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好詩“六要”論

2020-02-25 22:28肖曉陽
福建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意象

肖曉陽

(福建教育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025)

什么是好詩,怎樣寫出好詩,是格律詩鑒賞和創(chuàng)作的核心問題,廓清這兩個問題對提高詩歌素養(yǎng)大有裨益。筆者以為格律謹嚴(按:格律謹嚴指平仄、對仗、節(jié)奏、押韻等均符合格律,非本文所論范疇)只具備好詩的形式基礎(chǔ),是“軀體”,內(nèi)容好詩才有“靈魂”。好詩應(yīng)當(dāng)具備六個要素,即情真、意新、思巧、象明、理密、味雋。

一、情真

關(guān)于詩的本質(zhì)和作用,當(dāng)以“吟詠情性說”影響最大。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者,所以吟詠情性也”。情性即情感與個性,也就是說,詩歌是用來抒發(fā)情感和個性的。清人袁枚也說,“詩者,人之性情也”(《隨園詩話》)。盡管詩還有言志、說理、敘事、狀物的功能,但總以“吟詠性情”為主?!扒榫罢摗闭哒J為“作詩不過情、景二端”(明胡應(yīng)麟《詩藪》),袁枚《隨園詩話》也說“詩家兩題,不過‘寫景、言情’四字”(按:詩家所謂的“景”不惟自然景觀,一切世象皆景)。情與景的主次關(guān)系,從創(chuàng)作動機看,情占主導(dǎo)地位,即便純粹寫景,也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所以清人李漁說:“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蓖醴蛑^“景語”、王國維所謂“無我之境”,其實都含“有我”之情,只是“取景含情,但極微秀”而已。據(jù)此可斷言——詩無情性總非真。

詩中之情應(yīng)是“真情”,對于真情當(dāng)有兩個認識,其一,真情指作者“自我”之情,是“真性情”,而非“群情”“輿情”。什么是真性情?前輩詩人有詩為證:“辱多青眼貧無改,死盡高才世乃安”(“青、高”三唱折枝詩),此詩雖乖張任性,卻也獨抒胸襟,頗合老莊絕圣棄智思想。其二,好詩多以真情感人,是否真情要關(guān)顧讀者的感受。

大力標舉真情、個性的是以清代袁枚為代表的“性靈派”,“性靈”即天性與心靈。性靈派主張詩要抒寫個人的真性情,倡導(dǎo)“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袁宏道《敘小修詩》),強調(diào)詩中要有“自我”,這是判斷是否“真詩”的標準之一。試看以下“老干體”詩《不忘初心》:

紅旗高舉志昂揚,喜看全民奔小康。

不忘初心擔(dān)使命,振興指日復(fù)強邦。

僅以“不忘初心擔(dān)使命”句分析,此句源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新時代的教育主題,是共產(chǎn)黨人的集體意志,絕非作者個人的“自我”之情,因此讀者感受到的只是“喊口號”而非“抒情”。老干部大多有很強的家國情懷,他們愛黨愛國的情感是純真的,但撰寫的“老干體”詩卻讓人感覺“無情”或“虛情”,因為它徒有格律詩的形式,缺少詩的靈魂——真情,這是不諳詩道所致??梢姟拔夜P”不一定都能寫“我心”,正如袁枚所說的“詩難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隨園詩話》)。推而廣之,但凡用人人熟知、似曾相識的言語(即所謂的熟套)都難以表達真情,如“黨策英明奔小康”“欣逢盛世笑顏開”“物富民安圓國夢”。這么說并非否定政治題材可以入詩,而是要寫出新意,詩無新意難見真情。

二、意新

“六要”并非分疆而論,它們之間多有聯(lián)系,所謂“六要”,各有側(cè)重而已。例如,“意新”與“情真”本質(zhì)上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意新”才能說明“情真”。

詩歌創(chuàng)作必以出新意為第一要務(wù),意新是好詩的必要條件。唐宋詩詞燦若星辰,詩歌創(chuàng)新的空間似乎已被前人占盡,今人還能出新意嗎?明人袁宏道給出了答案:“詩之奇、之妙、之工無所不極,一代盛一代,故古有不盡之情,今無不寫之景。然則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1]怎樣出新?以下思路可供參考。

1.新事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視野愈加寬廣,新事物和新詞匯不斷涌現(xiàn),前者如航母、高鐵、神舟、手機、微信、香港回歸、抗洪搶險、新冠病毒、一帶一路、英國脫歐、蘇聯(lián)解體、顏色革命、伊拉克戰(zhàn)爭等;后者如網(wǎng)紅、公知、大款、粉絲、暖男、養(yǎng)眼、小資、掃黑、拍磚、驢友、官宣、退群、巨嬰、杠精、給力、雙贏等,舶來語如幽默、咖啡、沙發(fā)、鴉片、摩登、芭蕾、香檳、吉他、麥當(dāng)勞、士多店、三明治、迪斯科、華爾茨等。寫新事物,用新詞匯是舊體詩創(chuàng)新的方法之一。

2.新角度

唐人以馬嵬坡事件為背景的詩很多,除了白居易名篇《長恨歌》以外,劉禹錫、李商隱、杜牧、鄭畋、李益、張祜、李遠、趙嘏、賈島、溫庭筠、高駢、于濆、羅隱、羅虬、狄歸昌、韋莊、張蠙、黃滔、徐夤、崔道融、蘇拯、唐求、崔櫓等均有同題材詩作。對楊玉環(huán)的態(tài)度或貶其為禍水、或懷憐憫、惋惜、哀嘆之情,總歸不外貶、憫二字,后人再作同題詩或難有突破。然而,清人袁枚的《馬嵬》,卻能蕩開慣常思路,別開生面,由《長恨歌》聯(lián)想到《石壕吏》,指出安史之亂造成民間的生離死別,淚水之多遠甚于長生殿。角度翻新,境界更高。由此可見,欲突破舊題材,須尋找新角度。袁詩如下:

莫唱當(dāng)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今人作詩,有時不免“應(yīng)制”,須同題異構(gòu),盡量尋找新穎獨特的切入角度。例如,以“改革開放四十年詠”為方向擬題作詩,筆者獨以“嫦娥觀世”為視角,作《嫦娥觀世四詠》——分別作《種島》《高鐵》《蛟龍》《神舟》四首七絕。借嫦娥感慨中華巨變的“四詠”,體現(xiàn)卌年成就,既寫新事物,也有新角度。示例《嫦娥觀世四詠·種島》如下:

一覺醒來驚世殊,玉盤倏忽現(xiàn)明珠。

才疑海市生迷夢,復(fù)喜南溟起大都。

3.新意象

用新意象是詩歌創(chuàng)新的方法之一。筆者專著《詩鐘津梁》中指出“單個意象的創(chuàng)新則有兩種情況:其一是創(chuàng)全新的意象;其二是舊的意象賦予新意,姑且稱為‘意象翻新’”[2]試看今人李靜《春階》:

傘放新花隨雨開,風(fēng)掀衣袂腳沾苔。

春階千疊如琴鍵,又把流光彈一回。

鍵盤類樂器晚近才進入中國,此詩首開“琴鍵”入詩之端,意象創(chuàng)新。

4.新聯(lián)想

李白《望廬山瀑布》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比喻神妙。今人詠瀑,若還以“銀河”作比,則拾人牙慧,貽笑大方。寫舊題材須別出機杼。筆者《詠龍湫瀑布》開篇“獨疑仙子擁云眠,羅帶飄然落九天”,以仙人飄落羅帶比喻瀑布,即是新聯(lián)想。今人甄秀榮《送別》:

南國春風(fēng)路幾千,驪歌聲里柳如煙。

夕陽一點如紅豆,已把相思寫滿天。

此詩為“紅豆集團”主辦的全國征詩一等獎作品,其精彩之處在于聯(lián)想創(chuàng)新。前人言“殘陽如血”,僅取“色”喻。此作則從形、色兩方面的相似度,將“夕陽”與“紅豆”關(guān)聯(lián)起來,這是一種超越。

5.新用典

用典是表達作者情意的一種有效方法,屬于古為今用。用典以能“化”為佳,詩論家謂“用典要化開,如水中著鹽,有味而無渣”。舊典新用,也是詩歌創(chuàng)新的方法之一,如“精衛(wèi)當(dāng)先填會海,愚公更要掘文山”(“山、海”七唱折枝詩),用“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言新事物。

要使意新,當(dāng)避免用成語和套話。中文成語極多,且多能匹對成雙,如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fēng);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勤勤懇懇,戰(zhàn)戰(zhàn)兢兢。對于習(xí)慣用成語的作者而言,幾乎無詩不用成語,這樣作詩似乎容易。然而,一用成語便落陳詞窠臼,詩家必忌。七言詩句嵌四字成語,僅剩三個字可以自由發(fā)揮,豈能出新?以下七絕句句用成語,如此作詩的確容易,但能算詩嗎?

三中全會迎朝霞,改革開放遍地花。

千紫萬紅春色美,豐衣足食樂人家。

作詩不僅要避成語,還要力避熟套。例如寫抗洪,作“洪水無情人有情”;寫消防,作“大火無情人有情”;寫抗疫,作“瘟疫無情人有情”。又如欲溢美,慣用“……揚四海,……譽環(huán)球”;欲言志,慣用“……酬壯志,……展宏圖”;言治世,慣用“……開盛世,……享明時”;言改革,慣用“……迎昌盛,……步小康”,陳詞濫調(diào),了無新意,筆者謂此類詩“冷飯重溫詩亦餿”。

三、思巧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有別材,非關(guān)書也。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所謂“別趣”就是“詩味”,通俗地說,就是“有趣”“有意思”,其中包含構(gòu)思巧妙而產(chǎn)生的“巧趣”。思巧在于想象和聯(lián)想的高品質(zhì),是詩人靈性的閃現(xiàn)。高妙之句的得來,雖以作者的生活境遇、審美經(jīng)驗和學(xué)識修養(yǎng)為基礎(chǔ),但也是天賦使然,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即是。雖然可以從案例分析中得到啟發(fā),但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聯(lián)想屬于天機偶動,難以捕捉。賀知章《詠柳》是思巧的典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此詩用“比”法,通常比喻的本體與喻體之間總有相似之處,但此詩末句的本體(春風(fēng))是無形的,喻體(剪刀)是具象的,二者差距巨大,正因為將絕不相類的東西作比喻,才使讀者感到新奇。這種比喻雖出乎意外,但從全詩的意脈分析來看卻在情理之中。本詩的意脈是兩相交織的。首先用擬人法,將柳樹看作盛妝女子,柳絲便是衣裳的絲絳,女子裁剪絲絳當(dāng)用剪刀,于是將人格化的柳樹與剪刀聯(lián)系在一起了。其次,“二月春風(fēng)”催綠了“絲絳”,絲絳的葉形是裁剪出來的,裁剪需用“剪刀”,于是又將“二月春風(fēng)”與“剪刀”聯(lián)系起來了。

從修辭的角度看,巧思往往借助美妙的修辭來表現(xiàn)。如“萬花著雨春如夢,一槳橫江月有聲”(“江、雨”四唱折枝詩),這里用了通感的修辭法。“月”指水中之月或月光,因為槳劃水有聲,于是感覺水中之“月”也跟著有聲了,可謂神韻超邁!

四、象明

“象明”是指意象生動、鮮明。中國古典詩歌是一門意象藝術(shù),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須繼承意象思維的傳統(tǒng)。明末陸時雍《唐詩鏡》卷十指出:“樹之可觀者在花,人之可觀者在面,詩之可觀者,意象之間而已,要在精神滿而色澤生?!边@段話闡述了意象的作用,就“意”和“象”分別提出“精神滿”和“色澤生”的要求。用意象作詩,不僅能觸發(fā)讀者的想象,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能使詩意表達更加生動、透徹。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此詩是作者于安史之亂平定之初寫于成都浣花溪草堂,上兩句以高遠取景,其描寫由下而上,由近及遠,有聲有色,表現(xiàn)春天生機勃發(fā)的景象,營造出輕松愉悅、奮發(fā)向上的氛圍,是作者喜悅心境的照應(yīng)。下兩句以平遠取景,由內(nèi)而外,從時間到空間,氣象更為博大,意境更為廣遠,但所寫未必是眼前真景,想象的成分更大。第三句,以能見“西嶺千秋雪”說明開霽的氣象,并反襯“窗”前冰雪消融,暗含多年的戰(zhàn)亂終于平復(fù),世界清平,作者的宿志或可實現(xiàn)的愉悅。末句表達對戰(zhàn)后交通恢復(fù),商旅勃興的欣喜,也暗含“泊舟待發(fā),前程萬里”的希冀。此詩為讀者展現(xiàn)了鮮明、生動的四幅圖景。后人盡管不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所寄寓的情愫,也能感受詩的意境美,之所以廣為傳誦,功在“象明”。

詩的意境是由意象來營造的,越是鮮明、生動、富于內(nèi)涵的意象,越有利于深化意境。如筆者所作《建善寺古銀杏》:

艷羨周身琥珀裝,倏然翠羽換鵝黃。

凋零何必嗟秋扇,滿地琉璃證佛鄉(xiāng)。

此詩將銀杏擬人,滿樹黃葉比作“琥珀裝”(琥珀黃色),富于形象。又借“翠羽”和“鵝黃”言顏色變換,增強色感。銀杏葉形如展開的折扇,而“秋扇”歷來有棄婦之喻,所謂“秋扇見捐”即是。銀杏落葉正好與“秋扇見捐”情形相似,于是有了“凋零何必嗟秋扇”之慨。然而此情非虛,此前一個月筆者曾作七絕《退休戲作》,將自己比作色衰被休的婦人,此句情意正與之相照應(yīng)。末句將滿地銀杏葉比作黃色的“琉璃”,而佛國正是以琉璃為地、金繩為界。此句含情隱約,似言滿地“琉璃”,令人心境豁然敞亮,又似對佛國的無限景仰,又似希冀從佛家獲得睿智。

詩雖以抒情為主,亦可說“理”,如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言哲理;王維《竹里館》“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言禪理。寫景詩用意象自不必言,說理詩、政論詩要用意象嗎?筆者以為,說理詩似易實難,純粹的抽象說理,絕少好詩,除非有獨到的眼光、深刻的見解和精警的表述,如“史略功勛先氣節(jié),詩原情性次風(fēng)裁”(“風(fēng)、氣”六唱折枝詩)“未能養(yǎng)浩將中餒,稍自持盈或后亡”(“中、后”六唱折枝詩),但有這種見地者絕少。今人說理往往棄意象而用抽象概念,結(jié)果味同嚼蠟。其實用意象不僅能降低說理的難度,還能避免空洞,使說理更有效。試作七絕政論詩《斥普世價值》示例:

普世迷魂醒悔遲,覆巢安有寄身枝。

人權(quán)幌下堆尸骨,血口無慚唱頌詩。

其中“迷魂醒、覆巢、寄生枝、幌、堆尸骨、血口、唱頌詩”都是有效意象。

五、理密

“肌理說”是清人翁方綱提出的詩論主張?!凹±怼币辉~源于杜甫《麗人行》“肌理細膩骨肉勻”。肌理原指肌肉的紋理,翁方綱借“肌理”一詞以論詩,其“理”包括義理和文理。義理之論或不可取,但文理之論有益。強調(diào)詩的文理須如美女肌膚細膩縝密,對糾正句法、章法的空疏有較大意義。肌理縝密的基本要求是文從句順,以下通過案例分析論句法、章法的肌理。

1.句法肌理

格律詩遣詞造句應(yīng)避免以下常見毛病。

(1)生拗

生造詞或生僻詞入詩。如《過年小詠》:

老補權(quán)充壓歲錢,更加美好是明天。

聾癡除夕無多事,吟首新詩便過年。

“老補”是“老齡補助”的縮減,或許從事老年人服務(wù)的行業(yè)內(nèi)部有此名詞,但絕大多數(shù)人看不懂,因此多視為生造詞。

詞序悖逆也會造成生拗。如七律《詠江邊村》開句“村前屹立記碑功”,三字尾本該是“記功碑”,因為句尾韻字用“功”,所以變成“記碑功”。格律詩雖有平仄、押韻的限制,但中文一字一義的特點,使其在造句時便于拆分重組,通過調(diào)節(jié)關(guān)鍵字位置,往往能獲得好的效果。此句若改為“村前碑屹記豐功”便可達意。

(2)用典不化

某七律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頷聯(lián)云:“除夜杏林飛救援,入荊橘井疾馳行?!毙恿?、橘井屬典故。杏林代指中醫(yī)學(xué)界,也用來稱頌醫(yī)生;橘井指良藥。將杏林、橘井直接等同于醫(yī)生,不但文理不通,也失去用典的意義。

用典須防泥古,即忌用過時或不恰當(dāng)?shù)牡涔驶蚺f詞匯。例如《庚子元宵》開篇云“金吾不禁悵今宵,饕餮何該染疫妖?!薄敖鹞帷币辉~有泥古之嫌。金吾原指一種神鳥(一說為龍的九子之一),因為長夜不寐,具有警戒避災(zāi)之功,故轉(zhuǎn)作禁衛(wèi)軍官名。用這種古老的官職和舊時的宵禁制度來說明庚子元宵夜“不禁”,既無必要,也不合時宜。

(3)文理不通

例如《女兒眉——致抗疫一線的女兒們》:

忽來患難知真性,有幸梅花落雪時。

祈愿春來瘟鬼祛,歡顏又上女兒眉。

此詩毛病較多,僅談文理?!昂鰜砘茧y知真性”,忽來之“來”的主語是瘟疫;患難之“患”的主語是國人,因此“忽來患難”其實是“忽來瘟疫民患難”的簡省,但字面卻不能達意,讓人覺得是“國人忽來患難”,同一主語兩個謂語(動詞),表意混亂,文理不通。其次,“真性”用詞不夠精準。真性指純真的本性,即天性,人之天性平時即可見,臨難之際驗證的是是否有責(zé)任、擔(dān)當(dāng)、勇氣、忠誠。再看“歡顏又上女兒眉”,邏輯不通?!邦仭敝割伱妫瑑?nèi)涵比眉毛大,顏面包含眉毛,眉毛怎能承載臉面?因此,這里的“歡顏”應(yīng)該是“歡情”。

詩句每有“言外意”,必須使字面意與言外意都能通順,猶如燈謎,既要謎面“成文”,也要謎底解讀通順。例如,筆者《步韻毛主席〈送瘟神〉之二》:

揮旗卻恨雜星條,合唱偏聞犬吠堯。

港以潮洶難轉(zhuǎn)舵,臺因基敗竟摧橋。

降魔佛掌何曾漏,臨陣軍心豈可搖。

霹靂已生雷火烈,瘟神魑魅一爐燒。

頷聯(lián)按字面意,“港”指港口,“臺”指橋臺,兩句字面意都通順。按“言外意”,“港”指香港,“臺”指臺灣?!案垡猿睕半y轉(zhuǎn)舵”是說港獨思潮洶涌,在抗擊新冠病毒之時,竟然組織醫(yī)護人員罷工,這種思潮暫時難以扭轉(zhuǎn)?!芭_因基敗竟摧橋”是說蔡英文連任,說明臺灣民意基礎(chǔ)已經(jīng)轉(zhuǎn)綠,在全民抗疫之時,臺政府不僅拒捐口罩給大陸,還拒絕臺胞返臺,阻斷三通,摧毀陸臺溝通之“橋”。

(4)歧義

歧義指造句不當(dāng),造成讀者有悖于作者原意的解讀,即所謂的“反誤”,這是詩病。歧義與多解不同,多解不但無害,還能豐富詩的內(nèi)涵,即所謂的“正誤”?!杜畠好肌贰坝行颐坊溲r”句即屬于歧義,其一義是“梅花上的雪花掉落是有幸之時”;其二義是“有幸梅花開在落雪之時”,多數(shù)人會這樣理解,然而雪落梅開本屬尋常,何幸之有?

(5)用字不精

例如“大眾眼明堪作尺,小詩句辣可為鋒”(“詩、眾”二唱折枝詩),“尺”宜改為“鏡”,以照應(yīng)“明”字;“辣”宜改為“銳”,以照應(yīng)“鋒”字。

(6)贅字

用同義詞、近義詞是造成贅字的原因之一,如“爭分奪秒搶時間”,爭分、奪秒、搶時間同一個意思,壓縮成“惜時”即可。

舊體詩應(yīng)盡量用單字詞,如“梅花”“柳樹”只需取梅、柳即可。用單字詞不僅便于字的調(diào)配重組,增強造句的靈活性,還能精煉語言,擴大詩句內(nèi)涵。例如“山嶺梅花欣艷麗”,含三個雙字詞(山嶺、梅花、艷麗),詞序的調(diào)動重組尤為困難。如果改用單字詞,可以壓縮為“嶺梅艷”(“欣”是可有可無的湊字),那么通過添字擴展為七言句的可能性將大增,其內(nèi)涵擴展的空間也隨之增大。如作“嶺梅直與霞爭艷”“妻我?guī)X梅脂色艷”“梅艷能醫(yī)野嶺荒”“嶺頭梅色敷城艷”“獵艷屐留梅嶺雪”等。

2.章法肌理

詩的章法,前人歸納為起、承、轉(zhuǎn)、合。元代范德璣《詩格》云:“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zhuǎn)要變化,合要淵永。”就是說起句要平直切題,承句要從容開展,轉(zhuǎn)句要轉(zhuǎn)折變化,合句要意味雋永。起承轉(zhuǎn)合間必須意脈通暢,現(xiàn)以筆者《退休戲作》為例分析:

色衰終得一書休,卻喜妾身歸自由。

誰道從今輕似燕,半為閑鶴半為牛。

第一句(起句),將自己退休比喻為“妻子”色衰被休,其聯(lián)想的思路是“退休”與“休妻”皆含“休”;“年衰”與“色衰”皆為“衰”,二者具有相似性。“終得”意為終于等到,暗含不舍、失落之意,也表達解脫、放松之悅?!耙粫荨币庵敢患埿輹⒁患埣葱?,“一”雖少,但分量卻重,不容置否。本句雖用比喻,但直言退休,符合起句“平直切題”要求。第二句(承句),沿用上句的比喻,言被休后“妾身”(“妾”為女子對自己的謙稱)反而自由了,這是值得高興的?!皻w”意味著女子嫁夫前原本是自由身,被休是重歸自由。此句承接上句,符合“從容展開”的特點。第三句(轉(zhuǎn)句),意脈接上句:誰說從現(xiàn)在起就“身輕似燕”了?改用設(shè)問句來“轉(zhuǎn)”,符合“轉(zhuǎn)折變化”要求。第四句(合句),點出主旨,預(yù)言退休生涯苦樂參半。但不直言苦樂為何,而是以閑鶴比喻自由自在,以牛比喻勤勞辛苦,含蓄委婉,符合“意味雋永”的要求。

從意脈上看,四句之間相互照應(yīng),貫通一氣。首句暗含“妻”,由“妻”帶出第二句的“妾身”;由“身”轉(zhuǎn)為第三句“身輕似燕”(隱“身”字);因燕、鶴同類,由喻“燕”轉(zhuǎn)而喻“鶴”;第四句,鶴閑而牛勞,互為反襯,因此由“鶴”帶出“?!薄?梢姶嗽娬路±砜b密。

初學(xué)者作詩,往往于轉(zhuǎn)、合不當(dāng),如《詠一帶一路》云:

銀龍昂首出陽關(guān),結(jié)誼東西譽宇寰。

若使張騫能再世,當(dāng)驚古道達天邊。

此詩起、承皆可,但轉(zhuǎn)、合平淡,尤其結(jié)句無力,且“古”字有誤。后兩句宜重新構(gòu)思,例如改為“羌域春風(fēng)今可度,再無聞笛淚長潸”。

行書章法講究變化,避免字形、筆畫雷同,詩歌章法理同書法。試看《濱海行》:

錦緞金波映日輝,銀灘碧宇戲鷗飛。

聽濤話海無眠夜,相謔無機竟忘歸。

前三句均為當(dāng)句對,即“錦緞”對“金波”、“銀灘”對“碧宇”、“聽濤”對“話?!?,犯結(jié)構(gòu)雷同之病。初學(xué)者多愛用當(dāng)句對,因為易于上手,但當(dāng)句對本身有呆板之嫌,宜少用,更何況三句連用當(dāng)句對。再看《廉村》:

碧水桃林繞古墻,帝師故里仰祠堂。

盤中苜蓿含廉史,世代清風(fēng)美譽揚。

前三句的三字尾(繞古墻、仰祠堂、含廉史)均為動賓結(jié)構(gòu)(動詞+偏正結(jié)構(gòu)詞),同樣有雷同之嫌。

六、味雋

味雋即詩味雋永,指詩的意蘊深長,耐人尋味,這是詩歌的高品位追求。但凡意蘊雋永的詩,或含蓄,或深刻,或意趣,令人玩味或富于啟迪。

1.意趣

嚴羽提出“興趣說”,所謂“趣”當(dāng)指“意趣”,意趣源于詩人神妙的想象,并通過藝術(shù)化的語言含蓄地表達出來。元人唐珙《題龍陽縣青草湖》,詩味雋永,富于意趣,詩云:

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本詩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情感流變,由憂愁轉(zhuǎn)而超脫。神妙的想象,藝術(shù)化的修辭,奇幻的詩境,蘊藉的詩情,使這首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首句,西風(fēng)即秋風(fēng),詩人歷來用秋風(fēng)言“愁”。本句用擬人法,將湖面看作湘君(湘水之神,不確定,一說舜,一說舜妃)的臉面。西風(fēng)吹過洞庭湖(青草湖與洞庭湖相連),湖面泛起微波,湘君臉上平添了許多皺紋,仿佛被西風(fēng)吹老了。于是,第二句想象湘君一夜之間頭發(fā)白了許多(也可以理解為秋霜如白發(fā),但無法還原詩人當(dāng)時的場景)?!按道稀笔窃娂艺Z特有的“錯接”法,即將“吹過湖面泛起水波,猶如湘君臉上增添了皺紋而顯老了”簡省成“吹老”二字,通過錯接,濃縮意涵,使詩句含蓄蘊藉。前兩句或是詩人之愁假借湘君來表達。第三句轉(zhuǎn)為言醉,且醉在船中,但不言因何而醉。第四句最為精彩,通過曲喻和通感的修辭法,將虛幻的夢當(dāng)作有形的重物,壓在湖面倒影的星河上。這種化虛為實的手法,使意象生動傳神,讓讀者沉浸在縹緲奇幻、物我兩忘的意境中。那么詩人因何而愁而醉?有何清夢?這些催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擴展了詩的內(nèi)涵。

2.含蓄

中國詩歌“含蓄說”的審美取向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本源是“言不盡意”說(《周易·系辭上》)。既然言不盡意,那就應(yīng)該充分利用語言的啟發(fā)性和暗示性,喚起讀者的豐富想象,體味作品的意蘊和情思。詩歌講究形象思維,視表意直露為淺俗,更要“象外之旨”“蘊而不出”。作為詩歌的審美觀念,梁代鐘嶸《詩品·序》提出“滋味說”,謂“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心動,是詩之至也”;唐人司空圖《詩品》提出“含蓄”概念,解作“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宋人嚴羽《滄浪詩話》提出“興趣說”,其《滄浪詩話·詩辨》闡述最透徹:“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保?]雖三者所提概念不同,但目標指向卻是一致的,都講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例如韋莊《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是一首懷古詩。六朝,指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定都于金陵(當(dāng)時稱建業(yè)、建康)的朝代。當(dāng)年的建康是金粉繁華之地,然而,在三百余年間,六個王朝輪番迭代,如走馬燈般,輝煌一時卻豪華難再,唯余“鳥空啼”,詩人因此有“如夢”之慨。絕句的主旨往往體現(xiàn)在“轉(zhuǎn)”和“合”,作者取象“臺城柳”以寄情,十分精審。臺城原是孫吳的后苑城,從東晉到南朝結(jié)束,為朝廷臺省(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到唐末臺城已頹敗,能見證六朝興衰史的唯余臺城柳了。然而作者并沒有直接抒發(fā)吊古之情,僅以“無情”責(zé)備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個中滋味耐人尋味。草木本無情,何以“無情”責(zé)柳?那是作者太多情,于是移情于柳,以柳的無情反襯作者的多情。借責(zé)備臺城柳,表達作者對“六朝如夢”的無限傷感,這便是“言外之意”。此詩寫在唐末社稷飄搖之際,因此詩人不唯懷古,亦是傷今,恐大唐國祚重蹈六朝覆轍,當(dāng)是此詩的“味外之旨”。

3.深刻

不僅含蓄能使詩味雋永,主旨闡發(fā)深刻透辟也能給予人們啟迪和深思,令人回味。例如清人蔣士銓《響屧廊》:

不重雄封重艷情,遺蹤猶自慕傾城。

憐伊幾兩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聲。

“響屧廊”是吳王夫差在蘇州靈巖山行宮為西施建的走廊。吳王命人將廊下的土地鑿成甕形大坑,上鋪厚梓板,讓西施和宮女穿木屐在上面行走,鏘然有聲,所以取名“響屧”。本詩批評吳王不重武備而重女色,導(dǎo)致身死國滅。精警在于后兩句“憐伊幾兩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聲”。首先,意象的選取極為精審,將吳王的荒淫濃縮于“幾雙木屐”(幾兩即幾雙)之上,由此催發(fā)讀者對吳王與西施風(fēng)流韻事的諸多想象。其次,將“幾雙木屐”之“小”而輕松與“踏碎山河”之“大”而慘烈相關(guān)聯(lián),這種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在邏輯是木屐踏廊有聲,(越國)鐵蹄踏地皆亦有聲,木屐聲導(dǎo)致鐵蹄聲,于是將山河破碎(代指亡國)直接說成是被木屐踏碎,這種聯(lián)想形象而富有說服力,深刻透辟,出語驚人,具有鑒史發(fā)聵之功。

詩味雋永往往在于意蘊的深化。筆者《梁野山觀瀑》:

誰擲琉璃天際落,頓飛玉屑化長簾。

氣清不肯離山去,洗后塵心恐復(fù)沾。

上兩句寫景,設(shè)想天人擲下琉璃碎為玉屑、化作瀑布,想象新奇。下兩句寫情理,寓“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之理。精警在于末句,言山瀑雖可清洗心中之濁,“下山”仍可再被污染,表達塵世污濁,希冀自潔的心境。如果說前兩句是“審美意蘊”,那么后兩句則含“智性意蘊”。

猜你喜歡
意象
撫遠意象等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一場細雨,攜著意象而來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五邑·劉新祥 意象繪畫作品
意象·音畫
——論交響樂組曲《草原意象》的意象美
意象、形神
說荷、畫荷、意象荷塘
從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自覺到追求詩歌意象
略論意象間的主體構(gòu)架
神农架林区| 襄城县| 嫩江县| 新民市| 融水| 合肥市| 响水县| 敦煌市| 孟州市| 南安市| 永福县| 沿河| 翼城县| 宣恩县| 英超| 遂溪县| 德格县| 甘谷县| 上杭县| 沂水县| 安多县| 山东| 双柏县| 新平| 新竹县| 宜兰县| 永胜县| 澄迈县| 昌乐县| 汝南县| 沽源县| 隆安县| 阿尔山市| 旬邑县| 昌图县| 囊谦县| 页游| 锦州市| 林甸县| 高淳县| 元朗区|