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傳超
摘要 “中國特色”已成為人類治政的路徑選擇,是基于中國特殊的國情所構建的治理模式,彰顯了法治精神與德治精髓的結合。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汲取傳統(tǒng)法治與德治的經(jīng)驗、教訓,借鑒國外法治元素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兩者結合,共同作用于國家治理體系。將法律形式與道德價值相結合,同時尊重社會主體在法律范圍內的自由選擇,是法治與德治所追求的共同目標。
關鍵詞 法治 德治 功能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240
當下,法治與德治結合的國家治理模式是具有特色的中國創(chuàng)造,為人類治政模式提供了一種路徑選擇。從1996年“依法治國”治國方略的確定,到2001年“以德治國”主張的提出,再到“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國家戰(zhàn)略布局的推進,十多年的時間,以法律與道德為核心的治理模式逐步融合,共同作用于國家治理體系。對法治與德治的研究,應從二者本身的內涵、關系、功能的維度出發(fā),結合國家治理需求加以考察,尋求兩種治式結合的進路。
(一)法治
早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法治”的概念。英文中法治譯為“Rule of law”,意思為法律的統(tǒng)治。西方人普遍認為,“法治”即法律“掌控”整個社會運行秩序,約束政黨、團體、個人等社會主體的行為,正如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提到“無論是我或任何人都不能擺脫法律的光榮束縛。”一切主體的行為活動都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展開。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學》中認為法治的內涵包含兩個要素,即每個人皆服從法律,且受到服從的法律是良善的?!懊總€人皆服從法律”一方面體現(xiàn)法律的最高地位,也涵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法律是良善的”體現(xiàn)了作為國家治理根基的法律不能施以“暴政”來管理國家。
馬克思曾說過:“在民主的國家里,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總的來說,法治的問題可概括為法律與國家治理者地位高低問題,同時這也決定了國家治理模式的走向:法治抑或人治。
國內學者對“法治”的認知主要有四點:法治是一種治國方略或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一種依法辦事的原則、法治是一種良好的法律秩序、法治代表著某種具有價值規(guī)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總之,法治的重點在于法律作為最高地位的“治理者”管理國家與社會,形成良好穩(wěn)定的發(fā)展秩序。
(二)德治
德治的發(fā)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其為傳承與發(fā)展在“中國土壤”上的治理模式。從古至今,幾千年的國家治理中德治一直占據(jù)著核心地位。古代社會是至上而下的君主專制社會,位階越高權力越大。在國家治理模式的選擇上,以倡導“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治政思想成為主流,究其原因在于:儒家倡導社會形成“仁、義、禮、智、信”的道德環(huán)境,君王要“為政以德”,進而百姓就可以在君主專制的政治結構中受到更多的優(yōu)待,所以儒家的治政思想得到百姓的認可。但是,這樣的理想圖景難以實現(xiàn),處于權力頂峰的君王難以自我約束,沒有更高位階的權力監(jiān)督與制約,最終德治不可能戰(zhàn)勝人治。正是在“人治”的影響下,儒家思想的“大愛”思想走向異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無疑與“人治”思想形成了契合。由于儒家所倡導的德治是建立在等級差序格局之下的,難以實現(xiàn)整個社會中每個個體的平等,所以古代德治模式無法擺脫封建君主專制,無法將“仁、義、禮、智、信”建立在君主專制之中。
現(xiàn)代的德治建立在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的道德價值之上,其所追求的圖景在于引導社會各主體的行為,培育良善的道德品行,避免個體矛盾沖突,驅使各主體維護社會和諧運行。
在學界,對法治與德治能否結合存在兩種觀點:結合論與對立論。結合論者主張,法治是維護國家、社會運轉所需要的對社會主體行為的規(guī)范要求,德治是引導社會主體追求道德價值而形成的對其內心制約機制,兩者分別規(guī)范了行為與思想,兩者結合達至內在的統(tǒng)一才能符合社會穩(wěn)步發(fā)展的需要。對立論者認為,與法律的成文形式相比,道德是不成文的且其背后所倡導的道德價值極為模糊,難以引導主體行為,如若強制推行德治會打亂法治所構建起來的社會運行秩序。法治與德治并非孑然對立或完全重合,兩者交叉存在于國家治理體系之中,這具體體現(xiàn)為法治所追求的價值與德治所追求的價值部分重合,如兩者都建構了一種社會發(fā)展秩序等,這一部分重合價值是社會運行所需要的基本價值,但德治中也有與法治相沖突的價值,如古代德治中所蘊含的等級秩序與現(xiàn)代法治中平等價值所對立,應為現(xiàn)代社會所摒棄。
對于法治與德治是否共存的問題,從文化傳承維度看,德治已經(jīng)在中國延續(xù)了幾千年的時間,它的存在有著深厚的底蘊與特殊的價值,傳統(tǒng)文化中對“仁、義、忠、孝”的追崇,百姓心中厚重的即使是現(xiàn)代社會所摒棄的道德價值在一定時間與空間內難以根除,廢除德治而獨選法治難以實現(xiàn),在傳統(tǒng)道德影響深遠的國度,德治是不能摒棄而必須凈化的國家治理道路。
進入現(xiàn)代,從國家治理需求維度看,中國社會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國家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性與未知性等多種因素使得傳統(tǒng)的德治不能滿足國家治理需求,故更具有預期性、操作性、成文性的法治登上了歷史舞臺,承擔起了國家治理的職能,更為根本的是,現(xiàn)代法治所追求的“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的價值受到公眾擁護。當傳統(tǒng)的德治與現(xiàn)代法治重疊在國家治理領域時,唯有通過抽取傳統(tǒng)德治中的精髓與現(xiàn)代法治結合,才能符合國家治理的需要。
現(xiàn)代國家治理體系中,法治與德治的結合問題是個重大課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國家治理制度無論從規(guī)范形式還是從道德層次都未達到社會的期待值,這背后取決于社會發(fā)展水平與社會整體認知能力。
過去的治理中,道德價值難以通過成文的形式推行,導致德治對公眾所釋放的影響力不能達到社會所期望的層次;反觀法治,雖然通過成文規(guī)范的指引效果,維護了社會的基本運行秩序,但卻未能達到道德價值的理想層次。
由此,法治與德治結合正是將兩者各自的優(yōu)勢結合,即法制的規(guī)范形式同道德的價值理念相結合,實現(xiàn)從冰冷的治理制度向有溫暖的制度轉變。
法治與德治結合的另一個問題是關注社會主體的發(fā)展,而社會主體最基本的單位是自然人,社會運行正是通過一個個自然人之間的聯(lián)系互動才得以發(fā)展,所以規(guī)范自然人的行為、提高自然人的道德素養(yǎng)才是治理制度最終的著眼點。制度是國家治理的基礎,而國家中個人道德水平檢驗國家治理的水平。國家治理體系既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合理規(guī)劃設計,也需要引導個人進行道德方面的自我完善。
(一)道德價值的制度引入
法治與德治的目標之一在于塑造個體的道德品質,而非停留在預防犯罪行為層面,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體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在實現(xiàn)理想圖景之前,需要制度發(fā)揮其個體行為導向的功能,這種引導針對的是行為與思想兩方面。制度對個人道德品質的引導是法治與德治應有之義,故構建國家治理體系,首先要在法律中體現(xiàn)道德價值,對違反道德價值的行為,法律應當適當?shù)慕槿?,施以懲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當中可以發(fā)現(xiàn)道德價值在法律制度中結合的身影。只有法律與道德價值結合,才能進一步推進以法律與道德為核心的法治與德治融合。道德價值的制度引入,是法治與德治結合的重要成果,是法治與德治結合過程中制度從形式向內涵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道德價值在現(xiàn)代治理體系中的篩存,這一切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道德價值向治理制度的融合,滿足了公民對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需求,達到個體追求高層次道德價值的內在要求,不僅克服了道德規(guī)范標準模糊的缺陷,還最大限度的把每個社會主體囊括在法治框架之下,使得傳統(tǒng)法律對于道德層面束手無策的問題迎刃而解。
(二)主體選擇的正當實施
法治與德治的核心在于尊重社會主體在法律范圍內的自由選擇,當然這一選擇不能侵犯其他平等主體的權利。更需要指出的是,正如羅爾斯所說:“社會基本的正義是個人正義的前提?!弊鳛橹贫戎碌姆ㄖ我嗍莻€人選擇有道德生活的前提。今天倡導的法治與德治是建立在社會尊重個體選擇基礎上的治理模式,社會把每一主體視為平等的,尊重個體的自由,個體有權利在其行為正當?shù)那疤嵯滦惺惯x擇。尊重個體的選擇與對選擇的規(guī)制并不沖突,對選擇的規(guī)制保證選擇的行為在法律框架之內行使,即確保選擇不會侵犯他人權利,否則選擇者也可能因為他人的選擇受到侵害,這實際上是保障選擇者自身的權利。如上所說,尊重主體的選擇并非沒有底線的自由選擇,必須符合法律對個體基本行為的規(guī)范要求,否則個體的選擇不具有正當性。除尊重個體的道德選擇以外,在全社會推行規(guī)則意識是必不可少的,法治為德治提供基本的載體,如果全社會忽視了載體的必要性,德治只能成為“空中樓閣”。
法制發(fā)展與社會公平正義同步嗎?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并未能完全同步。當今社會中,仍然存在一些冤假錯案,我們期盼著這些冤假錯案會隨著法治與德治的結合而發(fā)現(xiàn),也期盼著這些冤假錯案能隨著法治與德治的結合從源頭上得到根治。歷史讓我們明白“徒法不足以自行”,光有法制沒有治理者的信仰,沒有治理者對制度的適用,法治仍然難以實現(xiàn),所以今天強調法治與德治結合,就是發(fā)揮道德的教化作用與法律的行為規(guī)范作用保證社會主體行為正確,從而推動國家繁榮、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