲入小學(xué),教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起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五曰轉(zhuǎn)注……六曰假借”(梁啟超語)。任公又言,“最初所造為象形字,其所表之心理為直覺,其所表之對象為具體。日月山水魚鳥草木牛馬,凡自然界之物象,有形可指者,則寫為表之,實(shí)與繪畫同源。”那么可以想見,無竹帛之前,玉石、陶器上的刻畫符號,類同繪事也。水波紋水也;枝葉花卉,草也;“個”為何指?顯而易見,乃獨(dú)竹雙葉也。中國當(dāng)時地?zé)o分南北,竹林遍野,或竹木同生,竹較之于木六年可成材,竹器使用范圍甚廣;冬春可食筍,與民生極關(guān);竹之形狀昂然獨(dú)立,不棄荒山塊壘,先民心有所動刻畫之,而有“個”之符號也。

“個”的符號是迄今已發(fā)現(xiàn)的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現(xiàn)在甘肅天水秦安縣大地灣遺址的彩陶殘片上。2007年春夏之交,筆者偶然獲見這一資料后,追尋伏羲的足跡,先到西安,拜訪了當(dāng)代中國考古界前輩石興邦先生,向他請教“個”及別的刻畫符號,不約而同,說及中國文字的起源。此種符號還不是字,但已經(jīng)有了字的雛形;此種符號的出現(xiàn),已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大地灣先民心智和想象的飛躍,他們把最熟悉的渭水支流的水波刻畫在陶器上,還有花枝、魚、蛙,以及女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由這一高31.8厘米的彩陶器,可知六千年前大地灣女人剪短發(fā)、有耳孔,其紋飾以兩個弧三角形對接組圈,內(nèi)設(shè)弧線,又配之以凹三角紋、垂弧紋,線條的變化與對稱,令人嘆為觀止。

近八千年前的“個”的刻畫符號被發(fā)現(xiàn)在兩塊殘片上,當(dāng)是制陶者面對坡上竹林取其一莖刻而畫之。人們從“個”的刻畫中所產(chǎn)生的猜想,無所謂對與錯,只需說明一點(diǎn)足矣:那是近八千年前大地灣人,在陶器上留下的心理印跡,他們肯定在銘記什么,他們肯定在呼喚什么,他們正在造字。他們的初始刻畫,使?jié)h字、漢文、漢學(xué)在開始時就有了刻畫的傳統(tǒng),并傳承幾千年,此漢語之所以為世界最美語言之根本所在。

最初的刻畫者——他們是誰?

“個”這一符號,遍及新石器時代之中國各地出土陶器、玉器上,就不能不考慮到當(dāng)時氣候的暖濕條件,中國地處世界竹類分布中心地帶,至今大江以南,黃河之北,稱為竹海的林林總總,更何況中古時代之華夏大地?中國林業(yè)又稱為竹木業(yè),竹在先,木在后,竹種之繁、竹林之廣可見。又,竹的成熟期較短,竹筍、竹殼、竹鞭可食、可用,竹之于人類有天生的親和性,又加其挺拔凌霄的形象,更有可能成為先民自然崇拜中的自然物,于是刻畫,以撇、捺兩畫示葉,中間一豎為竿,“個”也,“個”連綿不絕也。推源文字初造,刻畫者“心理為直覺”,“對象為具體”,“凡自然界之物象,有形可指者,則寫為表之”,梁啟超還說“實(shí)與繪畫同源”。當(dāng)時中國畫遠(yuǎn)未出現(xiàn),所謂“同源”。最初的字是畫出來的,如“個”,如“木”,畫出了“物象之本”,陶器和玉器上的符號刻畫也是畫,只是更有力、更具深刻性的畫。

“個”為竹之本字。無可爭也(參考資料:《“個”字探源》《綠竹神氣》,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年5月)。在后來的演化中,“個”“個”并列更有竹的氣象,更具象形味,于是雙“個”為竹。同理,“木”乃林之本字也,以“個”以“木”為偏旁,加上“艸”字頭,“”字頭,千百漢字出矣。

造物主造物之初,不知可曾想到,“個”“竹”與“木”為中國漢語的造字有萬世不朽之功績,并且成就了一個古老民族悠久歷史之最為輝煌燦爛的基石。

從新石器時代的刻畫符號,漢字中不少本字的初見雛形,到殷墟甲骨文,到中國最古的字書《說文解字》,全書分列540個部首,收錄9353個字,其中竹部151個,木部445個,草(艸)部464個,占總字?jǐn)?shù)的11.3%,且為常用字。再看漢字中的象形字,如“山”,如“水”,如“竹”,如“日”,如“月”,物象之描摹也;形不可象,指事以代,“其所表之心理,兼直覺與比較,其所表之對象為具象”(梁啟超語)。漢字初造時的基本筆畫即為,橫:一,豎:丨,撇:丿,捺:ヘ,加之三點(diǎn)水——氵——包括一點(diǎn)、兩點(diǎn),然后組合,“其所表之心理為聯(lián)絡(luò),為推見,其所表之對象為抽象”(梁啟超語)。如兼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之“木”字,十口相連即為“古”字,相人偶之為“仁”字,以一貫三為“王”字,王字加一點(diǎn)則為王者所有之“玉”字,大字再加一橫為“天”字,“地”則土也,等等。若干文字有隨時代而演化者,卻萬變不離其宗,與進(jìn)化論無關(guān)?!捌H”字頭,“”字頭,“木”字偏旁在中國字中實(shí)為三大系列,而指向草木植物,《說文》:“文者,物象之本”“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諸物也,舍草、木其誰?漢字中極為微妙的抽象觀念,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宗教哲學(xué)寓意,如“天”字中的天人相接、天人關(guān)系,“其什七八皆先秦之舊”(梁啟超語)。先秦時代先造字而再造文又造諸子百家,于我華夏文明,功德無可量也。筆者至今喜手寫,在一橫一豎一筆一畫點(diǎn)滴成水的書寫中,得到的是漢字本身的古意,其基本筆畫會把我?guī)нM(jìn)草木叢林,山川形勝,能看見漢字的架構(gòu),一樹千枝,交叉成字,竹葉飄搖,江河奔流,仿佛有先秦諸子的身影。

有文字之后便是書寫,書寫的材料與方式體現(xiàn)著不同民族的不同風(fēng)格及不一樣的智慧,甚至可以成為民族心理、精神的象征。書寫之初,殷商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仍是刻畫,刻畫的工具需尖銳而堅(jiān)硬。當(dāng)中國的書寫材料以竹簡、木簡為主時,書寫工具隨之變革,筆、毛筆誕生。唐人耿湋有詩贊毛筆:“寒竹慚虛受,纖毫任幾重。影端緣守直,心勁懶藏鋒。落紙驚風(fēng)起,搖空見露濃。丹青與文事,舍此復(fù)何從?!奔坠俏闹杏小肮P”字初文,1974年,湖南左家公山戰(zhàn)國墓出土最早的毛筆一桿,1975年湖北云夢古墓出土三支秦時竹竿毛筆。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已有專門從事竹子加工業(yè)的“籬笆工”,“籬笆工”很可能是一種總稱,竹子的開發(fā)使用不只籬笆一項(xiàng),但籬笆為其中之要者,籬笆的作用廣泛見諸生活實(shí)用,籬笆可作墻,籬笆可作圍欄,籬笆可飾之園林,籬笆可作水壩,等等。竹簡、竹筷,很有可能是在“籬笆工”作業(yè)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如同竹簡成書,竹筷的發(fā)明與使用,所帶來的是飲食習(xí)慣的改變,“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持筷而食其為一也。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史書有記的有名的竹簡在鄭國,把刑法書于竹簡,時稱“竹刑”,不知其故的或認(rèn)為乃以竹鞭打之刑罰,謬也。惠施講學(xué),竹簡以五車所載,“學(xué)富五車”由此而得。秦始皇功在開辟,罪在滅文,每天閱讀竹簡奏章一百二十斤,東方朔的呈文書于三千個竹簡,由兩個壯夫抬著進(jìn)宮。一片竹片稱為“簡”,一片片綴連而為“冊”或“策”,一文既成,長冊連綿,可舒可卷,是中國最古老的書冊,亦為寫本書籍之始。有竹之地以竹為簡,多木之地以木為簡,敦煌漢簡,西域漢簡,為白楊木、胡楊木,也有松柏木料。

從初民時代,森林庇蔭人類,提供衣食住之源,到西周以后的竹木簡書冊,以森林為發(fā)源的華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刻畫并書寫了萬般氣象。民族文化之根基,民族心理之印跡,因?yàn)檫@些蒙塵于地下的竹木簡,而達(dá)致登峰造極,此祖宗餉我之厚重優(yōu)美也。湖北荊門郭店1號古墓,于20世紀(jì)90年代初出土竹簡八百零四枚,墨書篆文一萬六千多字,有《老子》等戰(zhàn)國時的典籍?!吨駮o(jì)年》《穆天子傳》是在戰(zhàn)國魏襄王墓所得。1972年和1973年從山東和湖南長沙馬王堆兩處漢墓中出土的竹簡中,發(fā)現(xiàn)了佚亡的古籍及傳世古籍的最古抄本等,不一而足。殊為可惜的是,在一切以經(jīng)濟(jì)價值、值錢不值錢而判定的當(dāng)下,竹簡的保存和整理卻不容樂觀。祖宗留下了,考古學(xué)家發(fā)掘而出了,會不會后來被我們棄之一隅了?

竹木簡集中國歷史與文化于一體,書寫的工具是竹管毛筆,毛筆先為鋼筆、圓珠筆取代,現(xiàn)在則電腦流行,人腦漸殘。毛筆意味著什么?辜鴻銘先生在談到中國人的精神時說:“中國的毛筆或許可以被視為中國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筆書寫繪畫非常困難,好像也難以精確,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夠得心應(yīng)手,創(chuàng)造出美妙優(yōu)雅的書畫來,而用西方堅(jiān)硬的鋼筆是無法獲得這種效果的?!保ā吨袊说木瘛?,海南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辜鴻銘先生反復(fù)闡述的是,中華民族這一古老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柔性的、詩意的,是“心靈與智慧的完美和諧”,“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而竹竿毛筆,正是此種精神的書寫工具,也是象征物。

字也,簡也,毛筆也,其輕重若何?其美妙若何?經(jīng)訓(xùn)所托、國訓(xùn)所托,懸針垂露,崩云裂石,其中有精神之不朽者也。

《詩經(jīng)》里有遠(yuǎn)古的風(fēng),風(fēng)從草上來,風(fēng)從竹林來,《鄭風(fēng)·萚兮》:

萚兮萚兮,風(fēng)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風(fēng)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萚”與“籜”古時通用,倘不用“萚”而用“籜”,以竹字頭取代草字頭,更多春夏生機(jī),可見青年男女在竹林中拾筍籜的情景,筍籜即筍的外衣,也稱筍殼,是遠(yuǎn)古人類制作防雨蔽體物的天然原料。少年男女既勞動雀躍,也男歡女愛,是何其自由美妙的圖像!

對竹子在人類——尤其是與中華民族文化史相關(guān)的追思、追問——實(shí)際上已給出了一個話題:我們很可能將不得不重寫歷史書上的若干章節(jié)。關(guān)于竹子的敘述,是歷史宏大敘事的一部分。

比如:是先有竹器還是先有陶器?

比如:中國水墨畫,先畫山水或者先描竹木不重要,然畫竹的歷史貫串并搖曳于一部中國美術(shù)史。相關(guān)竹的詩畫,如前文所記,不僅在文人墨客間傳揚(yáng),而且影響了幾千年中國人的生活與精神。世有“竹一生,蘭半世”之說,畫竹,一生之功也,蘭需半世也。中國歷史上代有歌竹、畫竹之名家,其千姿百態(tài)、中空有節(jié)、伴以塊壘,生于荒野,凌空蹈虛,萬竿獨(dú)立,有引領(lǐng)中國水墨畫之意耶?

猜你喜歡
刻畫竹林竹子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為什么長不粗
Artin單群的一種刻畫
尋訪竹林隱士
刻畫人物如何『傳神』
刻畫細(xì)節(jié),展現(xiàn)關(guān)愛
竹林奇俊
樓頂竹林間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長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