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紫禁城是什么?!

2020-02-25 07:43郭曄旻
環(huán)球人文地理 2020年12期
關鍵詞:太和殿朱棣紫禁城

郭曄旻

紫禁城是什么?

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結構建筑群,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但,紫禁城的意義絕不止步于此。

從空中俯瞰紫禁城所在地——首都北京,可見其背靠山岳、遙望碧海,如同坐落于一個山水形勝的天然“港灣”之中——“北京灣”一名,當之無愧。

在這樣的地理視野下,再看紫禁城。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正是看到了北京沃野千里、坐山望海的區(qū)位優(yōu)勢,才做出了“永樂遷都”的決定;而后的13年間,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圍繞北京南北中軸線拔地而起,“紫禁城”一名隨之深深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間;傳至今日,紫禁城已不再是承載國運興衰的“政權神經(jīng)中樞”,但宮闕如故、朱墻依舊,其占地72萬平方米、房屋9000余間的巨大體量,又讓人忍不住再次發(fā)問:在那個沒有建筑機械的年代,紫禁城究竟是如何營建起來的?又是如何抗住600年風霜走到今天的?

永樂遷都影響此后數(shù)百年政治格局

明建文四年(1402年),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塵埃落定,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率大軍攻入南京金川門,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三任主宰者——影響中國此后數(shù)百年政治格局的永樂時代,就這樣徐徐拉開帷幕。

如今,當人們來到紫禁城,無不被它的莊嚴與宏大所震撼,透過那巍峨宮殿、血色朱墻、斑駁光影,人們仿佛穿過時間隧道,回到那些風云激蕩的歷史瞬間。

明永樂元年(1403年),初登帝位的明成祖朱棣,下詔將自己曾長居20余載的封地北平,立為“陪都”,“北京”之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明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再度下詔,“以明年(1407年)五月建北京宮殿”,揭開了“永樂遷都”的歷史序章。及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八日,舉全國之力、歷時約13年的浩大工程告一段落,集華夏文化之大成的紫禁城巍峨屹立,雄踞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之上。也是在這一年,明成祖朱棣宣布,從明年(明永樂十九年)的大年初一開始,“北京為京師,不稱行在(臨時首都)”。這標志著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半個世紀以后,大明帝國的京城正式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那么,打著維護明太祖祖制旗號,從侄子朱允炆手里“搶”來皇位的朱棣,為什么要改變其父朱元璋定都南京的決策呢?除了他自己曾為“燕王”,北京是其大本營這層關系之外,不能不考慮到北京的地緣優(yōu)勢。生于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祖禹,在其著作《讀史方輿紀要》里是這樣評價北京的:“滄海環(huán)其東,太行擁其右,漳、衛(wèi)襟帶于南,居庸鎖鑰于北。幽燕形勝,實甲天下?!睆慕煌▽傩陨蟻砜?,北京通達四方,于北方地區(qū)而言,它是勾連中原大地與西北草原、東北各地的陸路樞紐;于南方地區(qū)而言,它具有號令全國的條件:京杭大運河將華北平原與江南財賦區(qū)連在了一起,地近天津、塘沽等??诘奶厥獾乩砦恢?,又為北京與中國東南沿海各地、東亞各國的往來提供了便利。如此陸路、水路、海路同時并舉,朝廷坐鎮(zhèn)于此確實具有控制全國的能力。無怪乎1153年金主完顏亮會以“地處雄要,北倚山險,南壓區(qū)夏,若坐堂惶,而俯視庭宇也”為由,將金朝首都從遠在松花江上的會寧城遷到燕京(今北京)。三個世紀后,幾乎出于同一理由,明成祖朱棣亦決意遷都北京,使其“成帝王萬世之都也”。

紫禁城巍巍而立舉全國之力,歷13載光陰

朱棣原來的“燕王府”,系用“元舊內殿”改造而成,而后來的紫禁城則是在燕王府及元大都舊址上,東移中軸,開鑿南海,堆砌景山,重新營建起來的。

紫禁城的具體肇建年代,究竟是明永樂五年(1407年),還是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史學界始終爭論不休。這是由于自明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下詔“營造北京宮殿”后,文獻中對宮殿的設計、施工未著一字,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有關興工的記載才重現(xiàn)于史書之上。如今,史學界較為認可的說法是:明永樂五年(1407年)為營建紫禁城的“密議”階段,出于穩(wěn)定朝局等原因,當時的朱棣打著“修補燕王府”的旗號,秘密開展營造宮殿的“地下工程”;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則是紫禁城全面開工的階段。也就是說,紫禁城的建設周期,確實長達13年之久。

600年間,光陰流轉,朝代更迭,龍椅上的王者來來去去,但紅墻金瓦如故,宮闕樓閣依舊——紫禁城雖屢經(jīng)劫難、歷經(jīng)風霜,卻始終帶著歷史的記憶,屹立如初。

即便不論“一寸光陰一寸金”,在此過程中耗費的人力、物力也實在令人驚嘆。當時的北京城,宛如一個露天大工地,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十多萬人。朝廷還征調各地民工和衛(wèi)軍做“壯工”,就連在監(jiān)獄里的犯人也被押解出來當苦役。而這些人尚且只是營建紫禁城所用人力的冰山一角。眾所周知,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的特色是木結構,尤其是高大的建筑物需要以巨木為梁柱。宮殿建筑所用的“皇木”,取材于挺直的巨型楠木,只有各處深山老林才能覓得。因此,營建紫禁城時,若想尋到良木,必先披荊斬棘、伐山開道。當時,全國伐木的民夫不下幾十萬人,他們冒著蟲、獸、瘴、疫的侵襲,輾轉在叢林荊棘間,所謂“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其中的艱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即便是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巨大木材,如何將其運到北京城,也是件頗費周折的事情。當時最便利的方式是水運:以人力將巨木運出深山,再放排順長江編筏而下,經(jīng)淮河轉到京杭大運河后直通北京;更有甚者,則是走海路運至塘沽,再轉運到北京,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四五年之久。

除木材之外,營建宮殿自然還需要大量石料。紫禁城所用的漢白玉石,產(chǎn)自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處的房山大石窩、涿州馬鞍山,這兩地距京城不遠,但若是要輸送巨型石料,仍非易事。譬如鋪陳于保和殿后方的那塊云龍丹陛石,重達200多噸,在那個沒有起重機械的年代,是如何被運至北京城的呢?首先,將巨大的石料就地加工成粗料,同時還需在石料剝離地與裝車點之間,開鑿出一個大斜坡,并墊以滾木,后用撬杠、人拽的方式,一寸一寸地將石料移動到木排上;接下來,趁著冬天,于天寒地凍之際,在路面潑水制造冰面,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摩擦阻力,再用人力和畜力拉拽,從房山一路運到北京。按照當時的交通狀況來看,房山到北京的距離不過75公里,但整個運輸過程卻耗時近1個月,平攤下來每天行程僅約2.5~3公里,可見運輸之艱苦。

除卻巨木巨石等大型建材,山東臨清、蘇州松江等地御窯燒造的上億塊磚瓦,產(chǎn)于山東魯山的朱墻涂料——赤鐵礦,出自江南一帶的內殿裝飾——金箔等小型用料更是不計其數(shù)。不禁讓人感嘆,明成祖營建紫禁城,真可以說是“工作之夫動以百萬”。說得更直觀一點,明朝初期全國人口大約在一億左右,營造紫禁城的人工投入若以百萬之數(shù),那么全國壯勞力的十分之一都投身于這一浩大工程之中。

紫禁城不僅是一片古老的宮殿建筑群,更是華夏文明的匯集地,其長達13年之久的始建過程、綿延600年的營造歷程,既包含了周朝的布局理念、元朝的藍本式樣,又集合了明清兩代的最高建筑技藝、全國各地的頂級建筑材料,更少不了近當代大儒巨匠的修繕技藝,堪稱一場綿長而浩大的文化接力。

城中之城,雄踞北京中軸線放眼世界,難有“宮”與之媲美

那么,花費了如此之長的時間,傾注了如此之巨的人力物力,建造而成的紫禁城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紫禁城的美,得從一條中軸線說起。

誠如建筑大師梁思成所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chǎn)生?!北本┲休S線,起源于元大都時期,初長3.7公里,后經(jīng)明清兩代沿襲,發(fā)展至今已長達7.9公里,它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好似北京的“脊梁”一般,將外、內、皇三城串聯(lián)起來。紫禁城位于皇城之中,居北京城之核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中之城”,其整體布局方正嚴謹,中軸線南北縱貫其間,二者相加,便組成了一個異常巧妙的“中”字。

紫禁城整體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達10米的城墻,城外鑿有條石砌岸、寬至52米的護城河,當真有金城湯池之固。紫禁城的核心建筑,均坐北朝南,建于北京中軸線之上,其他建筑則分列軸線兩側,形成左右對稱的建筑群。

紫禁城共有四門,南為午門,是宮城的正門;北為神武門(舊稱“玄武門”);東、西兩側的分別為東華門和西華門。以午門為起點,步入紫禁城,首先進入人們視線的第一座大型建筑,即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外朝宮殿的正門——太和門(舊稱“奉天門”“皇極門”)。太和門面闊9間,進深4間,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頂,下為漢白玉基座,自帶威嚴,守護著其后的皇宮正殿——“金鑾寶殿”太和殿。紫禁城落成伊始,太和殿時名“奉天殿”,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就是在此接受朝賀,并大宴群臣和外國使者;后至清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今名。太和殿自建成之日起,屢毀屢建,人們今日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作為皇帝坐朝的殿堂,太和殿巍然屹立在須彌座臺基上,上覆重檐廡殿頂,面闊11間,進深5間,高26.92米,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殿前廣場達3萬多平方米,為紫禁城內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殿宇,亦為全國最大的木構建筑。不僅如此,太和殿的裝飾與陳設也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最高等級。比如,整座殿宇共設有1.3433萬條龍,意在烘托出殿內寶座之上的“真龍?zhí)熳印?;中國古建筑檐宇四角往往安有仙人走獸,但多用奇數(shù),唯獨太和殿的檐宇,依次排列著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總計10個脊獸,并且屋脊兩端還安有高3.4米、重約4300公斤的大型吻獸,其數(shù)量之多為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中的獨一份。

太和殿以及其北側的中和殿、保和殿,均屬外朝,合稱“三大殿”,是舉行國家重大典禮的地方。從保和殿到其后的乾清門之間,有一條橫街,名叫“乾清門廣場”。如今,走在廣場前的人,很難意識到這里曾是個門禁森嚴的地方——再往前走,就是皇帝及皇室成員的居住區(qū),即“后宮”,又稱“禁地”。紫禁城以乾清門為界,劃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有“三大殿”,內廷則有“三大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其中,乾清宮為內廷正宮,也是明永樂至清嘉慶年間的皇帝寢宮。而在“三大宮”的兩側,又分布著“東西六宮”,供眾妃嬪居住?!皷|西六宮”的后方各有五座四合院,分別稱作“乾東五所”“乾西五所”,為皇子居所。就像《論語》所說的那樣“:譬如北辰,居起中而眾星拱之?!薄皷|西六宮”與“乾東(西)五所”的對稱布局,恰如日月星辰般,一齊拱衛(wèi)著象征天地的帝后寢宮。

除宮室建筑之外,紫禁城尚有御馬監(jiān)、尚膳監(jiān);南司房、北司房;司禮監(jiān)經(jīng)廠直房,司禮監(jiān)掌印處等,共9000多間房屋,總占地面積達72萬平方米。完全可以斷言,就壯麗程度而言,紫禁城不僅在明清兩代名甲天下,即便是六個世紀后的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代宮殿建筑群。與之相比,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以及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無不相形見絀。

屢遭火災,渡盡劫難漸趨完備的防火、修繕制度

話說回來,如今的紫禁城,卻也不完全是明成祖時期的原貌了。僅外朝“三大殿”,就先后重建過數(shù)次。

其中,“永樂版”的太和殿建成后僅僅幾個月就不復存在。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五月九日,身處北京的中亞撒馬爾罕使節(jié),留下這樣的記載:雷電擊中了皇帝新建的殿宇,大火幾乎將宮殿吞沒,看起來就像里面點燃了千萬支添油加蠟的火把。次日下午,大火被撲滅之時,“三大殿”已被燒了個精光。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火災原因很清楚,不過是高大建筑因遭遇雷擊而著火罷了。但古人迷信,天災往往被看作皇帝失德的征兆,因此原本躊躇滿志的朱棣,不得不為此下了一道詔書,說自己“膚心惶懼,莫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惶恐歸惶恐,殿宇毀了,總得重修,但老天爺仿佛偏跟天子過不去,好不容易在明正統(tǒng)六年(1441年)重新建成的“三大殿”,又在100余年后的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被全部燒光。與永樂年間一樣,這次火災還是雷電引起。緊接著,慘遭兩度焚毀的“三大殿”,再次重建,并分別改名“皇極”“中極”“建極”。但讓人沒想到是,在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新落成不久的“三大殿”又身陷火光,這次“火起歸極門,延至皇極等殿”,損失最為慘重。

據(jù)統(tǒng)計,僅明一代,紫禁城共發(fā)生火災47起,平均每5年1起。起因除了雷擊這樣的天災,還有人禍。明朝宮廷,過年時講究搭牌樓、掛燈彩、放煙花——在木構建筑里“玩弄”明火,結果可想而知。明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乾清宮的花燈不慎落地,燒著了地上的氈墊,正宮娘娘的居所就被燒得一片狼藉。誰知熱衷游玩的正德皇帝,面對如此大火竟是一副無所謂的態(tài)度,甚至還開玩笑:“好大一棚煙火也……”

相比之下,清朝的情況要好許多。清王朝統(tǒng)治下的276年里,紫禁城共發(fā)生火災11起,平均每25年1起。除了雷擊無法避免,人為引發(fā)的火災要比明朝少得多。這是由于諸代清帝采取了“亡羊補牢”的措施,如紫禁城里禁止燃放煙火,對火災責任人的處置也十分嚴厲。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失火,六名責任人全被處決,以儆效尤。

除了嚴厲的懲治措施,清代紫禁城的消防設備也趨于完善。今時今日,步入紫禁城的游客肯定會注意到,皇宮中各處都安放著碩大無朋的金屬缸,每一座大型宮殿前的鎏金大缸更是耀眼奪目。這些金屬缸都是用來儲水,以備滅火之用,每到小雪時令,還會例行安設缸蓋,蓋中設鐵屜,放置火碳,以防止缸水冰凍后,難以及時取用。據(jù)統(tǒng)計,清末的紫禁城共有銅缸、鐵缸308口,其中鎏金銅缸18口,蓄水量可達兩噸左右,分別放置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門左右。

由于清廷為紫禁城制定了相對完備的防火、修繕制度,對于歷次坍塌的建筑,大體做到了“查驗做法,照式建蓋”。對此,有人如此評價:“明代(紫禁城)規(guī)模得以歷三百余年而保持不墜者,不得不歸功于清代諸帝的守成之功矣?!奔爸两袢眨F(xiàn)名“故宮”的紫禁城,配有專門的消防尖兵——故宮消防中隊,在設施上,不僅保留了前文提到的金屬缸,還自行搭建了高壓供水管網(wǎng),并配備了一系列的現(xiàn)代滅火器具及多套突發(fā)火情應對方案。同時,故宮還于2002年啟動了修繕保護工程“百年大修”。

古老的紫禁城,正以嶄新的面貌,迎來自己的600歲生日。

猜你喜歡
太和殿朱棣紫禁城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朱棣“魂牽”建文帝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600年
2020年《故宮日歷》發(fā)布
在太和殿聽一種鳥鳴
『影帝』朱棣
朱棣壓頂,解縉“三字撥千斤”
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