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悅
盼望著,盼望著,寒假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春節(jié)還會遠嗎?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遷徙——春運,又會如期到來:游子歸心似箭,再難也要回家:而在自己家鄉(xiāng)待煩的游客,更是想跑到別人待煩的地方過一把癮,誰讓“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fēng)景”呢!趕快跟著小編上路,去過個“少數(shù)派”的年!
白族:無松毛,不新年
如果你無法抵擋蒼山洱海的魅力,就來云南過個年吧,白族人的年味兒一定會讓你不虛此行。今天,咱就來說說白族人特殊的“年貨”——松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松針。
松針是白族人的日常必需品,常常用來燒火做飯或者鋪墊牲畜棚,可一到春節(jié),松針就成了代表年味兒的符號,一時一刻也缺不得。除夕,全家里外灑掃干凈,并用松針鋪墊裝飾,親朋好友席地而坐,鼻翼除了飯香縈繞,還回旋著松毛的清新之氣,這是什么感覺?想必只有和松毛親密接觸過的人才能體會。
年夜飯吃完,松毛怎么辦?且慢,要等到正月十六才能把它們送出家門,真是“無松毛,不新年”??!
侗族:過年就要大吹特吹
侗族人主要聚居在我國湖南和貴州等省,如果你到侗族人的村寨里過年,耳朵就有福了,這里的蘆笙會簡直是一場音樂盛宴。
每逢新年到來,侗族人就會穿上有民族特色的新衣。說起來,這衣服可不簡單,是用純棉手工制作的,就連染料都取自天然植物,絕對綠色無污染。吹笙的場所,要么在傳統(tǒng)的風(fēng)雨樓前,要么在專用的蘆笙場內(nèi),當(dāng)衣著鮮艷的族人涌入,那里頓時化作歡樂的海洋。旋即,悠揚的蘆笙吹響,侗族人的新年算是有了主心骨,他們和著音樂,緩緩起舞,跳得不亦樂乎。
哈尼族:玩的就是心跳
春節(jié)的腳步近了,哈尼族的村寨也開始熱鬧起來了,如果這時候你來到這里,一定能趕上他們舂糯米做糍粑的場景,也許還有機會和當(dāng)?shù)厝耸幥锴亍G锴闶庍^,可你一定沒見過十幾米高的竹子是怎么被砍下來、扛下山、立起來的!如果你全程參與了,相信等到新年到來那天,當(dāng)你也穿上哈尼族人的民族服裝,站到秋千上時,更能體會那種心兒飛上云端的快樂。
基諾族:勞動最快樂
基諾族,你聽說過嗎?這個人數(shù)很少的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美麗的西雙版納。他們的新年伴隨著濃郁的勞動氛圍,民俗之一就是“打鐵節(jié)”。
在古代,鐵器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勞作方式和效率,因此也被基諾族人銘記在心,他們?yōu)椤拌F器”過個了節(jié),在這個日子打造新的農(nóng)具,以備即將開始的春耕。
基諾族人除了打鐵,還要大碗喝酒、載歌載舞、玩樂游戲呢!其中,最厲害的就是祭祀神鼓了。因為基諾族人崇拜太陽,所以模仿太陽的形狀和光芒,制作了一種太陽鼓。只要神鼓一響,節(jié)日的氣氛立刻沸騰,整個村寨里都洋溢著歡聲笑語。
土家族:“舞”動新春
在四川、湖北、湖南和貴州的土家族聚居區(qū),人們一到過年時就會跳起他們的傳統(tǒng)舞蹈‘‘?dāng)[手舞”,不分男女老幼,誰都能跳上一曲,但在哪里跳、什么時候跳就特別講究了。
士家族有個公共活動區(qū)域叫作“擺手堂”,過年期間的“擺手舞”得在這里跳。跳舞前得先舉行祭祖儀式,照慣例,人們先用美食供奉祖先,然后村寨里有身份的長者就盛裝出場,開始領(lǐng)舞了。只見他一身大紅色衣冠,手拿法器,嘴里念念有詞,身軀不斷擺動,模仿著古時候狩獵、戰(zhàn)爭、農(nóng)事活動等場景。土家族人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趨,也跳著節(jié)奏明快的舞蹈,從初一跳到十五,整個新年充滿歡樂的節(jié)奏。
中國地大物博,五十六個民族年味各有不同,有機會你也去體驗一下少數(shù)民族的別樣風(fēng)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